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説 問答 Flashcards
韓愈認為老師有甚麼責任?
傳道 — 傳授道理(儒家仁義道德)
授業 — 講授課業
解惑 — 解答疑難
人們為甚麼必須從師?
「人非生而知之」,不會完全沒有疑難困惑,所以必須向老師請教,尋求指引。若有疑難而不知向老師請教,那麼,疑難就始終不能解決。
老師聞道較早,學識湛深,所以要向他們請教,和學習道理;
老師術業有專攻,在各項專門課業方面,人們也須從師學習。
選擇老師應注意哪些原則?
只要對方聞道較早,就可以當自己的老師,不必理會他的身分、年紀。
只要對方在術業上有專長,就可以當自己的老師,不必一定較自己賢能。
「童子之師」和韓愈心目中的老師有什麼不同?
童子之師只教學生誦讀書本,劃分句讀。
韓愈心目中的老師則須傳授學生道理(講授課業)及解答學生疑惑。
就「為子擇師」一事,時人有什麼矛盾的表現?
基於愛其子,於是為子擇師但自己卻恥於從師。
兒子不懂句讀這小學問,倒要他拜師求學,自己對疑惑不明的大道理,則不知求師。
韓愈為了闡明師道的重要,用了甚麼手法去批評當世恥於從師的風氣?
採用對比的手法
以「古之聖人」與「今之眾人」作對比
古之聖人才情遠出常人之上,尚且虛心求師;今之眾人遠不及聖人,卻恥於從師,從而指出「聖益聖,愚益愚」的現象,全是從師與否的問題。
以「士大夫恥於從師」與「替子女擇師」的不同態度作對比
童子讀書,習句讀諷誦之事,尚且要擇師而教;作為父執的士大夫,卻恥於從師,從而指出士大夫不能以身作則,且捨本逐末,終不能聞道解惑。
以「巫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作對比
前者的社會地位低賤,卻願意互相學習;士大夫的社會地位崇高,卻恥於從師,從而指出士大夫固執成見,智慧反不如前者。
「小學而大遺」中的「小」、「大」各指
「小」是指閱讀文章時句讀的方法;
「大」是指聖賢的道理/儒家之道。
作者為什麼批評時人「小學而大遺」?
時人(士大夫)愛其子女,擇師而教授子女句讀的方法(小),但自己在道理(大)的探求方面,縱使有不明白的地方,也不會從師而學。
「三人行,必有我師。」所說明的道理
聖人無常師。
孔子無常師,他曾向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等
人請教。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子弟,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巫醫、樂師和各種工匠,都不恥相師。
巫醫、樂師、百工是君子所看不起,不屑交往的人,他們仍不恥相師,反而現在的士大夫不明從師的道理,恥於從師,反映出師道不存的道理。
引用孔子的話,在說理上有什麼效果?
孔子是人所皆知的聖人,引他的話作例證,可增加論點的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