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 Flashcards
思维是什么?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解释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和决策活动中。
________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与综合
思维过程/思维操作是什么?
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类、抽象和概括。
感知觉 VS. 思维
反映内容:
个别属性、整体特征、表面现象、外部联系
VS. 本质属性、内在联系
反映形式:
感性认识,直接反映外部联系
VS. 理性认识,间接反映必然联系
思维的特征
概括性(归纳)
间接性(演绎)
对经验的改组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
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和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_____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也是思维活动能迅速进行迁移的基础。
概括
思维的特征中,“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是指?
思维不是简单地再现经验,而是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改组、建构,从而发现新事物、新关系的过程。
思维的发展阶段
1⃣️直观动作思维(以动作支持思考)
2⃣️形象思维(利用表象解决问题,如认识地图)
3⃣️抽象逻辑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形式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可由实践检验)
儿童摆积木时,通过摆弄积木而搭建出亭子、楼房、大炮等造型。这体现的主要思维种类是________。
动作思维
思维的分类:
经验思维-理论思维
凭借日常生活经验 VS. 根据科学概念和论断
思维的分类:
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迅速理解判断 VS. 严密推导
思维的分类:
幅合思维-发散思维
沿既定方向思考 VS. 沿不同方向思考
思维的分类:
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现成的方案和程序
VS. 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成果
发散思维的特征
流畅性(速度快)
变通性(方向广)
独特性
表象(image)是什么?
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人基于记忆或想象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形象的心理表征。
*要注意与感觉中的“后像”相区分
表象的特征
直观性(生动具体的形象)
概括性(i.e, 有模糊性)
可操作性(证据:心理旋转实验)
tips:概括曹植
心理旋转实验
(谢帕德&梅茨勒, 1971;库珀, 1973)
证明了什么?
⒈表象的存在
⒉表象是物体的抽象类似物的再现
⒊表象的可操作性
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⒈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
⒉表象促进问题的解决
______是一种特别清晰和逼真的记忆表象
遗觉像
表象只有视觉表象吗?
否
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动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触觉表象
概念是什么?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是具有共同属性的一类事物的总称。每个概念都包括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对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反映。外延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具体的事物。概念的内涵增加,外延就变小了。
概念的种类
具体概念/抽象概念
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关系概念
自然概念/人工概念
前科学概念/科学概念
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的区别
具体概念:描述事物具体属性和指代属性的概念
抽象概念:描述事物内在、本质属性的概念
合取概念与析取概念的区别
合取概念:存在与名词不可分离的特定形容词
(e.g, 毛笔=用毛制作的+笔)
析取概念:名词可以和多个形容词任意搭配
(e.g, 美女可以是可爱的,也可以是性感的)
自然概念与人工概念的区别
自然概念:人类历史发展中自然形成
(e.g, 光、声、国家、文化…)
人工概念:实验室条件下模拟自然概念而创造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不会遇到)
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的区别
前科学概念:经验积累形成的日常概念
科学概念:科学研究中假设检验形成的概念
高低、上下、左右、大小等属于_____(概念)
关系概念
要求幼儿对香蕉、苹果、皮球、口琴等进行分类。幼儿将香蕉与苹果归为一类,皮球与口琴归为一类。这说明幼儿所具有的概念种类是________。
抽象概念
一个概念的形成包含的阶段有?
① 抽象化
② 类化
③ 辨别
概念形成的理论
假设检验说 样例学习说 内隐学习说 社会实践说 共同要素说
口诀:概念形成后,家养尹社工
假设检验说(布鲁纳)
概念形成的过程是(被试)不断提出假设,(由主试)验证假设的过程。
概念形成中存在四种策略: ❶保险性聚焦:每次只变化最初假设的一个特征 ❷冒险性聚焦:每次改变最初假设的多个特征 ❸同时性扫描 ❹继时性扫描
聚焦:个别属性(e.g, 短发、高个子等)
扫描:复合属性的假设(e.g, 短发的高个子帅哥)
样例学习说(茹什)
茹什认为,假设检验说建立在人工概念研究的基础上,与自然概念有很大的区别,自然概念的形成以样例学习为主。记忆中有代表性的一个或者几个样例就是概念的原型,即最能代表该范畴的典型成员。
概念结构的理论
层次网络模型(柯林斯)
激活扩散模型(柯林斯)
特征表理论(波纳)
原型模型(茹什)
tips:网络激活原型特征
层次网络模型(柯林斯)
结点形式存概念 类属关系表层级 独有特征随结点 共同特征见上层 层级越高越抽象 搜索距离定时间
激活扩散模型(柯林斯)
连线长短判断关系紧密
概念加工激活相关意义
激活强度跟随距离降低
_________(模型)能解释语义启动效应
激活扩散模型
特征表理论(波纳)
概念的语义特征包括:
①定义性特征
②特异性特征
概念的结构由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肯定、否定、合取、析取、条件等)构成。
原型模型(茹什)
概念是以原型来表征的,原型是最能代表该概念范畴的成员。
推理的类型
演绎推理(一般➡️特殊)
归纳推理(特殊➡️一般)
类比推理(特殊➡️特殊)
演绎推理的分类
三段论推理
条件推理
线性推理
对于三段论推理中的错误,存在哪些解释?
