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6- Flashcards
操作定义
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
通过限定某概念的测量方法,使研究具有重复性
绝对阈限/感受性
绝对: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对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感受能力
差别阈限
差别: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差。操作定义为有一半的次数能觉察出差别的刺激强度差值(也叫JND)
差别感受性
对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差的感受能力
最小可觉差
指的是相距为一个差别阈限的两个刺激之间的差别所引起的内部感觉,可以作为内部心理量表的单位
会聚操作
指一系列两个或更多的操作,使用该操作可以消除能够解释一系列实验结果的其他概念。
速度-准确性权衡
在操作的速度和准确性之间存在着反向关系。考虑错误率和反应时两个因变量。当急于做某件事时,更可能出差错;当试图准确地完成某件事时,为达到预期的准确性,必须放慢工作速度。
心理不应期
对前后出现的两个刺激S1、S2进行反应,SOA的长度和对S2的反应速度之间产生反向关系
交互作用
当一个自变量的水平受到另一个自变量水平的不同影响时,交互作用就发生
ABBA设计
被试内平衡设计),是当对每个两种情况下的反应都要进行测验时所进行的平衡处理。A、B表示两种实验条件,但是特定的测试顺序也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这种设计不能消除条件和练习效应
缺陷:不适用超过两个处理条件的研究
当时间顺序不是线性系统变化的时候,ABBA设计就会产生初期练习效应
针对产生练习效应的解决办法
1⃣️在实验开始之前,让被试按实验要求做一些练习
2⃣️使用平衡设计,一半ABBA设计,另一半BAAB设计
平衡
为了消除或减少由实验的先后顺序带来的效应,即位置效应和差异延续效应,在实验中安排被试在所有顺序下接受处理,就可以接各处理下的结果差异归因于自变量,而非处理顺序
拉丁方设计
用于解决条件呈现的顺序效应的方法。它可以保证在每种处理水平前后,所有其他处理水平施加的次数相同。(公式:1,2,n,3,n-1,4,n-2…
自变量水平为奇数,镜像对称
拉丁方设计优缺点
优:可分离出两个无关变量,平衡顺序效应,减少实验误差
缺:1.要求自变量和无关变量之间,两个无关变量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2.无关变量的水平数要和自变量的水平数相等
艾宾浩斯
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 使用节省量说明重新学习先前学过的材料所节省的时间和次数的百分比值 他发现记忆与节省量成正比,遗忘与节省量成反比,并由此得到遗忘曲线(特点是速度上先快后慢,数量上先多后少) 评价:优(第一个系统研究学习和记忆的人;结果的可重复性) 缺(样本不具代表性;实验材料的局限性)
回忆测验种类
系列/自由回忆测验
对偶联合测验
再认测验的种类
是/否..
迫选…
内隐记忆测验种类
残词补全测验
词根补全
单词辨认任务
倒序词
交叉交互作用
第一个自变量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某一水平上有一种效果,而在另一水平上有另一种效果
高级交互作用
两个变量之间交互作用的性质依赖于第三个变量的水平而变化
信度
实验结果的可信程度,即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
样本量越大,我们越相信样本统计量接近总体参数值
…,增加统计检验力的效度
信度分类
1⃣️重测信度:通过比较一个测验对同一被试的两次施测的结果一致性 2⃣️复本(平行)信度:两个平行的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的的结果一致性程度 3⃣️分半信度:指一项调查中,调查问卷的两半题目的结果的变异程度 4⃣️同质性信度:测验内部所有题目的一致性程度 5⃣️评分者信度: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答卷技能评分的一致性程度
效度
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所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包括内容效度、效标效度、结构效度
内容效度
测量用的题目对整个测验内容范围的代表程度
结构效度
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构想/特质的程度,即测验结果能证实或解释某一理论的假设、术语或构想,解释程度如何
效标效度/实证效度
对出于特定情境中的个体行为进行估计的有效性。被估计的行为是检验测验效度的标准,即效标。依据效标资料与测验分数是否同时收集,可分为同时/预测效度
内部效度
实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明确程度
外部效度
实验结果的普遍性和适用性
内/外部效度的区别
