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知觉 Flashcards

1
Q

社会知觉的定义

A

最初由布鲁纳提出1947,布鲁纳发现,知觉不仅取决于客体本身,也受到知觉者的目的、需要、态度与价值观的影响。

社会知觉指人对各种社会性的人或事物形成的直接的整体印象。其中主要是对人的知觉,即对各种负担社会角色并具有个性色彩的人, 或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对群体所建立的最初印象或概念,这种印象通常是关于对象的外表特征的认识`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社会认知

A

社会认知是社会知觉的上位概念。知觉涉及的仅仅是一个整体的表层印象,而不是关于对象的全部认识。而社会认知则包括关于特定社会对象的全部认识过程,其中包括社会知觉,也包括社会推理;包括对于其他人和外部世界的认识,也包括对自身的认识;而且有关态度的形成等内容,实际上也属于社会认知的范畴。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社会知觉的分类

A
  1. 对自我的知觉:根据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的基本原理,人具有解释自我的基本诉求。为此,个体必须对自我有较为清晰的感知与认识,进而形成一定的自我概念,解释自我的心理与行为。这一过程就需要个体的知觉参与其中,通过观察自我、与他人比较、获取他人的反馈信息等方式逐渐构建出有关自我的基本轮廓。
  2. 对他人的知觉:自我概念的建立过程中需要与他人比较,人际交往中需要对他人的角色进行定位,这些都需要对他人有较为准确的知觉和印象形成。
  3. 对人际的知觉:不但包括自我知觉、他人知觉、还包括对交往情景的知觉。因此,人际知觉是对自我、他人和交往情境总和的判定过程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社会知觉与有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A
  1. 一般知觉与社会知觉的核心区别是:一般知觉讨论人对物的各种物理特性和时间、运动等方面的知觉,即如何获得关于有关对象的整体印象,以及在知觉过程中的对象与背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知觉恒常性等问题。而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人为对象的社会知觉问题,更关注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信息提取的倾向和社会知觉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2. 与印象的区别:印象是社会知觉的结果。当人们面对一定的对象,并通过社会知觉过程获得关于这个对象的初步而整体的认识时,整个认识就是表浅的印象。
  3. 社会推理:指个人根据一定的信息线索,对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形成关于作为对象的特定人的,或是特定事件的结论的过程。归因是典型的社会推理过程。刻板印象是一种简单滴根据原有经验进行判断的特殊社会推理形式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印象的定义

A

人在最初遇到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自己以就有经验为基础的理解,将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所形成的对有关人或事物的概念,是社会知觉过程的结果。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印象形成的定义

A

对于别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对于我们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就是印象形成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什么事验证性偏差

A

个体对他人印象的形成往往建立在有限信息资料的基础上。人通常根据少量信息猜测他人的……。人还倾向于将认知对象综合为完整形象,将矛盾的信息资料重新整理或加以歪曲,达到认识的一致性,消除由信息不一致带来的不安,为了进一步消除这种不安,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可能会有所选择,以保持其先前所做出的判断或已有的态度、认知,这就是验证性偏差。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对验证性偏差及强度产生影响的因素

A

信息呈现的方式;群体异质性的差异;与世界观相关决策的议题是否涉及生命内容;认知负荷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印象作为行为定向和理解人的背景功能

A

印象是人际关系最初、最直接、最经常的定向因素,直接影响着个体之间进一步的相互作用和人际关系状况。随着我们对他人进行归类的差异,彼此之间关系的性质也会出现变化,进而我们对自己行为适当性的理解也有所不同。e.g.夜半有人敲门喝水,对他的反应和印象很相关。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简述印象形成中的自然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

A

1.自然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对于人的自然特征我们建立的比较系统的观念首先和人们的性别、种族和外表吸引力联系在一起,我们将首先根据这三方面将人进行分类。e.g.敲门喝水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简述印象形成中的社会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

