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final points-audio Flashcards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人关于自己的概念,包括对自己的观察、评价,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的意识,对自己应该怎样行为及别人对自己如何评价等方面的观念。
镜像自我
指儿童通过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反应(表情、评价与对待)发展起来的自我概念。库利认为,通过镜映过程,别人对于儿童的态度与对待不仅塑造着儿童的自我意象,而且也会通过儿童自我概念引导行为的作用塑造一个人的实际自我。
印象
通常指第一印象,是人在最初遇到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自己旧有经验为基础的理解,将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所形成起来的对有关人或事物的概念。这种对于别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对于自身的意义,并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亦即印象形成。
晕轮效应
当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时,他的其他一些实际同外表无关的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这种现象称作晕轮效应(halo
近因效应
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控制点
控制点是由心理学家罗特(Rotter)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的一种有关个人归因倾向的理论观点。控制点的思想认为,个人对于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的后果的控制力量的位置有不同的理解。对于某些人来说,个人生活中的多数事情_的后果,取决于个人在从事这些事情时的努力程度,他们相信后果总的来说决定于自己在相关事情上的投入,因而他们相信自己对于事情发展与后果的控制
犯错误效应
即白璧微瑕要比洁白无瑕的人更令人喜爱。小小的错误会使有才能的人吸引力更增加一层。后来心理学家称这一现象为“犯错误效应”。
社会助长
也称社会促进,指个人的活动效率由于他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而提高的现象
社会堕化
指群体~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印象管理
是指一个人以一定方式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人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于自己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有关自己的印象符合自己期望的过程。
睡眠者效应
低威信来源的信息在一段时间后对态度改变的作用比先前更大的现象
不充分理由效应
一旦人们在外在理由上建立起对自己行为的平衡的解释,行为就失去内在动机的支持,外在理由就成了行为的支持力量。此时如果取消外在理由,如奖励,就会造成“不充分理由效应”
过度理由效应
如果人们自己对某种活动有兴趣,则外加的奖励会成为过度理由,损伤人们原有的兴趣。外加的奖励诱导人们为使行为外部的过度理由得到解释并维持认知的平衡而必须消减自己原有内在的理由,从而造成“过度理由效应”,即外在过度理由有伤害内在动机的作用
亲社会行为
一切符合社会期望并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亲社会行为不一定以人为直接对象。例如,雪天扫雪,虽然行为对象是物体,但后果是直接使个人、群体或社会受益,因而仍然是亲社会行为。
旁观者效应
其他旁观者的存在,会降低个人提供帮助或实施干预的可能性。
从众
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个性化
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所形成的个人心理与行为倾向的独特性的过程
态度
态度是个人指向一定对象,有一定观念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的倾向。态度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它决定着人们在现实生活环境中注意什么样的对象,决定着人们怎样加工有关对象的信息,决定着人们对于有关对象的体验,也决定着人们对有关对象进行反应的先定倾向。
人际沟通
一般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人际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主要的形式
无意沟通
有时人们事实上在与别人进行着信息交流,而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沟通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沟通是无意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