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行为与管理 Flashcards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简称MBO,是一种管理技术。指管理者和员工为工作绩效和个人发展而共同设置目标,定期对员工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进步进行评价,并对个体、团体、部门和组织的目标进行整合。
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是在组织中每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以及其他人之间,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有的期望比较明确,如企业员工对薪水的期望;有的期望可能不明确,如长期晋升的期望。
工作价值观
工作价值观是指员工关于自己能够从工作中获得什么成果及在工作上应该如何表现的信念。它既反映了员工想要通过工作达到的外在目标,又反映了员工想要通过工作实现的内在价值。
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体对工作的认知、情感和评价性反应。工作满意度高的员工对他们的工作有积极、正面的评价。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和互补
1⃣️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① 制定计划 ▫️管理侧重于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表,保证预期结果发生。 ▫️领导侧重于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和战略目标。 ② 人员调配 ▫️管理侧重于给具体的事情配备合适的人员,并指导员工开展工作。 ▫️领导侧重于联合和激励整个团队的员工,让他们发挥整体的团队效用,以达到公司的远景目标。 ③ 计划执行 ▫️管理侧重于控制和解决问题,随时准备着监督和纠正目标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领导侧重于鼓舞和激励,帮助员工克服障碍,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 ④ 结果 ▫️管理侧重于产生可预测的结果,如暂时提供顾客所需的产品。 ▫️领导侧重于发现客观发生的各种巨大变化。
2⃣️领导与管理的互补 ▪️一般来说,组织的领导管理有四种类型: ① 领导有余,管理不足:善于变革但秩序较混乱,难以持续发展 ② 管理有余,领导不足:秩序井然但缺乏活力,抗拒变革 ③ 领导与管理都不足:最差,既无活力又无秩序 ④ 领导与管理均衡发展:最理想状态 ▪️领导加管理又有两种类型: ① 领导型管理 ▫️重点在领导方面。领导型管理是一种新型的、重视人、重视价值的管理,领导贯穿于管理的整个过程。 ② 管理型领导 ▫️重点在管理方面。管理型领导比较传统,它是事务型的、计划型的领导,不能体现领导工作的特点、不能凸显领导的价值。 ▪️领导与管理互补起来才是一个好的组织,这样的组织既会决策又会执行,既面向未来又能管好现在,能将长远与现在相结合。
领导理论分类
1⃣️领导特质理论
▫️出发点: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研究结果:领导工作效率的高低与领导者的素质、品质和个性有密切的关系。
2⃣️领导行为理论
▫️出发点:找到最佳的领导行为和风格。
▫️研究结果:高效率的领导行为和风格与低效率的领导行为和风格有很大的不同。
3⃣️领导权变理论
▫️出发点:考虑领导者个人、下属和环境变化时的领导方式。
▫️研究结果:建立领导权变模型。
领导特质理论的主要观点
领导特质研究的是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该理论的出发点是:领导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领导者的特质,那些成功的领导者也一定有某些共同点。只要找出成功领导应具备的特质,就能推断某个领导者是否优秀。
领导特质理论的相关理论有哪些?
