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 Flashcards

1
Q

外群体同质效应

A

认为类别之外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同于我们和我们的群体。这种分类最终导致内群体偏好。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印象形成

A

对他人印象的形成过程,指我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特性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第一印象

A

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我们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叫第一印象。其中最重要最有力的是评价,即在多大程度上喜欢或者讨厌对方。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它决定着我们对他人的知觉。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评定人和事物时的三个维度

A
Osgood等提出
评价:指对他人或事物从好与坏的方面加以评定
力量:指对他人或事物从力量的强弱方面加以评定。
活动性:指对他人或事物从主动与被动方面加以评定。
一旦某个人或物被置于这三个维度上,即使有再多的评定,也无法增加对这个人或物的信息。其中评价是最重要的维度,一旦人们对他人在这个维度上定位,那么对这个人的其他知觉也基本落在同一个地方。一旦对某个人形成有力或不利的印象之后,会把它延伸到其他方面。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整体印象形成的信息加工处理的模型

A

平均模型:将单个评定加起来,然后求平均数。
累加模型:指人们对他人片段信息的整合方式是累加而非平均。
加权平均模型:人们对他人形成印象的方式是将所有特质加以平均,但对比较重要的特质给予较大的权重。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晕轮效应

A

指评价者对一个人的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高分特质的影响而普遍偏高。外表吸引力的晕轮效应能类化到许多与外表无关的特性上。
反例:但若漂亮的被告犯罪与外表吸引力直接相关,将被判以重刑。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负晕轮效应

A

也叫扫帚星效应。指评价者对一个人的多种特质往往受某一低分特质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低。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正性偏差

A

也称慈悲效应。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极快乐原则

A

当人们背美好的事物包围的时候,即使后来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人们依然会依照美好的经验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作出有力的评价。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个人知觉的线索

A

情绪:知觉他人的首要线索,常常根据他人情绪来推断其内部心理状态。也是了解他人最主要的线索。

非言语线索:视觉线索与超言语线索。前者指人的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势及外观行为,后者指谈话内容之外的所有信号。其中主要的非言语线索有人际距离,身体姿势和目光接触。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归因及其发生情况

A

归因指人们推论他人行为或态度之原因的过程。

两种情况:一是发生出乎意料的事情,二是有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Heider的归因理论

A

他认为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一种想试图解释他人的行为的冲动。
这一理论主要解决的就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
海德认为人们有两种强烈的需求,一是对环境的一贯性解释,二是控制环境,能够对周围环境施加影响。
原因有两种:内因(情绪 态度 人格 能力等)与内因(天气 压力 情境等)
人们经常使用两个原则:
共变原则:指某个特定的原因在许多不同的情境下和某个特定结果相联系,原因不存在时,结果也不出现,我们就可以把结果归于该原因。
排除原则:指如果内因或外因这两者之一足以解释整个事件,我们就可以排除另一方面的归因。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Weiner的归因理论

A

在海德的归因理论和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基础上提出。
要说明的是归因的维度对成功与失败行为的影响。
归因的三个维度:内因与外因,稳定性,可控制性。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习得性无助

A

一种认为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注定会失败的信念。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归因风格理论

A

Abramson提出两种归因风格:
抑郁型:常把消极的事件归于内部,稳定和整体的因素,把积极的事件归于外部的,不稳定和局部的因素,所以他们常常会从消极的角度解释生活和理解他人。
乐观型:常把积极的事件归于内部,稳定和整体的因素,而把消极的事件归于外部,不稳定和局部因素。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6
Q

Kelly的三维归因理论

A

任何事件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方面:行动者,刺激物以及环境背景。

归因时使用三种信息:一致性信息(他人是否如此),一贯性信息(这个人是否经常如此)与独特性信息(这个人是否只对这项刺激以这种方式反应,而不对其他事物做同样的反应)

17
Q

对应推论理论

A

Jones与Davis提出,适用于对他人的行为归因,试图解释在什么条件下我们可以把事件归于他人的内在特质,即人格,态度,心情等。
能推论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内在品质对应的条件:
一是行为的非期望性与非顺从性,如果一个人做了不道德的事,就能从其行为推论出他是一个不道德的人。
二是行为的自由选择性,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是其自由选择的,而不是在外界强大压力下做出的,我们也会认为他的行为代表了他的内心。

18
Q

自我知觉理论

A

贝姆提出,主要涉及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

认为人们往往不清楚自己的情绪,态度,特质和能力等,因此自己的推论也依赖于自己的外显行为。

19
Q

基本归因错误(FAE)

A

指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
有时表现为行动者与观察者之间的偏差:当人们作为一个评价者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的时候,往往倾向于稳定的内部归因,而当人们对自己的行动进行归因时,却倾向于做外部归因。即观察者高估个人特质,行动者高估情境因素。
原因有二:知觉焦点与信息差异(吸引力 遗忘 文化 语言)

20
Q

心理理论

A

指通过他人的行为,推测,理解对方的意图和心理状态的能力。

21
Q

图式

A

指一套有组织,有结构的认知现象,包括对所认知物体的知识,有关该物体各种认知之间的关系及一些特殊的事例。
分类:
个人图式:指我们对某一特殊个体的认知结构。
自我图式:指个人对自己形成的认知结构,与自我概念有着紧密的关系。
团体图式:指我们对某个特殊团体的认知结构,也叫团体刻板印象。
角色图式:指人们对特殊角色者所具有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
剧本:指人们对事件或事件的系列顺序的图式,尤其指一段时间内一系列有标准过程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