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key points-audio version Flashcards
listening purpose
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二)知觉的整体性(三)知觉的理解性(四)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
1.形状恒常性2.大小恒常性3.明度恒常性4.颜色恒常性
注意的分类
1.不随意注意2.随意注意3.随意后注意
记忆的分类
1.按记忆的内容分类(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2)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2.按记忆保留的时间长短和信息的多少分类: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按意识参与的程度分类: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进行有效的复习,提高记忆效率
1.及时复习2.正确地分配复习时间3.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4.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相互影响5.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1.加工深度因素的影响不同2.保持时间不同3.记忆负荷量的变化产生的影响不同4.呈现方式的影响不同5.干扰因素的影响不同
问题解决的策略
1.算法式2.启发式(1)手段目的分析策略(2)逆向搜索(3)爬山法(4)探试搜索法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问题情境2.动机与情绪3.定势4.功能固着5.酝酿效应6.知识经验7.个性因素
动机的认知理论
(一)期望理论(二)归因理论(三)自我决定理论(四)自我效能理论(五)成就目标理论
情绪、情感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1.动机作用2.适应作用3.信号作用
几种重要的情绪理论
(一)詹姆士一兰格理论(二)坎农一巴德理论(三)阿诺德一拉扎鲁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四)沙赫特一辛格的激活归因情绪理论(五)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征
1.认知定向阶段2.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3.动作协调和技能完善阶段
人格成因
(一)生物遗传因素(二)社会文化因素(三)家庭环境因素(四)早期童年经验(五)学校教育因素(六)自然物理因素(七)自我调控因素
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一)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 、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 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观察法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采用: 1、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 2、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 3、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观察法的缺陷: 1、在自然条件下,事件很难按严格相同的方式重复出现。 2、在自然条件下,影响某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结果难以精确分析。 3、由于未对条件加以控制,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的研究对象,而要研究的对象却没有出现。 4、观察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影响。(二)心理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 ),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心理测量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测验的信度和测验的效度。 1、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程度。 2、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的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三)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分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有助于发现事件 的因果联系,并可以进行反复的验证;但是缺点是主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使实验情景带有极大的 人为性质。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使人们在正常的学习和工作情景中进行 的。它消除了实验室实验的缺点,但是由于条件控制的不够严格,因而难以得到精密的实验结果。实验法是包含着一系列的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有些变量是由试验者控制的实验条件, 叫自变量和独立变量。还有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因变量。 (四)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 ,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
心理学
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 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认知
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无意识
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双盲控制
在实验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到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实验
鲁利亚机能系统学说
- 鲁利亚认为在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到损伤时,高级心理机能会受到影响。从这个意义上看,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一种动态的和系统的 机能定位。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个 机能系统又起各自不同的作用。第一机能系统即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由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 系统等组成。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它的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它位于大脑皮层的后部,包括皮层的枕叶、颞 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 。其基本作用是接受来自机体内 、外的各种刺激 ,对它们进行加工 , 并把它们保存下来。第三机能系统也叫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它包括额叶的广 大脑区。其主要作用是直接调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反应;实现对运动的组织,制定运动的程序;产 生活动的意图,形成行为的程序,实现对复杂行为形式的调节与控制。鲁利亚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心理机能定位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脑 功能的理论,引起了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的普遍重视。
感觉
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这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
人的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差别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
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暗适应
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明适应:
照明开始或有暗处转入明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马赫带
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 ,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 ,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 的线条。这就是马赫带现象,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分布,而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 加工的结果。
后像
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 ,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 ,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
侧抑制
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抑制的现象
知觉中的数据驱动和概念驱动理论
数据驱动加工 :即自下而上的加工 ,知觉直接依赖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 ,对这些特性的加工 。概念驱动加工:即自下而上的加工,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外部输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 中已经存储的信息。
知觉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知觉定势
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
知觉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 他的稳定性。
错觉
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的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
似动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 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注意的认知理论
(1)过滤器理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 ,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 。 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 制,接受进一步加工;而其他信息被阻断在他的外面,而完全丧失(分耳实验否认 )。 (2)衰减理论: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 ,而不是完 全消失。 (3)后期选择理论:所有输入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 ,然后才进入过滤 或衰减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4)多阶段选择理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本理论的两个假设是: 1, 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 ,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 ;2,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 任务要求。
注意与认知资源分配
(1)认知资源理论:注意是如何协调不同的认知任务或认知活动的 。注意可以看作一组对刺激进行 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 (2)双加工理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 :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 。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 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的参与;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并且在经过 大量的练习后,可能转变为自动加工。
注意
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不随意注意
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
指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
事先有一定的目的、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