气氛效应(伍德沃斯)
换位理论
心理模型理论
条件推理的含义
人们利用条件命题进行的推理,如“如果明天下雨,球赛就停止”。沃森的四卡片选择任务是条件推理的经典实验。
沃森的四卡片选择任务说明
个体倾向于“证实”而非“证伪”。
线性推理的含义
线性推理又称关系推理,在这种推理中,所基于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A>B,B>C,故A>C)。
问题、问题空间、问题解决
问题:在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存在某些障碍的任务情境。
问题空间:对问题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中间状态/认知操作(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必须采取的步骤)的认识。
问题解决:对问题空间进行搜索,以找到一条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通路。
(✔️纽威尔和西蒙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
什么叫作“界定不清晰的问题”?
对问题的初始状态或目标状态没有清楚的说明,这些问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问题解决的策略
算法式:逐个搜索
启发式:根据经验采用较少的认知操作
在问题解决的策略中,启发式包括?
(非决策的启发式)
手段-目的分析法 爬山法 逆向搜索法 选择性搜索 类比迁移策略
tips:累你首选爬山
手段-目的分析法
将问题的目标状态分为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表面上可以暂时远离目标,但实际上是在一步步接近目标。
爬山法
要求在推理的每一步上都作出局部的最合理选择,依次试探,直至达到最终目标。不能远离目标,容易把较佳方案当成最佳方案。
逆向搜索法
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更适于解决那些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只有少数通路的问题。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13个)
知识经验 无关信息 知识的组织方式 问题的表征方式(问题出现的知觉方式与原有经验的接近程度) 思维定势/心向 功能固着 动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情绪 原型启发 个性特征 人际关系(从众、不信任) 问题解决策略 酝酿效应
口诀:个人激情酝酿事故,原因无关经略之争
定势
定势是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对后续的心理活动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功能固着
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原型启发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从原型中获得一些原理的启发使其结合当前问题的有关知识形成方案,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酝酿效应
当反复探索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搁置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头来解决,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这是因为酝酿期间,思维过程仍在潜意识中断断续续地进行着。通过酝酿,最近的记忆和过往的记忆被整合在一起弱化了心理定势的效应,并容易激活比较遥远的思维线索,因而容易产生新看法,使问题得以解决。
小明采用反证法证明几何命题,这属于________策略。
逆向搜索
决策的含义
决策是在几种备选的方案中进行选择的过程。可以分为确定性决策与风险决策。决策的好坏直接影响行动效果。
_______通过“非常规用途测验”来测量发散思维的变通性
吉尔福特
行为决策理论(西蒙)
由于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此外,决策还受时间、精力等其他资源有限性的制约。为节省认知资源,人们会采取启发法,并且往往只追求满意的结果,而不是费力寻找最佳方案。
古典决策理论
完全理性 所有信息 最大利益 最优方案 (经济人假设)
决策过程的相关理论
1⃣️期望效用理论:概率✖️效用(冯•诺伊曼&摩根斯坦)
2⃣️前景理论(卡尼曼)
3⃣️双加工理论
前景理论(卡尼曼)
框架效应
面临收益风险规避
面临损失风险偏好
损失厌恶
赞同西蒙的启发式策略,并进行系统研究
① 代表性启发
② 易得性启发
③ 锚定与调整启发
决策的双加工理论
在决策与推理中存在两个加工系统:
❶启发式系统
(依赖直觉、并行加工、速度快、极少占用心理资源、模块化封闭运行、受背景相似性、刻板印象影响、只意识到结果不意识到过程)
❷分析系统
(依赖理性,串行加工、速度慢、占用较多心理资源、非模块化、基于规则运行、既意识到结果又意识到过程)
两系统同时起作用,方向一致时决策既合乎理性又遵从直觉;方向不一致时占优势的系统控制行为结果,往往启发式会在竞争中获胜,这正是很多非理性偏差的根源。当两个系统的作用方向相同时,行为结果并不能反映两个系统的存在,只有两者作用方向相反,才有可能出现决策与推理中的非理性行为。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首创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认知活动过程。吉尔福特把创造性思维分为幅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主要成分。
华莱士提出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① 准备阶段
② 酝酿阶段
③ 豁朗阶段
④ 验证阶段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1⃣️迁移(举一反三) 2⃣️启发(原型启发) 3⃣️定势 4⃣️表征(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 5⃣️酝酿 6⃣️社会因素(评价、竞争抑制创造性)
tips:社会评价抑制创造,定是歉意启发量表
创造性的心理成分
① 想象
② 幅合思维与发散思维
③ 远距离联想能力
④ 与创造性相关的非智力因素(如: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心、勤奋、兴趣…)
远距离联想能力
远距离联想能力是在彼此相距很远的概念间看出其关系的能力,它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构成成分。远距离联想能力高的人能够根据某些标准把互不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新的联系。梅德尼克等人采用远距离联想能力测验测量创造性。
想象的含义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新颖性是其基本特点。
想象的功能
预见作用 补充知识经验 替代满足 有助于创造性活动 调节作用(对机体的生理过程)
tips:早欲挑替补
想象的分类
1⃣️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
(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进行,e.g, 梦境、幻觉)
2⃣️有意想象/随意想象 (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 ⑴再造想象 ⑵创造想象 ⑶幻想(指向未来,与个人愿望相关)
想象的综合过程
粘合
夸张
典型化
联想(与记忆联想不同,想象联想的方向服从于当时占优势的情绪、思想、意图)
tips:点香跨年
吉尔福特用______________来测量发散思维的变通性。
非常规用途测验
吉尔福特用________来测量思维的独特性
命题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