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学 Flashcards
个别数据不确定
称名数据
天花板效应
中位数
众数
中位数
相比传统的F检验,Levene检验的优点
传统F检验对违背正态假设敏感
Levene检验不是基于原始分数而是以样本的差值为基础的,不易受分布形态影响,比较稳健
一个自变量两个水平
类别变量
组间设计
因变量是类别变量
卡方分析
一个自变量两个/多个水平
类别变量
组间设计
因变量是类别变量
等级方差分析
一个自变量
等距变量
因变量是类别变量
逻辑回归分析
一个/多个自变量
等距/类别变量
因变量是等距变量
多元回归分析
最近发展区
脚手架
1⃣️最近发展区:一个学习者能够独立达到的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达到水平的差距
2⃣️脚手架:帮助调整儿童发展过程
除了教育,工作,临床,其他受心理测验影响的领域
心理测验指对个体的行为样本的标准化测量,是一种测量工具,被用来测量人们在能力、能力倾向、兴趣和人格各方面的个体差异
1⃣️司法领域:评估犯人对监禁环境的适应,犯罪行为的矫正以及刑事案件中的精神司法鉴定工作等。通过心理测验,可以发现某些线索,以便采取相应矫正管理措施
2⃣️社会:可以测验社会倾向,人格倾向性,人格自我评价等,有助于家庭组织中个体匹配、婚恋等问题解决
3⃣️理论研究:可用于收集研究资料、建立和检验理论假设,实验分组等
比较消退/干扰说
消退(记忆留下的痕迹会随着时间慢慢褪去,只需要时间..
干扰(因为来自其他材料的竞争,当干扰阶段学习的材料与测试材料最相似时,干扰最强。前摄干扰:前面学到的信息干扰对新信息的保持;倒摄干扰:新信息干扰对前面学到信息的保持)
比较:消退认为遗忘的材料将从大脑中消失,而干扰说则认为其仍储存在大脑中
评价:消退很难用实验论证,因为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量的下降可能是由于被遗忘的材料受到干扰而非消退结果。实验证明干扰也是短时记忆遗忘的重要原因
消退无法解释长时记忆可由消退引起
语言理论
1⃣️行为主义语言理论:斯金纳认为儿童通过模仿、强化和其他条件反射原则学习语言。没有得到强化的发音会逐渐减少,保留下来的发音通过强化得以进一步定形,直到发音正确为止。
缺陷:语言中句子数量大,不可能期望儿童通过模仿习得所有语言;过度规则化与模仿行为不一致。
2⃣️先天语言理论:乔姆斯基支持人类天生具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一种促进语言学习的先天机制或过程。先天论没有说明LAD的完整特性,只是推测它包含区分音素,快速映射单词和掌握句法规则等的大脑结构和神经网络。
原因:儿童能够迅速而且毫不费力地习得语言;即使儿童在不同家庭环境中成长,大多数儿童仍然倾向于以相似的速度发展语言,这表明语言发展更多由生物成熟而非个人经验决定;不同文化中,儿童的早期语言发展过程是相似的。
3⃣️交互作用论:认为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于语言发展。例如浮现理论认为支持语言的神经回路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在对语言学习经验的反应过程中逐渐出现的。这些理论假设儿童对各种语言技能的逐步习得取决于联结主义网络的增长。
听觉位置论
赫尔姆霍茨
假设不同位置的毛细胞独立进行反应,不同声音频率会使不同组的毛细胞产生振动,对音调的知觉基于基底膜相应部位的振动。
听觉频率论
拉瑟福德
假设音高的知觉对应于整个基底膜振动的速率或者频率,整个膜对声音做出一致的振动反应,大脑通过听觉神经纤维放电的速率来感知音调
听觉调和论
修正的位置理论:声波沿着基底膜移动,引起所有毛细胞共同振动,基底膜上各部位的振辐不同
- 大脑根据最大振幅的位置来判断音调(高频在蜗底,低频在蜗顶)
- 低频的声音(0-1000)更多通过频率编码,高频声音(5000-)更多通过位置编码
抑郁症病因
1⃣️基因易感性:基因可以中等预测心境障碍。基因因素对双相障碍的影响大于单相障碍
2⃣️荷尔蒙因素:抑郁患者拥有更高的皮质醇水平,支持HP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在面对压力时的过度反应在抑郁发展中重要作用
3⃣️认知因素:塞利格曼提出抑郁的原因是习得性无助,即由于暴露在无法回避的厌恶性事件中而产生的被动放弃行为。习得性无助认为抑郁的根源在于人们如何解释生活中的挫折和其他负性事件
霍克西玛过度的反复回想会加重抑郁
4⃣️人际根源:人际互动技巧不足、强化物匮乏、社会支持较少
5⃣️重大应激:中等
6⃣️神经化学和神经解剖因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海马容量减少
科尔伯格
1⃣️前习俗阶段(0-6)该阶段儿童是在思考外在权威。受到惩罚的行为就是错的,带来好结果的行为就是对的
惩罚取向:对和错由何者被惩罚决定
奖励取向:….奖励..
2⃣️习俗阶段(6-12)该阶段儿童把规则看作是维持社会秩序所必须的,接受规则约束自己,把规则内化,是因为想品行端正,赢得他人的认同
好孩子取向:…亲密的人的肯定与否定决定
权威取向:….由刚性必须遵守的社会规则和法律决定
3⃣️后习俗阶段(12-)这个阶段涉及探索个人的道德标准,对规则的接受没有那么僵硬,在道德思考上表现出一些灵活性
社会契约取向:…由看起来不那么可靠且不是那么绝对的社会规则决定
个体原则和良心取向:…强调公平、公正的抽象道德原则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