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Flashcards
神经元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1) 胞体:形态和大小有很大差别,最外层是细胞膜,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
(2) 树突:较短,形状像树的分枝,作用是接收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
(3) 轴突:较长,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根轴突,作用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到达与它联系的其他细胞。
神经元的功能
神经元的基本作用是接收和传送信息,具体为接收刺激、产生冲动和传导冲动。
神经元的分类
神经元按功能可分为内导神经元、外导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1)内导神经元:也叫感觉神经元或传入神经元。 主要功能是收集和传导身体内、外的刺激,并传达到脊髓和大脑。 (2)外导神经元:也叫运动神经元或传出神经元。 它们将脊髓和大脑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腺体,支配效应器官的活动。 (3)中间神经元:也叫联络神经元,介于内导神经元和外导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
神经胶质细胞的作用
(1) 为神经元的生长提供了支架,并在脑细胞受到损伤时,帮助其恢复。
(2) 在神经元的周围形成绝缘层(髓鞘),使神经冲动得以快速传递。【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行为分化的重要条件。
(3) 给神经元输送营养,清除神经元间过多的神经递质。
【特色考点】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指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从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
神经冲动的传导分为电传导(细胞内)和化学传导(细胞间)。
神经元间的传导是单向传导,神经纤维中的传导是双向传导。
神经冲动的传导遵循全或无的法则。神经元反应的强弱不随外界刺激的强弱而改变。故,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会越来越微弱。
【特色考点】神经冲动的电传导
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其传导服从全或无法则,神经元反应的强弱不随外界刺激的强弱而改变。
“全”是指达到阈限刺激或阈上刺激时,同一细胞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是相同的,细胞不随刺激强度增强而增强:
“无”是指达不到阈限刺激就不会有动作电位。
【特色考点】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
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到是以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这是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
【特色考点】突触
突触是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分,由三部分组成,即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突触传递是人脑内神经元信号的主要传递方式。
突触的接触方式分为轴突与胞体、轴突与轴突、轴突与树突三种。
神经回路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建立的【联系】,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回路。
单个神经元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才单独地执行某种功能,神经回路才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
最简单的一种神经回路就是【反射弧】。
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当一定刺激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使感受器产生兴奋。
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传入神经传向中枢,经过中枢的加工,又沿着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并支配效应器的活动。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指由神经元构成的一个异常复杂的机能系统。
由于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将神经系统分为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由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组成。 (1)躯体神经系统 ①脊神经:由脊髓前根和后根的神经纤维混合组成。 脊神经具有四种不同的机能成分:即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②脑神经:由脑部发出,共12对。 (2)植物性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 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部分,其机能上具有拮抗性质。 交感神经是机体应付紧急情况的机构;副交感神经则相反,起着平衡作用,抑制体内各器官的过度兴奋。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脊髓
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位于脊椎管内,上接延髓。
其基本功能是传导冲动和控制躯体与内脏简单的本能反射(如膝跳反射、肘反射、跟腱反射等)。
脑干
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
延脑是“生命中枢”,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
桥脑是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信息传递的必经之地,对睡眠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中脑中存在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中脑四叠体)。中脑的大脑脚其中有黑质和红核,黑质受损手脚的动作协调会受到破坏,面部表情呆板。红核受损,会出现舞蹈证。
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是在脑干各段的广大区域中,由白质与灰质交织混杂的结构, 按功能分为上行网状结构和下行网状结构两部分。 上行网状结构控制着机体的觉醒或意识状态,与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维持注意状态有密切关系; 下行网状结构对肌肉紧张有易化和抑制两种作用,即加强或减弱着肌 的活动状态。
间脑
包括丘脑和下丘脑两部分。
丘脑是个中继站除嗅觉外,所有来自外界感官的输入信息,都经过丘脑导向大脑皮层,从而产生视、听、触、味等感觉,丘脑也是网状结构的一部分,对控制睡眠和觉醒有重要意义;