1⃣️吉赛利的领导品质理论
2⃣️德鲁克的领导品质理论
3⃣️斯托格迪尔的领导个人因素论
4⃣️包莫尔的领导特质理论
吉赛利的领导品质论(3-1)
吉赛利的的研究结果表明:
① 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应该具有才智、自我实现和对事业成功的追求等特征;
② 监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也十分重要;
③ 男性和女性的区别对事业成功与否影响不大。
德鲁克的领导品质理论(✖️5)
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的开创者)指出,有效的领导者都具备5个特点: ① 善于处理和利用自己的时间 ② 注重贡献,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 ③ 善于发现和使用人的长处 ④ 能够分清主次,集中精力于关键领域,确立好优先次序; ⑤ 能够作出有效决策。
斯托格迪尔的领导个人因素论(6)
斯托格迪尔认为,以下心理特质是成为一个优秀领导者的基础: ① 智力:一般来说,智商较高的人适宜担任领导者; ② 学识:一般来说,成绩较好、知识渊博的人比较适合担任领导者; ③ 可靠性:指容易受人信赖的程度; ④ 责任心:指愿意对事情的结果负责; ⑤ 社会活动参与性:指愿意与人打交道,喜欢群体活动; ⑥ 社会经济地位:指家庭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一般来说,社会经济地位处于中上水平的人容易成为领导者。
包莫尔的领导特质理论(10)
1⃣️合作精神:愿意与他人一起工作,能赢得人们的合作,对人不是压服,而是感动和说服。 2⃣️决策能力:依赖事实而非想象进行决策,具有高瞻远瞩的能力。 3⃣️组织能力:能发掘部属的才能,善于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 4⃣️精于授权:能大权独揽,小权分散。 5⃣️善于应变:机动灵活,善于进取,而不抱残守缺、墨守陈规。 6⃣️敢于求新:对新事物、新环境和新观念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7⃣️勇于负责:能对上级、下级的产品用户及整个社会抱有高度的责任心。 8⃣️敢担风险:敢于承担企业发展不景气的风险,有创造新局面的雄心和信心。 9⃣️尊重他人:重视和采纳别人的意见,不盛气凌人。 🔟品德高尚:在品德上为社会人和企业员工所敬仰。
领导行为和风格理论包括?
1⃣️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双维领导理论 2⃣️密歇根大学的领导行为理论 3⃣️PM理论 4⃣️领导方格理论 5⃣️勒温的领导风格理论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双维领导理论(tt2✖️zz2)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将领导方式分为体贴和组织两个维度:
1⃣️体贴维度
▫️表示领导者对员工之间以及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关系、相互信任、尊重和友谊的关心,即领导者信任和尊重下属的观念程度。
2⃣️组织维度
▫️代表领导者构建任务、明察群体之间的关系和明晰沟通渠道的倾向,或者说,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领导者界定和构造的自己与下属的角色的倾向程度。
这两个维度相互独立,领导者行为因此可划分为四种类型(i.e, 领导行为四分图): ① 高体贴-高组织型 ② 高体贴-低组织型 ③ 低体贴-高组织型 ④ 低体贴-低组织型
密歇根大学的领导行为理论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小组将领导行为分为两种类型,即员工导向行为和生产导向行为。
1⃣️员工导向
◽️员工导向的领导者重视人际关系,总会考虑下属的个人兴趣,并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2⃣️生产导向
◽️生产导向的领导者更关心任务的完成,把员工看成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员工导向维度近似于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双维领导理论的体贴维度,生产导向则近似于组织维度。这两个理论最大的不同在于,俄亥俄州立大学把体贴和组织视为两个独立的维度,而密歇根大学认为生产导向和员工导向是一个维度的两个端点,因而领导者不可能既是员工导向又是生产导向的。
PM理论(2✖️2)
PM理论是由日本学者三隃二不二(みすみじふじ)提出的。任何一个团体都要具有两种机能:
❶ 团体的目标达成机能(Performance,P)
◽️P机能包括计划性和压力等因素。为了完成团体目标,要求领导者有周密可行的计划和组织能力,同时要求对下级严格规定完成任务的期限,规定规章制度,明确各级职责范围,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P机能所造成的压力,会使下级产生紧张感,甚至引起上下级的对抗。
