SQ+LQ Flashcards
毛果芸香碱的作用,用途及作用原理
- 作用原理:能直接激动节后胆碱能神经支配的效应器的M受体而产生M样作用,特点是对眼内平滑肌和腺体的作用选择性较高
- 作用:
(1) 缩瞳、降低眼内压和调节痉挛
(2) 促进腺体分泌
(3) 兴奋平滑肌 - 用途:1.青光眼2.虹膜睫状体炎3.其他:放疗后的口腔干燥、阿托品中毒抢救
新斯的明为什么能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和手术后腹气涨及尿潴留?
①兴奋骨骼肌作用强,抑制胆碱酯酶,促进运动神经末梢释放Ach,直接兴奋N2受体,所以可治疗重症肌无力。
②收缩平滑肌,对胃肠道和膀胱等平滑肌有较强的兴奋作用,可以增加胃肠蠕动和膀胱张力,从而促进排气,排尿,所以适用于手术后腹气涨和尿潴留。
阿托品的作用,用途及作用原理。
- 作用原理:能选择性地阻断节后胆碱能神经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的M胆碱受体,产生抗M样作用
- 作用:
(1) 松弛平滑肌
(2) 抑制腺体分泌
(3) 扩瞳、升高眼内压和调节麻痹
(4) 兴奋心脏、扩张小血管
(5) 兴奋中枢 - 用途:1.内脏绞痛 2.腺体分泌过多
- 眼科:虹膜睫状体炎、检查眼底、验光配眼镜
- 缓慢型心律失常 5.休克:感染性休克 6.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去甲肾上腺素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不良反应:1.局部组织缺血坏死2.急性肾功能衰竭3.停药后的血压下降 防治: 1.停止注射或更换注射部位,进行热敷,或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或用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溶于生理盐水中皮下浸润注射,以对抗其收缩血管作用 2.用药期间尿量至少保持在每小时25ml以上 3.逐渐减少滴注剂量后再停药
麻黄碱的作用特点是什么?其主要不良反应是什么?可用什么药物对抗?
- 作用特点:1.化学性质稳定,口服有效2.作用弱而持久
- 中枢兴奋作用显著 4.易产生快速耐受性
2.不良反应:中枢兴奋所致的不安、失眠,用镇静催眠药对抗,如苯巴比妥钠
酚妥拉明的作用,用途
- 作用:
(1) 舒张血管、兴奋心脏
(2) 有拟胆碱作用,胃肠平滑肌张力增加
(3) 有拟组胺样作用,胃酸分泌增加,皮肤潮红 - 用途:
(1) 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
(2) 静滴NA药液外漏
(3) 急性心肌梗死和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4) 休克
(5)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阿托品,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各用于哪种休克?试述其理论依据
- 阿托品用于感染性休克早期,依据是解除血管痉挛,舒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
- 肾上腺素用于过敏性休克,依据是激动α受体,收缩小动脉及血管,激动β受体改善心功能,缓解支气管痉挛,减少过敏介质释放
- 去甲肾上腺素用于高排低阻性休克,收缩血管,增加回心血量,提高灌注压,改善微循环
- 异丙肾上腺素用于低排高阻性休克,兴奋心脏,增加心输出量,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
心得安(普萘洛尔)的作用,用途及作用原理
- 作用原理:能选择性地和β受体结合,竞争性阻断神经递质或拟肾上腺素β受体效应
- 作用:较强的β受体阻断作用:
(1) 抑制心脏、收縮血管
(2) 收缩支气管平滑肌
(3) 减慢代谢
(4) 抑制肾素释放
(5) 內在擬交感活性
(6) 膜穩定作用 - 用途:1.過速性心律失常2.心绞痛、心肌梗死3.高腎素性高血压4.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辅助治疗
巴比妥类药物的作用,用途,作用机理及不良反应。
1.作用机理:中枢抑制作用于激活GABAA受体有关。延长CL离子通道的开放时间,促进GABA引起的介导引起的CL内流,减弱谷氨酸介导的除极。
- 作用:
(1) 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普遍抑制作用,作用特点是随剂量由小到大,可依次出现镇静、催眠、抗惊厥和麻醉作用
(2) 大剂量可抑制心血管系统,中毒量可抑制呼吸,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
3.用途:
长效类作为抗癫痫药
短效及超短效类作为静脉麻醉药使用
4.不良反应:
1.催眠量可致眩晕、困倦、思睡和精神不振等后遗效应
①后遗症状 ②耐受性及成瘾性 ③中劑量:抑制呼吸,是致死的原因
④反跳现象 ⑤急性中毒,以中枢广泛抑制为主要表现
吗啡为什么可用于治疗心源性哮喘而禁用于支气管哮喘
