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 第十一課 教義發展 Flashcards
哪一種教義位居奧古斯丁神學思想的中心?
奧古斯丁神學的中心乃是恩典的教義.
當罪緊抓住我們不放時,只有來自神的主權性恩典(sovereign grace)才能救治。
根據奧古斯丁的想法,人類的屬靈狀況為何?
保羅強調人類的敗壞與無能
這種說法引發了哪一個神學問題?
引發問題:如果人是無可避免地犯罪,那麼神怎麼能夠要人負起責任?
解釋以下幾位人物對於人類自由和神的主權之間在關係上的看法: 保羅
殉道士游斯丁 愛任紐 亞歷山大的革利免
b) 保羅強調人類的敗壞與無能
c) 在奧古斯丁以前的早期基督教作者幾乎全都傾向強調人類自由。 (1) 殉道士遊斯丁(第二世紀中葉)
(2) 愛任紐(Irenaeus,第二世紀末葉) (3) 亞歷山大的革利免(第三世紀前葉)
根據早期教父所言,基督為什麼必須受死?
(a) 戰勝死亡
(b) 對他們而言,死亡的普遍性比罪的必然性更為主要
這些作者為何要強調人類自由?
(5) 著重在人類自由是為了強調他們拒絕希羅時期的宿命論
d) 直到奧古斯丁才再度重拾保羅對原罪的強調。
奧古斯丁對這項議題的理解與早先的基督教作者有何不同?
起點永遠都是神和祂的主權性恩典
a) 恩典引發人的悔改、信靠和頌讚。
b) 恩典轉化人類意志,使其能夠行善。
Posse non peccare=「能不犯罪」
Non posse non peccare=「不能不犯罪」
試將以上觀念套用在下列狀況: 人類在墮落以前
人類在墮落以後 人類被救贖之後
a) 舊時代(創造與墮落)必然要邁向新時代(救贖與和好)
b) 神的創造與伊甸園裡行動自由的人類亞當和夏娃
• Posse non peccare=能不犯罪
c) 亞當和夏娃墮入罪中並且失去自由
• Non posse non peccare=不能不犯罪
d) 恩典臨到使我們恢復自由
• 救贖重新建立了 posse non peccare(能不犯罪)
e) 當新天新地來臨時,救贖將會完全達成。
f) 透過耶穌基督的死與復活,神才能夠公正地使我們解脫罪的捆鎖。
g) 大量的救贖觀念成為他神學的重要特色。
h) 被安置在一種主要是預定論的架構之下
奧古斯丁認為罪是一種束縛,只有靠著恩典才能使我們得釋放,這 觀念的聖經經文根據為何?
原罪
a) 亞當和夏娃受造之初原是好的,本來可以永遠活在伊甸園裡。
b) 他們透過運用本身的自由而墮落,連帶也使所有人類與他們一同墮落。
c) 我們本性上因著始祖墮落受到的嚴重傷害,只有靠恩典來復原;也只有到那時候我們 才能有力量來避免與克服罪惡(羅六 6,17,22)。
奧古斯丁如何詮釋《羅馬書》第八章 28 至 34 節?
預定論
a) 在創世之前,教會就已被預先定下由固定數目的聖人來組成(羅八 28-34)。
根據奧古斯丁的說法,洗禮和聖餐在基督徒生活中扮演怎樣的角 色?
. 恩典的施予是透過教會與它的聖禮。
a) 洗禮=所有的罪得洗清,等同於救恩
b) 聖餐=產生生命的食糧
伯拉糾主義對奧古斯丁主義 誰是伯拉糾?
