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遊 問答 Flashcards

1
Q

主旨

A

本文記敍莊子與惠子的問答,藉「五石之瓠」、「不龜手之藥」及「樗」等例子,論證「無用之用」的道理,指出人們往往拘囿於世俗看法,未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無法達到逍遙的境界。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為甚麼惠子認為大瓠「大而無用」?
莊子對惠子的看法有何回應?

A

大瓠的容量達到五石,惠子想以它來盛水,它卻不夠堅固而無法承受水的重量;惠子想把大瓠剖開當成水瓢,卻沒有容器足以容納它,惠子因而認為大瓠「大而無用」。
莊子認為惠子「拙於用大」,不善找出瓠的「大用」。面對五石之大瓠,惠子用舊的方法,把大瓠用來盛東西,並沒有想到順著大瓠本身的特性來使用它。莊子提出可把大瓠作腰舟,綁在腰間用作渡江,發揮其大用。
莊子以「猶有蓬之心」批評惠子思維不開闊,不通曉大道理。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莊子用「不龜手之藥」的故事說明甚麼道理?試加以說明。

A

莊子「不龜手之藥」的故事,指出相同的東西,不同人以不同方法使用,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宋人只把「不龜手之藥」用於漂洗綿絮,世世代代以此為業,僅得數金;客人卻把「不龜手之藥」游說吳王,結果帶領吳軍大敗越軍,得到封地作賞賜。
莊子藉此說明一般人「拙於用大」,只從固有的角度尋找事物的用途,以致未能「用得其所」,發揮事物的最大功用。假如人們不囿於成見,就能找出事物的真正價值,取得最大的效益。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樗」、「狸狌」和「斄牛」

A


一般人眼中之用處:樹幹臃腫不平,樹枝彎彎曲曲,不中繩墨和規矩,工匠對其不屑一顧。

莊子眼中之用處:把它種植在寬曠無人的地方,人便可以寢卧其下,盡享逍遙。此外,由於樗不適合作木材,所以不會被人砍伐。

狸牲
一般人眼中之用處:體積細小,捕捉獵物時東跳西躍,身手敏捷。

莊子眼中之用處:善於跳躍捕獵,故此容易落入獵人設下的機關,死於獵網之中。

斄牛
一般人眼中之用處:身軀龐大,卻不能捕捉老鼠。

莊子眼中之用處:身體巨大,動作笨拙,卻能避免誤墜陷阱,遠離禍害。

莊子藉此表達看似「無用」的事物或有其他重要的用處,看來「有用」
的事物反而容易招致禍害,所以人不應受成見局限,要以不同角度看
事物。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莊子認為怎樣才可以達致「逍遙」

A

答:莊子認為須擺脫淺陋、不通達事理的世俗觀念,順應事物的本性來發揮它的「大用」,例如把不能用來盛水的大瓠用作腰舟浮於水上暢泳;以及把不能用來製作器具或用作建築材料的大樹種於曠野,讓人可在樹旁徘徊和在樹下躺卧休息,就可以達致安閑、怡然自得的「逍遙」境界。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寓言的特點及以寓言說理的好處。

A

寓言是指運用虛構的故事,配合比喻、擬人等手法,來寄託作者的思想,藉以諷喻勸諫,或闡明道理教訓的一種文體。
本文通過大瓠和不龜手之藥的故事,說明事物之用有大小之分,視乎能否找出其真正的用途,用得其所。又以樗、狸狌和斄牛的寓言,說明「有用」和「無用」的優劣,帶出「無所可用」才能遠離災禍,保全自身的
道理。
通過寓言,深入淺出地說明抽象的道理,具體生動,使讀者容易理解,增添文章的趣味,加深印象。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比喻論證

A

惠子以樗樹作比喻,指出樗樹雖大,卻「不中繩墨」、「不中規矩」,連木匹也不理它,因此是「大而無用」。惠子通過這個比喻,諷刺莊子之言亦是「大而無用」,會遭到眾人捨棄。
莊子以「狸狌」比喻「有用」的東西,「狸狌」能東跳西躍,捕捉動物,但結果卻「中於機辟,死於罔罟」,不得善終;再以「不能執鼠」的「斄牛」比喻樗樹,兩者看似「大而無用」,但卻能頤養天年,說明「無用之用」的道理。

比喻論證能把抽象的道理說得具體生動,深入淺出。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對比論證

A

莊子以宋人及客人對「不龜手之藥」的不同用法作對比。宋人世世代代利用「不龜手之藥」來漂洗綿絮,只得數金;但客人則利用「不龜手之藥」來游說吳王,結果帶領吳軍大敗越軍,並得到土地作封賞。莊子以
「不龜手之藥」的不同用法所得的回報大小作對比,用以論證惠子「拙於用大」,不懂得充分發揮事物的功用。
莊子以「狸狌」與「斄牛」的不同結局作對比。「狸狌」小而有用,能東跳西躍,捕捉老鼠,結果卻因牠的「有用」而死於機關之中;而「斄牛」雖然身體龐大,「若垂天之雲」,不能執鼠,反而得以避過「機辟」、
「罔罟」的禍患,從而帶出有用致禍,無用避災的道理。

對比論證法的好處是藉比較事物的對立面,突出兩者的差異,使人立刻分辨出孰優孰劣,高下立見,增加論說的效果。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通過對話突顯主旨

A

本文的對話方式是以惠子做發問者,首先他向莊子抱怨自己得到一個無用的大瓠,莊子回答惠子,說明看似無用,實則有用,只是想法的差別而已。惠子又不同意,再一次回應莊子的「無用之用」;莊子又再回答他,說明「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的道理。

通過兩人一來一往的對話,不僅讓整篇文章變得生動有趣,而且由當事人第一身說出,賦與了當事人感情,突顯了兩種不同的觀點與立場,讓作者表達的思想更顯得具體。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