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操作 Flashcards

1
Q

外科手消毒

A

一、洗手
1. 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2. 取适量抗菌洗手液 (约3ml) 涂满双手、前臂、上臂至肘关节以上10cm处,按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前臂至肘关节以上10cm处。七步洗手法:手掌相对→手掌对手背→双手十指交叉→双手互握→揉搓拇指→指尖→手腕、前臂至肘关节以上10c处(内外夹弓大力腕)。两侧在同一水平交替上升,不得回搓。
3.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剂,水从指尖到双手、前臂、上臂,使水从肘下流走,沿一个方向冲洗,不可让水倒流,彻底冲洗干净。
4. 再取适量抗菌洗手液 (约3L) 揉搓双手,按照七步洗手法第二次清洗双手及前臂至肘关节以上10cm。
5.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剂,水从指尖到双手、前臂、上臂,使水从肘下流走,沿一个方向冲洗,不可让水倒流,彻底冲洗干净。
6. 抓取无菌小毛巾中心部位,先擦干双手,然后将无菌小毛巾对折呈三角形,底边置于腕部,直角部位向指端,以另手拉住两侧对角,边转动边顺势向上移动至肘关节以上10cm处,擦干经过部位水迹,不得回擦;翻转毛巾,用毛巾的另一面以相同方法擦干另一手臂。操作完毕将擦手巾弃于指定容器内。
7. 保持手指朝上,将双手悬空举在胸前,自然晾干手及手臂。

二、手消毒
1. 取适量外科手消毒液 (3ml) 于一手的掌心,将另一手指尖在消毒液内浸泡约5秒,搓揉双手,然后将消毒液环形涂抹于前臂直至肘上约10cm处,确保覆盖到所有皮肤。
2. 以相同方法消毒另侧手、前臂至肘关节以上10cm处。
3. 取外科手消毒液 (约3ml) ,涂抹双手所有皮肤,按七步洗手法揉搓双手,直至消毒剂干燥。
4. 整个涂抹揉搓过程约3分钟。
5. 保持手指朝上,将双手悬空举在胸前,待外科手消毒液自行挥发至彻底干燥。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男性导尿术

A

一、操作前准备
1. 核查患者信息,并进行膀胱叩诊了解尿潴留程度,向患者说明导尿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 清洗双手,戴好帽子、口罩。
3. 根据患者性别准备一次性导尿包(内有弯盘2个、治疗碗1个、镊子2把、卵圆钳1把、消毒棉球2袋、石蜡油棉球1袋、无菌手套1副、检查手套1只、导尿管1根、洞巾1块、垫布1块,10ml一次性射器1个、纱布2块、尿袋、无菌标本试管1个等),并根据导尿的目的准备标本瓶等物品。

二、操作步骤
1. 携带导尿物品至患者床旁,告知房间内除患者以外的其他人员暂时离开,关闭门窗,拉上隔帘(或用屏风遮挡)以保护患者隐私。
2. 协助患者退下对侧(左侧)裤腿盖在近侧(右侧)腿上,将盖被斜盖在对侧(左侧)腿上以保暖。
3. 嘱患者取仰卧位,双腿稍屈膝外展,露出外阴,将尿垫垫于臀下。
4. 打开一次性无菌导尿包,将弯盘放于患者两腿之间,取消毒棉球1包倒入弯盘内的右侧,左手戴手套,右手用镊子夹取消毒棉球,依次擦洗阴阜、大腿内上1/3、阴茎背侧、阴茎至阴囊。
5. 左手用纱布裹住阴茎将包皮向后推暴露尿道口,自尿道口向外向后旋转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冠状沟(重复 3 次)。
6. 用过的棉球放在弯盘内左侧,每个棉球只能用一次,第一次消毒完毕,脱下手套放入弯盘内,与治疗碗一并移至床尾。
7. 将打开的一次性无菌导尿包移至两腿之间,双手戴好手套,铺洞巾(洞巾的下缘连接导尿包包布形成临时无菌区),将未使用的弯盘放置于会阴部。
8. 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气囊是否漏气。撕开石蜡油棉球包,用石蜡油棉球润滑导尿管前端18~20cm后放于治疗盘内。撕开消毒棉球包,将消毒棉球倒入弯盘内右侧。
9. 左手取纱布扶起阴茎使之与腹壁成60°夹角,将包皮后推露出尿道口,进行第二次消毒,由尿道口向外向后旋转擦拭尿道口龟头冠状沟(重复3次),最后一个棉球消毒尿道口),用过的棉球放在弯盘内左侧(禁止与尚未使用的棉球接触),每个棉球只用一次。
10. 嘱患者放松并张口呼吸,将导尿管尾端置于治疗盘内,右手持卵圆钳夹住导尿管的的前段轻轻插入尿道口后,缓慢向尿道内插入20~22cm,插入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询问有无不适,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1~2cm,然后固定导尿管,将尿液引流入治疗盘内,仔细观察尿液外观。需要时留取尿标本,嘱患者放松。
11. 导尿结束,缓慢拔除尿管,用纱布擦净外阴。
12. 如需留置导尿管,用注射器向气囊管内注入无菌水约10ml,牵拉一下导尿管观察是否已固定,连接一次性尿袋,尿袋引流管用别针挂于床旁,将尿管标识粘贴在引流管上。
13. 撤去导尿用物品,脱下手套后协助患者穿好裤子,盖好被子,告知患者导尿结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需要及疑问。拉开床间隔帘(或撤去屏风)。
14. 妥善处理导尿用物品,记录导尿量、尿液外观特征等,如留有标本及时送检。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女性导尿术

