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情感 Flashcards
情绪是什么?
情绪是以主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愿望和需要时,就能引起积极、肯定的情绪。当客观事物或情境不符合主体的愿望和需要时,就会引起消极、否定的情绪。情绪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的。
情绪的外部表现是指?
情绪外部表现,即表情,是在情绪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其中,姿态表情又分为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
情绪的功能
1⃣️适应功能(进化获得)
2⃣️动机功能
3⃣️组织功能(影响其他心理过程)
4⃣️社会功能/信号功能
tips:氏族心动
情绪的组织功能是指?
情绪对其他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积极情绪有协调作用;消极情绪有破坏、瓦解作用。如情绪对记忆的作用:感兴趣的事易记忆、不感兴趣的事难记忆;情绪对语言的作用:在焦虑或情绪唤起的状态下容易口误。
情绪的社会(信号)功能是通过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Ps. 信号功能:传递信息、沟通思想
情绪的外部表现(i.e, 表情)
e.g, 微笑表示赞赏、点头表示默认、成人通过婴儿的情绪判断其需求、人们主动远离发怒的人…….
适当的情绪能够促使人们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体现了情绪的________(功能)。
动机功能
动机功能:
情绪可以激励人的活动、提高活动效率(赫布:唤醒水平和绩效之间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适度的紧张焦虑有助于思考和解决问题);情绪对生理内驱力(drive)也有放大信号的作用,成为驱使人的行为的强大动力(🔺体现了情绪与动机的关系)。
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对方的情绪状况,以便采取适当的、相应的措施或对策,这表明情绪具有_______(功能)。
信号功能&适应功能
当我们处在婴儿阶段时,不能使用语言交流,往往是通过情绪来传递信息,得到成人的抚养,这体现了情绪的________(功能)。
适应功能
适应功能:感受和表达情绪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如婴儿通过情绪表达需求;成人用微笑表示友好、移情维护人际关系,从而进行社会适应;我们对蛇下意识地产生恐惧使我们能够远离危险……
情绪 VS. 情感
情绪与情感都和人的特定主观愿望和需要相联系,曾统称为感情。
情绪: 情绪主要指的是感情的过程,是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即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 ❶与个体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关,人与动物共有 ❷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随情境一同变化消失 ❸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有时难以控制
情感: 情感主要指的是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它具有显著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如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对美的欣赏,对丑的厌恶等。 ❶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关,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 ❷具有稳定性、持久性,一旦产生就不为情境所左右 ❸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感受,不轻易表露,始终可控
情绪与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达出来。情绪的变化反映着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
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情绪的维度和两极性
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这些特征的变化具有两极性,即存在对立状态,如动力性:增力/减力(对活动);激动性:激动/平静;强度:强/弱;紧张度:紧张/松弛。
情绪维度理论有哪些
二维理论
三维理论
四维理论
情绪的二维理论(罗素)
二维:愉快度、强度
(情绪词评价和归类法)
情绪的三维理论(冯特)
愉快-不愉快
激动-平静
紧张-松弛
情绪的三维理论(普拉切克)
强度
相似性
两极性
(情绪倒锥体)
情绪的三维理论(施洛伯格)
愉快-不愉快
注意-拒绝
激活水平
情绪的四维理论(伊扎德)
❶ 愉快度:主观体验到的舒适度
❷ 紧张度:情绪的生理激活水平
❸ 激动度:个体对突如其来的情绪、情境缺乏预料和准备的程度
❹ 确信度:个体对情绪的承受、胜任的程度
方法:因素分析法
情绪的分类
1⃣️基本情绪-复合情绪
2⃣️积极情绪-消极情绪
基本情绪
人和动物共有的情绪,先天的。
