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仁論孝論君子 問答 Flashcards

1
Q

《論語》屬於甚麼體裁?試說明這種體裁的特點。(3)

A

《論語》屬於語錄體,以記言為主。
各章章節短小,內容獨立,
語言精練簡約,含義深遠。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為甚麼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試分別說明。(2+2)

A

不可以久處約:沒有仁德的人要是長期處於窮困的境況,
便會不擇手段地擺脫困境。

不可以長處樂:沒有仁德的人要是長期處於逸樂的境況,
便會養成驕奢的習氣,揮霍無度。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仁者」和「知者」實行仁德,各有甚麼動機?(2)

A

仁者:以行仁為安,樂於行仁以順心之所安。
知者:以行仁為利,想獲得實行仁德的好處。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仁者」在面對環境改變時,會有怎樣的表現?試綜合《論仁》的內容加以說明。(4)

A

「仁者」的表現不會受環境影響而改變
無論生活是貧是富,他都能正當行事;
倉卒匆忙和顛沛流離時,也會堅守仁德。
即使面臨生死關頭,「仁者」也會犧牲生命來成全仁德。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閒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試根據引文,說明「君子」和「仁」的關係。(3)

A

君子有仁德。
只有堅持實踐仁德的人,才稱得上是君
子。
君子時刻都不違背仁德,在倉卒匆忙或困頓受挫時,也會堅持仁德。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試從「克己」和「由己」兩個概念,說明「仁」與「己」的關係。(4)

A

「克己」:「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合乎禮
「由己」:「依靠自己」,指實踐仁德只能靠個人的意志
「仁」與「己」的關係:只要下定決心,堅持做合乎禮的事,即使「不敏」的人也可以實踐仁德,
所以「實踐仁德」的關鍵乃在於個人意志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試根據《論仁》(第 3 則),說明為甚麼「克己復禮」就算是仁德。(3)

A

因為「禮」就是仁德的表現,
所以如果人能克制有違仁德的私欲
使一言一行均合乎禮的規範,就是仁德。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在《論孝》中,孔子認為甚麼是「孝」?試摘錄有關句子,並加以說明。(1+3)

A

「無違」
孔子認為不要違反禮法就是孝。
子女要依規定的禮節侍奉父母;
父母死後,也要依規定的禮節安葬和祭祀他們。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為甚麼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不知」?(3)

A

這是關愛父母的表現。
我們將父母的年紀時刻記在心上,自然了解父母的健康狀況,並照顧他們的需要,
因此這也是孝順父母的方法,故孔子說「不可不知」。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說我們要為父母的年齡又「喜」又「懼」,他的說法有沒有矛盾?試
加以說明。(3)

A

「喜」指的是我們因父母長壽而快樂,
「懼」指的是我們因父母逐漸衰老而憂懼。
「喜」和「懼」都是源自對父母的關懷和孝心,因此孔子的說法沒有矛盾。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試根據課文內容,說明「孝」和「仁」的關係。(3)

A

《論仁》中說明實踐仁時,人要「克己復禮」,即克制私欲,使言行合乎禮
《論孝》中說明實踐孝時,行為表現要「無違」,即侍奉父母時,凡事不違禮節
可見實踐「仁」和「孝」時,行為表現同樣要「守禮」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試根據《論君子》,以自己的文句說明君子和小人的心境有這種分別的原因。(4)

A

孔子認為君子行事忠誠信實、合乎禮義,能成全別人做好事,又勇於反省和改錯,
因此不會感到憂慮或恐懼,心境自然會舒坦寬廣。
小人的態度則與君子相反,只對別人有要求而不會自省,
常因私欲而患得患失,所以心境經常憂愁恐懼。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根據《論君子》中,孔子說:「君子病無能焉。」可見君子是有所憂慮的,然而他又說:「君子不憂不懼。」孔子的話是否自相矛盾?試加以說明。(3)

A

沒有矛盾,兩句話中君子所憂慮的事情並不相同。「君子病無能焉」指君子擔憂自己沒有才能,是自我反省,對自己有所要求
而「君子不憂不懼」指君子只要時常自我反省,並問心無愧,便無須為世事憂愁恐懼
由此可見,前者是君子對自我修養的要求,後者是君子處世的原則,所以沒有矛盾。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論君子》中提及君子應「過則勿憚改」,你認為《廉頗藺相如列傳》(節
錄)的廉頗能符合君子這項特質嗎?試加以說明。(3)

A

廉頗能符合這項特質。「過則勿憚改」指君子應勇於承認錯誤及改過
當廉頗得悉藺相如刻意避開他,是因為不想將相不和,讓秦國有機可乘後,廉頗深感慚愧
於是赤裸上身,背負荊條,請求藺相如原諒,可見他具備「過則勿憚改」的君子特質。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岳陽樓記》中的「古仁人」與《論君子》中孔子所說的君子,有何相通之處?(3)

A

孔子認為君子「坦蕩蕩」,即心境舒坦寬廣
而「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在任何時候都都保持心境廣,
不會像「遷客騷人」般受外在環境或個人際遇影響心情,正是「坦蕩蕩」的表現。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6
Q

根據《論君子》中「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的描述,你認為《青玉案‧元夕》的作者辛棄疾是否具備「君子」的特質?試談談你的看法。(4)

A

辛棄疾具備「君子」的特質。君子會擔心自己沒有才能,但不會擔心別人不知道自己的才能,可見君子的特質是不容易受他人的態度或所得待遇影響
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寫「那人」遠離繁華熱鬧的街道,站在燈火零落處,刻畫出孤高不羣的人物形象,
藉此寄託自己在政治上屢遭挫折,也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
可見他並不擔心自己不受重用,也不會因他人的態度而放棄抱負,具備「不病人之不己知」的特質。

17
Q

你認為《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藺相如引車避匿的做法,是否符合《論君子》中「君子不憂不懼」的要求?試加以說明。(4)

A

藺相如的做法符合「君子不憂不懼」的要求。「君子不憂不懼」指君子自省後無愧於心,所以不會憂懼。
藺相如讓車子繞道,躲開廉頗,
不是因為畏懼廉頗對自己不利,或做了於心有愧的事,
而是以大局為重,不想因個人恩怨而影響國家安危,可見他行事以合義為原則,心中沒有憂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