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假设理论 Flashcards
都有哪些人性假设理论?
1⃣️经济人假设(X理论) 2⃣️社会人假设(人际关系理论) 3⃣️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 4⃣️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 5⃣️文化人假设(Z理论) 6⃣️决策人假设 7⃣️学习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的定义
“经济人”也叫“理性经济人”“实利人”。经济人假设认为在企业里人行为的主要目的是追求自身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
________将经济人假设发展为X理论,其主要观点为?
麦格雷戈
主要观点: ⒈ 大多数人生来懒惰,总想少干一点工作 ⒉ 一般人都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不喜欢负责任,宁可被别人指挥 ⒊ 以自我为中心是人的本性,对组织(集体)的目标不关心 ⒋ 人缺乏自制能力,容易受到他人影响
根据经济人假设,应该采取哪些管理措施?
① 管理重点 ◽️ 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 ② 管理职能 ◽️ 主要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导、控制、监督 ③ 领导方式 ◽️ 专制型,认为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与广大职工无关 ◽️ 工人只是服从命令、接受管理、拼命干活、无需参与管理 ④ 奖惩制度 ◽️ 主要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即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用惩罚来对付工人的“消极怠工”的行为
对经济人假设的评价
1⃣️积极性
① 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
② 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
③ 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
2⃣️局限性
① “经济人”假设以享乐主义哲学为基础,把人看作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观点是相对立的;
② 认为人只受到物质利益的驱使,否认了人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和责任心;
③ 把管理与管理者对立起来,反对工人参加管理,否认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易激起工人的反抗。
社会人假设的含义
“社会人”也称“社交人”,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的友好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决定因素。
社交人假设的理论基础是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总结出的人际关系学说。梅奥把重视社会需要和自我尊重的需要,而轻视物质需要与经济利益的人称为“社会人”。
社会人假设的主要观点
❶ 人是社会人
▫️不能把人看成单纯的经济人,金钱不是激励职工积极工作的唯一动力,员工的社会心理需求才是影响职工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❷ “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管理
▫️由于技术的发展和工作合理化的结果,工作失去了乐趣和意义,因此,人们从工作中的社会关系去寻找乐趣和意义。
❸ 重视“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定的规范,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应重视并加以研究。
❹ 建立新型领导方式的重要性
▫️领导者要善于倾听职工的意见,在研究工人们合乎理性行为的同时,还必须了解工人们不合乎理性的行为。要设法使正式组织的目标同非正式组织的社会性需要相协调,使工人愿意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协作和贡献力量。
根据社会人假设,应采取哪些管理措施?
① 管理重点
◽️ 管理者不应只注意工作目标的完成,更应注意员工从事某种工作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并设法满足。
② 管理职能
◽️ 管理人员除了指挥、监督、计划和组织,还要关注职工之间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整体感。
② 领导方式
◽️ 提出新型“参与管理”形式,即在不同程度上让职工或下级参与企业政策的研究与讨论。
④ 奖励制度
◽️ 重视团体对个人的影响和团体的奖励制度,不主张实行个人奖励制度。
对社会人假设的评价
1⃣️积极性
① 加深了对人性的认识。“社会人”假设承认人是社会实体,不仅要关注人的自然性需要,还要重视社会需要;
② 丰富了激励理论。从满足人的社会需要入手进行管理,可以收到比单纯的物质刺激更好的效果;
③ 改变了管理重心,开创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促进了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2⃣️局限性
① 过分否定“经济人假设”的管理作用,且完全忽视员工的经济需要,会挫伤职工的积极性;
② 过于偏重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对正式组织有放松研究的趋向。
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含义
“自我实现人”也叫“自动人”,这种假设认为人并无好逸恶劳的天性,人的潜力要充分表现出来,才能要充分发挥出来,方可感受到最大的满足。工作是满足人的需要的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和手段,而个人潜能被充分发挥便是自我实现,使人们感到最大的满足。
________将“自动人”的人性假设,结合管理问题,概括为Y理论,即基本观点为?
麦格雷戈
主要观点:
① 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低级需要满足后,便追求更高级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级需要;
② 人们因工作而变得成熟,人有独立、自主的倾向;
③ 人有自动自发自制的能力,外界的控制反而可能构成威胁而不利于行为;
④ 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没有根本的冲突,有机会的话,人们会自动地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根据自我实现人假设,应该采取哪些管理措施?
