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G FINAL Flashcards

1
Q

Dichotic Listening

A

1.在雙耳分聽作業中,受試者雙耳會接收不同的資訊,受試者要屏蔽單耳的資訊,注意另一耳的資訊並同時覆誦。

2.研究發現受試者在忽略耳中能注意到男女聲和音調的轉變,而無法注意語言、話題轉變。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Broadbent’s Filter Model

A

1.過濾模型是早期篩選模型,當中資訊被分析之前就被過濾。
2.可拆分成不同階段,首先感覺記憶會接受刺激並維持數秒,將所有訊息送到下一階段,第二過濾器會根據物理特徵去注意訊息,只有被注意到的訊息會送到下一階段。第三偵測器會處理所有接收到的訊息的高層次特徵。最後送到短期記憶,保持10-15秒。
3.過濾模式無法解釋分聽作業中受試者能辨認忽略耳的人名。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Attenuation Model

A

1.減弱模型由Treisman 提出,為中期篩選模型
2.首先感覺記憶會接收訊息並維持數秒,及後將所有訊息送到減弱器,減弱器會根據訊息的物理特徵進行減弱,被注意的訊息的強度會增加,不被注意的訊息會被減弱。
3.被減弱或增強的訊息都會送到字典單元,字典單元中各字詞的刺激有相應閾值,常見程度與閾值成正比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Late Selection Models

A

1.後期篩選模型由Mackay提出,認為訊息會先進行分析再過濾。
2.支持證據是在分聽作業中,受試者的回答會受模糊字所影響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Multimode Model of Attention

A

1.注意是高度彈性的處 理,能以多種形態來 運作 。 · 2.選擇性注意可能在初 期、中期或後期任何 一個地方發生。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Pertinence Model

A

1.Norman提出相關模型,認為訊息有否被注意取決於感覺激發和相關,由長遠或短暫因素所導致訊息對個體產生的瞬間重要性。刺激和個體相關性 越高,就越接近意識覺知的標準或閾限。

2.在記憶中結合高度相關和感覺 激發的刺激就是那些會被注意 選擇的刺激。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處理容量理論

A

研究目的,不同的知覺負荷下,了解干擾物對反應的影響,發現在固定的容量下,低負荷作業較受干擾物影響,其反應增加時間較多。

IV1:處理容量:high load task vs low load task
IV2:干擾物:有、無
DV:RT/ 干擾物反應時間增加量

研究程序:個體被要求在一串的刺激中辨識出X和N,在IV1中,N被O刺激包圍的為低負荷作業,個體只要在特徵層面即可辨認,而X被多個字母包圍為高負荷作業。

IV2為干擾物的存在與否,形成了四個刺激情景,分別是XXX,受試者被要求盡快辨識出刺激物,並忽略干擾物,以按鐽回覆。

研究結果:
(1)在沒有干擾物的情景下,高負荷作業的反應時間高於低負荷作業
(2)加入干擾物後,兩作業的反應時間都增加,而低負荷作業的增加多於高負荷作業。

意義:低負荷作業容易受干擾物影響,因為其負載較低,仍有容量去處理干擾物。而高負荷作業已經佔滿容量,則沒有能力處理干擾物,受干擾物影響較少,因而支持容量處理理論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inattentional blindness

A

不注意盲指個體在專注某事時,即使環境出現巨大變化,個體也無法發現,顯示了個體注意力的有限。

在simon的研究中,要求受試者觀看黑白衣球隊傳球的影片,同時要求計算兩組的傳球次數,影片中會有穿黑猩猩服的人走過,結果發現有半數人沒有發現黑猩猩。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the central executive

A

中央執行由Baddelay提出的工作記憶組元之一,如下圖。功能(1)有協調語音迴路及視空間草圖 (2)抑制不必要的訊息,選擇注意重要訊息。

中央執行的大腦機制主要在前額葉皮質區,此區域受損的話會有情緒控制問題和續作的現象。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covert attention

A

注意力除了在眼動去觀察外,也有內生的注意力系統,即內隱注意,在眼球不移動的情況下,將注意力由一點轉到另一點,以上是心智能量的轉移,來自top-dowm,即內在知識系統和動機影響個體的注意力。

研究利用 precueing 進行測量,要求受試者看住固定點,在固定點上方展示目標刺激可能出現的位置提示,結果發現Invalid RT > vaild RT。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Three subfunctions of attention