下丘脑是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皮下中枢,对维持体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有重要意义,在情绪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小脑
主要作用是与大脑皮质运动区共同控制肌肉运动,调节身体姿势与平衡
边缘系统
位于大脑内侧最深处的边缘,由一些结构组成的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这些结构包括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附近的大脑皮层,以及丘脑、丘脑下部、中脑内侧被盖等,其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关。
在长时记忆的编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果用电极刺激海马,会产生类似回忆或做梦的体验,但损毁海马并不会妨碍意识觉知外的内隐记忆。
边缘系统中还存在“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
边缘系统与情绪也有密切的关系。
大脑的结构
大脑分左右两半球,表面布满沟或裂,隆起的部分称脑回。
有三条大的沟或裂,即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这些沟或裂将半球分成四大叶,即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在每一叶内,一些细小的沟裂又将大脑表面分成许多回或小叶。
大脑半球的表面是由大量的神经细胞、神经纤维网、神经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覆盖着,呈灰色,叫灰质也称大脑皮层;大脑半球的内面是由大量的神经纤维的髓质组成,叫白质。
【特色考点】大脑皮层的分区及其功能——初级感觉区
(1)视觉区:
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属布鲁德曼第17区,它接受在光刺激的作用下由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
(2)听觉区:
位于颞叶的颞横回处,属布鲁德曼第41、42区,它接受在声音的作用下由耳朵传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
(3)机体感觉区:
位于顶叶中央后回,属布鲁德曼第1、2、3区,它接受由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入的感觉信号,产生各种感觉。
特点:
(1) 身体各部位在感觉区的投射面积大小取决于它们在功能方面的重要程度(手、舌、唇的投射面积较大);
(2) 身体颈部以下的躯干、四肢在体感区的投射关系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头部则是正直的。
【特色考点】大脑皮层的分区及其功能——初级运动区
初级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前部,属布鲁德曼第4区,主要功能是发出运动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以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其特点与机体感觉区相似。
【特色考点】大脑皮层的分区及其功能——联合区
(1)感觉联合区: 是指邻近感觉区的广大脑区。它不接受任何感受系统的直接输入,只从各感觉区接受大部分的输入信息,并提供更高水平的知觉组织。 (2)运动联合区: 位于运动区前方,又称前运动区,负责精细的运动和活动的协调。 (3)前额联合区: 与高级认知功能、行为控制和人格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 (4)语言联合区 ①言语运动区(布洛卡区)位于额叶,这个区域受损会产生运动性失语症。 ②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区)位于颞叶,这个区域受损会产生听觉性失语症。 ③词形视觉中枢位于顶枕叶交界处,这个区域受损将出现理解书面言语的障碍,产生视觉失语症或失读症。
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初看起来,脑的两半球非常相似,但实际上,脑的两半球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明显的差异。 从功能上说,大脑的两半球在通常情况下是协同活动的。 信息通过胝体(横行联络纤维束)相互传递。而割裂胼胝体,使每个半球只对对侧的刺激做出反应并调节对侧身体的运动,为开展脑的单侧化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割裂脑研究发现,左右半球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 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 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舞蹈、雕塑等定位于右半球。
定位说
脑功能的定位说开始于加尔的颅相说。
真正的定位说开始于波伊劳德对失语症病人的临床研究,认为大脑的不同区域分别负责着不同的心理机能,布洛卡区和威尔尼克区的发现以及潘菲尔德的电刺激法都使人们相信定位说。
整体说
整体说认为大脑是以【总体】发生作用的,大脑的不同部位对心理功能产生【同等程度】的影响。
【弗罗伦斯】采用局部毁损法发现,功能的丧失和皮层切除的大小有关,与特定部位无关。
拉什利提出了【均势原理】(大脑皮层的各个部位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和【总体活动原理】(大脑是以总体发生作用的,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大小成反比,与受损的部位无关)。
机能系统学说
鲁利亚认为脑是一个复杂的机能系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第一机能系统:
也叫动力系统,即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
包括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其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
2第二机能系统:
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位于大脑皮层的后部,包括皮层的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
其基本作用是接受来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实现对信息的空间和时间整合,并把它们保存下来。
3第三机能系统:
也叫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主要包括额叶的广大脑区,其基本作用是产生活动意图,形成行为程序,实现对复杂行为形式的调节与控制。
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个机能系统又起各自不同的作用。
模块说
机能模块说是查尼加在认知神经科学中提出的一种重要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模块之间复杂而巧妙的结合,
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功能,模块的结合保证着认知功能的完整。机能模块说得到了认知神经科学众多研究成果的支持。
神经网络说
神经网络学说认为,各种心理活动,特别是一些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如记忆、语言、面孔识别等),都是由不同脑区协同活动构成的神经网络来实现的,
而这些脑区可以经由不同神经网络参与不同的认知活动,并在这些认知活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