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 Flashcards
思维的含义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和决策等活动中。
思维的特征
1.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概
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概括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也是思维活动能迅速进行迁
移的基础
- 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 思维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
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思维的过程
思维过程是指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和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2.比较与归类
比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归类是指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异同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3.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在思想上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的特征和属性,舍弃其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在抽象的基础上,人们就可以得到对事物的概括的认识。
概括有初级概括与高级概括之分一般认为初级概括是在感知觉、表象水平上的概括。高级的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进行的概括。
4.具体化与系统化
具体化是指在头脑中把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概念、原理与理论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
系统化是指在头脑中把所学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程序组成层次分明的整体系统。
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分类
(1)直观动作思维:
又称实践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直观具体问题时的思维活动
(2)形象思维:
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
(3)逻辑思维:
是指人们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解决理论性质的问题时所使用的思维。
2.根据解决问题时凭借的知识的性质进行分类
(1)经验思维:是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
(2)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
3.根据思维的表现方式进行分类
(1)直觉思维:
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活动。
(2)分析思维:
也就是逻辑思维,它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做出合理的结论。
4.根据思维的方向进行分类
(1)辐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合乎逻辑的结论,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2)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5.根据思维是否有创造性进行分类
(1)常规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2)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表象的含义
表象是指人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或者像图画一样的心理表征。
表象的特征
1.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
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
高一类口的测中主
2.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
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
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
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用“心理旋转”的实验来说明
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
从直观性来看,表象接近于知觉,从概括性来看,表象接近于思维。表象离开了具体的事物,
摆脱了感知觉的局限性,为概念的形成奠定了感性的基础。
2.表象促进问题的解决
老研不之消
在进行问题解决和推理时,表象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利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表象的帮助和支持
概念的含义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是具有共同属性的一类事物的总称。
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对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反映。
外延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具体的事物。概念的内涵增加,外延就变小了。
概念的种类
1.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根据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概念可分为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1) 合取概念: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它们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2) 析取概念: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所形成的概念。
(3) 关系概念: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
2.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概念可分为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1) 自然概念: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是由事物自身的特征决定的。
(2) 人工概念: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地制造出的一种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常常可以人为地确定。
3.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补充)
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概念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1) 具体概念:指按事物的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
(2) 抽象概念:指按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
概念形成的策略
布鲁纳曾提出了概念形成中的四种策略
1.保守性聚焦
保守性聚焦是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焦点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做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以后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属性。如果改变这一属性后的实例被证实为肯定实例,那么这一属性就是未知概念的无关属性。相反,如果改变这一属性后的实例被判定为否定实例,那么这一属性就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
2.冒险性聚焦
冒险性聚焦是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做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但同时改变其中的一个以上的属性。这种策略带有冒险性不能保证成功,但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现概念。
3.同时性扫描
同时性扫描是指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部分属性形成多个部分假设。在选取一定的实例后,根据主试的反馈,对多个部分假设进行检验采用这种策略由于要同时记住多个假设,因此,给工作记忆以及记忆的信息加工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被试也较少采用这种策略。
4.继时性扫描
继时性扫描是指在形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主试的反馈,每次只检验一种假设,如果这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就保留它,否则就采用另一个假设。由于对假设的检验是相继进行的,因此这种策略被称为继时性扫描。
相比而言,保守性聚焦记忆负担较轻,并且可以获得较明确的未知概念的有关信息,是一种更有效的概念形成的策略。
概念形成的理论
两个
1.假设检验说
布鲁纳等人的假设检验说认为,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不断提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被试根据对实验材料的分析、综合与主试提供的反馈,提出种种假设当某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时候,概念就形成了。
2.样例学习说
茹什提出的样例学习说认为,自然概念的形成以样例学习为主,即在掌握自然概念时,不是握它的一个或者几个本质特征,而是对概念样例进行记忆。记忆中有代表性的一个或者几个样例就是概念的存在形式。
概念结构的理论
1.层次网络模型
层次网络模型由柯林斯等人提出,认为概念是以结点的形式存储在概念网络中,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这些特征实际上也是概念。
各类属概念按逻辑的上下位关系组织在一起,概念间通过连线表示它们的类属关系,这样彼此具有类属关系的概念组成了一个概念的网络。
在网络中,层次越高的概念,其抽象概括的水平越高。
每个概念的特征实行分级存储,即在每一层概念的结点上,只存储该概念的独有特征,而同层各概念共有的特征,存储在上一层的概念结点上。
提取概念的形成就是对网络搜索的过程。搜索的距离越长,反应时间越长,搜索距离的长短通过连线的长短来表示。
2.激活扩散模型
柯林斯等人在层次网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激活扩散模型。
其主要的观点是,各种概念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概念网络。在概念网络中,连线的长短表示概念联系的紧密程度,连线越短,概念的联系越紧密。
激活扩散模型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假定当一个概念被加工时,其意义激活会自动传递到相关的概念,使得相关概念的意义也得到激活,而且激活的强度随着传递距离的增加或者传递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3.特征表理论(补充)
特征表理论是由波纳等人提出的。这个理论把概念的语义特征分解为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
定义性特征是定义一个概念所必须具备的特征,它相当于概念的本质特征。
特异性特征是具有描述功能的特征,它相当于概念的非本质特征。
概念的结构由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构成。这些规则也称概念规则,它包括肯定、否定、合取、析取、条件等。
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规则相互结合就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概念。
4.原型模型(补充)
原型模型由茹什等人提出来,认为概念主要是以原型来表征的。
所谓原型是指范畴中最能代表该范畴的典型成员。从概念结构来讲,原型理论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加上与原型特征有相似性的成员来组成的。
推理的含义
推理是指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或者从具体事物或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思维活动前
心理学考研米三之选
者叫演绎推理,后者叫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的类型
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所组成。
1.三段论推理
关于三段论推理出现不正确的结论的解释有以下3种。
(1)气氛效应:武德沃斯等人认为,前提所使用的逻辑量词产生了一种“气氛”,使人们容易接受
包含有同一逻辑量词的结论。
(2) 换位理论:查普曼等人认为,人们错误地解释了前提才造成推理错误。
(3) 心理模型理论:约翰逊一莱尔德等人认为,推理中的错误是由于人们对前提的信息加工不充分,
只根据前提创建了一个心理模型,而忽略创建其他可能的心理模型造成的。
2.线性推理
线性推理又称关系推理、线性三段论,认为所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选
关系。
3.条件推理
条件推理是指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人们在条件推理中,存在着一种对规则进行证
实的倾向。一种观点认为证实倾向是由于材料的抽象性、人工性导致的。
问题解决的含义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