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社会心理学 Flashcards

1
Q

社会心理学

A

关注的是个人的想法、感受、行为如何受到他人的影响。主要研究个体如何被他人的表现所影响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人际知觉

A

形成对他人印象的过程,受到外表、刻板印象、人际知觉的主观性影响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刻板印象

A

指广泛持有的信念,认为个体由于隶属于某个特定群体因此必然会带来某些特征,社会中最常见的刻板印象是那些基于性别、年龄、种族、职业所形成的对人的固有判断
优:自动化、节省时间和精力;缺:往往导致不正确的认知,刻板印象倾向于大范围地过度泛化,忽视了特定社会群体中的个体多样性,而且导致对人形成不准确的看法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人际知觉偏差的进化观点

A

1⃣️区分内群体和外群体。内群体指对于个体来说所隶属的,并且也被识别为该群体成员的群体。外群体指的是对于个体来说所不隶属的,并且也不被识别为该群体成员的群体。这个关键的分类被认为建构了之后的人际知觉。内群体成员将会被更多地赋予美好的光环,而外群体成员将会被置于各种负面刻板印象之中
2⃣️适应环境的结果,对外表的偏见是因为吸引力与女性潜在的生育能力相关方面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归因

A

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情、他人的行为以及自己行为的原因所做出的推断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内归因与外归因(海德)

A

认为人们将行为的原因归结为个人内部,即归因于个人因素,或者归因于个人外部,即归因于环境。他阐述了对于事件和行为的解释分为外归因和内归因的分类方法。内归因指将行为的原因归结于个人的性情、特质、能力以及感觉。外归因指行为的原因归结为情境需求或者环境限制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对成败的归因(维纳

A
维纳研究了人们为解释成功与失败所做出的归因。他总结,人们总会关注于行为背后原因的稳定性。根据维纳的观点,稳定—非稳定归因与内—外归因相交的一个维度,它们共同形成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的四个类型
稳定内部:能力、智力
稳定外部:任务难度
不稳定内部:努力、情绪、感觉
不稳定外部:运气、机会、际遇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行动者—观察者偏差(基本归因偏差

A

当一位观察者和一位行动者同时对行动者的行为做出推断时,他们通常会有不同的归因。观察者归因偏差的一种常见形式叫基本归因偏差,指观察者喜欢用内部归因解释他人行为的一种偏差,而低估情境因素
行动者偏爱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外归因。
原因:防御性归因:一种将不幸归咎于受害者本身从而令自己觉得不大可能会遭遇到类似不幸的一种倾向。后视偏差可能是造成这种偏差的部分原因,防御性归因很可能对不幸事件的受害者造成无根据的诋毁。
自利归因:行动者将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时,常常将成功归因为内部原因,失败为外部原因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防御性归因

A

一种将不幸归咎于受害者本身从而令自己觉得不大可能会遭遇到类似不幸的一种倾向。后视偏差可能是造成这种偏差的部分原因,防御性归因很可能对不幸事件的受害者造成无根据的诋毁。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自利归因

A

行动者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时,常常将成功归因为内部原因,失败为外部原因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人际吸引

A

指人们对彼此的正性感觉
关键因素:
身体吸引力:身体吸引力高的人比较低的人发展爱情的成功率更高,但在寻找约会对象时人们会考虑自身的吸引力水平。匹配假说:外貌吸引力上大致匹配的男女更有可能互相选择作为伴侣
相似性效应(态度校准:交往中的伴侣会逐渐调整他们的态度使双方更为和谐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哈赞与谢弗:成人依恋类型

A

着眼于爱情与婴儿期依恋关系之间的相似性。认为恋爱是一个依恋的过程,人们在成年期的亲密关系会遵循婴儿期的依恋模式
1⃣️安全型:与人接近更为容易,并且相互依赖,认为自己的恋爱关系是值得信任的,离婚率较低
2⃣️焦虑—矛盾型:全身心投入爱情并总伴随着被拒绝的担忧,并认为恋爱关系是反复无常的
3⃣️回避型:难以与人接近,并感觉他们的恋爱关系中缺乏亲密与信任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态度的成分和维度

A
态度:对事物积极或消极的评价
成分:认知成分(由一个人对态度对象所持的看法组成)
情感成分(由思维对象所引发的情绪感受构成)
行为成分(由一个人针对态度对象的特定行为倾向构成)
维度:强度、易得性、矛盾性
强烈的态度是指个体所坚定持有的,持续时间长,并对行为有着强有力影响的态度。
态度的易得性指的是个体想起这个态度的频率,还有它多快进入脑海中。矛盾的态度指相互冲突的评价,对思维对象同时存在积极和消极的感受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态度与行为