心源性哮喘是因左心衰竭,引起突发性的急性肺水肿而导致的呼吸困难,气促和窒息感。临床需要进行综合性治疗。吗啡具有镇静和欣快作用,可迅速缓解病人的紧张和窒息感;抑制呼吸中枢对CO2敏感性,使呼吸由浅快变得深慢;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少了回心血量,有利于左心衰竭缓解和肺水肿的消除。但由于抑制呼吸及致支气管收缩,故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
阿司匹林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作用:①解热镇痛 ②抗炎 ③抗血栓形成 用途:①钝痛 ②发热 ③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④防止血栓形成 不良反应:①胃肠道反应,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胃溃疡患者禁用) ②凝血障碍(维生素K缺乏,血友病患者禁用) ③水杨酸反应-胃肠反应,视力听力下降,呼吸加快,精神失常,酸碱平衡失调 ④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⑤瑞夷综合症,表现为肝损害和脑病
抗高血压药的分類及代表藥
- 利尿藥:氢氯噻嗪
- 鈣通道阻滯藥:硝苯地平
- β受体阻断药:普奈洛尔
- 血管緊張素I轉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
- 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斷药:氯沙坦
簡述強心苷類藥物正性肌力作用的機制
主要通過抑制心肌細胞上的Na+-K+-ATP酶的活性,抑制Na+-K+交換,使心肌細胞內Na+增加,進而促進了Na+-Ca2+交換,導致細胞內Ca2+增加而增強心肌收縮力(正性肌力作用)。
强心苷治疗心力衰衰竭的原理是什么(作用+原理)?为什么应用时可并服用KCl而忌用钙剂?
⑴对心脏的作用:
①加强心肌收缩力(正性肌力作用) ,改善心脏泵血功能,使每搏输出量增加,但不增加/降低衰竭心肌的耗氧量
②減慢心率:提高心肌收缩力,使心输出量明显增加
⑵强心苷的安全范围小,诱发强心苷中毒的因素多(低血钾,低血镁,高钙血等),所以应用时首先应注意避免并纠正上述诱发和加重强心苷中毒的因素.所以可并服用KCl而忌用钙剂。
强心苷强心有何特点?其主要临床应用是什么?
特点: ⑴选择性直接作用于心脏(跟β受体无关) ⑵缩短收缩期,延长舒张期 ⑶增加衰竭心脏的输出量 ⑷降低心肌耗氧量 临床应用: ①慢性心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对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所致者疗效好,对伴心房颤动且心室虑过快者疗效更好. ②某些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硝酸脂类及心得安抗心绞痛得作用原理,为什么主张二者合用?
硝酸脂类作用原理:①降低心肌耗氧量 ②改善缺血区心肌供血供氧
心得安作用原理: ①降低心肌耗氧量 ②改善心肌代谢 ③增加缺血区血液供应 ④促进氧合血红蛋白解离
目前主张硝酸酯类与心得安合用,可增强疗效,并可互相纠正缺点。
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包括哪些
短效:可的松,氢化可的松
中效: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曲安西龙
长效:地塞米松,倍他米松
外用:氟轻松,氟氢可的松,哈西奈德,倍氯米松
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药理作用、应用、不良反应有哪些
- 生理作用:
- 升高血糖
- 负氮平衡
- 促进脂肪分解及重新分布
- 影响核酸代谢
- 水钠潴留及低钾低钙
- 药理作用:
- 抗炎
- 抑制免疫与抗过敏
- 抗内毒素
- 抗休克
- 影响血液与造血系统
- 其他:退热、兴奋中枢、促进消化
- 应用:
-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替代疗法):腺垂体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艾迪生病)、肾上腺危象、肾上腺全切除术
- 严重感染
- 休克
- 防止某些炎症后遗症
- 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器官移植
- 血液病
- 皮肤病
- 不良反应:
- 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 诱发或加重感染
- 消化系统并发症
- 骨质疏松、延缓伤口愈合
- 延缓生长6.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
- 反跳现象8.神经精神异常9.白内障、青光眼
糖皮质激素为何可诱发或加重感染?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原因:糖皮质激素抗炎不抗菌,且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细菌易趁虚而入诱发感染或促使体内原有病灶扩散恶化。
使用时应注意:①一般感染不用 ②重症感染合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③抗菌素不能控制的感染禁用
在临床应用磺胺药时为什么不能与普鲁卡因和用?