普拉切克提出了8种基本情绪:快乐、惊讶、恐惧、悲伤、厌恶、愤怒、期待、信任。
(tips:坟上烟恐惊齐乐人)
复合情绪
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而来。
如:内疚=悲伤+恐惧+厌恶…
积极情绪有三个重要的适应功能:
⒈支持应对
⒉缓解压力
⒊恢复被压力消耗的资源
情绪状态有:
心境
激情
应激
心境(mood)
人比较平静、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类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e.g, 乐观、抑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激情(intense emotion)
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如重大成功后的喜悦、亲人突然亡故的悲痛。激情往往伴随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和生理变化。
(e.g, 激情杀人/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
大脑中有两个基本的情绪系统,即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系统由独立的神经回路执行。
趋近系统和退缩系统
趋近系统:欲求行为,积极情绪
退缩系统:回避行为,消极情绪
与情绪有关的中枢部位
前额皮层
杏仁核(消极情绪、厌恶学习、危险线索)
海马和扣带回前部(情绪调节、情绪反应)
网状结构(唤醒、情绪激活)
脑的偏侧化:
积极情绪左半球;消极情绪右半球
在情绪活动中,前额皮层(PFC)的机能具有不对称性:
左侧PFC:趋近系统、积极情绪
右侧PFC:退缩系统、消极情绪
应激(stress)
应激是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的适应性反应。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境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无力应对当前环境的过高要求时,就会体验到紧张而处于应激状态。应激状态会引发一系列生物性反应,帮助个体应对环境刺激、维护机体功能的完整性。汉斯•塞里把这种变化称为应激的一般适应性综合征,包括动员(警觉)、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可能导致疾病,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简述应激的适应性综合征所包含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警戒阶段
当机体一旦接触到刺激(压力源)时,就会调动能量来面对压力源的需要,并在躯体上表现出来,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一身冷汗等一系列特定变化。这表明你的身体已经为立刻行动(自卫或者夺路而逃),做好了准备。但是如果刺激过强,如严重烧伤、极度高温,则有可能导致机体的死亡。
2⃣️第二阶段:抵抗阶段
如果刺激(压力源)长时间没有被消除或者有效应对而继续存在,机体就要在面对长期的压力源时试图保持体内平衡,必须通过转换到一种低水平但更为复杂的压力反应来适应刺激。这种反应使机体的各种器官和腺体产生各种激素、盐、糖来给予抵抗刺激所需要的能量,并保持身体的内部平衡。这时,警戒反应的特有指标会消失,而机体的各种反应将超出正常水平。
3⃣️第三阶段:衰竭阶段
长时间的同样刺激(压力源)之后,机体逐渐适应,而适应所需要的能量也随之消耗殆尽。警戒反应的特有指标再次出现,但现在的状态是不可挽回的。当机体不再能够抵抗施加在它们身上的刺激时,就会崩溃,衰竭,并且最终会导致机体死亡
________是情绪下行系统和上行激活系统的中转站,接收来自中枢和周围两方面的冲动,向下发放各种情绪外部表现;向上传送激活某种情绪状态,产生主观体验。
网状结构
(丘脑是网状结构的一部分)
◽️丘脑:感觉中继站
◽️网状结构:情绪中转站
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躯体神经系统:表情(面部/姿态/声调)
分泌系统:内分泌腺/外分泌腺
____、____表情最易辨认
快乐、痛苦
____、____表情最难辨认
怀疑、怜悯
____(面部部位)对表达忧伤最重要
眼睛
____(面部部位)对表达快乐与厌恶最重要
口部
眼睛、嘴、前额等部位对表达____很重要
愤怒
情绪的理论
1⃣️早期理论
①詹姆斯-兰格理论
②坎农-巴德学说
2⃣️认知理论
①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
②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③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3⃣️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伊扎德)
詹姆斯-兰格理论
(情绪的外周理论)
情绪是自主神经系统(内脏/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
外界刺激➡️生理变化➡️情绪体验
(e.g, 做微笑表情会感到愉悦;后怕)
坎农-巴德学说
(中枢主义)
外界刺激➡️丘脑 ➡️生理变化➕情绪体验
生理唤醒与情绪体验同时发生,不存在因果关系。
*注意:丘脑(网状结构)是情绪上行(传至大脑皮层产生主观体验)与下行(传至交感神经引发生理变化/应激)的中转站。
(e.g, 遇到熊,恐惧与应激同时出现)
评定-兴奋说
(阿诺德 Arnoid)
外界刺激➡️认知评估➡️情绪体验
