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 Flashcards
第一章绪论
🌟时代新人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1、根本要求: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想领便当。)
2、特殊字眼 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 要有担当精神。 事业和人生的灯塔,缺乏它会导致精神上的软骨病。 决定人生价值的最大砝码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1、区别 🍟思想道德:调节领域大;调节方式是说服教育;调节目标是希望改正。 🍟法律:调节领域小;调节方式是依靠国家强制力;调节目标是强制改正。 2、联系 1⃣️都是基本素质,但有先后顺序,先有道德后由法律。 2⃣️都是调节思想行为,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因此互相都不是彼此的目的。) 3⃣️都是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并服务于它。 4⃣️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法律为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5⃣️道德支撑法律、丰富法律、支撑法律。(反之亦然)以道德精神和价值,促进引领全社会信仰法律。
第一章 人生观
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目的:人生观的核心purpose
人生态度: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2、回答的问题
人生目的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
人生态度回答的人应当如何活着?
人生价值回答了,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3、人生价值(重点!!!!!) 🍒自我价值:对自身需要的满足 🍒社会价值:对他人与社会的价值 🌟关系 背诵:🍊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要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须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基于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腿姐补充:由于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因而#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更重要的一面!!! 🌟评价(如何衡量大小) 根本标准:社会历史规律 普遍标准:对社会的劳动、贡献 评价方法:坚持能力大小与贡献尽量统一。、物质贡献精神贡献统一,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如何实现 1⃣️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关提供了基本遵循) 2⃣️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重要前提) 3⃣️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必由之路,源头活水) 当代大学生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应当努力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4、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是包含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选择题分析题考点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也是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
两者是对立统一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一方面人是社会的人离开社会,无法生存社会成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另一方面,社会是有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离开了人就没有社会,推动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个人与社会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中,两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社会利益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
人生矛盾。
选择题分析题考点
六个对子666666
1、树立正确的幸福观:重中之重!!🦁️
🍁为什么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幸福是一个总体性范畴,他总是相对的,不是尽善尽美的,不同的人有相对自己而言的幸福,它不仅包括对物质需要的满足,更强调对精神需要的满足,并且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损害社会整体和他人你的基础上。🍒(幸福的定义)而追求幸福的过程就是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的过程,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只有在为社会做贡献、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才能获得幸福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产生更大的幸福感,实现个人幸福与社会进步的相互促进。(习近平的总结)
2、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3、树立正确的苦乐观:考察转化,心境的转化
4、树立正确的顺逆观:顺境与逆境(客观环境)
5、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主要考查与道德有关。
错误的人生观。
1、 拜金主义:权钱交易、行贿受贿。
2、享乐主义:比阔气、讲排场、追名牌。
3、极端个人主义:极端利己和功力
🍒错误之处:
没有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忽视或者否认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极端、狭隘和片面,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之私利
第二章
理想信念。
选择题
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昭示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行动力,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是衡量精神境界高下的重要标尺。
1、考理想(立志) 🍒内涵(口诀超时代):有实现可能性的(vs空想),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1⃣️具有超越性:源于现实且超越现实。 2⃣️具有实践性: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 3⃣️具有时代性:受时代的制约,随时代发展而发展。 🍒分类 性质和层次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理想(科学理想符合规律、人民) 主体划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
2、考信念 🍒内涵(口诀:多汁) 认知、情感、意志的统一体。为追求理想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1、具有执着性。 2、具有多样性。 不同的人会形成不同的信念,同一个人会有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高层次的信念决定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高层次的信念。信仰#是信念最高表现形式。⚠️但也分为盲目信仰和科学信仰。 注意:理想和信念总是相互依存。
理想与现实
选择题
理想 1、对立面:应然 2、统一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3、实现条件: 🍒艰苦奋斗与坚定的信念是重要条件。 🍒实践是根本条件。 🍒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是思想基础。
现实
1、对立面:实然
2、统一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
3、实现条件:同上哦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
选择题
正确的选项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
🍒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
🍒个人理想从属于社会理想。
🍒个人理想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理想的实现。
🍒社会理想是理想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
🍒社会理想规定、指引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社会理想建立在众多个人理想基础上。
重精神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选择题
表现 1、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见解。🍒关键词:义利观。 2、对理想的不懈追求。🍒key words:仁爱、天下、万民、苍生。 3、 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明人轮、修身 4、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真、善、圣、君子 5、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重精神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中国精神
选择题分析题
1、定位:扭动力+兴国强国之魂 2、内容: 1⃣️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4个伟大) 伟大创造精神(发明创造) 伟大奋斗精神 伟大团结精神 伟大梦想精神(神话故事)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反映社会进步发展方向, 引领时代进步潮流 社会主旋律和时代最强音 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突出、最鲜明的特点!!⚠️ 2⃣️关系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共同构成了中国精神。民族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民族特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得以保持的重要保证。时代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时代内涵,是中国精神引领时代前行,拥有鲜明时代性和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根源。
爱国主义
选择题分析题
1、关键词
1⃣️爱国主义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政治原则,还是法律规范。🍑
2⃣️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揭示了个人与祖国的依存关系。
3⃣️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会改变)具有阶级性。
2、基本内涵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人民~~试金石)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文化~~胎记~~精神基因) 爱自己的国家。(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3、新时代爱国主义的要求。(注意全选和定位) 1⃣️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 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 3⃣️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4⃣️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关的基本内容。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2、坚定价值观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关的历史底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关的现实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关的道义力量。