磺胺的抗菌机理是磺胺类药物化构与对氨苯甲酸 (PABA)相似。可与PABA竟争性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防碍二氢叶酸合成,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普鲁卡因在体内水解产生PABA,与酶的亲和力比磺胺强5000~15000倍,即可减弱磺胺的疗效,所以不能合用。
广谱抗菌药应用可引起二重感染,为什么?
正常人体的口腔,鼻咽部,消化道等处有多种微生物寄生,相互拮抗而维持相对平衡的共生状态。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使敏感菌受到抑制,而一些不敏感菌如真菌或耐药菌趁机大量繁殖,造成新的感染,称为二重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多见于老,幼,体弱,抵抗力低的患者。
磺胺对肾脏的损害是主要不良反应,其损害的机理是什么?如何防治?
损害机理:磺胺主要在肝脏进行乙酰化或氧化而失效,引起毒性↑溶解度↓,尤在酸性环境中易析出结晶引起肾的损害。 易吸收类由肾排泄为主,可引起肾的损害,部分可随胆汁排泄—有肝肠循环。肾功能低下时,毒性↑,应避免应用磺胺。
防治方法:①多喝水 ②同服等量的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③采用两种以上磺胺药合用
④避免长期应用 ⑤肾功能低下或尿少者慎用
糖皮质激素的抗休克作用与什么因素有关?
①发挥抗炎,抗免疫,抗内毒素作用的综合效果。
②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加压素,血管紧张素)的敏感性,解除小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
③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形成心肌抑制因子。
*简述受体的分类和异同点
1.分类有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多巴胺受体、突触前膜受体
同:1.都能选择性地同相应的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或药物相结合,并能产生特定生理效应,含量极微
2.都有特异性、敏感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
异:1.胆碱受体与Ach结合、肾上腺素受体与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结合、多巴胺受体与多巴胺结合、
- 胆碱受体激动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并可激活钾离子通过或抑制钙离子通道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可激动磷脂酶,抑制或兴奋腺苷酸环化酶,突触前膜受体通过正反馈或负反馈来调控递质的释放,影响效应器官的反应
- 胆碱受体主要存在脑、心脏、神经肌肉、神经节或中枢;多巴胺受体主要在中枢、肾血管平滑肌、突触前膜和平滑肌效应器细胞上;突触前膜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
*倍他米松(长效糖皮质激素)的可引起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 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 诱发或加重感染
- 消化系统并发症
- 骨质疏松、延缓伤口愈合
- 延缓生长
- 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
- 反跳现象
- 神经精神异常
- 白内障、青光眼
*呋塞米为何是治疗水肿的强效药
- 因为高效利尿药为Na+-K+-2Cl-同向转运抑制剂,也称为髓袢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抑制Na+-K+-2Cl-同向抑制体,使Na+、Cl-重吸收减少,肾脏稀释功能降低,NaCl排出量增多
- 同时使肾髓质间液渗透压降低,影响肾脏浓缩功能,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从而产生H+和K+排出增多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的异同
同:1.三者都属于拟肾上腺素药,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作用于受体
2.三者都有升高血压、兴奋心脏的作用
异:
1.肾上腺素属于α、β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属于α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属于β受体激动药
2.肾上腺素一般以皮下注射为宜,去甲肾上腺素一般采用静脉滴注法,异丙肾上腺素一般通过舌下给药
3.肾上腺素血压变化为双向反应,能够舒张平滑肌及促进代谢作用;去甲肾上腺素对平滑肌及代谢较弱;异丙肾上腺素能够舒张支气管以及促进代谢
4.肾上腺素应用于心脏骤停、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和与局麻药配伍及局部止血
去甲肾上腺素应用于休克、药物中毒性低血压、上消化道初出血
异丙肾上腺素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房室传导阻滞、心脏骤停
*青霉素和链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防治方法各是什么
