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 Flashcards

1
Q

一、情绪概述(高频考点)

(一)情绪的含义

A

情绪是以主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愿望和需要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当客观事物或情境不符合主体的愿望和需要时,就会引起消极、否定的情绪。情绪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的。

1.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状态的自我感受

2.外部表现:通常称之为表情。它是在情绪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1) 面部表情是所有面部肌肉变化所组成的模式,是鉴定情绪的主要标志。
(2) 姿态表情是指面部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的表情动作,包括手势、身体姿势等
(3) 语调表情是通过声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的变化来表达的。

3.生理唤醒:是指情绪产生的生理反应,是一种生理的激活水平。不同情绪的生理反应模式是不一样的。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一、情绪概述(高频考点)

(二)情绪的功能

A

1.适应功能:情绪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2.动机功能: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它能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3.组织功能:是指情绪对其他心理过程的影响。情绪作为脑内的一个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

4.社会(信号)功能:情绪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一、情绪的概述(高频考点)

(三)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A

情绪和情感是与人的特定主观愿望或需要相联系的,历史上曾统称为感情。

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景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消失,是人类和动物都具有的。

情感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作为一种体验和感受,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1.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 从需要角度看,情绪通常与个体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通常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
(2) 从发生角度看,情绪是反应性和活动性的过程,即个体随着情景的变化以及需要满足状况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受情景影响较大;情感是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心理体验,虽然不轻易表露,但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3) 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具有情景性和短暂性的特点,一旦情景不再存在或发生变化,相应的情绪感受也就随之消失或改变;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一经产生就相对稳定,不为情景所左右,稳固的情感体验是情绪概括化的结果。
(4) 从表现方式看,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情绪一旦发生,强度一般较大,有时会导致个体无法控制;情感则以内蕴的形式存在或以内敛的方式流露,始终处于人的意识调节支配下。

2.情绪与情感的联系

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又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着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一、情绪的概述(高频考点)

(四)情绪的维度和两极性

A

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

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即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

  1. 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一般来讲,需要得到满足时个体产生的积极情绪是增力的,提高人的活动能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个体产生的消极情绪是减力的,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
  2. 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激动是一种强烈的、外显的情绪状态,如激怒、狂喜、极度恐惧等。平静是指一种平稳安静的情绪状态,它是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时的基本情绪状态,也是基本的工作条件。
  3. 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如从愉快到狂喜从微愠到狂怒。在情绪的强弱之间还有各种不同的强度,如在微愠到狂怒之间还有愤怒、大怒和暴怒等。
  4. 情绪还有紧张和轻松两极。情绪的紧张程度取决于个体面对的情境的紧迫性,个体心理的准备状态以及应变能力。情境越复杂、个体的心理准备越不充分、应变能力越差,就会容易紧张,甚至不知所措。相反,人就不会紧张,而会觉得比较轻松自如。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一、情绪的概述(高频考点)

(五)情绪维度的理论

A
  1. 三维理论
    (1) 冯特提出了情绪的三维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的,即愉快一不愉快;激动一平静;紧张一 松弛。每一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两极之间的不同位置上。
    (2) 施洛伯格根据面部表情的研究提出,情绪的维度有愉快一不愉快、注意一拒绝和激活水平三个维度。
    (3) 普拉切克提出,情绪具有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三个维度,并用一个倒锥体来说明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锥体截面划分为八种原始情绪,相邻的情绪是相似的,对角位置的情绪是对立的,锥体自下而上表明情绪由弱到强的变化。
  2. 四维理论

伊扎德提出了情绪的四维理论,认为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信度等四个维度。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二、情绪的分类

(一)情绪的分类

A

情绪可以分为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1.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原型或模式,它们是天生的,不学而能的。

普拉切克提出了恐惧、惊讶、悲伤、厌恶、愤怒、期待、快乐和信任八种基本情绪。

复合情绪是由两种以上的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

2.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是与接近行为相伴随产生的情绪,有三个重要的适应功能:支持应对、缓解压力、恢复被压力消耗的资源。

消极情绪是与回避行为相伴随产生的情绪。适度的消极情绪有时是有益的。过于强烈和持久性的消极情绪则对人的健康和社会适应有害。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二、情绪的分类

(二)情绪状态及其分类(高频考点)

A

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其中较典型的情绪状态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

  1. 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持续时间从几个小时到几个月甚至更长。
  2.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激情状态下的人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认识活动的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下降,进而使人的行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
  3. 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应激的适应性综合征包括动员、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三、情感的分类(补充)

A

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之一。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道德属于社会历史范畴,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的道德评价标准。

2.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是人们学习科学知识、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重要动力,其作用的大小同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和愿望有关。

3.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人的审美标准既反映事物的客观属性,又受个人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A

大脑中有两个基本的情绪系统,即趋近系统(促进求行为,产生积极的情绪)和退缩系统(从厌恶刺激源撤退,组织对威胁线索的适当反应,产生消极情绪)。和情绪产生有关的脑组织包括:

1.前额皮层

实验研究表明,左侧前额皮层与趋近系统和积极情绪有关,右侧与退缩系统和消极情绪有关。

2.杏仁核

杏仁核对识别和产生消极感情有重要作用,在厌恶学习中也很重要。实验证明,双侧杏仁核损伤的病人对恐惧和愤怒声音的识别有困难,对厌恶刺激也无反应,说明杏仁核对识别威胁或危险线索是重要的。

3.海马和前部扣带回

海马在情绪的调节中有重要作用,前部扣带回在情绪的反应中有重要作用。扣带回前下部主要与情绪加工有关,扣带回后上部主要与认知功能有关。

4.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对维持大脑皮层兴奋水平,保证机体处于清醒状态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网状结构对情绪的激活也有重要的影响。网状结构的功能在于唤醒,它是情绪产生的必要条件。

