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津液病證 Flashcards
郁證定義
郁證是由於原本肝旺,或體質素弱,復加情志所傷引起氣機郁滯,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心失所養,臟腑陰陽氣氣血失調而成,以 心情抑郁、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脇肋脹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異物梗塞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病證。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六郁》首倡六郁之說:
氣、血、痰、火、濕、食
首先采用郁證這一病證名稱
明.虞摶《醫學正傳.郁證》
郁證病因、病機
(1) 情志所傷 (2)體質因素
- 情志所傷,肝氣郁結,導致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心失所養,臟腑陰陽失調
郁證治療原則
理氣開郁、調暢氣機、怡情易性
郁證肝氣郁結
病機:肝郁氣滯,脾胃失和
治法:疏肝解郁,理氣暢中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減
郁證氣郁化火
病機:肝郁化火,橫逆犯胃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瀉火
代表方:丹梔通遙散加減
精神抑郁,胸部悶塞,脇肋脹滿,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膩,脈弦滑
痰氣郁結(梅核氣)
病機:氣郁痰凝,阻滯胸咽
治法:行氣開郁,化痰散結
代表方:半夏厚朴湯加減
精神恍惚,心神不寧,多疑易驚,悲懮善哭,喜怒無常,或時時欠伸,或手舞足蹈,罵詈喊叫等,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細
心神失養 - 「婦人臟躁,喜悲傷欲哭,像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 病機:營陰暗耗,心神失養 治法:甘潤緩急,養心安神 代表方:甘麥大棗湯加減
郁證心脾兩虛
病機:脾虛血虧,心失所養
治法:健脾養心,補益氣血
代表方:歸脾湯加減
郁證心腎陰虛
病機:陰精虧虛,陰不涵陽
治法:滋養心腎
代表方:天王補心丹加減
首先采用各種出血病證進行歸納,並以「血證」名之
明.虞摶《醫學正傳.血證》
提出了著名的治吐血三要法
明.繆希雍《先醒齋醫學廣筆記.吐血》
繆希雍提出的治吐血三要法
行血、補肝、降氣
首部論述血證的專書
清.唐容川《血證論》
唐容川《血證論》提出的治血四法
止血、消瘀、寧血、補血
血證的共同病機
兩大類
火熱熏灼、迫血妄行,
氣虛不攝、血溢脈外
喉癢咳嗽,痰中帶血,口乾鼻燥,或有身熱,舌質紅,少津,苔薄黃,脈數
咳血:燥熱傷肺
桑杏湯加減
咳嗽陣作,反復發作性的痰中帶血或純血鮮紅,胭脇滿悶或脹痛,煩躁易怒,口苦,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
咳血② 肝火犯肺:瀉白散合黛蛤散加減
咳血陰虛肺熱證
百合固金湯
便血脾胃虛寒證
黃土湯
尿血證型+方
① 下焦濕熱證:小薊飲子加減
② 腎虛火旺證:知柏地黃丸加減
③ 脾不統血證:歸脾湯加減
④ 腎氣不固證:無比山藥丸加減
血證的預後轉歸主要與什麼因素有關
一是引起血證的原因。一般來說,外感易治,內傷難愈,新病易治,久病難療。
二是出血量的多少。出血量少者病輕,出血量多者病重,甚至形成氣隨血脫的危急重證。
三是伴有症狀。出血而伴有發熱、咳喘、脈數等症者,一般病情較重,反之較輕。
痰飲定義
痰飲是體內水液不歸正化所導致的一類病證,以不同的形式反映疾病過程中多種複雜症狀、體征的內在本質。痰飲既可是病因,也可是病理產物或臨床表現,還可以是疾病過程中的病機概括。
《金匱要略》痰飲治療原則
「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
痰飲病機
三焦氣化失職,肺、脾、腎功能失調
四飲的定義、區別
(1) 痰飲:心下滿悶,嘔吐清水痰涎,胃腸瀝瀝有聲,形體昔腸今瘦,屬飲停胃腸。
(2) 懸飲:胸脇飽滿,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或有肺癆病史,屬飲流脇下。
(3) 溢飲:身體疼痛而沉重,甚則肢體浮腫,當汗出而不汗出,或伴咳喘,屬飲溢肢體。
(4) 支飲:咳逆倚息,短氣不得平卧,其形如腫,屬飲邪支撑胸肺。
病位而言,痰飲病在胃腸,懸飲病在胸脇,溢飲病在四肢,支飲病在肺臟。
從臨床表現而言,痰飲以脘痞、腸鳴、吐清涎為主;懸飲以胸脇不適,咳嗽時引起胸脇疼痛為特點;溢飲以四肢腫脹重痛為主症;支飲主要表現為咳逆倚息,短氣不得卧。
痰飲治療原則
(1) 注重溫化:飲為陰邪,得溫則行,遇寒易凝
(2) 「因痰而致病者,先治其痰,後調餘病;因病而致痰者,先調其病,後逐其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