3、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扣好人生的扣子。
勤学修德明辩笃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
选择题
1、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社会)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个人)
2、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 🌟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2⃣️共同点: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3、意义
今年新增: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关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坚定价值观自信。
坚定的核心价值观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价值内容。
1、历史依据:
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价值关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2、实践根据/现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既需要核心价值观做价值指引和精神内核,也为弘扬他提供物质基础制度保障。)
3、强大的道义力量。
🍒先进性:社会主义制度、人类社会价值制高点。
🍒人民性:反映人民的诉求。
🍒真实性:不虚假
第五章道德修养
道德篇 1、道德总论 2、 时间线 🍒传统美德、革命道德、社会主义道德。 3、 空间线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4、落脚点: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道德总论
起源、本质、功能
选择题考点
1、起源🌟
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第一个历史前提。
2⃣️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3⃣️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意识是道德产生的思想认识前提。)
2、本质 1⃣️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 2⃣️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非制度化的、柔性的规范。) 与法律规范、政治规范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是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维持。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在本质上是知行合一的。)
3、功能
认识、规范、调节
(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h
2、时间线:传统美德、革命道德、社会主义道德
考点点拨:注意古文与具体的传统美德的对应词。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强调“公私”义利”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强调“仁爱”“和谐”
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强调“忠孝礼义”“仁、义、礼、智、信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强调“明于庶物”、“察于人伦”“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强调“修身”“慎独”“自省”
革命道德
🌟内涵 3个是: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革命道德的渊源之一 2⃣️中国革命道德是中国优良传统道德的延续和发展 3⃣️是超越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局限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道德 🌟内容 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根红线 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当代价值(全选) 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 🌟核心:为人民服务。 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原则:集体主义 1、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注意不是任何时候都要牺牲自己) 3、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意不是个人所有利益) 🌟集体主义的三个层次的道德要求 最高层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对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诚实劳动
已经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四德
🌟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
家风
🌟个人品德(选择+分析)
新增:个人品德 知情意信行 基础作用 对自己 对社会、对道德法律
法律篇
“国家维度”:1法的历史2法的类型
“横纵”维度: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个人维度”:5法治思维和法律权威6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发的历史
第一,对【法律】的理解要注意一下三点: 1上层建筑 2作为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3法律的产生和发展始社会法律规范 1)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二,法的运行掌握特殊字眼和基本常识
法律制定:法律制定是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性分配
法律的执行,适用,遵守:把法律规范转化为法律实践,把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的权利和义务
法的作用:指引、预测、评价、教育、强制
法的类型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稻草人)
宪法为核心,法律为主干,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宪法
1、原则:5个
2、宪法至上:作用、效力、内容(选择、分析)
🌟 宪法至上的地位,主要体现在其特有的作用、效力和内容等方面
A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根本法治保障
B效力: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C内容: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D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实体法律部门(背原则)
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
🍒程序法律部门(背原则)
诉讼法:规范国家司法机关解决社会纠纷程序法律部门的法律规范
非诉讼程序法:规范仲裁机构或调解组织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选择、分析)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背诵】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
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全面依法治国,方向要正确,政治保证要坚强,不能把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二者对立起来。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背诵】(选择、分析)法治和德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国相结合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它强调对任何人都一律平等,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通过在全社会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道德要求。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都将难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让法治和德治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做到法安天下,德润人❤️。
德治与法治
1、地位不同
法治: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
德治: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不同人群具有针对性的道德要求
2、约束作用的内在要求和表现形式不同
🍒法治: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靠法的预测/教育指引等作用进行约束
🍒德治:靠内心信念习俗社会舆论等进行教化
3、违反之后的后果不同
法治:追究法律责任
德治:道德谴责
4、实现方式和载体不同:
法治:依靠法律依据
德治:培育和弘扬道德
🌟法治和德治对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作用
🌟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也都具有必须遵守的性质
🌟法治和德治都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
法治思维和法律权威(选择、分析)
1、考含义(多选) A正当性思维 B规范性思维 C可靠的逻辑思维 D科学思维 进一步理解:vs人治思维分水岭在于最高权威是法律还是个人
2、考内容(多选/单选)
1⃣️法律至上
1普遍适用性(正面7
2优先适用性
3不可违抗性(反面)
2⃣️权力制约
3⃣️公平正义
1权利公平(4平等)
2机会公平(3个:起点发展代际)
3规则公平(适用同一标准和规则)
4救济公平(3个:司法/行政社会)
4⃣️人权保障
1宪法保障(前提和基础)
2立法保障
3行政保护(关键环节)
4司法保障(最后防线)
5⃣️正当程序
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
3、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法治思维和法律权威
1、法律有无权威取决于:
1⃣️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
3⃣️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
4⃣️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
2、内涵
🍒不可违抗性
🍒本质:内在说服力(人民内心信仰、拥护)
3、意义
1⃣️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2⃣️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法律权威是国家治理的坚实基础和关键。
3⃣️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4、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4、措施:“信守法律”
法律权利与义务
🌟只有被法律规定或认可的才叫法律权利与义务
1、考内涵
法律权利的特征:
法律义务特征:
2、考关系 A、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目的手段;二重性/复合性 B一律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被确立为基本原则 权利义务设定平等权利义务实现要平等
3、考具体的权利(见思维导图)
4考具体的义务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
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2⃣️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辩证统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2、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做忠诚的爱国者。
3、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做改革创新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