青霉素过敏防治: (1)详细询问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 (2)皮肤过敏试验 (3)注射青霉素后应观察30分钟 (4)在青霉素注射或皮试时,做好急救准备 (5)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局部用药 (6)避免空腹给药 (7)避免注射过快(8)青霉素应现配现用
链霉素过敏防治:1.用药过程密切观察,注意是否出现耳鸣、眩晕等早期症状,并进行听力监测和肾功能检查
2.避免与有耳毒性、肾毒性物质合用
肾上腺素治疗过敏性休克的机制
1.过敏性休克主要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减弱,小血管扩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引起循环血量降低,血压下降,同时伴有支气管痉挛及黏膜水肿,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2.肾上腺素可迅速有效地缓解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症状,为治疗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
作用机制为:
1.激动a受体,收缩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消除黏膜水肿
2.激动β受体,改善心功能,升高血压,缓解支气管痉挛,减少过敏介质释放。
β受体阻滞药的药理应用及临床应用的特点(普奈落尔)
作用:
- β受体阻断作用:抑制心脏、收缩支气管、减慢代谢、抑制肾素释放
- 内在拟交感活性:某些β肾上腺阻滞药与β受体结合后阻断受体且部分激动β受体3.膜稳定作用
应用:1.心律失常2.心绞痛和心肌梗死3.高血压
4.其他:甲状腺亢进的辅助治疗、偏头痛、嗜铬细胞瘤、肥厚性心肌病、青光眼
普洛萘尔:作用:较强的β受体阻断作用,对β1和β2受体的选择性低,无内在拟交感活性
应用:心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辅助治疗
地西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 抗焦虑(小剂量) 2.镇静催眠 3.抗惊厥、抗癫痫 4.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
5. 较大剂量可致暂时性记忆缺失
氯丙嗪过量或中毒所致的高血压为什么不能用肾上腺素急救
阻断a受体,用肾上腺素时,无a受体升压效应,此时β受体效应得以充分表现,出现血压翻转作用,故不宜选用,应选用主要激动a受体的去甲肾上腺素。
氯丙嗪作用机制、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1.作用机制:通过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系统的DA(多巴胺)通路的D2样受体
- 作用:
(1) 中枢神经系统:镇静、抗精神病、镇吐、降温、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2) 自主神经系统:α受体阻断、阿托品样作用
(3) 内分泌:抑制垂体内分泌的调节
3.应用:1.精神分裂症2.躁狂症3.神经官能症4.呕吐5.低温麻醉及人工冬眠
- 不良反应:
- 一般反应:嗜睡、困倦、视物模糊、口干,阻斷a受體,出現體位性低血壓
- 锥体外系反应:阻断黑质体-纹状体DA通路的D2样受体(帕金森综合症、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
- 过敏反應
- 内分泌紊亂:乳房肿大及泌乳、排卵延迟、闭经、生长减慢
- 其他:增强其他中枢抑制药对中枢的抑制作用
吗啡与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比较
1.吗啡作用于阿片受体,对疼痛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对慢性持续性钝痛的作用优于急性锐痛。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PG产生作用,对中度慢性钝痛(炎性)有效
2.吗啡镇痛的同时兼有镇静和欣快,成瘾性强并伴有呼吸抑制。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阿司匹林无成瘾性,不抑制呼吸,主要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偏头痛,牙痛,痛经等
3.吗啡的镇痛部位在大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脊髓胶质区。
阿司匹林作用部位在外周。
吗啡与哌替啶(度冷丁)作用的区别
- 哌替啶镇痛效力为吗啡的1/10,而且维持时间短,等效剂量时呼吸抑制作用同吗啡。
- 哌替啶无明显的中枢性止咳作用,也不引起缩瞳
- 哌替啶提高胃肠道张力和减少推进性蠕动,但因作用时间短,无明显止泻和引起便秘作用
- 哌替啶无对抗催产素兴奋子宫作用,故不延缓产程,可用于分娩止痛,但临产前2-4小时内禁用
- 提高胆道括约肌张力,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和致颅内压升高与吗啡相似
- 欣快感及成瘾性较吗啡轻
卡托普利降血压的主要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ACE,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减少,降低循环与血管组织RAS活性
- 抑制循环和血管局部RAS的AngⅡ形成
- 减少缓解肽降解,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扩血管效应