A

行为很大程度依赖于周围的情景。两者之间并不总是一致的,与态度的强度、易得性与矛盾性相关

强烈、易得、稳定的态度对行为有更强的预测力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外显/内隐态度

A

外:我们意识到的并且能够轻易分辨的态度

内:通过细微的自动化反应表现出来,并且很难有意识控制的态度(IAT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6
Q

说服的因素

A

包括四个因素,源头指交流的发起者,接收者指信息传递的目标,说服的信息指源头所传递的内容,渠道指信息传递的媒介
1⃣️源头因素:当说服的源头具有高可信度时,说服更可能成功;可信赖度也很重要;喜爱度通常也会提高说服源头的影响力。对喜爱度最有影响力的外貌吸引力能使说服更加有效;相似性
2⃣️信息因素:说服因素常常试图激起听众的恐慌,那些成功引起恐慌的信息能够有效提高说服的成功率;信息的反复重复也是一种有效策略。真理效应指当一种陈述被简单多次重复之后,人们会觉得它更为可靠
3⃣️接收者因素(事先对于说服效应的提醒比人格特质更有影响,强硬的态度更加抵制改变
4⃣️渠道因素

17
Q

态度形成及转变的理论

A

学习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
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

18
Q

学习理论

A

1⃣️态度中的情感成分可由经典条件作用的子类型—评价性条件作用引起
2⃣️操作性条件作用通过强化或惩罚来增强或减弱态度(由其他积极或消极刺激同时出现而引起的对一个刺激的喜好程度的改变
3⃣️态度可通过观察学习影响到

19
Q

认知失调理论(费斯廷格

A

态度间的不一致将推动人们改变态度。认知失调被认为将产生一种不愉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促使被试降低失调态度,通常通过改变他们的认知实现
(努力辩护综合症:当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结果,改变态度来证实努力没有白费

20
Q

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佩蒂和卡乔波

A

说服存在两种基本路线
中央路径:考虑说服信息的内容和逻辑,进行高精细加工,更持久的态度改变(与个人有关时更常用
边缘路径:考虑吸引力或条件化情绪反应等非信息因素,…低..更短暂..

21
Q

从众

A

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阿希实验:团体规模和团体一致性是影响从众的关键因素

22
Q

规范性影响

A

人们由于畏惧消极的社会后果而选择服从社会规范

23
Q

信息性影响

A

人们在不明确的情况下,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为自己的行为提供指导

24
Q

服从

A

人们服从权威人物的命令行事

25
Q

旁观者效应

A

相比单独个体,团体中的个体更少表现出帮助行为。达利和拉坦纳证明人们获得帮助的可能性随着群体规模增大而减小。由责任分散引起(如果是自己遇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那提供帮助的责任就落到了一个人身上。但如果有其他人在场,一个人身上的责任就被分散了

26
Q

社会助长

A

他人的在场可以促进个体擅长的行为表现

27
Q

社会惰化

A

与自己单独工作时的努力程度相比,在群体工作时个体的努力程度会降低。(责任扩散

28
Q

群体极化

A

当群体讨论加强了群体占优势地位的观点、使得决策向更极端的方向倾斜时,便出现了群体极化

29
Q

趋同思维

A

指的是一个紧密结合的团体内,在决策时强调全体成员的一致性。关键前提是高群体凝聚力。

30
Q

偏见

A

针对特定目标群体的一种习得性态度,常常导致歧视(歧视指区别对待某一成员的行为

31
Q

人际知觉外表的影响

A

人们对他人人格的评价很多时候会被他人的外貌,特别是身体吸引力所影响。人们倾向于给外貌出众的人贴上美好的人格特质标签,即长得好看有吸引力的人比起没那么有吸引力的人看起来更加社会化,更加友善、淡定、温暖,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原因是:1.那些外貌最有吸引力的人较多出现在娱乐媒体上,被包装出光辉美好的形象
2.人们对外貌出众的人的知觉受到自己与对方交往的欲望的影响

32
Q

人际知觉的主观性

A

当高估社交特质之间的联系时就会产生错觉相关。
人们通常也会倾向于低估他们所遇到的非支持性信息的数量。
记忆加工过程能通过很多方式对人际知觉中的“验证偏差形成”起作用

33
Q

激情爱与伴侣之爱(哈特菲尔德和贝尔谢德

A

激情之爱:完全沉迷于对方,包括强烈的性吸引力以及强烈情感所带来的苦恼与狂喜。

伴侣之爱是一种温暖、信任、宽容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