A

1.警戒指準備去注意將發生的事件的狀態,涉及到右額葉和頂葉的皮質和藍班核,相關的神經遞質有腎上腺素和副腎上腺素。

2.定向指選擇注意部分的刺激,應用在視覺搜尋,涉及到上頂聶頂交界區、額葉眼動區等等,相關的神經遞質有ach

3.執行注意力是監控和解決內在歷程的衝突的過程,涉及前扣帶回、側腹側、前額皮質等等,相關的神經遞質多巴胺。與失智症、思覺失調有關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Schneider and Shiffrin 研究

A

研究主題是分化注意力和自動化歷程
IV1 是進行試驗的次數
IV2 是試驗規則:一致、多變
DV 反應時間

研究目的是

研究程序:要求受試者同時進行兩個作業,(1)維持對目標刺激的記載 (2)判斷一串的刺激中有否包含目標刺激,當中會向受試者展示四位字母的影像,在IV2 中,情景包括了一致的試驗規則,則字母有特定的規律,而多次即沒有規律。

研究結果:
(1)在一致的情景中,受試者受試驗的次數與RT成反比
(2)在一致的情景中,受試者的反應時間沒有隨試驗次數增加而減少

意義:在一致的情景中,受試者可達到自動化歷程,即不需要意識的主動控制,因此有較低的RT;在不一致的情景中,受試者沒有達到自動化歷程,仍在控制歷程,因此RT較高。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控制式 相對於自動化 歷程

A

自動化歷程不需意識的覺知,要求較少的心智能量,而且是平行處理。而控制歷程則要意識控制,為系列式處理,要花較長時間。

自動化歷程有三個特點,(1)無意識(2)無意圖(3)花 很少注意資源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Memory

A

1.是指對刺激訊息的保留、回憶和使用,而原始的訊息已不在存在

2.記憶的歷程有
(a)encodiing 將感覺訊息轉成心智表徵,是將訊息存入長期記憶的過程。

(b)storage 指在記憶系統保留轉錄訊息

(c)retreieval 指提出或使用被儲存在記憶中的訊息。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記憶的傳統模式和轉變

A

1.1960年中期,Waugh & Norman,兩結構記憶模型,當中有初始記憶會保留暫時性的訊息,而二級記憶會保留永久性的訊息

2.Shiffrin記憶的三階段模型,當中有三類的記憶,(A)感覺記憶會接收所有的刺激並保留數秒,(B)短期記憶可以保留5至7個項目約15至20秒。 (C)長期記憶可保留大量的訊息維持數年或世紀。

3.Shiffrin模式中提出控制歷程,認為是個體主動控制的心智歷程,可以進行回憶或作為記憶的策略。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6
Q

測量記憶的作業

A

1.Recall task
A.序列回憶作業要求受試者按呈現的順序的回憶項目。
B.而自由回憶作業中,受試者則可用自選的順序去回憶項目。

2.再認作業,向受試者呈現記憶列表,過一段時間後再呈現,詢問受試者判斷項目有否出現。

3.通常再認作業的回答比回憶作業好

17
Q

Implicit vs. Explicit Memory 及測量方法

A

外顯記憶指受試者在意識下回憶,受試者了解自己正從記憶中提取訊息,可以用回憶作業測量

2.內隱記憶指個體在無意識下提取的訊息,可用字幹填充作業去測量,呈現出漏空的單字,要求受試者將想到的第一個單字寫下。

18
Q

Sensory Memory

A

1.指對感覺刺激維持數秒的記憶,特點有
I)視覺恆常性,即對光線的感知會被延續
II)保留到大量的訊息

Sperling的記憶研究測量感覺記憶的容量和時間

IV1 報告方法:整體、部分
DV:回憶項目、反應時間

在整體報告法中,向受試者顯示12位字母的刺激,受試者一般只記到4.5個,在部分報告法中,向受試者顯示4位字母的刺激,受試者記列3.3個,

19
Q

語音迴路與視空間草圖的獨立性研究

A

brooks 1968的研究檢視語音迴路和視空間草圖的獨立性。

研究目的:證明雙碼的假設,並說明wm中語言迴路和視空間草圖為獨立的系統。由於容量的原因,若個體同時使用同一系統,其表現會較差,而不同作業用不同系統執行的話,其表現較好。

iv1 記憶類型:句子或字母圖案
iv2 表達方式:語音表達或指出文字

dv作業反應時間

研究程序:受試者將進行兩項作業,首先讓受試者記憶一句子,並判斷每個單字是否名詞。有兩種的回應方式,首先是口頭說出yes 或no,第二是指出yes/no的文字。

第二項作業中讓受試者記憶一個中空的f,要求他想像中空的f,其實有顯示刺激,由f左上角開始,順時針沿邊緣描繪,要求受試者判斷每個轉角是向外或內。
也有兩種反應方式,口頭說出out/in,或指出out/in

