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 問答 Flashcards
主旨
本文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和態度,闡明學習的重要,藉以勉勵時人不斷學習,累積學問。
本文開首以「君子曰」引出論點,有何作用?
引用君子的說話帶出論點,能加強說服力,有先聲奪人的效果。
「學不可以已」,不斷學習有何好處?
不斷學習可以使自己智慧通達,行為無過,亦可使自己具備聖人的品德,以及使自己的知識日積月累,學識淵博。
首段以「青出於藍」和「冰寒於水」這兩個比喻說明甚麼道理?運用比喻有何效果?
作者以兩個比喻說明「學不可以已」的道理。作者指出靛青取自蓼藍,顏色卻比蓼藍更青;冰是由水凝結而成,卻比水更寒冷。作者以此比喻人學習的意義,像靛青和冰一樣,藉著不斷學習,增進知識,提升自己,使自己超越原來的水平,成為一個更出色的人。
運用比喻令文章生動有趣,內容豐富,吸引讀者。以具體意象說明抽象道理,深入淺出,有助讀者理解。
「輮木為輪」和「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兩組比喻,分別說明甚麼道理?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以筆直的木材被火烤加工,製成車輪後,會變得彎曲,即使曬乾也不能變直。藉此說明後天學習使人變惡為善後,便不會為惡。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指木材經過矯正會變直、金屬打磨過後會變得銳利,以比喻後天學習可以使人為善和有更大的能力。
荀子在文中運用了「跂而望」、「登高博見」說明甚麼?
作者以「跂而望」比喻「終日而思」,以「登高之博見」比喻「須臾之所學」。
整天獨自思索,就像踮腳張望,所見究竟有限;向人學習,就像登上高處遠望,所見自然可以及遠。作者通過這個比喻,說明學習的作用,學習能開闊眼界、有效解答疑難,能增加自己的本領。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在文章結構上有何作用?
總結全段。
全段提出多個比喻:「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然後以一句「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作總結,指出君子並非生而不同,而是會借助外物學習,日趨於善。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運用了甚麼論證方法?
對比論證
先以「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積善成德」論證學習必須不斷積累。再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論證不積累就無法實現遠大的目標。
比喻論證
「積土成山」、「積水成淵」比喻積累學習的情況。「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則比喻不積累學習的情況。
類比論證
從「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的類近情況,推論出「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荀子認為什麼是一個人成敗的關鍵?君子的天賦與一般人是否相同?
荀子認為學習是一個人成敗的關鍵。
荀子在文中以「騏驥」與「駑馬」的例子,指出駿馬一跳不能跳十步,但劣馬不停地走十天的路,也能走得很遠。另又以「蚯蚓」與「螃蟹」作對比,蚯蚓雖然沒有手足、身體柔軟,但因為用心專一,所以能「上食埃土,下飲黃泉」;螃蟹雖有鉗和腳,卻因為用心不專,而無處容身。由此可見,就算「駑馬」與「蚯蚓」這些天賦不佳的人,只要努力不懈,專心學習,仍能學有所成。
君子的天賦與一般人無異。荀子以「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和「假舟楫」等比喻,說明君子的天賦與其他人一樣,只是君子善於借助外物,懂得通過學習來改善自己,提升自己。
荀子認為人們應以怎樣的方法和態度來學習?
學習方法:
荀子認為應通過不斷積累來學習,他以「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積善成德」為例,說明積累的效果。又以「不積跬步」、「不積小流」為例,說明不積累就無事可成,由此說明學習必須積累。此外,荀子提及「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指出君子會廣泛地學習與每天檢查反省自己。
學習態度:
持之以恒:就如「騏驥」與「駑馬」,即使駑馬天賦比不上騏驥,但只要持之以恒不斷前行,也能走很遠的路;又如雕刻「朽木」與「金石」,假如輕易放棄,那麼腐朽的木頭也刻不斷,如不放棄,就是金屬、石頭也能雕刻成功。
專心致志:荀子以「蚯蚓」與「螃蟹」為例,蚯蚓因為用心專一,就是沒有利牙、利爪,也沒有強健的身體,也能「上食埃土,下飲黃泉」;螃蟹有著蟹鉗和腳,卻因為用心不專,結果無處容身,由此說明學習時用心專一的重要。
本文如何運用對比來說明學習的態度?
「騏驥」和「駑馬」對比
「騏驥」是駿馬,「駑馬」是劣馬,作者通過兩種天賦不同的馬匹對比,指出就算是駿馬,一躍也不能跳十步之遙,劣馬只要不斷前行,也能走很遠的路,關鍵在於「功在不舍」。通過「騏驥」和「駑馬」的對比,說明學習之道並不在於天資,只要持之以恆地學習,就能成功。
「朽木」和「金石」對比
文中以兩種雕刻態度作對比。雕刻時只是雕刻幾下就放棄,那麼就只會得到朽木不折的結果。如果雕刻時能夠堅持到底,那麼金屬和石頭也能雕刻成功。通過對比,說明只要堅持不懈地學習,就能有所成就。
「螾」和「蟹」對比
以兩種動物的形體和結果作對比。指出蚯蚓沒有利爪,卻能上吃泥土,下飲泉水,是因為牠用心專一。螃蟹雖然有蟹鉗和腳,卻因為用心浮躁,結果無處容身。通過兩者對比,說明學習要專心致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