具体:外界刺激➡️丘脑➡️大脑皮层/认知评估(产生态度)➡️丘脑➡️下丘脑/交感神经➡️生理变化➡️获得感觉
(e.g, 野外看到狮子害怕;动物园看到狮子不害怕;获得相同成绩,一些人沮丧,一些人开心)
🔺个人理解:虽然都是由生理唤醒引发某种情绪体验,但其与詹姆斯-兰格理论的区别在于,生理唤醒不是由环境单独决定的,而是由对环境刺激的认知评估决定的。
沙赫特-辛格情绪理论
/因素理论/认知-生理结合说
环境因素➡️生理唤醒➡️*对生理变化的认知评价
情绪的知觉依赖于生理唤醒、外界刺激以及认知标记(对于某种刺激可以引发某种唤起的标记)这三者相互匹配的过程。环境中的刺激因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入外界信息;生理因素通过内部器官、骨骼肌活动向大脑皮层输入生理状态变化的信息;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环境的评估。这三方面的信息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才产生某种情绪体验。
上述理论可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即情绪唤醒模型。该模型包括三个亚系统,其核心部分是认知:
❶ 知觉分析(外部环境)
❷对外部影响的内部模式
❸认知比较器:当前情境+过去经验
(e.g, 吊桥效应)
认知评价理论
(拉扎勒斯 Lazarus)
情绪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个体对环境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由于同一种环境对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人在对情境进行认知评价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要评价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意义,还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故而情绪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人们在情绪活动中会不断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而情绪会在这种评价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具体分为以下三个评价层次:
❶初评价:利害关系程度
(只要人们处在清醒的状态下,初评价随时随地都会发生,这是人的生存适应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刺激被评价为与个体利害无关时,评价立即结束;若评价为具有保护意义,则产生愉悦、安宁等情绪;若评价为威胁和挑战,则会引发紧张、不适的情绪反应并导致次评价的继续。)
❷次评价:事件可控程度+选择反应
(事件可改变,则采取问题解决的应对;事件不可改变,则采取情绪关注的应对)
❸再评价:反应有效程度
(再评价是人们对自己情绪和行为反应有效性和适宜性的判断,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性行为,它可能导致压力的增加或降低。如果再评价结果表明行为是无效的或不适宜的,人们就会调整自己对刺激事件的次评价甚至初评价,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反应。)
🔺阿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也是应对和应激的理论。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伊扎德 Izard)
1⃣️情绪是分化的:11种基本情绪有各自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和外部表现,并且具有不同的适应功能。情绪的分化是进化过程的产物,其灵活多样的适应功能在有机体的适应和生存上起着核心的作用。
2⃣️情绪在人格系统中的作用:情绪系统是人格系统的六个子系统之一,它既是人格系统的组成成分,也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
3⃣️情绪自身也是一个复杂系统:情绪包含神经生理、神经肌肉/表情行为、情感体验三个子系统,它们相互作用和联结,并与认知、动作等其他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
情绪调节的含义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或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它分为具体情绪的调节、唤醒水平的调节、情绪成分的调节三个方面。
情绪调节的特征
恒定性
等级组织
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
情绪调节维度
1⃣️生理调节 2⃣️情绪体验调节 3⃣️行为调节 4⃣️认知调节(信息加工的启动与背景) 5⃣️人际调节
tips:行人认琴声
情绪调节的策略
(格拉斯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
1⃣️回避和接近策略/情境选择 2⃣️控制和修正策略/情境控制(修正) 3⃣️注意转换策略/分心、专注 4⃣️认知重评策略/对事件意义的重新解释 5⃣️表达抑制策略(不推荐的策略) 6⃣️合理表达策略(最关键的策略,有助于个体幸福与团体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