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病證 Flashcards
脇痛肝膽濕熱證的代表方
龍膽瀉肝湯加減
陽黃VS急黃VS陰黃
阳黄多由湿热之邪所致,发病急,病程短,其黄色泽鲜明如橘,伴发热,口干苦,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急黄为阳黄之重症,由疫毒引发,熱毒炽盛,营血耗伤,病情急骤,疽色如金,兼见神昏谵语、发斑、壮热烦渴、出血等危象,舌质红绛,脉弦细数或洪大等。
阴黄由脾胃虚寒、寒湿内阻,或肝郁血所致,病程长,病势缓,其色虽黄,但色泽晦暗,伴脘腹痞闷,畏寒神疲,气短乏力,纳食減少,舌淡白,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或舌质紫暗有斑,脉弦涩。
黃疸的治療原則
化濕邪,利小便
陽黃熱重於濕證的治法+代表方
治法:清熱通腑,利濕退黃
代表方:茵陳蒿湯加減
症状:身目俱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脘腹痞胀,纳谷减少,大便不实,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体胖大,舌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
病機、治法、代表方、常用藥
陰黃 ① 寒濕阻遏證 病機:中陽不振,寒濕滯留,肝胆失于疏泄。 治法:溫中化濕,健脾和胃。 代表方:茵陈术附汤加减。本方温化寒湿,用于寒湿阻滞之阴黄。 常用藥:茵陈利湿退黄;制附子、干姜温中散寒以化水湿,且可制茵陈寒凉之性;白术、甘草健脾胃以利湿浊。 -若湿邪较重,可加猪苓、泽泻、茯苓等淡渗利小便; -若脾虚较甚,可加黄芪、山药、薏苡仁健脾利湿; -若脘腹胀满,胸闷、呕恶显著,可加苍术、厚朴、半夏、陈皮,健脾燥湿,行气和胃; -若胁腹疼痛作胀,肝脾同病者,当酌加柴胡、香附、郁金、川楝子疏肝理气; -若湿浊不清,气滞血结,胁下结痛,腹部胀满,肤色苍黄或黧黑,可加服硝石矾石散,以化浊祛软坚。
症狀:腹脹或痛,腹部时有条索状物聚起,按之胀更甚,便秘,纳呆,脘闷不舒,舌苔膩,脉弦滑。
積聚:食滯痰阻證
鼓脹的病機
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为本病的病机特点
如上所述,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或虚损是本病发病的主要脏腑。病之初起,主要责之肝脾,肝郁疏泄失职,可以导致气滞血瘀;脾虚健运失司,则致水湿停聚;气滞、血瘀、水停聚于腹中,出现臌胀。若病久及肾、使肾虚气化失司,开阖不利,则致水聚益;反之,气滞、血瘀、水停,聚于腹中,影响脏腑功能的发挥,则致肝、脾、肾三脏益加失调或虚损,以致形成本虚标实、虚实错杂的病机特点。
眩暈的辨证要點
1.辨相关脏腑
眩晕病在脑窍,但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肝阳上亢之眩晕兼见头胀痛、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口苦脉弦等症状。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之眩晕,兼有纳呆、乏力、面色皖白等症状。脾失健运,痰湿中阻之眩晕,兼见纳呆呕恶、头痛、苔腻诸症。肾精不足之眩晕,多兼有腰酸腿软、耳鸣如蝉等症。
2.辨标本虚实
凡眩晕轻,反复发作,遇劳即发,伴两目干涩,腰膝酸软,或面色垙白,神疲乏力,脉细或弱者,多属虚证,由精血不足或气血亏虚所致。凡眩晕重,或突然发作,视物旋转,伴呕恶痰涎,头痛,面赤,形体壮实者,多属痰湿所致;瘀血所致者,眩晕日久,伴头痛,痛点固定,唇舌紫暗,舌有瘀斑;肝阳风火所致者,眩晕,面赤,烦躁,口苦,肢麻震颤,甚则昏仆,脉弦有力。
症狀:眩暈,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基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代表方
① 肝陽上亢證
代表方:天麻鈎藤飲加減
症狀: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暗脉涩或细涩。
治法:袪瘀生新,活血通竅
② 瘀血阻窍证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症狀:頭脹痛而眩,兩側為重,心煩易怒,夜寐不寧,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黃,脈弦數。
內傷頭痛:肝陽頭痛
中風:明‧張景岳
認為中風與外風無關,而提倡「非風」之說
中風病因
1.积损正衰 2.情志失调 3.劳倦过度 4.饮食不节
中风的病期
可以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三个阶段。
急性期多指发病后两周內,中脏腑可至1个月;
恢复期是指发病两周后或1个月至半年以内;
后遗症期指发病半年以上。
.辨中经络与中脏腑
根据临床表现,凡半身不遂,口舌喁斜,舌强语謇而神志清醒者,则为中经络。若有神志昏蒙者,则属中脏腑。鉴别要点是有無神志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