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影响 Flashcards
什么是群体?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个体,为了某个共同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彼此之间具有情感联系的人群。
群体的核心是成员之间彼此有直接接触和交流,相互之间产生交叉影响和情感上的认同感,形成“我们”的概念和归属。
社会助长的概念
纯粹他人在场时,个体行为效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包括社会促进与社会干扰。
社会助长的原因
当他人出现时,唤醒水平会增强,进一步强化人们的表现;与作业的性质有关,对完成简单工作起促进作用,而对完成复杂工作起损害作用,也称社会干扰。他人在场之所以会导致唤醒水平增强,有以下原因:
❶评价恐惧理论。在有他人存在的环境中,人们由于担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引发了唤醒水平的激起。
❷分心冲突理论。当一个人在从事一项工作时,他人或新奇刺激的出现会使他分心,个体在注意任务还是注意新奇刺激之间产生的冲突使唤醒水平增强,产生社会助长。该理论解释了噪声、闪光等刺激对作业成绩的促进或损害作用。
❸仅仅是他人在场本身就会导致人们提高警惕和警觉,增强唤醒水平。
社会懈怠/惰化的概念
2017年论述题
也成社会逍遥,社会惰化作用。指在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便少的现象。
产生社会惰化的原因?
2017年论述题
- 责任分散。当无需单独为某事负责时,就会降低个体的评价顾虑;不对个体努力程度进行单独评价时,成员的责任感将被分散。
- 集体性质的工作。因无论付出多少努力最终都平均分配报酬,那么付出单位劳动所得报酬更多的人就等于搭了集体便车(都想办法偷懒)。
- 任务性质。
- 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情境:群体规模地增加,群体中个体感受到的社会压力降低,被评价的焦虑↓ 。
如何克服社会惰化?
2017年论述题
❶与成员亲密的交往,充分的认同
❷对群体充分的信任
❸人物具有挑战性、号召力,激发动机与自我卷入程度
❹以群体成功为奖励的目标导向
❺强调团结协作精神的团体
去个体化
丧失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的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一些平常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包括个体责任感的丧失和对团体行为的敏感性增加。
▫️去个体化现象是个体的自我认同被团体所取代的直接结果,个体越来越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而是集中注意力于团体情境之上。
去个体化的影响因素
❶团体规模
❷匿名性
❸自我意识降低
群体极化的概念
群体中已有的观点倾向得到加强至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群体极化的原因
- 社会比较理论
理论强调在极化过程中规范性影响的作用。在团体讨论过程中,人们会比较关心在某些问题上的观点与其他成员相比到底如何。如果他发现自己的观点并非所设想的与社会要求相一致,又因为人们希望他人能对自己做积极的评价,所以会采取更为极端的方式以与他人或社会的要求相一致,最终也就造成了团体的决策趋于极端。 - 说服性辩论
这一思路认为,群体极化现象并非希望自己或他人对自己有一个积极的评价,而是个体期望获得有关问题的正确答案。在这里,论点对决策选择更为重要(信息性的影响)。因为当他人的论点和信息是多数人所支持的,个体也会倾向于支持它,并且更多的支持而不是反对的论点出现,使这种观点变得更为极端。
群体思维
小集团意识,一种群体决策时倾向性的思维方式。
产生群体思维的条件
❶高凝聚力
❷领导是指导式的
❸无有效规则去从正反面考虑问题
❹团体与外界的影响隔离
❺外界压力太大,找不出比领导者的决策更好的的解决办法
ps:先有群体思维,再有群体极化
什么是社会惰化?如何减少群体中社会惰化的现象?
2021简答题
社会惰化现象非常普遍地存在于现实社会中,但人们在以下几种情况中,倾向于较少出现社会惰化现象:
- 群体成员之间有亲密的交往及较高的相互认同。
- 工作项目本身具有挑战性、号召性,能够激发人们的工作动机,使得群体成员有着较高的自我卷入水平。
- 注重群体整体效益,以群体整体成功为目标的奖励引导。
- 强调协作精神的群体,群体的团队合作性较强。
- 个体对群体充分信任,相信群体成员也像自己一样努力。
直播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比较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2021年论述题
⑴ 粉丝群体具体有哪些突出的心理特征?
2022年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