- 减少肾脏组织中AngⅡ的生成,使醛固酮分泌减少,促进水钠排泄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 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1) .IA类适度阻滞钠通道—奎宁丁(quinidine)、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
(2) .I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利多卡因(lidocaine)、苯妥英钠(phenytoin)
(3) IC类高度阻滞钠通道—普罗帕酮(propafenone) - 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普萘洛尔(propranolol)
- 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amiodarone)、溴苄铵
- Ⅳ类钙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verapamil)
- 其他:腺苷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 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 抗叶酸代谢
- 抑制核酸代谢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及作用特点
机制:与转肽酶结合,抑制其活性,使粘肽不能交叉联结,从而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并激发细菌细胞壁自溶酶的活性,导致军团细胞裂解而死亡。
特点:
- 对繁殖期的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的细菌作用弱
- 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强,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弱
- 对人的毒性小,对真菌无效
青霉素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如何防治
抗菌:1.革兰阳性球菌: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 革兰阳性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 ,炭疽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内毒杆菌、放线菌属、真杆菌属、丙酸杆菌 3. 革兰阴性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病奈瑟菌。 4. 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鼠咬热螺菌
应用:1.链球菌感染2.脑膜炎奈瑟菌和其他敏感菌引起的脑膜炎
3.螺旋体引起的感染4.革兰阳性杆菌引起的感染
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药疹、血清病、过敏性休克 2.赫式反应:治疗梅毒或钩端螺旋体时,出现症状加剧的现象 3.局部刺激:肌内注射引起局部疼痛、红肿、硬结 过敏防治:(1)详细询问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 (2)皮肤过敏试验 (3)注射青霉素后应观察30分钟 (4)在青霉素注射或皮试时,做好急救准备 (5)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局部用药 (6)避免空腹给药 (7)避免注射过快 (8)青霉素应现配现用
各代头孢菌素类的特点
第一代:1.对G+菌作用较强,对青霉素酶较稳定,但对各种β-内酰胺酶稳定性远比第2-4代差; 2.对G-菌作用弱,对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无效; 3.对肾有一定毒性。 第二代:1.对G+菌作用与第一代相仿或稍差,对多数β-内酰胺酶较稳定; 2.对G-菌作用比第一代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部分药物对厌氧菌有效; 3.肾毒性较第一代小 第三代:1.对G+菌作用不及第一、二代,对多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1分); 2.对G-菌作用比第一、二代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均有效(1分); 3.基本无肾毒性(1分)。 第四代:1.除具有第三代对G-菌较强的抗菌作用外,对β-内酰胺酶尤其是超广谱质粒、染色体介导的酶稳定, 2.无肾毒性(1分)。
大环内酯类抗菌素(红霉素)的抗菌机制,抗菌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抗菌机制: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P位结合,抑制多肽链由A位转移到P位的位移作用,则肽链不能延伸,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抗菌作用:1.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和厌氧球菌及革兰阴性菌中的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变形杆菌等有很高的抗菌活性