❷ 维持强化团体的机能(Maintenance,M)
◽️M机能的作用在于通过对下级的关怀体贴,消解人际关系中不必要的紧张感,缓和工作中所产生的对立和抗争,对下级进行激励支持,给下级发言和表达意见的机会,激励员工的主动性,增强成员之间的友好和相互依存性,满足部下的需要,以维护组织的正常运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PM理论认为,领导者的作用在于执行这两种机能。如果以P为横坐标,M为纵坐标,并在P和M坐标中点画一条平行线,就可以区分出四种领导类型:
① PM(两者兼备型)
② Pm(执行任务型)
③ Mp(机能维持型)
④ mp(两者俱无型)
一般说来,PM型组织生产量高,对工会和公司的信赖度也高,凝聚力最好,效果最好;Pm型、Mp型居中;mp型最差。
领导方格理论
罗伯特•布莱克和简•莫顿认为,在对生产关心的领导方式和员工关心的领导方式之间,可以有使两者在不同程度上互相结合的多种领导方式。他们提出了领导方格法,其中五种典型的领导风格及其特征为: ❶ (1,1)型领导——虚弱型领导 ▫️放弃职责的失败领导。 ▫️既不关心生产,也不关心员工。 ❷ (9,1)型领导——任务型领导 ▫️重点抓生产,不喜欢冲突,在竞争激烈的有限时间内领导效果显著。 ▫️但时间长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关系疏远容易造成生产率的下降。 ❸ (1,9)型领导——乡村俱乐部型领导 ▫️重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关心生产效率。 ▫️懒散气氛使组织严重失控,一部分人满意度高;一部分人会失望离开。 ❹ (5,5)型领导——中间型领导 ▫️中庸式的领导风格,比(1,9)和(9,1)型领导都要好。 ▫️能得到一定的士气和适当的绩效,但并不卓越。 ❺ (9,9)型领导——团队管理型领导 ▫️理想的领导。认为工作效率与个人的投入状态有关,他们追求那些既是个人需求又是组织需求的目标,努力使人人视工作为享受,喜欢而且投入。 ▫️喜欢冲突,认为冲突有助于提高效率,关键是看如何处理冲突。
勒温的领导风格理论
1⃣️专制型领导
▫️专制型的领导依靠个人的能力、经验、知识和胆略来指挥组织的活动。一切由领导决定,下属只能执行,由领导者去监督执行情况。这种领导者大多数独断专行,对下属缺乏应有的尊重。
2⃣️放任型领导
▫️放任型的领导只布置任务,既不监督执行,也不检查完成情况,对下属放任自流或无为而治。一切活动方式都任由组织成员自我摸索,组织的方针和计划也由下属自行制定。
3⃣️民主型领导
▫️民主型的领导平易近人,平等待人,尊重下属,使下属由衷地愿意追随并愿意接受其领导。组织内的成员在很大程度上能参与决策,通过集体讨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己决定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有一定的工作自主权。
领导权变理论的定义和基本假设
领导权变理论就是研究①被领导者的特征、②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以及③环境因素如何影响领导行为的有效性的理论。
✔️“权变”=随具体情况而变
✔️有效领导=f (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基本假设:
① 领导行为的有效性取决于情境;
② 必须分离出这些情境条件或权变变量。
领导权变理论包括?
1⃣️菲德勒模式
2⃣️通路-目标模式
3⃣️领导情境理论(生命周期理论)
4⃣️领导参与模式
菲德勒模式
菲德勒模式系统地阐述了权变理论,认为群体绩效高低取决于领导风格与情境的匹配程度。
1⃣️ 领导风格:任务导向型or关系导向型
2⃣️ 情境因素/权变变量: ① 群体气氛/领导者-成员关系 ▪️领导者为被领导者的所接受的程度,信任、忠诚、喜爱和愿意追随的程度以及领导者对下属的吸引力。 ② 任务结构 ▪️任务的明确度和下属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 ③ 职位权力 ▪️与领导者职位相关的正式职权以及各方面的支持程度。
菲德勒指出,如果上述三个因素都具备,是最有利的情境;如果都不具备,则是最不利的情境。在群体情况极有利或不利的情况下,任务导向型是有效的领导形态;在群体情况一般的情况下,关系导向型是有效的领导形态。
该理论归纳了三种环境因素并分析其交织组合的多种情况,不仅为上级组织选用企事业领导人提供了参考,也为不适合更改领导者时如何改变环境条件指明了方向。
通路-目标模式(242)
通路-目标模式又称目标导向模式,由伊凡斯提出,并由豪斯补充和发展而成;是将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和领导行为四分图结合起来而创造的。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效率取决于他激励下属达成组织目标并在工作中得到满足的能力。
基本要点:
⒈ 阐明对下属工作任务的要求;
