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人格 Flashcards
人格
个体一套独特而一致的行为模式
(1)一个人跨时间和情景的一致稳定性(一致性)
(2)不同人面对相同情景的反应的行为差异性(特殊性
人格特质的五因素模型
麦克雷和科斯特
外向性:正向情绪性。得分高的人被描述为外向的、善于交际的、乐观的、友好的、坚定而自信的和合群的
神经质:负向情绪性。..更加焦虑、有敌意、自我意识感强烈、不安全和脆弱。面对应激会更过度反应,会显示出相对他人更多的冲动和情绪不稳定
开放性:与好奇心、灵活性、生动的幻想、想象力、艺术敏感性和非传统态度有联系,这个特质是决定人们政治态度和意识形态的关键因素
亲和性:得分高的人比较有同情心、信任他人、合作、谦虚和坦率。得分低的人表现出多疑,具有对抗性和攻击性
尽责性:…比较遵守纪律、井井有条、守时而可靠。尽责性是工作中勤劳和可靠的有力保障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即要求立刻满足产生的冲动,是原始的、本能的人格成分。本我通过驱动原始的生理冲动来为人类的行为提供能量。本我参与初级思考,这是原始的,没有逻辑的、非理性和受幻想指引的。
自我:..现实原则,即延迟本我的冲动直到出现合适的发泄方法与环境,是影响决策的成分。自我调节本我即时满足的强烈欲望和外部社会的期望与适宜行为的准则。自我在决定行为时会考虑社会现实。参与二级思考过程,相对理性,现实,倾向于问题解决方向
超我:..道德原则 ,是人格中的道德成分,吸收了社会关于对和错的标准。在3-5岁时超我从自我中发展出来
意识(冰山理论)
意识:对内部和外部刺激的觉知包括你对外部事件的觉知,..内部感觉..,自己独有体验..,对这些体验产生的想法的觉知。意识的内容一直在变化,不断的改变是意识最本质的性质。
前意识:包括在意识之下并容易被提取出来的材料
无意识:潜藏在意识之下但对行为有很大影响的思想、记忆和欲望
焦虑和防御机制
指保护一个人不受像焦虑和愧疚这样不愉快的情绪影响的大部分无意识反应,通常是自我欺骗的心理策略(合理化、压抑、替代、投射、反向形成、退行、认同自居、升华)
合理化
即创造似是而非的使不被允许的行为合理化的借口
压抑
最基本也是使用最广的防御机制。压抑使令人烦恼的想法和感觉埋藏在无意识里,有时也叫动机性遗忘
投射
指将一个人自己的想法、感觉或动机归因于别人。通常投射到别人身上的想法是那些会让一个人感到愧疚的想法
替代
指的是将情绪感觉(通常是愤怒)从它们本来的来源转移到替代的目标上
反向形成
指的是一个人表现出真实想法的反面,对性欲的愧疚通常导致反向形成
退行
指的是逆转回不成熟的行为方式
认同自居
指的是通过形成想象的或真实的与某个人或某个团体的关系来增加自尊
升华
指的是在无意识中不被接受的冲动形成了被社会接受的,甚至被喜爱的行为
弗洛伊德心理性欲阶段
他认为人格的发展就是心理性欲的发展,以力比多的释放为焦点,可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口欲期(0-1):认为孩子的喂养经历对后续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强调孩子断奶方式的重要性。口欲期的固着可能会是之后生活里贪吃和吸烟的基础
肛门期(2-3):重要事件是如厕训练,这代表着社会第一次系统调节儿童生理冲动的努力。严重的惩罚性如厕训练可能会导致以后生活里对性活动的焦虑
性器期:可能会出现恋父/母情结,指的是孩子对父母中异性的那一方产生带有性欲的偏爱,而对同性的一方产生敌意,看作竞争者。儿童需要通过消除对异性家长的性渴望和对同性家长的敌意来解决恋母情结
潜伏期(6-12)和生殖期(青春期之后)
其中,潜伏期的主要满足区域仍然是性器区,但是在儿童的行为没有表现出来,因为儿童为了解决恋父或恋母情结的冲突,都压抑了性的表现。潜伏期的儿童把“力比多“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的游戏中去,他们开始专注于社会情感的发展。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儿童进入生殖期。性冲动重新出现并再次关注生殖器。在这时,性能量常常转移到异性同龄人。
弗洛伊德相信无意识的性冲突生根于童年时期,而且是导致绝大多数人格问题的原因
个体/集体无意识(荣格
个体:个体无意识内的材料没有进入一个人的意识是因为被压抑或忘记了。
集体:指的是人们从祖先遗传下来的潜在记忆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