① 管理重点 ◽️ 尽量把工作安排得富有意义和挑战性,使员工工作之后能引以为豪,满足自尊。 ② 管理职能 ◽️ 管理者要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以充分发展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减少和消除员工在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 ③ 领导方式 ◽️ 下放管理权限,建立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劳资会议制度,以及制定发展计划,让员工自己选择工作。 ④ 奖惩制度 ◽️ 组织对员工不需要激励,而是提供机会,由员工自我激励,自然地达到组织目标。
对自我实现人假设的评价
1⃣️积极性
◽️强调为员工创造学习与深造的机会和条件,主张给员工以“挑战性”的工作,让他们在自己工作的成就中得到乐趣和满足。其提倡的决策参与制度和提案制度等都对管理实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局限性
① “自我实现人”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
② “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础是错误的。因为人既不是天生懒惰,也不是天生勤奋的,人格和人性的发展是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与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 自我实现既不是自然成熟的过程,也不是仅仅依靠自我设计、个人奋斗就能达到的,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能动地改造变革现实的结果,把不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原因归结为缺乏必要的条件,也是一种机械主义的观点。
复杂人假设的含义
人不只是单纯的“经济人”,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人”,更不可能是纯粹的“自动人”,而应该是因时、因地、因各种情况而采取适当反应的复杂人。
1970年,_______和_______根据复杂人假设,提出了权变理论(即超Y理论),其基本观点为?
莫尔斯和洛西
基本观点:
① 人不但复杂,而且变动很大;
② 人的需求与他所处的组织环境有关系,在不同的组织环境与时间、地点会有不同的需求;
③ 人是否会愿意为组织目标做出贡献,决定于他自身的需求状况以及他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
④ 人可以依自己的需求、能力,而对不同的管理方式做出不同的反应,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人、任何时代的万能的管理方法。
根据复杂人假设,应采取哪些管理措施?
① 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提高管理效率;
② 根据企业情况不同,采取弹性、应变的领导方式。其核心是强调随机应变、以变应变。强调管理的不断创新;
③ 善于发现员工在需要、动机、能力、个性方面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奖励方式。
对复杂人假设的评价
1⃣️积极性
◽️包含了辩证法的因素,从人们之间的差异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的角度出发,强调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人采取灵活的管理方式。
2⃣️局限性
① 过分强调个性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员工的共性;
② 过分强调管理措施的应变性、灵活性,不利于管理组织和制度的相对稳定;
③ 离开共性、社会性和阶级性来谈个性,有明显的历史唯心主义倾向。
文化人假设的含义
文化人假设认为,人是文化的产物,人的心理与行为归根结底由人的价值观等内在因素决定。
文化人假设的主要观点
⒈ 人是文化的产物,即使是人的一些生物性行为也打上了某种文化的烙印;
⒉ 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具有共同的行为模式,这是人类行为的文化模式的不同造成的;
⒊ 人格塑造最核心的是对人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的培养和训练;
⒋ 群体或企业的效率主要依赖于群体成员是否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管理学家________将修改过的理想美国管理模式称为Z理论,其主要特点是强调哪几点?
大内(William Quchi)
① 长期雇佣制 ② 集体决策 ③ 个人负责制 ④ 缓慢的评定和提升 ⑤ 适合专业化的职业道路 ⑥ 含蓄控制和明确控制相结合 ⑦ 整体关心,包括对职工家庭的关心
根据文化人假设,应采取哪些管理措施?
要采取各种途径来构建和培育独特的企业文化。 ① 汲取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营养; ② 利用各种仪式、活动、庆典来强化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形成一种文化氛围; ③ 要树立企业的“先进模范人物”,使其成为企业内部鲜活的文化载体,使员工有学习看齐的榜样; ④ 每当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时,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对企业以往的发展进行总结提炼; ⑤ 要进行企业形象策划(CIS),主要是对企业的三个层次的形象进行策划: ▪️第一层次:视觉识别 (一看到颜色、图案、形状等就能认出是哪家企业) ▪️第二层次:行为识别 (统一着装、统一的行为规范等) ▪️第三层次:理念识别 (提出一些较好的、能反映企业成功经验的口号及经营理念方面的战略)
对文化人假设的评价
该假设提出了新的管理视角,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强调企业发展离不开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的培育和塑造。
决策人假设的含义
人是在特定的组织背景下,进行信息处理,自主决策的人。
决策人假设的主要观点
① 每个人都是自主决策的行为主体,而决策是由前提推出结论的过程,决策前提包括价值要素和事实要素。
② 决策前提的引入既与决策者本身的素质有关,也与决策者所处的环境有关。
③ 组织并不代替个人作决策,但是组织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事实前提和价值前提影响个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