⒉ 帮助下属排除实现目标的障碍,使之顺利达到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给予下属多种需要满足和成长发展的机会。
豪斯认为,有四种领导方式可供领导者在不同环境下选择: ❶ 指令型 ▫️领导者发布指令,明确告诉下属做什么、怎么做。决策完全由领导做出,下属不参与。 ❷ 支持型 ▫️领导者很友善,平等待人,关心下属,诚恳关注,但又不太注意通过工作使人满意。 ❸ 参与型 ▫️领导者作决策时注意征求下属的意见,认真考虑和接受下属的建议。 ❹ 成就型 ▫️领导者向下属提出挑战性的任务和目标,希望下属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并相信他们能达到目标,而且不断制定新的目标,使下属经常处于被激励的状态。
领导者究竟要选择哪种领导方式需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1⃣️下级的个性特点 (比如领悟能力、教育程度、对成就的需要、对独立的需求、愿意承担责任的程度等) 2⃣️环境因素 (比如工作性质、权力结构、工作小组等情况)
总结:
领导方式是灵活可变的,应该根据权变因素如员工需要和任务特征等的不同,选择四种领导风格中的一种,并设法满足员工的期望,以提高员工的绩效和满意度。
情境领导理论
任务2✖️关系2 〰️工作成熟度2✖️心理成熟度2
情境领导理论由赫斯和布朗夏尔提出,他们认为,在选择适当领导行为的时候,下属的成熟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菲德勒权变模型和通路-目标理论一样,他们将领导行为分为任务和关系两个层面。一个领导者所表现出的任务和关系行为的适宜程度取决于下属的成熟度。
下属的成熟度包括两个部分: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
工作成熟度是表现出来的和任务有关的能力、技巧和知识。
心理成熟度与信心、自愿和动力方面的感觉有关。
根据领导情境理论,下属成熟度决定着有效的领导行为。通过对管理方格加以修改,赫斯和布朗夏尔提出了分别适合四种下属成熟度的任务和关系倾向:
① 指导型领导(告知型)
▫️高任务、低关系的领导风格,适合在缺乏技能、也没意愿或没信心的不成熟下属中使用。
② 支持型领导(推销式)
▫️高任务、高关系的领导风格,适合在缺乏技能,但有意愿或有信心的中等成熟下属中使用。
③ 参与型领导
▫️低任务、高关系的领导风格,适合在有技能,但又没意愿或没信心的中等成熟下属中使用。
④ 授权型领导
▫️低任务、低关系的领导风格,适合在既有技能,又有意愿和信心的成熟下属中使用。
Tips(左到右):手残知指导
领导-参与模型(5)
维克多•弗罗姆和菲利普•耶顿提出领导-参与模型,后来由弗罗姆和亚瑟•加哥对该模型进行了修订。新模型包括了与过去相同的5种可供选择的领导风格,具体描述如下:
① 独裁I(AI)
▫️领导者使用自己手头现有的资料独立解决问题或作出决定。
② 独裁II(AII)
▫️领导从下属那里获得必要的信息,然后独自作出决定。自下属处获得信息时,领导者可以告诉或不告诉对方自己的问题。在决策中下属的任务只是提供信息,而不包括提出或评估可行性方案。
③ 磋商I(CI)
▫️领导与有关的下属进行个别讨论,获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领导者所作出的决策可能受到或不受到下属的影响。
④ 磋商II(CII)
▫️领导与下属们集体讨论有关问题,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领导者所作出的决策可能受到或不受到下属的影响。
⑤ 群体决策II(GII)
▫️领导与下属们集体讨论问题,一起提出和评估可行性方案,并试图获得一致的解决办法。
有效的领导应根据不同情况,让职工不同程度地参与决策,这是_____________(模型)的要点。
领导者-参与
领导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以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这是__________(模式)的要点。
通路-目标模式
领导者的行为要与被领导者的成熟度相适应,这是___________(理论)的要点。
领导情境理论/生命周期理论
任何形态的领导方式都可能有效,关键在于视情势如何而定,这是__________(模式)的要点。
菲德勒模式
权变理论中,认为领导风格不会变化的是__________。
菲德勒模式
菲德勒模式与通路-目标模式的异同在于?
1⃣️相同点:
① 都属于领导权变理论模型。
② 都强调不同的环境变量的影响。
2⃣️不同点:
① 菲德勒认为领导风格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因此只能根据不同的组织情境选择不同类型的领导者;豪斯认为,领导方式是可变的,可供领导者在不同的情境中选用。
② 豪斯除了承认菲德勒所强调的环境变量之外又加入了追随者个人的特征变量,即追随者的个人特征和组织环境特征共同决定了下属对各种领导方式的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