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 問答 Flashcards

1
Q

《師說》屬「說」一類,這類文體的寫作目的是甚麼?試以《師說》為例略加說明。(2)

A

「說」的作用是說明道理
韓愈撰寫《師說》一文,主要目的是說明必須從師學習的道理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韓愈認為人為甚麼一定要從師學習?他運用了甚麼修辭手法來提出這觀點?試加以說明。(4)

A

韓愈指出人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一定會遇上疑難,
老師的其中一個職責就是為人解決疑難,所以人一定要從師學習,否則疑難便不能解決。
韓愈運用了反問「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來提出這觀點,
以強調人一定會遇上疑難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本文指「師道之不傳也久矣」(第 3 段)。試根據課文內容,從社會風氣的角度解釋「師道不傳」的原因。(4)

A

當時的士大夫之輩不明白老師的職責在於傳授道理,解決疑惑
他們自己不會從師學習,即使擇師教子,老師也只着重教授書本知識和句讀,而不是傳授道理。
另一方面,他們誤把年紀、地位視為擇師的標準,紛紛取笑從師的人,把從師視為羞恥
卻不知道只要領會道理,就可從師。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在《師說》一文中,韓愈指出「古之聖人」和「今之眾人」各有甚麼特
點?試以自己的文句分別說明。(2+2)

A

古之聖人:有過人的道德學問,仍願意從師學習
因此愈來愈有智慧。
今之眾人:道德學問遠低於古聖人,卻不願從師學習
因此愈來愈愚昧。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本文認為那些「愛其子」(第 4 段)的人犯了甚麼錯誤?試以自己的文句說明。(2)

A

他們為兒子選擇老師,但自己卻恥於從師而學,行為自相矛盾
另外,他們認為書本知識和句讀有必要從師學習,卻忽略老師更重要的職能是傳道和解惑捨本逐末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為甚麼當時會出現「小學而大遺」的現象?試根據本文加以說明。(3)

A

當時不少人雖然會為兒子擇師,但自己卻恥於從師,自然也不會過問「童子之師」的教學內容;
而「童子之師」也只會教授句讀,不會向學生傳道解惑
另外,當時的人只會向老師請教句讀,而不會向老師請教「道」
鑒於以上三個原因,才會出現「小學而大遺」的現象。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韓愈運用什麼論證手法,以此論證了甚麼觀點?(1+3)

A

論證手法:對比論證
論證的觀點:韓愈以「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作對比,指出巫醫、樂師、各類工匠等社會低下層的人,都能互相學習
而士大夫卻因年紀、地位等問題而不願意從師學習,反而譏笑從師學習的人,結果才智連被他們看不起的巫醫、樂師、百工都比不上。
韓愈藉此論證從師學習的重要,以及不從師學習的愚昧,帶出從師風氣不再的原因正是士大夫恥於從師的態度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作者在第 6 段提及孔子,是要論證甚麼觀點?他運用了哪兩種論證方法?試加以說明。(2+6)

A

論證的觀點:擇師的準則只在於對方懂得道理,
或在學術、技藝方面有專長。
論證方法:舉例論證,引用論證
舉例論證:作者以孔子曾向郯子、萇弘、師襄、老聃學習為
例,指出這些人的德行都比不上孔子
從而論證老師不一定甚麼都比學生高明,
擇師的原則是對方是否領會道理或有技藝專長
引用論證:作者引用孔子的話「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從而論證先領會道理
或有技藝專長的人便可為人師。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在《師說》中,為甚麼韓愈指李蟠「能行古道」?這反映了李蟠有甚麼特質?(2+2)

A

因為當時的士大夫恥於從師求學
李蟠雖然學有所成,但仍從師學習,能夠實踐古人從師之道
這反映了李蟠虛心好學、
不隨波逐流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韓愈在《師說》中提出的學習方法,與荀子在《勸學》(節錄)中所說的有沒有相同之處?試就個人對文章的體會略加說明。(4)

A

有。《師說》提出要從師學習,
《勸學》(節錄)提出「善假於物」的學習方法,
即是借助外在的客觀條件來學習以增加效用。
跟從老師學習,請求老師傳授道理、講授學問和學業、解決疑難,正是借助外在客觀條件來學習的方法。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試根據以下《師說》及《論仁、論孝、論君子》的引文,回答問題。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師說》)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論仁、論孝、論君子》)
《師說》中的「君子」,是否符合《論仁、論孝、論君子》中對君子的描述?試根據引文加以說明。(4)

A

不符合。《師說》中的「君子」重視面子,不肯虛心從師學習
才智連巫醫、樂師、百工也比不上,卻不會反省自己的缺失和加以改進。
孔子口中的「君子」則會擔憂自己沒有才能,力求上進
所以《師說》中的「君子」並不符合《論仁、論孝、論君子》中對君子的描述。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