A

2.社会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我们首先寻求能说明其在正式社会结构中明确位置的信息,确定其社会角色,然后从社会角色角度来预测其行为,确定其对我们的意义和我们行为的适当性。在无法确定社会橘色时,或和他人社会角色共同时,我们则将人们归入一定的群体,然后从起所属的群体背景来推知人们的特征。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简述印象形成中的心理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

A

3.心理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往往依据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人际关系特征、智力特征来对人进行归类,并据此为自己的行为进行明确定向。rosenberg-人际交往中具有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的人际关系和智力特征主要包括下列一些方面p118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总体印象形成模式

A

最终形成的印象并不停留在各种具体特征上,而总是形成对别人的总体印象,并根据这一总体印象来获得最终的行为定向。
anderson:人在获得各种信息的同时,会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将各种具体信息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总的印象或概念。
形成模式主要有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和加权平均模式三种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简述加法模式

A

fishbein1964:人们的总体印象形成,首先遵循加法模式。一个人在肯定评价上的特征越多,强度越大,则给人的总体印象也越好,越易被人接纳。相反,一个人在消极评价上的特征越多,强度越大,总体印象越差。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平均模式

A

anderson1978:有些人在总体印象形成上并不是简单滴将各特征的评价分值进行累加,而是通过将各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来形成对一个人的总体印象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6
Q

加权平均模式

A

许多人不只考虑积极特征、消极特征的多少以及特征自身的明显程度/强度,而且还逻辑地考虑每一个特征的重要性,确定每一个特征的权数,做加权平均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7
Q

印象形成的中心品质理论

A

kelley1950:教师与七个形容词顺序不同大学生评定。热情-冷酷是影响人们印象形成的中心品质。与其相对应的是边缘品质/附加品质。是否具有热情或冷酷的品质,会直接影响人们对人其他特征的评价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8
Q

对他人情绪的知觉

A

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姿势是推测、判断他人情绪状态的重要线索。称为表情线索-面部、身段、言语。人的表情动作具有适应意义,与情绪、情感状态之间形成了机能上的关系,成为认知他人情绪、情感的重要线索。面部表情受文化和情景背景差异的影响。
相应的,个体还可以利用情绪表现策略进行自身的印象管理。另,个体持有积极的情绪反应,则对他人的印象形成也会有所不同,并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反馈。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9
Q

对他人个性的知觉

A

认识他人个性有益于顺利交往,但是认识他人个性存在苦难。判断时缺乏客观标准,只能参照一些主观标准。一位以己推人、不切实际滴假定他人的观点、行为与自己相似。
了解性格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长期深入观察接触,才能了解较为稳固的心理特征。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0
Q

社会关系模型social relations model

A

强调要增强认知准确性,评价行为的标准要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认知者的评价标准;而是行动者,三是认知者与行动者的特殊关系。进步:将品质的认知放在了现实的、复杂饿、特殊的社会关系中来考虑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1
Q

首因效应

A

由于最初获得信息比后来获得信息对印象形成的影响更大,进而第一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总体印象形成的现象。
印象形成过程中,首因效应的发生更经常。因为第一印象一旦建立,对后来获得信息的理解和组织,有着强烈的定向作用。也由于保持认知平衡与情感平衡的心理作用,必须使后来获得的信息意义与旧观念保持一致。
阿希实验,特征顺序调换-最初印象的高度稳定性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2
Q

近因效应

A

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3
Q

首因效应的产生

A
  1. 最初接触,人的注意力投入完全且充分,且此时印象更鲜明、强烈,后继信息,人的注意力会游离,信息影响作用下降。

2. 定向作用,以第一印象为品质

24
Q

近因效应的产生

A

形成印象的过程中,不断有足够一人注意的新信息提供,或原有印象已随时间推移而淡忘。回忆就有信息存在困难,对一个人的判断要依赖目前情境时,倾向于产生近因效应。
人的个性特点影响近因效应产生。心理特质开放、灵活的,会产生更多的近因效应。高度保持稳定、一致的倾向,缺乏足够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其自我一致、自我肯定的倾向会使首因效应更占优势。

