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hapter3+4.感知觉 Flashcards
普肯耶现象
💡人眼从昼视觉转向夜视觉时,对短波感受性更高,出现了知觉到的明度变化(白天红亮 晚上蓝亮)
颜色对比
物体的色调朝背景颜色的补色方向变化
马赫带
💡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马赫带是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加工的结果。受到📌侧抑制的影响,在亮区一侧的抑制大于暗区,因此暗区边界更暗;暗区一侧的抑制小于亮区,因此亮区边界更亮。
侧抑制
💡普遍存在于动物感觉系统内。指相邻感受器之间相互抑制的现象。感觉细胞的输出取决于它本身的输入和邻近细胞的影响。
三色说
💡托马斯杨:三感受器只对光谱中的特定成分敏感
💡赫尔姆霍兹:每种感受期对各种波长的光都有反应,但是针对特定波长的光线更敏感。颜色经验是不同感受器按相应的比例活动产生的。
缺陷:红绿色盲和颜色负后像
对立过程理论
💡前身是黑林的四色说:视网膜 视素(黑白 红绿 黄蓝)光刺激下表现对对抗的过程,即同化和异化的作用
💡实际上的确存在三种视锥细胞对不同波长光线敏感;视网膜水平上颜色视觉遵循三色说,视觉系统更高水平遵循四色说
听觉的频率理论
💡拉瑟福德提出
- 基底膜与镫骨按相同频率震动,与原有声音频率相适应。也称电话理论。
- 不能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而且基底膜每秒最多震动1000次。
共鸣理论
💡赫尔姆霍兹
- 基底膜纤维 蜗底窄蜗顶长。高频与短纤维共鸣;低频与长纤维共鸣。基底膜的震动引起听觉细胞的兴奋,从而产生不同音调。也称位置理论。
- 人耳能接受的频率比1000;基底膜纤维长短比10.
- 5000hz以上适用
行波理论
💡冯 贝克西
神经齐射理论
💡韦弗尔
- 400hz以下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与声音频率对应。个别纤维无法对应高频的声音时,神经纤维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
- 尽在5000hz以下适用。
感觉的定义
🧠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
知觉的定义
对客观事物的整体认识,具有【整体性】【意义性】两个重要特性。以感觉为基础,有【觉察分辨和确认】的作用。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 知觉以一定方式整合感觉信息,形成结构;个体经验参与解释
- 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并总是和客体的意义相联系。
知觉的组织原则
1.邻近性
2.相似性
3.简单性
(4.同域性)
5.封闭
6.对称性。
7.线条朝向
8.(良好图形)
9.良好连续
10.共同命运:成分按共同方向运动变化
图形掩蔽实验说明了什么
知觉物体形状时轮廓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
主观轮廓or错觉轮廓
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在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
影响大小知觉的因素
- 视网膜成像的大小和距离(大小-距离不变假设)
- 临近物体的对比
- 体态
- 熟悉性
错觉
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有某种固定倾向的,不符合事物本身特征的,歪曲的知觉
梦的主要特点
认知的不协调 不连续 不确定;不连续是奇异梦境的主要特征
梦-精神分析的观点
💡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的显现;是被压抑着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愿望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应
梦-生物学的观点
💡霍布森:梦是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睡眠时刺激减少,神经系统会产生随机活动以维持正常功能。梦就是【认知系统】对这些活动赋予意义的过程
梦-认知观点
梦担负着一定认知的功能。认知系统 【检索排列整合加固】,这些【活动】一部分会进入意识成为梦境
注意脱瞬的时间范围
500ms
注意的神经机制
- 朝向反射:刺激新异性;刺激习惯化
- 网状结构
- 边缘系统:眶回、扣带回、下丘脑、海马、杏仁核;注意神经元;选择信息
- 大脑皮层
注意的外部表现机制
- 适应性运动:感官朝向刺激物
- 无关运动停止
- 呼吸变化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 知觉对象特点
- 知觉者的经验
- 任务复杂度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 事物的特点:内容丰富 活动变化
- 是否有明确的目的性
- 个人兴趣 责任感 意志 等因素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 原有活动的强度
- 新事物对个体的吸引力 满足个体需要的能力
-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
- 熟练程度
- 分配技巧
- 活动的内在联系:感觉通道
- 活动的性质:动作技能 智力活动
过滤器理论的主要观点
由Cherry和Broadbent的双耳分听实验支持,Broadbent正式提出
- 信息接受通道容量有限,不能加工所有感觉刺激
- 感觉通道的信息在进入神经系统前
- 需要经过一个按“全或无”方式工作的过滤器
- 只有部分信息可以通过
衰减理论
Treisman:
- 承认过滤器存在,并非“全or无”。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并非完全消失。
- 激活阈限;意义;即使出现在非追随通道也容易被注意
- 存在外围过滤器和中枢过滤器
后期/反应选择理论/完善加工/记忆选择理论
多伊奇:
- 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是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 通道容量无限:所有信息在进入过滤器/衰减装置前都被充分分析,在加工后期根据刺激的重要性选择刺激并进行反应
认知资源理论
💡卡尼曼:
- 注意是有限的认知资源,对刺激的识别需要占用认知资源
- 越复杂占用越多,完全占用不加工
- 机制 分配可控
eg. …
双加工理论
谢夫林:
- 自动化:不需资源 自动进行 难改 不易被影响
- 意识控制加工:受资源限制 注意参与 可随环境调整 练习可转为自动化加工
延脑负责什么
呼吸排泄吞咽肠胃 【生命中枢】
桥脑负责什么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信息传递的必经之地;调节睡眠
中脑负责什么
存在视觉听觉的反射中枢
随意注意
定义:需要目的 意志努力 📌影响因素: 1.目的明确性具体性 2.间接兴趣 3.组织活动的依从性 4.人格的依从性 5.过去经验的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