2.对军团菌、弯曲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及某些螺旋体等有良效
3.对耐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细菌也有较好的作用
临床应用:1.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
2.由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G+菌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及丹毒
3.首选军团菌、弯曲杆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白喉带菌者、支原体肺炎及肺炎衣原体所致婴儿肺炎
4.梅毒、放线菌病、气性坏疽、破伤风
5.沙眼衣原体结膜炎、泌尿生殖系统衣原体感染
6.厌氧菌所致口腔感染
不良反应:1.消化道反应2.血栓性静脉炎3.肝损害4.过敏反应
5.其他:耳毒性、心脏毒性、偶见肠道菌群失调、伪膜性肠炎、
口腔或阴道念珠菌感染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
机制: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抗菌谱:主要对格兰阴性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切只对需氧型菌有效。特点:为静止期速效杀菌剂,低浓度抗菌,高浓度杀菌,存在抗生素后效应,碱性环境增强 应用:1)鼠疫与兔热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2)也用于结核病的治疗, 3)常与PG或氨苄PG合用治疗心内膜炎 不良反应:1.对第八对脑神经的损害:引起前庭功能障碍和耳蜗神经损害 2.肾脏损害,出现蛋白尿 3.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偶见过敏性休克 4.神经肌肉阻滞,可出现四肢无力,肾脏呼吸抑制 5.其他:面部、口唇发麻、周围神经炎
四环素与氯霉素
四环素 机制: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也能通过增加细菌细胞膜通透性,使细菌内核苷酸和其他重要的物质外漏,从而抑制细菌DNA的复制 抗菌谱:为快速抑菌剂,抗革兰氏阳性阴性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对某些原虫有效。 应用:1.立克次体感染 2.衣原体感染 3.支原体感染 4.革兰阳性菌及阴性杆菌所指的呼吸道、尿道与胆道感染 5.对青霉素过敏患者或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 不良反应:1.局部刺激 2.二重感染: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使敏感菌收到抑制,而一些不敏感菌或耐药菌乘机大量繁殖,造成新的感染 3.影响骨、牙的生长4.其他:静脉滴注造成肝损害、过敏反应 氯霉素 机制:作用于细菌70S核糖体的50S亚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抗菌谱:光谱抗生素,抑制各类细菌,也能抑制立克次体等其他微生物,对真菌、病毒和原虫无作用 应用:1.某些敏感菌所致的严重感染 2.局部用于治疗沙眼、结膜炎、耳部表浅感染 不良反应:1.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2.灰婴综合征 3.其他:胃肠道反应,二重感染、过敏反应
氯丙嗪有何作用,用途?其与哪些药物组成冬眠合剂?人工冬眠有何特点及适应症?
作用:
①中枢神经系统 ⑴抗精神病 ⑵安定,催眠 ⑶镇吐 ⑷降低体温 ⑸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②外周神经系统-α受体阻断,阿托品样作用
③内分泌系统失调
用途:①精神分裂症 ②躁狂抑郁症 ③更年期精神病 ④神经官能症 ⑤呕吐 ⑥低温麻醉及人工冬眠
冬眠合剂:异丙嗪 度冷丁 氯丙嗪
人工冬眠的特点: ①组织器官活动减少,耗氧量降低→对缺氧的耐受力↑ ②基础代谢下降 ③对外界病理刺激的应激性下降 ④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使机体处在一种保护性抑制状态
人工冬眠适应症:严重创伤和感染,妊娠毒血症,小儿高热惊厥,低温麻醉
強心苷不良反應及其防治措施
不良反应:
- 胃肠道反应: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 中枢反应:眩晕、头痛、疲倦、失眠、谵妄、幻觉、惊厥
- 视觉障碍:黄视、绿视、视物模糊
- 心脏反应:室性早搏、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
中毒预防:
- 避免并纠正诱发和加重强心苷中毒的因素
- 密切观察中毒先兆和心电图变化
- 监测血药浓度
治疗: 1.轻度时停用强心苷及排钾利尿药 2.重度时:快速型心律失常:首选苯妥英钠,补充KCL,选用利多卡因,地高辛抗体 缓慢型心律失常: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 诱发中毒因素:低血钾,低血镁,高血钙,心肌缺氧缺血,肾功能不全等
抗消化性溃疡药分類、代表藥
抗酸药: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
抑制胃酸分泌药:西咪替丁、阿托品、奥美拉唑、丙谷胺等
胃粘膜保护药:前列腺素衍生物
抗幽门螺杆菌药:抗生素联合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