25
Q

晕轮效应

A

对一个人形成了某种印象后,这种印象会影响对他的其他特质的判断,人们会习惯以与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估价他所有的特点。
19721戴恩实验,外表吸引力的晕轮效应,直接影响人们的印象形成。
人按照自己的观点,从个人的一种品质推断出其他品质,是一种普遍倾向。
虽然这样造成印象与本质的差异很大,但通过这一途径建立有关别人的印象,最迅速、最经济,帮助人们尽快适应多变的外部世界,使外部世界尽快得以结构化和可预言化。

26
Q

预言自动实现效应

A

莫顿1957:对一种情景的最初错误解释,会引起某种预料的行为,使错误观念变成了现实。

rosenthal期望效应;施耐德男大学生打电话女性照片实验

27
Q

预言自动实现效应产生的关键步骤

A

1.知觉者对目标人物抱有一种期望
2.知觉者按与期望一致的方式行动
3.目标人物解释知觉者的这一行动
4.目标人物用行动对知觉者做出反应
5.知觉者解释目标人物的行动与自己最初的期望相一致
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建立在由于推理错误、知觉错误导致的最初对情景的错误解释基础之上。

28
Q

纠正预言自动实现效应的办法

A

要纠正这种效应,有两种可能见效的办法:

  1. 从知觉者角度看,如果知觉者对目标人物的期望进行补偿,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就可能消失。e.g.对认为敌视的某人反而好。
  2. 从被知觉者角度看,如果目标人物积极地尝试消除知觉者的期望,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就可能消失。e.g.富翁慈善消除为富不仁的印象
29
Q

认知启发的定义

A

指人在社会认知中喜欢走捷径,并不对关于他人所有信息进行感知,而是倾向于抄近路,感知哪些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的现象。是人们经常快速、简便进行土里,得出结论的决策法则。认知启发容易出现偏差。

30
Q

表征性启发

A

人们根据当前信息或事件与其认为的典型信息或时间的相似程度进行判断。这种策略认为,个体越是与某一群体的一般成员相似, 他就越可能是那个群体中的一员。

31
Q

基率谬误

A

因为每个群体都有独特的行为风格,其成员总有共同特征,故表征启发往往是准确的。但是,当个体特征与其所在群体其他成员不一样时,表征行启发会产生基率谬误,即个体忽视事物发生概率而做出错误判断。人们运用代表性启发进行决策时,习惯于把事物的类型划分典型化,进而过分强调某种决策选项的典型性而忽略其发生的概率。(联合概率判断失误)

32
Q

可用性启发

A

哪些信息容易被回忆和联想,人们就倾向于根据哪些信息进行判断的现象。与容易回忆的信息相联系的事件,比不容易回忆的信息相联系的事件相比,被认为更多见,更容易发生。

33
Q

可用性启发不可靠的情况

A
  1. 一些信息很生动、显著,给人的印象深刻,很容易被提取,而另一些时间的信息比较平淡、人们比较熟悉,习以为常,此事就容易判断为前者发生概率高
  2. 当有的事情很容易联想起具体事例,而另外的事情不容易联想,人则倾向于认为前者发生概率高
34
Q

锚定启发/调整性启发

A

先抓住某个锚定点,然后逐渐调整,最终得出结论的判断方法。适合对模糊信息进行评价。对模糊信息,先设定一个锚定点,降低信息的模糊性,再逐渐调整所做出的判断。
卡尼曼:判断乘列大小中倒序与顺序的影响

