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3:心境障碍 Flashcards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
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残留可转为慢性。
临床症状:
一、躁狂发作:包括心境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躯体症状、其它症状(谵妄性躁狂) 二、抑郁发作: 1. 心境低落: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可伴有焦虑、激越症状。 2. 思维迟缓: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主动言语减少,声音低沉 3. 认知功能损害: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警觉性提高。环境适应能力下降 4. 意志活动减退:呈持久的意志。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与别人交往。自杀 5. 躯体症状:常见。睡眠障碍,发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 6. 其他:人格阶梯、现实解体、强迫症状 三、混合发作:躁狂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 四、环性心境(cyclothymia):指心境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均轻,不符合躁狂和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主要特征是持续性不稳定,与患者人格特征有关。 五、恶劣心境(dysthymia):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的抑郁,从不出现躁狂。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无明显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生活影响相对小。
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特征:躁狂症和抑郁症分别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躯体不适症状
2、病程特点:发作性病程,间歇期恢复到病前水平。
3、家族史
轻躁狂诊断标准:
心境高涨或易激惹,对个体而言已达到肯定异常的程度,至少持续4天,具备以下3条,且对个人日常的工作及生活有一定影响。
活动增加或坐卧不宁、语量增多、注意集中困难或随境转移、睡眠需要减少、性功能增强、轻度挥霍或行为轻率不负责任、社交活动增多或过分亲昵
躁狂发作:
心境明显高涨或易激惹,与个体所处环境不协调。具备下列3条(易激惹须4条)。互动增加,丧失社会约束力以致行为出格、言语增多、意念飘忽或奔逸的主观体验、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睡眠需要减少、鲁莽行为、性欲亢进。
抑郁发作诊断标准:
1、轻度抑郁:2条典型+2条其它。患者日常工作和社交活动有一定困难,患者的社会功能受到影响
2、中度抑郁:2+3/4.患者工作、社交、家务活动有相当困难
3、重度:3+4,其中某些症状应达到严重的程度。极为严重或起病急骤时,不满2周也行。除了在极为有限的范围内,几乎不能继续进行社交、工作或家务活动。
典型症状: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济、疲劳感。
其它症状: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自我评价降低、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病程持续至少2周
抑郁症治疗原则
利用抗抑郁药物。 1、诊断要确切 2、全面考虑患者的特点,个体化合理用药 3、剂量逐步递增,开始可用最小有效量,降低不良反应,提高药物依从性 4、小剂量不佳时,根据不良反应加至足量和足够长的疗程 5、如仍无效,考虑换药。 6、尽可能单一用药,足量足疗程。换药无效才采用2中不同机制的药联合作用 7、治疗前向患者和家人阐明药物性质、作用、不良反应等,争取配合按时按量服用 8、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9、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辅助心理治疗 10、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抑郁性假性痴呆(depressive pseudodementia)
老年人抑郁症因为思维联想明显迟缓以及记忆力减退,可出现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症状,类似痴呆表现,如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和判断能力下降。
谵妄性躁狂(delirious mania)
躁狂症发作时,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和思维不连贯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