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Flashcards

1
Q

学习是什么?

A

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有三个含义:① 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② 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③ 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根据学习的内容,可以将学习分为哪些类型?

A

❶ 认知学习

❷ 动作技能学习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认知学习的种类

A

初级认知学习
(e.g, 知觉学习)
高级认知学习
(e.g, 语言学习)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认知学习的特点

A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
层次性和逆层次性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举例来说,知觉学习发生在视网膜位置上时,被试会对视觉刺激的朝向表现出视网膜位置的特异性学习,这体现了认知学习的______

A

特异性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知觉学习发生在高级脑皮层位置时,被试会对视觉刺激的朝向表现出非特异性知觉,这体现了认知学习的________

A

非特异性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认知学习的层次性与逆层次性如何理解?

A

1⃣️简单任务发生在比较高级的脑皮层,在多数情况下可迁移;复杂任务发生在比较初级的脑皮层,很难迁移,表现出特异性。

2⃣️ 简单任务先发生学习效应,复杂任务后发生学习效应,换言之,学习效应的顺序是从高级皮层到初级皮层,与传统观念中脑信息处理层次相反。

3⃣️高级皮层的学习效应会促进并调节初级皮层的学习效应。

4⃣️注意:语言学习没有明显的层次性。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根据学习的复杂程度,可以将学习分为哪些类型?(加涅)

A
加涅根据学习的复杂程度,提出了累积学习的模式,一般称为学习的层次理论。他将学习从简单到复杂分为八类:
❶ 信号学习(经典条件作用)
❷ 刺激-反应学习(操作条件作用)
❸ 系列学习/“连锁”学习(一系列“刺激-反应”联结)
❹ 言语联想学习(一系列“语词刺激-反应”联结)
❺ 多种辨别学习(辨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做不同反应)
❻ 概念学习(学习对具有相同抽象特征的一类事物做相同反应)
❼ 原理学习(对概念间关系的学习)
❽ 问题解决的学习(运用原理解决问题的学习)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动作技能的种类

A

1⃣️连续技能/非连续技能
2⃣️封闭技能/开放技能(是否根据外界反馈进行调整)
3⃣️精细动作技能/粗大动作技能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根据学习的结果,可以将学习分为哪些类别?(加涅)

A
❶ 动作技能的学习
❷ 态度学习
❸ 言语信息学习(通过言语转述、传达某种信息的能力)
❹ 认知策略学习
❺ 智慧技能学习(运用符号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能力)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动作技能形成的特点

A
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技能的特点发生了一些变化,具体表现为:
⒈ 意识对动作的控制作用减弱,整个动作系统趋向自动化
⒉ 动作反馈由外反馈逐步转向内反馈
⒊ 动作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增加
⒋ 建立协调化的动作模式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根据学习的方式,可以将学习分为哪些类型?(奥苏泊尔)

A

❶ 接受学习: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❷ 发现学习:学生主动发现知识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可以将学习分为哪些类型?(奥苏泊尔)

A

❶ 意义学习
(通过符号、文字使学习者在头脑中与过去的经验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
❷ 机械学习
(没有了解学习符号的真正含义,死记硬背)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奥苏泊尔最推荐的学习方式是?

A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学习理论都有哪些?

A

1⃣️学习的联结理论(“刺激-反应”理论)
① 经典条件作用
② 操作条件作用(桑代克、斯金纳)
③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2⃣️学习的认知理论
① 格式塔学派的顿悟学习
② 托尔曼的认知学习理论
③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6
Q

反射概念的提出者是______,他观察到角膜受到机械刺激后引起规律性眨眼反应。

A

笛卡尔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7
Q

经典条件作用源于_________的意外发现

A

巴甫洛夫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8
Q

经典条件作用的形成

A

一种无关刺激,或称中性刺激(e.g, 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e.g, 食物)结合而变成了条件刺激,从而能够单独引发原本由无条件刺激引发的反应(e.g, 分泌唾液)。
前提:反射性反应的存在
关键:让中性刺激成为条件刺激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9
Q

经典条件作用的规律

A
习得
消退
泛化
分化
延迟
二级条件作用
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0
Q

习得的概念

A

在条件刺激(CS)与无条件刺激(UCS)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1
Q

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时间关系及效果比较

A
❶ 延迟性条件作用:CS (尚未消失) 🔜 UCS
❷ 同时性条件作用
❸ 痕迹条件作用:CS (消失) 🔜 UCS
❹ 倒摄条件作用:UCS 🔜 CS
(效果依次下降)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2
Q

雷科斯拉的实验说明,只有当中性刺激既有______又有______时,才能成为有效的条件刺激。

A

① 相倚性/预期性:可靠地预测UCS的出现

② 信息性:在环境中能提供信息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3
Q

消退的概念

A

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i.e, 只有CS,没有UCS),条件反应会逐渐削弱,直至消失。(注意:存在自发恢复的现象)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4
Q