研究結果
(1)以口頭回應句子作業的反應時間較指出的長
(2)以口頭回應圖形作業的反應時候比指出的短

意義:記憶句子和口頭回應均屬於語音迴路,以口頭回應句子作業時,語音迴路的負荷較高,因應反應較慢;用指出回應時,由於指出使用視空間草圖,而記憶句子使用語言迴路,兩系統互不干擾,反應較快。

20
Q

mental rotaion task

A

心智旋轉作業中給予受試者兩個由方塊組成的立體圖像,兩者有不同的旋轉角度,要求受試者盡快並正確判斷兩者是否相同或鏡像的物體。
研究目的:證明視覺空間草圖中視覺心像的存在,且個體有對內在心像進行操作的能力。

iv1:兩圖像的旋轉角度差異
iv2:兩圖像為鏡像或相同
dv:正確判斷兩張相同圖像的rt

研究流程
呈現兩張圖像>要求受試者判斷兩圖像是否相同>測量受試者的正確反應時間。

研究結果
相同圖案正確判斷時代與兩圖像角度差異成正比

研究意義
證明了個體有短暫保留及運作視覺與空間的能力,其運作方式如同真實物理空間,即證門視空間草圖的存在。

21
Q

Murdoch Serial Position

A

研究目的:檢驗長期記憶與短期記憶在序位效應的效果
IV:不同的序位
DV:回憶率

程序:展示受試者一序列的刺激,其後請受試者寫下所記得的刺激。

結果:
(1)序列開首的回憶率較高
(2)序列後部的回憶率較高

意義:
結果一代表初始效應,即是早期進入的訊息得到較多的補誦,因為能進入長期記憶
結果二代表近因效應,即是後期的的訊息還在短期記憶中,因此較易被回憶。

22
Q

Working Memory

A

stm 以儲存為主,忽略了記憶的動態特性,因此提出工作記憶,即為具有操作特性及能同時處理多元複雜訊的有限容量空間儲存。

Baddeley 提出了四個系統。
1)視空間草圖,負責短暫保留及運作視覺空間的訊息,當中有視覺儲存區,負責可被動儲存的視覺訊息;及inner scribe

2)語音迴路,負責短暫保留語文理解和聽覺複誦時的內在語言,當中有語音儲存,將訊息保留在記憶中,但只能儲存2秒。

3)中央執行器,具有分配wm的注意力、抑制不必要的訊息、轉移注意、監控訊息處理及更新訊息,可決定要處理的訊息,也可以調節語音迴路和視空間草圖。

4)情節暫存器:提供了wm、視空間草圖、語音迴路和長期記憶之間的互動和連結,且能暫時保留視覺和語音訊息的整合,提供額外的記憶空間。

23
Q

Wickens et al. (1976) experiment
Coding in Short-Term Memory: semantic code

A

研究目的:檢驗短期記憶中義碼的存在,利用先前記憶 項目導致後續項目記憶變差的前向干擾來分析。
IV:嘗試次數
IV2:組別 語意致組:Fruits group「trial 4類別與前三次的一致性」→ 皆為水果。 語意改變組:Professions group「trial 4與前三次不同」→ 前三次:職業名;第四:水果。
DV:正確回憶率
程序:每個trail 呈現三個相同類別的單字聲音,其後以分心減數作業延宕15秒,其後請受試者回憶所呈現的單字。一致組接受四個類別一樣的trail,不一政組首三個trail一致,但第四個為一致組的單字。

結果:在一致組中,受試者的回憶率在trails 2後開始下降,原因是後面的trail 受到前面trail的前向干擾影響。在不一致組中,當中重複的第2,3個 trail 的回憶率下降,在第四個不重複的trail 則回升,展示了前向干擾的解除。

意義:由於STM中義碼的存在,因此相同意義的訊息會隨住trail增加而加強干擾,即為前向干擾,但一旦改變類別便能解除前向干擾,以上現象證明了STM義碼的存在。

24
Q

第七章

處理層次說

A

處理層次說認為記憶的形成會被訊息編碼的方式影響,當中越深度的處理能形成更好的記憶,根據不同深度的處理,可以將處理分成(1)淺層處理 和 (2)深層處理,(1)放較少的注意力在訊息的意義上,專注在物理特徵上,有較差的記憶;(2)專注在訊息的意義上,有較好的記憶。

