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 第十七課 十字軍東征 Flashcards
十字軍東征在今日世界為何引起如此分歧的反應?
- 對某些人來說,十字軍的精神是富戰鬥力的基督教消滅敵人並推廣基督真理的真正精神
2. 對其他人來說,十字軍東征展現出基督徒在追求自己的目標時是何等敗壞與邪惡。
起因 何謂十字軍東征?
- 在十一至十三世紀之間,發生過八次主要的以及多次次要的軍事/宗教遠征。
- 一直持續到十六世紀
- 戰役的起因多是出於回教在政治與軍事上的成功
- 全都受到教會的鼓勵,被視為尋求收復聖地的聖戰。
在教會生活內有哪兩種重要發展,使教會走上「聖戰」一途?
補贖式朝聖之旅(penitential pilgrimage)開始流行
a) 應允人們在今世努力爭戰可以進入另一個世界。
b) 允許人們藉著對本能的順服,修成苦行的果子。
「補贖」的作法在中世紀教會牽涉到什麼?
- 十字軍根植於補贖的教義。
從第八世紀開始,最盛行的補贖方式是什麼?
- 從第八世紀開始,補贖式朝聖成為一種日益盛行的補贖方式。
武士們加入第一次十字軍東征(1096年開始)的個人宗教動機是什 麼?
a) 武士們的罪可以獲得特殊赦免。
什麼是回教的五大「基石」?
a) 信仰的告白:「阿拉是真正獨一的神,穆罕默德是祂差遣的先知」。
b) 規律的禱告儀式
c) 對窮人與貧乏者的賑濟 d) 齋月(Ramadan)禁食 e) 前往麥加聖城朝聖
回教何以經常受到西方誤解?
非常複雜並受到誤解的宗教 STUDY
試述回教從第七至十一世紀的擴展。
a) 大馬士革在六三五年陷落。 b) 耶路撒冷在六三八年陷落。 c) 亞歷山太在六四三年陷落。 d) 北非到七一一年全部淪陷
e) 整個非洲到一零五零年只剩下五位主教。
f) 被羅馬皇帝裏奧三世(Leo III)在七一八年君士坦丁堡城牆邊擊退
g) 到七二零年統治整個伊比利半島
在公元一零一零年發生什麼事,限制了前往耶路撒冷的朝聖人 潮?此事如何引發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a) 查理曼大帝(800)與卡里發協議,讓朝聖者可以自由來到耶路撒冷 b) 新的卡里發在一零一零年終止協議,對朝聖一事加諸嚴格限制。
(1) 促發對十字軍的呼召
克勒窩的伯爾拿用什麼主張來遊說人們加入十字軍東征?
(a) 拜占庭大使在一零九四年請求軍事支援來抵抗土耳其人。
(b) 教皇烏爾班二世呼召武士們為抵禦基督教世界共同參戰,並且提供特赦與物 質獎賞。
(c) 反應非常熱烈
(d) 克勒窩的伯爾拿在信上呼籲基督徒為神聖目的而戰(1147)
十字軍東征 起因/目的 所在地 結果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1096-1099)
- 佔領尼西亞、安提阿和耶路撒冷
- 十字軍享有的惟一一次真正軍事勝利
- 全部十字軍東征中最團結的一次
- 有些十字軍定居在聖地,建立十字軍王國。
a) 耶路撒冷(被回教領袖薩拉丁在一一八七年奪回)
b) 的黎波裏(倖存到十三世紀)
c) 安提阿(倖存到十三世紀)
d) 伊迪薩(被回教勢力在一一四四年奪回)
十字軍東征 起因/目的 所在地 結果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 (1148-1149)
- 起源於伊迪薩在一一四四年被回教勢力奪回
- 由法王路易七世與德皇康拉德二世領軍
- 以失敗收場
十字軍東征 起因/目的 所在地 結果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1189-1192)
- 由於耶路撒冷被薩拉丁在一一八七年奪回
- 由英王獅心理查、法王腓力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紅鬍子腓特烈三人領軍
- 取回塞普勒斯而非耶路撒冷
十字軍東征 起因/目的 所在地 結果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1202-1204)
- 十字軍佔領君士坦丁堡,從一二零四年統治到一二六一年(「拉丁君士坦丁堡」)
- 教皇英諾森把這次東征領袖逐出教會
- 在東西方之間引起無法彌補的緊張情勢
a) 東西方之間的隔閡經年累月在增加當中 (1) 文化
(2) 政治 (3) 神學
(4) 語文(西方用拉丁文;東方用希臘文)
b) 一零五四年在君士坦丁堡雙方相互逐出教會
十字軍東征 起因/目的 所在地 結果
第五次十字軍東征 (1218-1221)
- 基督教軍隊在埃及被擊退
十字軍東征 起因/目的 所在地 結果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 (1228-1229)
- 無法收復耶路撒冷
十字軍東征 起因/目的 所在地 結果
第七次十字軍東征 (1248-1250)
- 由法王路易九世領軍
2. 失敗
十字軍東征 起因/目的 所在地 結果
第八次十字軍東征 (1270)
. 兒童十字軍(1212)
1. 甚至不曾抵達耶路撒冷;許多兒童被賣為奴。
哪些因素造成東西方漸行漸遠,最終演變為一零五四年的大分 裂?
STUDY
試舉出五點十字軍東征帶來的負面結果。
- 引起緊張關係
a) 在基督徒彼此之間
•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十字軍侵佔君士坦丁堡
b) 在基督徒與猶太人之間
• 住在德國各個小鎮的猶太人被迫受洗,拒絕之人則被殺害(1096)—-五千名猶太 人遇害。
c) 在基督徒與阿拉伯人之間
• 引起今日中東的某些問題 - 以軍事力量來推展信仰
• 在刀劍之下使人接受洗禮 - 引進所得稅
十字軍東征帶來的正面結果為何?
- 醫療和看護行為有大幅度的提昇。
- 對殖民墾荒和貿易交流的促進
- 宣教活動興起
• 聖方濟在第五次十字軍東征時隨行,為了把福音傳給埃及的蘇丹人。
整個教會歷史上出現過哪三種對戰爭的主要態度?以上這些態度各 是出現在歷史上的哪個時期?
- 非暴力抗爭/和平主義
a) 對惡者不予反抗或採取報復
b) 在教會頭三個世紀裡盛行 - 正義之戰
a) 可以用謹慎引導的力量來妥善抵擋好鬥的惡者。
b) 有希坡的奧古斯丁的經典聲明
c) 從第四世紀君士坦丁大帝的時候出現,一直到中世紀時期 - 十字軍東征(聖戰)
a) 從查理曼大帝開始
b) 合宜使用武力不僅能抵禦好鬥的惡者,同時也要來推動正確的事情,包括基督信仰本 身。
c) 在十字軍東征時所持的立場
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的時候,以下派別分別抱持哪一種對戰爭的歷史態度?
路德宗:
改革宗(加爾文主義者): 激進改革派(重洗派、門諾會信徒):
- 路德宗—-正義之戰
- 改革宗—-聖戰
- 激進改革派—-和平主義
假設有人來對你說:「我無法成為基督徒,因為基督徒曾經奉基督之 名做出好些可怕的事情──十字軍東征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你 將會如何回應?無論好壞,十字軍東征是我們信仰傳承的一部份, 我們對此應該要抱持怎樣的態度?
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