网状结构靠近下丘脑部分,既接受外部刺激向上传递,以激活情绪状态,又接受来自中枢的信息,向下发放可引起各种情绪的各种外部表现,是一个中转站。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五、情绪理论(高频考点)

A

(一)情绪的早期理论

1.詹姆斯一兰格理论(外周情绪理论)

(1)理论观点

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他们在情绪产生的具体描述上虽有不同,但他们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都强调情绪是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即情绪刺激引起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2) 贡献:该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自主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3) 局限:片面强调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

2坎农一巴德学说(丘脑情绪理论)

(1)理论观点

坎农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坎农进一步描述了这一神经系统活动的过程,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使个体生理上进入应激状态因此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产生的。

(2) 贡献:该理论看到了中枢系统和脑的作用。
(3) 局限:忽略了认知因素的影响作用。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1.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学说

阿诺德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一评估一情绪。同一刺激情境增多,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个体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产生最重要的条件。

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送至丘脑,在更换神经元后,再传至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情境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和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外界刺激在大脑皮层中被评估,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2.沙赫特一辛格的情绪理论

沙赫特和辛格提出,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环境中的刺激因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入外界信息;生理因素通过内部器官、骨骼肌的活动,向大脑输入生理状态变化的信息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境的评估来自这三个方面的信息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才产生了某种情绪体验。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即情绪唤醒模型。这个情绪唤醒模型包括三个亚系统,其核心部分是认知

第一个亚系统:对来自环境的输入信息的知觉分析

第二个亚系统: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建立起来的对外部影响的内部模式,包括过去、现在和对未来的期望;

第三个亚系统:现实情景的知觉分析与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间的比较系统,称为认知比较器。

3.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21J)

拉扎勒斯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要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刺激的反应。也就是说,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这样个体能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义,选择适当的、有价值的动作组合,即动作反应。按照拉扎勒斯的观点,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因此,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具体来讲,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

(1) 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只要人们处在清醒的状态下,这种评价随时随地都会发生,这是人的生存适应的一个重要方面。
(2) 次评价是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包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等。
(3) 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性行为。

如果再评价结果表明行为是无效的或不适宜的,人们就会调整自己对刺激事件的次评价,甚至初评价,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三)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

这种理论以伊扎德为代表。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1. 情绪是分化的:存在着具有不同体验的独立情绪,这些独立的情绪都具有动机特征。
  2. 情绪在人格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
  3. 情绪系统的功能:情绪的分化是进化过程的产物,具有灵活多样的适应功能,在有机体的适应和生存上起着核心的作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六、情绪调节

(一)情绪调节的含义

A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通过一定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它有以下三个方面。

  1. 具体情绪的调节:包括积极和消极情绪的调节;
  2. 唤醒水平的调节:包括高唤醒水平和低唤醒水平的调节;
  3. 情绪成分的调节:不仅包括情绪系统的各个成分,也包括情绪系统以外的认知和行为等的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六、情绪调节

(二)情绪调节的特征

A

1.情绪调节的恒定性

维持适度的情绪体验和表情,以适应环境要求。

2.情绪调节过程的等级组织

情绪调节可能有多种有效的调节反馈环路,它们按等级组织起来,下级环路镶嵌在上级环路中。

上级环路倾向于与长期的、抽象的目标相连;下级环路与具体的行为机制有关。如果低级机制取代高级机制,就可能出现调节的失败。

3.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

情绪调节既有个体差异,又受到文化规范的影响。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六、情绪调节

(三)情绪调节维度

A

1.生理调节

情绪的生理调节是以一定的生理过程为基础的,调节过程中存在着相应的生理反应模式。这种调节是系统性的,将改变或降低处于高唤醒水平的烦恼和痛苦的感受。

2.情绪体验调节

当体验过于强烈时,个体会有意识地进行调整不同情绪体验有着不同的情绪调节过程。

3.行为调节

行为调节是个体通过控制和改变自己的表情和行为来实现的,人们主要采用两种调节方式:一是抑制和掩盖不适当的表情,二是呈现适当的交流信号

4认知调节

道奇等人认为,情绪系统和认知系统是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两个子系统,情绪可以是信息加工过程的启动状态,也可以是信息加工的背景。道奇等人进一步提出了良好的认知调节步骤。

5.人际调节

人际调节属于社会调节或外部环境的调节。在人际调节中,个体的动机状态、社会信号、自然环境、记忆等因素都起重要作用,尤其是与个体关系密切的人发出的情绪信号对情绪调节有较大的作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六、情绪调节

(四)情绪调节的策略(高频考点)

A

1.回避和接近策略

回避和接近策略也叫情境选择策略,它是通过选择有利情境、回避不利情境来实现的,这是情绪调节的一种常用策略。

2.控制和修正策略

控制和修正策略是通过改变情境中各种不利的情绪事件来实现的,情绪调节者试图通过控制情境来控制情绪的过程或结果。

3.注意转换策略

注意转换策略包括分心和专注两种策略。分心是将注意集中于与情绪无关的方面,或者将注意从当前的情境中转移开;专注是对情境中的某一方面长时间地集中注意。

4认知重评策略

认知重评策略即认知改变,个体通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和评价,而进行情绪调节,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表情,调动自我控制能力,启动自我控制过程以抑制自己的情绪行为。研究发现,表达抑制会产生消极的情感和社会互动结果,需要耗费较多的认知资源,对心理适采用恰当的表情,是情绪调节的最为关键的策略,它有利于个体幸福和团体密切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