研究:Tulving 曾進行研究,設計三種受試者與訊息互動的情景,(1)判決單字有否大寫字母,相應淺層處理;(2)展示兩單字讓受試者判斷是否押韻,相應深層處理;(3)填空題,相應最深層的處理。

在其後的回憶試驗中,發現回憶率為 3>2>1。

25
Q

Tulving & Thompson (1973) 特定編碼研究

A

研究目的:檢視特定編碼假設,認為人在記憶事件時的情景脈絡也會登錄到長期記憶中,因此脈絡訊息也可被作為提取的線索。

IV:記憶類型(線索回憶、再認-自由回想)
DV:正確回憶率

程序:1.請受試者進行字詞配對學習,目標字以大寫呈現,請受試者以線索詞回憶目標詞。

2.提供與目標詞高度相關的字詞,請受試者以自由聯想的方式去寫出六個相關的字詞。
3.在回憶作業中,向受試者呈現線索字,請受試者回憶出配對學習階段的目標字。
4.在再認作業中,請受試者在自己自由聯想的字詞表中圈選出第一階段曾出現在目認字。

研究結果:回憶作業的回憶率高於再認作業,此結果與一般再認優於回憶的現象不同。
意義:配對學習的線索作為記憶時的脈絡,同時也會被登錄到長期記憶中,因此以線索去提取會有更佳的效果,其效果甚至優於作業的難度,結果支持特定編碼假說。

26
Q

第七章

Retrieval Cues

A

1.指從長期記憶提取到工作記憶的過程,

27
Q

第七章

Consolidation

A

1.將新形成的記憶轉化到長期記憶的過程,有分為突觸固化和系統固化,(1)指的是發生在突觸間快速的固化,(2)指的是神經迴路的重組

實驗:Müller 曾進行研究,當中給受試者學習兩個單字清單,第一組人學習清單一後馬上學習清單二,其後進行清單一的測試。第二組人在學習清單一後延宕七分鐘後學習清單二,其後進行清單一的試驗,結果發現第二組人的回憶率較高。

28
Q

第七章

Viskontas et al. (2009) experiment 鱷魚

A

研究目的:檢驗多重軌跡固化理論中,海馬在近遠期的記憶提取中仍活化參與記憶的提取。

IV:不同隔間時間的施測 (10分鐘、一星期後)
IV1:不同的回答結果:記得或知道;海馬迴活化區分:RR與RK
DV1:不同組的海馬活化度

程序:受試者被展示成對的刺激物,並要求想像刺激物間的互動,其後受試者分別在十分鐘後或一星期後施測,向受試者展示原來的成對刺激,受試者可以回應 (R)記得,即該圖曾經出現在原來的試驗 或 (K)知道,即熟悉但不了解當初看的細節,而在再認的過程中同時會進行fMRI的測量。

結果:(1)在十分鐘後 R的比率比K高
(2)一星期後R的比率下降到一半,比K低
(3)在活化方面,RR組的海馬活化在十分鐘和一星期的活化率相同
(4)RK 組在海馬活化在十分鐘有約0.4的活化,但在一星期後下降至0

意義:R代表的是情節記憶,而K代表的是語義記憶,結果一和二顯示情節記憶會隨時間下降,而結果三顯示海馬在不同時間提取情節記憶的時候都會活化,但在語意記憶中海馬迴則不會活化,情節記憶的提及支持多重軌跡理論。

29
Q

第八章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A

與個人特定經驗有關的記憶,包括了情節、語意記憶,以及空間和情緒性的訊息。

研究:展示他人拍攝及受試者指拍攝的照片,並測量受試者大腦不同區域的活化程度,發現在看自己的照片時,海馬和額葉皮質有更高的活化程度。

30
Q

第八章

reminiscence bump

A

記憶突點指的是人們普遍對10至30的記憶更好的現象,自我形象假設認為10至30歲發生的事件與個人形象有關,而認知假設則認為20至30歲的認知能力較好,能進行更好的編碼。

31
Q

第八章

Flashbulb Memories

A

閃光燈記憶指的是對環境中震驚及重要的事件的記憶,特點是高度情緒化及印象鮮明

32
Q

第八章

misinformation effect

A

錯誤訊息效應的是將誤導訊息給予目睹某事後的某人,令某人產生了被誤導的記憶。

支持證據:loftus 的研究中向受試者展示車禍的相片,其後根據相片描述分成兩組,第一組的描述用了 smash,第二組用hit,其後請受試者推斷車的車速,發現第一組會認為車開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