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 Flashcards
感觉
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 形成刺激模式 刺激通过感觉器官转化为神经冲动 通过传入神经到达大脑皮层 形成感觉
感觉作用
提供内外环境信息
保证了机体和环境信息平衡
是一些较复杂较高级的认识活动的基础 也是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
近刺激和远刺激
近刺激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 如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影
远刺激 物体本身的刺激 一定波长的光线
感觉编码
能量转化 符号系统转化
物理/化学能量经过感官换能作用 转化为神经冲动
感觉测量
三大定律
韦伯 费希纳(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相等)斯蒂文斯
普肯耶现象
视锥向视杆 感受性向短波 夜幕降临 蓝花比红花亮
颜色特性
明度 明暗程度
色调 光波波长
饱和度 颜色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
颜色混合
色光混合 不同波长光同时作用 加法过程 明度增加
颜料混合 颜料混在一起之后作用 减法过程 明度减少
视觉对比
光刺激在空间不同分布引起
明暗对比
颜色对比
马赫带
明暗变化边界 亮区更亮 暗区更暗
侧抑制
相邻的感受器之间可以相互抑制
感受器信息输出 取决于它本身输入 也取决于临近细胞的影响
视敏度
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最小可见敏度,最小间隔敏度 游标敏度(相对移动)
视觉适应
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的感受性变化
明适应 由暗转亮 感受性下降 时间短
暗适应 由亮转暗 感受性增加 时间长
后像
刺激物对感受器作用停止后 感觉现象短暂保留
正后像 负后像(后像品质与刺激物相同或相反)
闪光融合
断续闪光间歇频率增加时 产生融合连续感觉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闪烁临界频率(引起融合感觉刺激的最小频率)
视觉系统分辨时间能力的极限
视觉掩蔽
后闪光对前闪光影响
光的掩蔽 图形掩蔽 视觉噪声掩蔽
三色说
托马斯杨: 视网膜三种感受器 只对光谱一种成分敏感 受到不同波长光刺激 产生不同颜色经验
赫尔姆霍茨:每种感受器都对光有反应 红光对长波更敏感 绿光中波 蓝短 引起不同程度兴奋 按相应比例产生
无法解释红绿色盲 颜色负后像
对立过程理论/四色说
红绿黄蓝四种原色 黑对白 红对绿 黄对蓝
对抗 同化异化作用
视网膜三色说 更高水平四色说
温度觉
冷觉和温觉
低于生理零度(皮肤表面温度)冷觉 高于 温觉 相同不产生温度觉
面部皮肤感受性高 下肢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