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論 問答 Flashcards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語體文。
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六國論》)(3)
但是
仍然有
不割地賄賂而能戰勝秦國的形勢。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語體文。
蓋失強援,不能獨完。(《六國論》)(3)
因為
失去強而有力的援助,
沒法單獨保全。
蘇洵在《六國論》開首即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和兩個分論點,試從文中摘錄有關原文,並概括說明作者的觀點。(2+2+2)
- 中心論點:「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說明:排除一般人以為六國滅亡是因為兵器不鋒利、作戰不得法的錯誤想法,指出六國破滅的真正原因是賄賂秦國。 - 分論點一:「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說明:進一步指出賄賂秦國的結果是損害國力,導致滅亡。 - 分論點二:「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說明:反駁並非所有國家都因賄賂秦國而滅亡的觀點,指出不賄賂秦的國家因失去賄賂秦的國家支援,,無法單獨保全。
試根據《六國論》,回答問題。
「蓋失強援」一句中的「強援」是指哪些諸侯國?(1)
賂秦的三國/韓國、魏國、楚國。
試根據《六國論》,以自己的文句指出賂秦的諸侯國有甚麼不孝和不智的行為。(4)
不孝:不珍惜先祖辛苦得來的土地,
隨便割讓給秦國。
不智:以地賂秦只能換來短暫的太平,
而且賂秦損失的土地,遠比抗秦戰敗而損失的為多。
蘇洵論述六國應對秦國的方法,可分為「糾正錯誤」和「招攬人才」兩方面。試就有關內容引用原文,並說明應對秦國的方法和效果。(4+4)
- 糾正錯誤
方法:「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
韓、魏、楚三國不賂秦;齊國不親附秦國;燕國不派刺客刺殺秦王;趙國不誤信讒言錯殺良將。
效果:「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可以與秦較量,甚至戰勝秦國。 - 招攬人才
方法:「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韓、魏、楚以賂秦的土地分封給天下的謀臣;以討好秦國的心意,禮待天下的奇才。
效果:「秦人食之不得下嚥。」
可威脅秦國,令秦人惶恐不安。
蘇洵在《六國論》開首否定了甚麼觀點?這樣起筆有甚麼好處?(2+2)
否定觀點:有人認為六國滅亡的原因,是兵器不鋒利,
作戰不得法,作者指出這觀點是錯誤的。
好處:先提出對方的觀點,再加以駁斥,可以使兩個觀點互相對照,
突顯自己觀點正確和合理,並加強說服力。
《六國論》中,蘇洵運用了甚麼論證方法反駁「六國因兵不利、戰不善滅亡」的觀點?試加以說明。(1+3)
論證方法:舉例論證
說明:作者以燕國和趙國為例,反駁「兵不利、戰不善」的觀點:燕國雖然是小國,但不賂秦,與秦國作戰,因此較晚才滅亡;
趙國不僅不賂秦,更跟秦國大戰五次,其中三次戰勝。
由此可見六國在軍事方面有能力對抗秦國,反駁了六國滅亡是因為兵器不鋒利,作戰不得法的觀點。
蘇洵《六國論》第一句,在結構上起了甚麼作用?這樣寫有甚麼效果?(1+3)
結構上的作用:下筆立論
效果:在文章開首提出全文中心論點,可以使文章脈絡清晰,讓讀者易於掌握作者的觀點,
同時也能使作品立場鮮明,
並產生先聲奪人的效果。
蘇洵在《六國論》第 1 段以別人提出的甚麼問題來引起下文?他怎樣回應這個問題?(1+3)
作者在文首提出「六國破滅,弊在賂秦」的中心論點,然而並非六個諸侯國全都賂秦,為了補充論點,
作者特意設問「六國互喪,率賂秦耶?」引起下文。
他解釋賂秦的國家被秦消滅後,不賂秦的國家因失去強大的援助而不能單獨保全,
因此六國滅亡的原因在於賂秦。
試根據引文,回答以下問題。
六國互喪,率賂秦耶?(《六國論》)
引文運用甚麼修辭手法?運用這種修辭手法有甚麼好處?(1+2)
修辭手法:設問
好處:先提出問題,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
然後作者自己回答問題,再次突出「六國滅亡的原因在於賂秦」這個觀點,加深讀者印象。
試根據引文,回答以下問題。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六國論》)
引文運用甚麼修辭手法?上述手法怎樣加強論證效果?試以引文為例,略加說明。(1+3)
修辭手法:誇飾
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誇張地描寫割地的頻密程度和面積之大;
以「一夕安寢」,誇張地描寫得到的和平時間之短,
以此突顯割地求和的做法十分不智。
試根據引文,回答以下問題。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六國論》)
引文運用甚麼修辭手法?上述手法怎樣加強論證效果?試以引文為例,略加說明。(1+3)
修辭手法:誇飾
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誇張地描寫割地的頻密程度和面積之大;
以「一夕安寢」,誇張地描寫得到的和平時間之短,
以此突顯割地求和的做法十分不智。
蘇洵在《六國論》引用古人的話「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句中「薪」和「火」分別比喻甚麼?這比喻論證甚麼觀點?(2+3)
「薪」比喻:賂秦的三個國家的領土。
「火」比喻:秦國的野心。
論證的觀點:蘇洵以「抱薪救火」的比喻,論證「以地事秦」的荒謬和愚蠢。
抱着柴去救火,直到柴燒盡了,火才會熄滅;
這就像六國拿自己的領土去賂秦,直到所有領土落入秦國手中,秦國的野心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