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动机 Flashcards
什么是动机?动机的功能是什么?
【定义】动机是对人的行为的激发 、维持和指引,即使其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力;需要和诱因分别是动机产生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动机的产生必定需要一个外部对象。
【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也叫驱力,以生物学需要为基础,具有周期性,如饥、渴、母性等。
【社会性动机】以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是后天习得的,如兴趣、权力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认识动机和学习动机等。
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是什么?
体现为耶德斯-多德森定律。
⑴ 动机强度与行为效率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⑵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则有下降趋势。
动机的本能论
本能:由基因遗传所决定的倾向,对物种的生存至关重要。
❶威廉• 詹姆斯认为人类的行为依赖本能的指引,具有生物本能和社会本能。人类和动物的本能,目的都是为了适应环境。
❷弗洛伊德(1915)提出人类体验到的驱动力来源于生的本能(性欲)和死的本能(敌对行为),人的一切行为由本能直接或间接驱动。
*早期的人类机能学说高估了本能对人类的重要性。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证明了重要的行为与情感是后天习得的,而不是先天具有的。
情绪的驱力-诱因理论
❶理论家赫尔认为最重要的行为由内驱力激发。驱力是一种内部的状态,是对动物的生理需要做出的反应。
❷生物体会寻求维持一种平衡状态,或者是动态平衡。当某种需要破坏了平衡或产生了某种心理上的紧张,驱力就会被唤醒,促使生物体采取消除紧张的行为;当这些驱力得到满足或消除时(即动态平衡又得到恢复),生物体就会停止这种行为。
❸诱因指外部的刺激和奖赏,与生理上的需要并无直接联系。实验证明,行为不仅仅是由于内部驱力所激发的,人类的行为也可以由诱因导致。
情绪的唤醒理论
❶赫布和柏林认为,唤醒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一般来说,人们偏好中等程度的刺激,因为它能带来最佳的唤醒水平,而刺激水平太高或太低,个体都会感到不舒服。
❷三个原理: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简化原理;个人经验偏好影响。
逆转理论
阿普特尔等人认为,人的心理需要是对立的,有四对相反的元状态: 目的—超越目的、顺从—逆反、控制—同情、自我中心—他人取向 不同状态派生不同的动机模式。 每对动机都是按相反方向、对应排列的。 在当前任务中,每对动机的两种状态中只能有一个能被激活。
归因理论
【海德的归因理论】
⑴ 归因理论是由海德最早提出的。
⑵ 海德认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与控制环境两种需要,使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们行动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动。
⑶ 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环境,或者在于个人。如果把行为归因于他人的影响、奖励、运气、工作难易等环境原因,那么个人可以对行为结果不负责任;如果把行为归因高等教育于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等个人原因,那么个人就要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一定的责任。
⑷ 海德所说的归因于环境,类似于我们把事情的责任归因于客观或他人,而后者则是归因于主观和自己。
【罗特的控制点理论】
⑴ 罗特对归因理论进行了发展,提出了控制点的概念,并依据控制点把个体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
⑵ 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等内部因素造成的,他们乐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外控型的人则感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无论成败都归因为他人的影响或运气等外在因素,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行为不愿承担责任。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⑴ 在海德和罗特的基础上,韦纳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归因的实质进行解读,系统提出了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
⑵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有归因倾向,因而是复杂而多维度的,不同的归因方式影响个体今后的学习动机。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等因素,这些因素又能分别纳入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三个维度之中。归因的内外源维度影响个体对成败的情绪体验;;稳定性维度影响个体对未来成败的预期;可控性维度影响个体今后努力学习的行为。
自我功效理论/自我效能理论
⑴班杜拉认为,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甚至决定性的因素。
⑵强化的效果存在于期待奖赏或惩罚之中,是一种期待强化。
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①结果期待是对行为结果的估计;②效果期待是对自己能否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即自我效能感,它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的动机水平。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有:成功和失败的经验(直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唤起。
期待价值理论
托尔曼认为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目标的期待,即行为的动机是期待得到某些东西或企图躲避某些讨厌的事物。
期望理论
⑴弗鲁姆1964年提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在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这时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
⑵用公式表示为:激励=期望值x效价,Motivation= Expectancy* Valence
激励指调动个人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
期望值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判断达到目标的把握程度;
效价是所能达到的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
⑶后期增加工具性:动机= 效价×期望值×工具性。
工具性是指能帮助个人实现目标的非个人因素,如环境、快捷方式、任务工具等。如,战争环境下,效价和期望值再高,也无法正常提高人的动机性;再如,外资企业良好的办公环境、设备、文化制度,都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成就目标理论
德韦克认为,人们对能力持有不同的内隐观念。
⑴ 一种是能力实体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能力是稳定的、不可改变的特质。另一方面,能力增长观则认为能力是不稳定的,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而加强的。通过努力工作、学可和练习,知识能够得到增长,能力也将提高。
⑵ 持能力实体观的学生学生倾向建立表现且标,从而避免被别人看不起力相反,持有能力增长观的学生,他们更多设置掌握目标并寻求那些能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技能的任务。
自我决定理论
德西认为,①自我在动机过程中起能动作用,自我决定是一种涉及能力经验选择的人类机能品质,由它组成内在的动机。
②自我决定不仅是人的一种选择能力,还是个体的一种需要,人们具有基本的内在自我决定倾向。
③人们行为的决定因素是自我决定,而不是强化序列、驱力或其他任何力量。
什么是需要?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的定义】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需要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的重要源泉;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
【需要的种类】
自然和社会需要(找起源划分);
物质和精神需要(按指向对象划分);
基本和次级需要(英里的分类)。
【需要层次理论】
⑴ 马斯洛(1943)提出,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由低级到高级有5种需要,且人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1970扩增为8种)
❶生理需要:维持生存。
❷安全需要:对组织 、秩序、安全感和可预见性的需要。
❸爱与归属的需要:渴望与人建立良好关系,并在其群体和家庭中拥有一定地位的需要。
❹尊重的需要:基于自我评价产生的自重自爱和渴望他人、群体和社会的认可的需要。
❺认知需求(Cognitive needs):知识和理解、好奇心、探索、意义的需求。
❻审美需求(Aesthetic needs):欣赏和寻找美,平衡,形式等。
❼自我实现的需要:各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需要。
❽超越需要(Transcendence needs):一个人的动机是超越个人自我的价值观。
⑵ 前四种需要为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又叫基本需要、缺失性需要;高级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须的,也叫做成长性需要。
⑶ 需要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只有在低级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级的需要才会产生。
⑷ 在某一特定时间和条件下往往有多种需要,但有一种需要占优势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婴儿期生理需要占优势,青少年期尊重的需要开始占优势,青年中期、晚期自我实现的需要占优势。
⑸ 一种需要获得满足后,其作用就逐渐减弱,另一种需要就开始上升为优势需要,成为行为的新动力。
⑹ 新的需要的产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演进的波浪式前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