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 Flashcards
沟通的定义
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主要途径。
沟通的意义(简略)
1.沟通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必需的信息资源,不仅是信息传递的渠道,更维系着个体的正常运行(感觉剥夺实验);对身心成长的作用(狼孩);对老年人;
使个体与社会保持一定程度的联系和交换,从而使机体保持对外界刺激的正常适应水平
2.沟通是自我概念形成的途径,库利-儿童早期镜像自我方式的自我概念在沟通中形成,米德-符号相互作用,沟通是自我概念形成的必要条件
3.人凭借沟通交换信息并建立与维持相互联系
沟通的条件(简略)
1.语言:共同的语言符号系统,借助语言沟通最有效最精确
2.理解:有相互的理解,沟通才能产生、发展和延续,理解的多少取决于参与沟通的人们在沟通中所设计的主题和所使用的词汇上有多少共同经验。没有相同的概念背景,缺乏相同经验,理解和沟通会发生困难或偏差。
沟通结构的要素barker(简略)
将沟通理解为编码、解码过程
1.信息源
2.信息
3.通道
4.信息接收者
5.反馈:接受者不断将沟通结果发送回发出者,形成的回路
6.障碍(地位、个性、组织、文化)
7.背景:影响沟通的环境因素,背景不同导致信息不同加工模式
沟通的背景
1.物理:沟通发生的场所
2.心理:沟通参与者的情绪或态度,1沟通者的一半心境2沟通双方相互接纳的状态
3.社会:沟通者之间的社会角色关系;沟通情境中不直接参与的其他人产生的隐性影响
4.文化:沟通者出生以来的长期文化经验的积累
沟通的类型2015(小题)
1.语词&非语词:是否借助语言符号(非:沟通伴随的自我表达特点,通过沟通条件环境传达无声信息,非语词声音)
2.口语&书面:f2f&mass,效率v.s.影响力
3.有意&无意
4.正式&非正式:正式中的面具效应,非正式,小道消息grapevine
5.个人内&人际:以他人为对象的沟通过程前在个人内部产生一个自我沟通的过程,个人内部神经系统通过信息传入传出两个系统首先形成沟通回路,明确沟通目的,选定沟通策略。分为沟通前准备和独自个人内沟通。say写日记,自我反思,自我激励
6.群体&大众:a小群体group commu,b公众沟通public,c组织沟通organizational
7.新兴:计算机、超感
群体沟通与大众沟通
a小群体group commu,
轮式,有一个核心人物双向,效率高,满意度低(生产型企业)
环式,集中化程度低,满意度高(娱乐型)
链式,适合分层级授权管理的群体
Y式,纵向沟通的层级模式,链式和环式的结合,集中化程度高效率高,满意度低
全通道式,高度分散,信息在成员间自由传递,缺少领导(娱乐型)
b公众沟通public,一个演讲者与许多听众
c组织沟通organizational,各层级小群体,领导者与普通成员间公众沟通
大众沟通,通过大众媒介实现交流。影响广泛深远
不同关系背景中沟通的特点
沟通者数目 身体接近程度 有效感觉通道 反馈直接
大众沟通 很多 低 最少 最迟
组织沟通
公众沟通
小群体
人际
个人内 单独 高 最多 最直接
计算机为媒介的沟通
1.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线索的传递,减少了评价性的焦虑和社会关注,能较好地激发成员间的自由沟通和创造性思维
2.信息快速传递,不受时空限制,但长时间的隔离,缺乏直接的社会支持,引发情绪上的恐慌
非语词敏感度nonverbal sensitivity
非语词信息称为沟通(f2f)中的重要线索,协助我们解读一个人的个性和情感,了解一个人的社会行为。而每个人对这些信息的察觉程度有天然的差异,敏感度不同。对他人非语言行为的解读能力不同。
一般来说女性的敏感度更高,更准确。
敏感度对人类的各项活动,尤其是社会交往行为产生影响。作为社会智力测查的一部分。
高/低情境文化high/low-context culture
东方文化中,人们沟通时会比较依赖非语词线索和情境线索。一个人的职位、社会地位都会在沟通中造成很大的影响。
而欧美文化中,主要依赖口头使用的语言和书面的文字。
身体语言的特点
非语言性的身体信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和触摸、身体姿势和外表、身体上装饰等。
1.广泛性:人人具备
2.连续性:不停息,无间断
3.不受环境的限制和保密
4.跨文化沟通
5.简约性
身体语言类型
1.目光:最为主要,保持注意,情感交流,直接调整控制沟通者间的相互水平,传达肯定否定提醒等信息
2.表情
3.身体运动
4.触摸:触摸是人的本能需求,且产生依恋。沟通中,双方身体上的互相接受程度,是情感上相互接纳水平的最有力的证明和表示。容忍接触的文化中,人际沟通中较易建立安全感和信任。反之则难以建立,性格相对压抑封闭。“交友群体技术”
5.姿势
6.装饰:反映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社会角色、性格、情绪倾向;在人际沟通中的自我显示作用,个人内沟通上改变自我概念的功能,不同的服饰向个人发出不同的信息,改变个人的自我感觉
人际空间需要
人与人之间保持的空间距离,直接反映着彼此相互接纳的水平。
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间,尽管这个自我空间会随情境、单位空间内的人员密度、文化背景及个人性格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一个人的自我空间只允许已经在心理上建立起了安全感、情感上已经接纳的人来分享。空间距离的接近与情感的接纳水平成正比例关系。如果没有情感上的接纳,被闯入自我空间会产生心理压力及强烈的焦虑体验。
影响自我空间大小的最重要因素
空间单位内的人员密度。say地铁里通过躲避别人的视线和呼吸来表示距离;阅览室里倾向于按照密度等距离分布。
单位空间内人员密度低,人可以选择自己空间位置的情况下,会倾向于需要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保留较大的自我空间,别人侵犯自己的空间会造成强烈的不适感。随着单位空间内人员密度增大,人的自我空间会相应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