35
Q

影响社会知觉偏差的其他因素

A
  1. 知觉者的情绪状况:情绪状况直接影响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信息选择与解释,因而影响印象准确性。
  2. 投射作用:指人由于自身的需要和情绪倾向,将自己的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的现象。投射作用使人将自己具有的特征看成是别人具有的。直接结果-投射者自身心理状况对印象形成的影响;人可以准确评价同自己类似的人,此时投射恰好吻合。
  3. 内隐人格:每个人对人都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特理解,人们的各种个性品质相互联系,只要认识其中一个占重要位置的特征,就可以推知其他品质。
  4. 知觉者对被知觉者的熟悉与个人情感卷入:更熟悉范儿会降低其准确性。个人情感卷入是偏差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信息选择和解释的客观性会下降,从而使人民的印象判断精确性变差。
36
Q

投射作用

A

投射作用表明,对别人的评价或印象,一方面是对别人个性的测量,另一方面更是自我个性的鉴定。这种坚定能避免直接自我鉴定所卷入的社会赞许性影响,因而运用投射方法测量人的个性,可能比自我评价方法更好。投射测量方法证实根据这一原理发展起的。

37
Q

从功能角度看内隐人格论

A

是人们适应多变社会情境的一种方式。人们建立起对人的理解,就可以使自己所处的周围情境结构化,从而可以对自己在一个社会情境中的行为适当性进行预测,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因此无论进入什么样的社会情境,人们已经建立起来的内隐人格理论都会不由自主滴发挥作用,影响人们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信息选择和理解。由于不同人有不同的内隐理论,因而印象不同,常有个人偏见参与,出现较大误差。

38
Q

印象管理的概念

A
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于自己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印象符合自己期望的过程。是人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每个人能力不同,但在儿童期就开始发展。
恰当的印象管理与不恰当的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与印象形成的联系和区别,输入与输出,对别人的印象形成过程发挥影响。
符号互动论强调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自己。
戈夫曼的戏剧论就是讲印象管理问题。
39
Q

情境同一性理论

A

亚历山大1970,认为印象管理是社会互动的一个侧面。他们认为每个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 都有一种合适的社会行为模式,这种模式表达了一种特别适合于该情境的同一性。人进行印象管理,试图 给他人留下一定印象的目标,就是使自己在特定情境中的自我表现符合于自身的情境同一性。因此,有什么样的交往情境,或交往对象,人就有相应的自我表现。

40
Q

交往对象与自我表现

A

人在不同人面前,其行为表现不一样。

gergen&wishnov实验,两组被试描述自己,再在不同对象前描述自己的特征。

41
Q

交往目标与自我表现

A

交往目标能决定人的自我表现。gergen&taylor,不同海军学员完成不同目标人物时的自我介绍。

42
Q

自我表现策略有哪些

A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egan-按照SOLER模式表现自己,可以明显增加别人的接纳性,使我们在别人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第一印象。sit-面对别人,open-姿势自然开放,lean-身体微微前倾,eyecontact-目光接触,relax-放松。
建立良好的心态
2.自我表现的原则

43
Q

自我表现的原则

A

1.角色获得:站在别人的立场,体验别人的角色,了解别人在交往情境中的期望与情感。
2.相互支持
3.学会特殊的自我表现策略:jones总结了5种:
逢迎:赞美或赞同(对别人自我价值感的支持)
恫吓:造成恐怖印象,因害怕而接受
自我抬高:夸大呈现自己的能力,同时承认自己小的不足可以更可信
显示:给别人以正直和品行高尚的印象
恳求:向别人表白自己弱点和对别人依赖的行为,目的是吸引同情进而获得帮助。

44
Q

非词语反应与印象管理

A

自我表现容易控制的部分如语言、仪表;不太留意的流露,如姿势、眼神、无意识动作;难以控制的部分易暴露

ekman&friesen研究,两组护校学生对一部令人不快的电影进行不同态度的评价,录像显示不同身体部位以判断。

45
Q

自我监控与印象管理

A

含义:个人为适应环境或符合他人的期望所进行的自我行为调整。
区别:监控更关注人们在印象管理方面的个体差异,并嘉定不同的人在自我监控方面有不同的特质。内在导向的人&有意自我监控。
施耐德1986自我监控量表