伯拉糾
a) 英國修士於第四世紀末至第五世紀初在羅馬教書。
伯拉糾對於以下論點的教導為何? 人類自由 對恩典的需要 亞當之罪產生的結果 人類目前的狀況 律法與福音
(1) 我們在出生之際,全都享有和亞當、夏娃一樣的選擇自由。
(2) 我們在救恩一事上,可以靠自己先採取主動,不需要神的恩典來特地介入。 (3) 律法和福音一樣提供了進天國的管道。
(4) 甚至在基督之前就有人未曾犯過罪。
公元五二九年的奧倫磯會議是如何來回應伯拉糾的神學?
a) 判定伯拉糾為異端
b) 肯定奧古斯丁的立場
c) 結論:「第一個人類犯下之罪已嚴重損害並且削弱自由意志,以至於再也沒有人能夠 按他所應做的來愛神或信神,或是為神的緣故去行善,除非是先有神憐恤的恩典」。
奧倫磯會議;摘
「第一個人類犯下之罪已嚴重損害並且削弱自由意志,以至於 再也沒有人能夠按他所應做的來愛神或信神,或是為神的緣故 去行善,除非是先有神憐恤的恩典。」(奧倫磯會議;摘自萊 史﹝John Leith)編輯《教會信經》
路德在十六世紀確認了奧古斯丁神學中的哪些元素?
(1) 赦罪只能透過恩典
(2) 被動非主動的稱義
你認為有沒有可能在堅信神的主權的同時,同樣地來堅持個人的責 任?我們應該如何來理解上述這兩項神學處境之間的關係?
基督教教義發展 古代教會的四大會議是在哪裡和哪一年舉行?
a) 尼西亞(公元三二五年)
b) 君士坦丁堡(公元三八一年)
c) 以弗所(公元四三一年)
d) 迦克墩會議(Chalcedon,公元四五一年)
有哪兩大神學議題是這些會議的焦點?
a) 基督論
b) 三位一體
基督教所有神學的根本基礎是什麼?
- 聖經
- 早期基督徒的教義記載
- 信經
有哪些早期信經聲明﹝教義的簡短總結﹞可以在聖經裡找 到?
a) 《哥林多前書》十五章三至七節的早期教義主張
b) 《使徒行傳》的講章
c) 教會最早的信經:「耶穌是主」(林前十二;羅十;腓二)
d) 三位一體的教導:太廿八 19;林後十三 4
有哪兩個問題成為教會最早期教義討論的關鍵?
(1) 誰是耶穌基督?
(2) 耶穌基督和神有什麼關係?
信經,譬如像是《使徒信經》和《尼西亞信經》,填補了早 期教會在哪一方面的需要?
早期教義聲明被用來確認,這份曾經一代接一代傳下給眾聖徒的信仰。
反映出早期教會對明確教義聲明的需要
重要大公會議 君士坦丁大帝上台掌權對於基督教神學發展有何影響?
教義應教會需要開始出現,用以確認和澄清在信仰上的聲明。
在有關神的本質上,早期會議肯定了什麼?
早期教會肯定徹底一神論(radical monotheism) 1) 革利免 (2) 《十二使徒遺訓》 (3) 《巴拿巴書》(Epistle of Barnabas) (4) 《黑馬牧人書》(Shepherd of Hermas) 頭四次教會會議決議,正統教義肯定一位神有三個位格:聖父、聖子和聖靈 (a) 子為父所生 (b) 聖靈是從父而出
這些會議拒絕了哪些有關基督的異端教導?
耶穌不是……
(a) 從屬於聖父(諾斯底派)
(b) 神的另一種形態(撒伯流派)
(c) 神的靈降在他身上的一個人(亞流派)
你為什麼認為學習古代信經和教會教義陳述是一件重要之事?這些信 經在今日與我們有何關聯?
发挥
早期基督徒的教義記載 (optional)
a) 伊格那丟(第二世紀初期)
b) 《使徒書信》(Epistula Apostolorum﹝拉﹞,第二世紀中葉)
c) 殉道士遊斯丁(第二世紀中葉)
d) 士每拿長老告白(Confession of the Presbyters of Smyrna,約在公元一八八年)
e) 雅典那哥拉(公元一七六年)
f) 里昂的愛任紐《反異端》(Against Heresies,第二世紀晚期)
g) 希坡律陀《使徒統緒》(Apostolic Tradition,第三世紀前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