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知觉 Flashcards
社会知觉的定义
最初由布鲁纳提出1947,布鲁纳发现,知觉不仅取决于客体本身,也受到知觉者的目的、需要、态度与价值观的影响。
社会知觉指人对各种社会性的人或事物形成的直接的整体印象。其中主要是对人的知觉,即对各种负担社会角色并具有个性色彩的人, 或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对群体所建立的最初印象或概念,这种印象通常是关于对象的外表特征的认识`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是社会知觉的上位概念。知觉涉及的仅仅是一个整体的表层印象,而不是关于对象的全部认识。而社会认知则包括关于特定社会对象的全部认识过程,其中包括社会知觉,也包括社会推理;包括对于其他人和外部世界的认识,也包括对自身的认识;而且有关态度的形成等内容,实际上也属于社会认知的范畴。
社会知觉的分类
- 对自我的知觉:根据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的基本原理,人具有解释自我的基本诉求。为此,个体必须对自我有较为清晰的感知与认识,进而形成一定的自我概念,解释自我的心理与行为。这一过程就需要个体的知觉参与其中,通过观察自我、与他人比较、获取他人的反馈信息等方式逐渐构建出有关自我的基本轮廓。
- 对他人的知觉:自我概念的建立过程中需要与他人比较,人际交往中需要对他人的角色进行定位,这些都需要对他人有较为准确的知觉和印象形成。
- 对人际的知觉:不但包括自我知觉、他人知觉、还包括对交往情景的知觉。因此,人际知觉是对自我、他人和交往情境总和的判定过程
社会知觉与有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 一般知觉与社会知觉的核心区别是:一般知觉讨论人对物的各种物理特性和时间、运动等方面的知觉,即如何获得关于有关对象的整体印象,以及在知觉过程中的对象与背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知觉恒常性等问题。而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人为对象的社会知觉问题,更关注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信息提取的倾向和社会知觉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 与印象的区别:印象是社会知觉的结果。当人们面对一定的对象,并通过社会知觉过程获得关于这个对象的初步而整体的认识时,整个认识就是表浅的印象。
- 社会推理:指个人根据一定的信息线索,对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形成关于作为对象的特定人的,或是特定事件的结论的过程。归因是典型的社会推理过程。刻板印象是一种简单滴根据原有经验进行判断的特殊社会推理形式
印象的定义
人在最初遇到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自己以就有经验为基础的理解,将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所形成的对有关人或事物的概念,是社会知觉过程的结果。
印象形成的定义
对于别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对于我们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就是印象形成
什么事验证性偏差
个体对他人印象的形成往往建立在有限信息资料的基础上。人通常根据少量信息猜测他人的……。人还倾向于将认知对象综合为完整形象,将矛盾的信息资料重新整理或加以歪曲,达到认识的一致性,消除由信息不一致带来的不安,为了进一步消除这种不安,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可能会有所选择,以保持其先前所做出的判断或已有的态度、认知,这就是验证性偏差。
对验证性偏差及强度产生影响的因素
信息呈现的方式;群体异质性的差异;与世界观相关决策的议题是否涉及生命内容;认知负荷
印象作为行为定向和理解人的背景功能
印象是人际关系最初、最直接、最经常的定向因素,直接影响着个体之间进一步的相互作用和人际关系状况。随着我们对他人进行归类的差异,彼此之间关系的性质也会出现变化,进而我们对自己行为适当性的理解也有所不同。e.g.夜半有人敲门喝水,对他的反应和印象很相关。
简述印象形成中的自然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
1.自然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对于人的自然特征我们建立的比较系统的观念首先和人们的性别、种族和外表吸引力联系在一起,我们将首先根据这三方面将人进行分类。e.g.敲门喝水
简述印象形成中的社会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
2.社会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我们首先寻求能说明其在正式社会结构中明确位置的信息,确定其社会角色,然后从社会角色角度来预测其行为,确定其对我们的意义和我们行为的适当性。在无法确定社会橘色时,或和他人社会角色共同时,我们则将人们归入一定的群体,然后从起所属的群体背景来推知人们的特征。
简述印象形成中的心理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
3.心理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往往依据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人际关系特征、智力特征来对人进行归类,并据此为自己的行为进行明确定向。rosenberg-人际交往中具有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的人际关系和智力特征主要包括下列一些方面p118
总体印象形成模式
最终形成的印象并不停留在各种具体特征上,而总是形成对别人的总体印象,并根据这一总体印象来获得最终的行为定向。
anderson:人在获得各种信息的同时,会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将各种具体信息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总的印象或概念。
形成模式主要有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和加权平均模式三种
简述加法模式
fishbein1964:人们的总体印象形成,首先遵循加法模式。一个人在肯定评价上的特征越多,强度越大,则给人的总体印象也越好,越易被人接纳。相反,一个人在消极评价上的特征越多,强度越大,总体印象越差。
平均模式
anderson1978:有些人在总体印象形成上并不是简单滴将各特征的评价分值进行累加,而是通过将各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来形成对一个人的总体印象
加权平均模式
许多人不只考虑积极特征、消极特征的多少以及特征自身的明显程度/强度,而且还逻辑地考虑每一个特征的重要性,确定每一个特征的权数,做加权平均
印象形成的中心品质理论
kelley1950:教师与七个形容词顺序不同大学生评定。热情-冷酷是影响人们印象形成的中心品质。与其相对应的是边缘品质/附加品质。是否具有热情或冷酷的品质,会直接影响人们对人其他特征的评价
对他人情绪的知觉
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姿势是推测、判断他人情绪状态的重要线索。称为表情线索-面部、身段、言语。人的表情动作具有适应意义,与情绪、情感状态之间形成了机能上的关系,成为认知他人情绪、情感的重要线索。面部表情受文化和情景背景差异的影响。
相应的,个体还可以利用情绪表现策略进行自身的印象管理。另,个体持有积极的情绪反应,则对他人的印象形成也会有所不同,并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反馈。
对他人个性的知觉
认识他人个性有益于顺利交往,但是认识他人个性存在苦难。判断时缺乏客观标准,只能参照一些主观标准。一位以己推人、不切实际滴假定他人的观点、行为与自己相似。
了解性格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长期深入观察接触,才能了解较为稳固的心理特征。
社会关系模型social relations model
强调要增强认知准确性,评价行为的标准要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认知者的评价标准;而是行动者,三是认知者与行动者的特殊关系。进步:将品质的认知放在了现实的、复杂饿、特殊的社会关系中来考虑
首因效应
由于最初获得信息比后来获得信息对印象形成的影响更大,进而第一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总体印象形成的现象。
印象形成过程中,首因效应的发生更经常。因为第一印象一旦建立,对后来获得信息的理解和组织,有着强烈的定向作用。也由于保持认知平衡与情感平衡的心理作用,必须使后来获得的信息意义与旧观念保持一致。
阿希实验,特征顺序调换-最初印象的高度稳定性
近因效应
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