泛化

A

在条件反射形成的初期,另外一些类似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对有机体具有恐惧性质的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进行的条件反应最易泛化)。

25
Q

分化

A

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有机体学会只对特定刺激反应,对类似刺激不反应。

26
Q

二级条件作用

A

中性刺激一旦成为条件刺激,就可以作为无条件刺激与另一个中性刺激结合,形成新的条件反射,这种双重条件作用就是二级条件作用,又称高级条件作用。二级条件作用有助于理解人类的许多复杂行为。

27
Q

第一信号系统

A

由具体事物及其属性(第一信号)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

28
Q

第二信号系统

A

对人类使用的语言、文字(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机能系统。如望梅止渴就是第二信号系统作用的结果。

29
Q

____________可以解释在新环境下吸毒过量的问题。

A

经典条件作用

(吸毒情境CS的补偿反应CR)

30
Q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概念

A

操作性条件反射也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个体某种反应结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以后这种操作及活动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31
Q

桑代克的错误-尝试学习理论

A

学习的实质在于通过“尝试”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与特定的行为反应之间建立某种联结。这种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自动形成的,不需要以观念作中介。行为的后果是影响学习最关键的因素。正强化会促进行为,而负强化或惩罚会削弱行为。(注意:桑代克和斯金纳对于“负强化”的理解似有不同。)

存在三条学习定律:
① 效果律:导致满意结果的行为会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减弱甚至淘汰。
② 练习律: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联结的力量,不练习则导致联结的减弱甚至淘汰。
③ 准备律:学习者有准备而活动就会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或无准备而强制活动都会烦恼。

32
Q

斯金纳改进了桑代克的迷笼,设计了________

A

斯金纳箱

(小白鼠、鸽子)

33
Q

斯金纳认为,存在两种类型的学习,分别是

A

❶ 应答性反应:由刺激情境引发的反应,与经典条件作用类似(巴甫洛夫的狗)

❷ 操作性反应:有机体的自发行为,影响行为巩固或再次出现的关键因素是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即强化(斯金纳的白鼠)

34
Q

____________可以解释迷信行为

A

操作性条件作用

(鸽子在掉粮食前做一些奇怪动作)

35
Q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A
1⃣️强化与惩罚
① 正强化
② 负强化
③ 正惩罚
④ 负惩罚
2⃣️强化程序
① 连续强化:每次行为之后都给予强化
② 间隔强化:间隔一定时间或比例才给予强化
      ⑴ 固定间隔程序(e.g, 基本工资)▪️效果最差
      ⑵ 固定比例程序(e.g, 计件工资)▫️效果较差
      ⑶ 可变间隔程序(e.g, 老师点名)🟡效果较好
      ⑷ 可变比例程序(e.g, 推销、赌博)🔴效果最好

连续强化在教学新反应时最有效,间隔强化比连续强化有更高的反应率和较低的消退率。当学习一个新反应时,应以经常的、可预测的方式来强化。该行为一旦建立,相应的强化就应该适当减少,且强化的给予应是不可预测的。

36
Q

反应剥夺理论

A

当被阻止进行某项行为时,这种行为会变得更受喜爱且被强化。

37
Q

在四种强化程序中,____________的过程中反应表现为强化来临前高、过后下降。

A

固定间隔程序

38
Q

在四种强化程序中,____________的行为反应平缓稳定。

A

可变间隔程序

39
Q

在四种强化程序中,____________的过程中反应表现为强化后暂停。

A

固定比率程序

40
Q

在四种强化程序中,____________的行为反应非常高速稳定。

A

可变比率程序

41
Q

三项相倚

A

斯金纳将“辨别性刺激-自发行为-结果”这一序列称为三项相倚。

42
Q

操作性消退

A

如果某一行为不再产生可预期的结果,那么该行为就会消退。

43
Q

练习

A

练习是指在反馈的参与下,反复多次地进行一种学习。练习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

44
Q

练习曲线

A

练习曲线是指用图解的形式来表现练习期间学习效率的变化。

45
Q

练习进程的特点

A

1⃣️练习成绩随练习的进程而逐步提高
2⃣️练习过程中存在高原现象(练习时成绩出现暂时停顿/i.e, 瓶颈)
3⃣️练习进程不均匀(波浪式/时而提高,时而下降,时而停顿)
4⃣️练习中存在个体差别

46
Q

提高练习效率的条件

A
⒈ 确定练习的目标
⒉ 灵活应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视内容繁简程度而定)
⒊ 恰当安排练习时间(分散练习优于集中练习)
⒋ 从练习结果中得到反馈
⒌ 对练习活动与自己的能力等抱有积极态度
47
Q

