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行为 Flashcards

1
Q

遗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A
  1. 进化论:个体由于基因构成的不同,对环境的适应也不同,适者生存,不适应的被淘汰。

2. 遗传与心理发展:任何一种心理特质与行为都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在不同的心理特质与行为层面上,遗传影响的大小不一样。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遗传建构环境的观点

A
Scarred提出,认为孩子的遗传特征与他的养育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建构的三种形式:
被动型:父母向孩子提供遗传特质和经验,使遗传与环境不可避免地发生关系。
唤起型:孩子在遗传基础上做出某种反应后,这些反应会进一步强化遗传特征。
主动型:人们基于遗传特征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行为遗传学观点解释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A

研究方式:家系研究,双生子研究与收养研究。后两者常用。

双生子研究通过对同卵双生子(MZ)与异卵双生子(DZ)来区分遗传与环境的印象。H平方=2(Rmz-Rdz)。H的平方代表遗传可解释的变异,两个R为同一特质的相关系数。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概率渐成论解释遗传与环境关系

A

来自机体内部与外部的环境信息激活了DNA,从而产生了适当的蛋白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侵犯行为及其界定

A

侵犯行为是指有意图地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
界定:
1.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意图,尽管这种行为伴有意图。
2.效果上, 这种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反社会行为,但也可能是亲社会行为。后者称为认可的侵犯行为,如违规惩罚,抵抗侵略等。
3.必须伴有侵犯性情绪,如愤怒,为了把侵犯行为与一种被称为工具性侵犯的概念区分开(如杀手)。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

A
  1. 温度:特定温度范围内,暴力事件的发生与温度呈线性关系。
  2. 兴奋转移:由于其他刺激所引发的生理上的唤醒,会会转移到侵犯性冲动上。人对夸奖和批评引起的生理唤醒相同,只是归因不同。
  3. 侵犯性线索:情境中与侵犯相关的一些线索,如刀枪等器械往往会成为侵犯行为产生的起因,这种现象称为武器效应。
  4. 去个体化:群体中的个体有时候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使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减弱甚至丧失,从而做出平时不敢做的反社会行为。
  5. 饮酒:酒精能使人变得易于被激怒及好斗。
  6. 社会赞许与模仿:当尊敬的人或组织表现出攻击性,会对很多人的态度和行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儿童模仿成人或同龄人的行为,特别是当他们看到这些人的侵犯行为得到奖励时。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

A
  1. 利用惩罚
  2. 降低挫折u学习抑制自己的侵犯行为
  3. 替代性攻击与宣泄
  4. 示范非侵犯行为
  5. 培养沟通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培养同情心对抗去人性化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影视暴力对孩子暴力行为的影响

A

电视暴力与侵犯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非常明显,儿童期对暴力片的偏好与他们成人后的暴力行为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原因:
1.去抑制:看到他人的暴力行为会降低我们在类似情境中对自己暴力行为的抑制。
2.形成侵犯剧本:剧本表面侵犯事件发生的顺序,储存于记忆中,指导人的行为。
3.认知启动:侵犯性线索引发最终会引发暴力行为。
straus以家庭暴力为中介的理论。影视暴力与侵犯行为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同时收到家庭暴力的影响。家庭暴力同时决定一个人的暴力倾向和对暴力媒体的选择。家庭规范既导致对暴力片的喜爱,又导致暴力倾向,为中介变量。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亲社会行为

A

指任何自发性的帮助别人或者有意图帮助他人的行为。分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
利他行为指在毫无回报的情况下,个体表现出志愿帮助他人的行为。
助人行为字一切有利于他人的行为,包括期待回报的行为。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亲社会行为的社会生物学观点

A

威尔逊提出。

从个体角度来讲,利他行为确实会使一个人处于危险之中,但对群体而言,利他行为有利于整个群体。因为个体的牺牲而使种群进一步扩大,从而使利他基因得以保存并在群体中形成优势。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社会进化论解释亲社会行为

A

三种对亲社会行为很重要的规范:

  1. 社会责任规范:人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那些依赖我们并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2. 相互性规范:也叫互惠规范,指助人行为应该是互惠的,帮助那些帮助过我的人。
  3. 社会公平规范:帮助那些值得帮助的人。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

A

1.情境因素:
(1)文化差异
(2)他人的存在——旁观者效应:当有其他人存在时,人们不太可能去帮助别人,其他人越多,帮助的可能性越小,给予帮助前的延迟时间越长。
产生原因:
责任扩散:周围他人越多,每个人分担的责任越少,这种责任分担可以降低个体的助人行为。
情境的不明确性:人们有时无法确定某一情境是否真正处于紧急状态,其他旁观者的行为会自然而然影响该个体对情境的定义,进而影响他的行为。
评价恐惧:如果人们知道别人正在注视自己,会去做一些他人期待自己去做的事情,并以较受大家接受的方式表现自我。
(3)环境因素:天气条件,温度等。
(4)时间压力因素:时间压力会影响人们的助人行为,悠闲的时候人们更有可能帮助别人。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助人者的特点

A

(1)助人者的人格:对社会赞许需要高,有爱心和道德感。
(2)助人者的心情:当一个人心情较好时,较乐于帮助他人。
(3)助人者的内疚感:内疚感指当人们做了一件自己认为是错误的事时所唤起的一种不愉快情绪。为了降低这种情绪,人们常常会选择去帮助他人。相反,忏悔能使一个人的心里感到好受,使个体的内疚感降低。
(4)个人困扰与同情性关怀:个人困扰指当我们面对他人受难时所产生的个人反应,如恐惧无助或任何类似的情绪。同情性关怀指同情性及对他人的关心等情绪,尤其是指替代性的或间接的分担他人的苦难。前者将焦点集中在自己身上,后者把焦点集中在受害者身上。
(5)宗教信仰:有宗教信仰的人倾向于做出利他行为。
(6)性别影响:女性比男性由于社会规范的不同会做出更多的利他行为。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求助者的特点

A
  1. 是否受他人喜爱:长相漂亮的人更可能获得他人的帮助;求助者与助人者的相似可以促进助人行为
  2. 是否值得他人帮助:一个人是否会得到帮助部分取决于他是否值得帮助。
  3. 性别的影响:男性会比女性表现出更高的助人倾向,但只针对女性求助者,尤其是漂亮的女性。女性助人者的助人行为则不受求助者性别的影响,当他人所需要的帮助时同情或情绪支持时,女性的助人倾向比男性高。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增加助人行为的方式

A
  1. 利他主义的社会化:树立榜样,做出具体帮助行为,促进内在动机。
  2. 增加旁观者干预的可能性:普及知识,避免旁观者效应。
  3. 积极心理学与亲社会行为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