实验的内部效度越高,其结果越能确认为是由实验处理造成的,而实验的外部效度越高,其结果的可推论范围就越大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1⃣️高信度是高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效度高,信度一般会高
2⃣️信度与效度从来都不是互相割裂的。一个具有良好效度的实验,因其对变量的精细把握,因而其结论往往也具备高度的可重复性;反过来一个信度高的实验,则要在保持其可重复的优点的同时,设法提高其结论的推广价值
实验验证三种类型
直接验证(重复实验
系统验证(改变不相关因素,若发现原始结果不再产生,则发现边界条件
概念验证(试图使用一种与原先实验不同的实验设计来验证同一现象
潜伏期
1⃣️指的是被试解决问题所花费的时间
2⃣️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发展阶段之一。他认为人格的发展就是心理性欲的发展,以力比多的释放为焦点,可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欲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也叫青春期)。其中,潜伏期的主要满足区域仍然是性器区,但是在儿童的行为没有表现出来,因为儿童为了解决恋父或恋母情结的冲突,都压抑了性的表现。潜伏期的儿童把“力比多“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的游戏中去,他们开始专注于社会情感的发展。
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只根据最常见的用途来认识一个目标的倾向,年龄越大,受功能固着影响越大。例如邓克的盒子问题,被试无法想象到火柴盒的其他用途从而影响问题解决
酝酿期
酝酿期(经过一段时间的无意识思维的中断后,人们针对之前未解决问题出现了新方案的现象)
言语报告
主观报告,是人对认知过程觉察的言语报告
缺陷:1.高估被试对所知内容的信心,低估对不知道内容的信心
2.在许多情况下过分强调言语报告是不明确的,但在有些领域也比较有用
3.使用言语报告必须仔细分析可能产生的各种潜在错误
横断研究
指在一定的时间横断面上选取不同年龄的人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可以在较低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资料,节省时间和经费,但可能存在同辈效应
纵向设计
指研究者在一段时间内重复观察一组被试
优点:对发展变化更敏感
缺:年龄与测试时间混淆(前历效应)、重复测验、被试流失导致实验偏差
交叉序列设计(解决横断/纵向研究的缺点的方法
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重复测验多次,即横断设计和纵向设计的结合
时间延迟设计
确定保持年龄恒定时测试时间的变化是否会带来因变量的变化。可进行横向、纵向和时间连续分析
操作定义
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的含义的方法,一个操作定义要求语句明确,具有可重复性。
作用:构造一个规则,通过这个规则的使用,其他的科学家也可以产生和测量该结构,从而重复以往研究
优点:促进科学交流;增进科学研究的信度;为概念的阐述和精炼奠定了基础
缺点:存在基本效度问题,所定义的东西是否真的是所研究的东西
统计回归假象
测量值向平均数靠近的现象
原因:1.所有的测量都会受到一定变量变异的影响(重测时极端值会向平均数回归
2、被试未能随机分组(两组被试来自两个不同的总体
解决: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
样本普遍性
可以把从一个样本得到的结果普遍推广到不同样本或不同人群
变量代表性
通过对自变量的不同操作或不同因变量而确定的结果普遍性
准实验设计
由于各种原因(比如天生特征、法律约束、技术限制等),某些变量不能直接操纵而是自然产生的实验,不能得出因果结论。典型的准实验设计的自变量往往是被试变量。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设计,
准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比非实验设计要严格一些,能够对一部分无关变量进行控制,但却不像真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控制得广泛和充分。
客观测量 主观测量
包括如反应时,准确率等很容易被实验人员核对的变量
在等级量表上给出的言语报告
准实验设计
由于各种原因(比如天生特征、法律约束、技术限制等),某些变量不能直接操纵而是自然产生的实验,不能得出因果结论。典型的准实验设计的自变量往往是被试变量。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设计,
准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比实验设计要严格一些,能够对一部分无关变量进行控制,但却不像真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控制得广泛和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