学习迁移的含义

A

人在一种情境中所获得的知识或技能,可以影响到随后学习的另一种知识或技能的现象。

48
Q

学习迁移的分类

A

1⃣️正迁移/负迁移
2⃣️近迁移/远迁移
3⃣️有意迁移/无意迁移

49
Q

正迁移

A

已经掌握的知识或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或技能产生积极影响。一般出现在以下情形:① 不同学习内容间存在共同因素或成分;② 不同学习内容中包含着共同的原理。

50
Q

负迁移

A

既有知识或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或技能产生消极影响。出现在以下情形:两种学习内容在结构上很相似,但其中某些成分要求相反的反应方式。

51
Q

近迁移

A

把学习到的知识或技能应用到相应的工作中去。两者越相似,迁移效果越好。强调具体的概念、技能、事实、程序。

(e.g,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找一份编程工作)

52
Q

远迁移

A

独立于具体学习情境的一般知识或技能的迁移。先前学到的知识越通用、越概括,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可能性越大。强调一般的、抽象的知识、原理、策略。
(可用于反驳大学知识无用论)

53
Q

有意迁移

A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地进行抽象概括和反思总结,寻找既往情境与新情境的相似性,从而在新情境下产生的迁移。

54
Q

无意迁移

A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有意识地进行总结和反思,而只是对学习情境的表面特征产生自动化反应,在新情境下原有的概念、技能产生自动化的迁移。(大量练习建立模式库/ e.g, 题海战术)

55
Q

什么是脑的可塑性?

A

脑的功能和结构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经验的相互作用下发生改变的能力。这些改变包括消除和增加新的连接,增加或减少脑皮层的厚度和体积、脑皮层的沟回数量、分布范围,增强或减弱脑活动的强度和面积等。

脑可塑性的进程与学习进程一致,并表现为功能转移和功能代偿。心理练习在一定程度上对脑的可塑性可以起到跟实际练习一样的效果。

56
Q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

A

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部分学习不是行为结果的塑造过程,而是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并仿照其行为表现从而习得行为的过程。

1⃣️经典实验:充气娃娃实验
2⃣️观察学习
      基本子过程:
      ① 注意
      ② 记忆
      ③ 再现(有能力再现)
      ④ 动机(有理由再现)
      模仿的动机来源:
      ⑴ 直接强化
      ⑵ 替代强化
      ⑶ 自我强化(以一定的评价标准自我评价和监督)
3⃣️交互决定论(认知✖️环境)
     B=f(P,E)
4⃣️自我调节理论
      人能依照自我确立的内部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5⃣️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
     (直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唤起)
      🔺衔接“动机”章节自我功效论
57
Q

格式塔的顿悟学习理论

(苛勒的猩猩“取香蕉”实验)

A

1⃣️学习是一种完形的过程,是通过学习者对情境的重新组织来实现的,个体在认知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认知重组”),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苛勒将这种学习叫做“顿悟学习”。(insight,灵光一闪)

2⃣️顿悟依赖于情境,当答案的基本部分与当前情境的关系较易察觉时,才容易出现顿悟。顿悟可以重复出现,在一种情境中出现的顿悟可以迁移到新的场合。

3⃣️在顿悟学习中,个体学习到的是手段和目的间的一种认知关系。当学会用一种手段达到目的后,也可以用另一种手段达到同样的目的。

Tips:认知重组依赖情境,可以迁移手段目的

58
Q

托尔曼的认知行为理论

A

托尔曼认为,一个完整的行为①由外部环境或内部生理状态激发,②经由某些中介变量③表现出行为反应。要分析一个完整的行为,必须考虑个体的认知即中介变量。

1⃣️位置学习
白鼠学到的不是一系列动作,而是关于迷津的认知地图(i.e, 迷津整体布局的表征),白鼠对认知地图做反应,而非通过盲目的试错探索迷津的各个不同部分。

2⃣️潜伏学习
强化并不是学习所必需的,不强化也可能出现学习,只是学习效果没有表现出来。因此,托尔曼认为,学习不仅需要知识,也需要目标。学习效果,即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待。
🔺衔接托尔曼的期待价值理论

59
Q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A

建构主义认为,事物的感觉刺激(信息)本身并没有意义,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而是由人建构起来的。意义不仅取决于事物本身,也取决于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的人由于已有的经验不同,对同一种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行为主义不同,建构主义更注重新旧知识间反复、双向的交互作用。

各种建构主义的共同特点有:
1⃣️ 知识观
▫️知识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人们在自己的经验背景上建构起来的一种假设或解释,会随人类进步不断发生变化。
2⃣️ 学习观
▫️学习过程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在特定情境和互动中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3⃣️ 教学观
▫️学习者在日常生活和既往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交互作用和转换。教学应注重引导儿童从旧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Tips:新旧经验交互,主动建构假设,独特经验独特假设

教学应当:
❶ 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❷ 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
❸ 注重协作学习
❹ 注重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