46
Q

高自我监控者&低自我监控者

A

1.实用主义的自我:对行为合理性的关注;关注别人对行为合适与否的暗示;在不同场合熟练滴表现出多种不同的行为;能够改变自我表现的形式;熟练识别别人期望以调整适应,愿意改变自己行为以适应别人。
更重视外表吸引力。
更适合的工作:需要在组织的交叉点实现,或与组织外的人工作。
2.原则性的自我:行为与自己态度相一致的情况较多-原因:能更快地从记忆中评价自己的态度;价值原则更重要,且能更快被意识到。更重视人格吸引力

47
Q

内隐社会认知

A

格林沃德,1995: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个体不能回忆某种经验,但这一经验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依然具有潜在影响的现象。是一种深层的、复杂的社会认知活动。是不需努力,无意识操作的过程。

48
Q

内隐社会认知的特征

A
  1. 社会性:对人及人际关系等社会对象的认知,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2. 积淀性:作为一种社会认知结构,是已有的社会历史事件和生活经验长期积累的结果
  3. 无意识性:发生和发展是自动的、无意识的操作过程。
  4. 启动性:个体过去的经验和已有的认知结果,会对新的兑现的认知加工产生影响
49
Q

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

A

1.早期投射测验法
2.补笔法:学习一系列单词后补笔,gilbert-内隐刻板种族印象的存在
3.阈下条件法:给被试迅速呈现一组富有感情色彩的刺激物,然后呈现中性刺激物,测查其是否对原来的中性刺激做出了情感性判断。
4.反应时法:由被试完成判断任务的反应时差异,来考察其内隐社会认知效应。
5.内隐联想测验法IAT:一组计算机化的分类任务,以反应时差异为指标来测量概念间内在的联系强度,从而间接反映个体的内隐心理倾向。(方法学基础-启动效应)
较好的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结果不受程序变量的影响,稳定,不同IAT间较好的聚合效度及区分效度。局限在于只能测量概念间的联系强度。

50
Q

启动效应

A

先呈现的刺激,对随后的出现刺激或与其相关的某种刺激进行加工时所产生的易化现象。

51
Q

IAT效应

A

要求被试对目标概念与属性概念做出同一反应。当两个概念间联系紧密或者相容时,被试对于这两个概念做出同一反应的反应时就较短,若不紧密不相容则较长,两类任务反应时差为IAT效应。
IAT效应是目前衡量概念间联系程度的关键指标。
具体程序p136

52
Q

内隐社会知觉的研究

A

含义:个体对社会信息的一种无意识获得,属于内隐社会认知的初级阶段。p136

53
Q

内隐社会认知中关于印象形成的研究

A

性质不同的成语作为启动刺激,先判断成语结构,再判断模糊照片上人的品质。

54
Q

内隐社会认知中的刻板印象研究

A

含义:不能确知的过去经验即内隐记忆影响着个体对特定类型的社会成员的评价

p137

55
Q

内隐自尊的研究

A

含义:过去自我态度积累下的一种无意识痕迹,是个体在评价与自我相关的对象时,由内隐的自我态度带来的一种无意识效应。关于自我偏见效应和角色扮演的研究揭示了其中内隐自尊的存在。
格林沃德2000IAT对内隐自尊测量。

56
Q

自我偏见效应

A

人们在进行判断时,潜隐的自我肯定会带来判断上的偏见。人们倾向于从有利于维护自我形象的角度作出判断,并修正过去的记忆。这一功能,有助于保持自我的完整和统一性。

57
Q

内隐归因的研究

A

运用内隐的研究方法对归因开展研究

个体归因过程由内隐与外显归因两个部分构成,归因的双重过程模型不受性别与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而个体归因偏差受其内隐归因影响。依据归因的双加工模型假设,进行信誉判断时,不同的任务卷入水平和认知能力将导致个体不同的归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