A

一、操作前准备
1. 核查患者信息,并进行膀胱叩诊了解尿潴留程度,向患者说明导尿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 清洗双手,戴好帽子、口罩。
3. 根据患者性别准备一次性导尿包(内有弯盘2个、治疗碗1个、镊子2把、卵圆钳1把、消毒棉球2袋、石蜡油棉球1袋、无菌手套1副、检查手套1只、双腔气囊导尿管1根、洞巾1块、垫布1块,10ml一次性射器1个、纱布2块、尿袋、无菌标本试管1个等),并根据导尿的目的准备标本瓶等物品。

二、操作步骤
1. 携带导尿物品至患者床旁,告知房间内除患者以外的其他人员暂时离开,关闭门窗,拉上隔帘(或用屏风遮挡)以保护患者隐私。
2. 能自理的患者,嘱其清洗外阴,不能完成的患者,协助其清洗外阴。
3. 协助患者退下对侧(左侧)裤腿盖在近侧(右侧)腿上,将盖被斜盖在对侧(左侧)腿上以保暖。嘱患者取仰卧位,双腿稍屈膝外展,露出外阴,将尿垫垫于臀下。
4. 打开一次性无菌导尿包,将弯盘放于患者两腿之间,取消毒棉球1包倒入弯盘内的右侧,左手戴手套,右手用镊子夹取消毒棉球,进行第一次消毒。
5. 消毒顺序是由上至下由外向内阴阜→两侧大阴唇→两侧小阴唇→尿道口,最后一个消毒棉球消毒尿道口至肛门
6. 用过的棉球放在弯盘内左侧,每个棉球只能用一次,第一次消毒完毕,脱下手套放入弯盘内,与治疗碗一并移至床尾。
7. 将打开的一次性无菌导尿包移至两腿之间,双手戴好手套,铺洞巾(洞中的下缘连接导尿包包布形成临时无菌区)。
8. 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气囊是否漏气。撕开石蜡油棉球包,用石蜡油棉球润滑导尿管前端18~20cm后放于治疗盘内。撕开消毒棉球包,将消毒棉球倒入弯盘内右侧。
9. 以左手拇、示指分开并固定小阴唇,右手持镊子夹住消毒棉球进行第二次消毒。顺序是尿道口→两侧小阴唇(左、右)→尿道口(共4次),每个部位用一个消毒棉球,每个棉球只用一次。污染物放于床于弯盘内。
10. 嘱患者放松并张口呼吸,左手固定小阴唇,将导尿管尾端置于治疗盘内,右手持卵圆钳夹住导尿管轻轻插入尿道内4~6cm,插进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询问有无不适,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1~2cm,然后固定导尿管,将尿液引流入治疗盘内,仔细观察尿液外观,需要时留取尿标本,嘱患者放松。
11. 导尿结束,缓慢拔除尿管,用纱布擦净外阴。
12. 如需留置导尿管,用注射器向气囊管内注入无菌水约10ml,并稍用力牵拉导尿管观察是否已固定,连接一次性尿袋,尿袋引流管用别针挂于床旁,将尿管标识粘贴在引流管上。
13. 撤去导尿用物品,脱下手套后协助患者穿好裤子,盖好被子,告知患者导尿结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需要及疑问。拉开床间隔帘(或撤去屏风)。
14. 妥善处理导尿用物品,记录导尿量、尿液外观特征等,如留有标本及时送检。

三、注意事项
1. 测量完毕后,应协助被检者整理衣袖,再向考官报告相关内容。
2. 女性导尿,需要第三方护士在场。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伤(切)口换药

A

一、操作前准备
1. 清洗双手,戴好帽子、口罩。
2. 核对患者信息,复习病历,明确诊断与换药的目的。
3. 与患者进行床边交流,告知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4. 一次性换药包1个(内含弯盘2个,垫单1块,镊子2把,纱布、棉球若干、消毒剂),医用剪刀1把,医用胶带、医用绷带等。如换药伤口或切口面积较大,估计无菌换药包中的纱布、棉球及消毒剂数量不足时,另用无菌换药弯盘取适量干棉球、纱布及消毒剂做补充,严禁中断操作过程进行物品补充。
5. 特殊伤口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可事先查验伤口,以便根据需要另备无菌血管钳、无菌手术剪、生理盐水棉球、凡士林纱布及抗生素药物等。

二、操作步骤与方法
1. 根据病情及换药需要,给患者取恰当的体位,要求使患者舒适不易疲劳,不易发生意外污染事件,伤口暴露充分,采光良好,便于操作者及需要时有助手相助的操作,伤口部位尽量避开患者的视线。
2. 将一次性换药包打开,并将其他换药物品合理地放置在医用推车上,再一次查验物品是否齐全、能用且够用。
3. 先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1把镊子取下内层敷料。揭除内层敷料应轻巧,一般应沿伤口长轴方向揭除,若敷料干燥并粘贴在创面上则不可硬揭,应先用生理盐水棉球浸湿后再揭去,以免伤及创面引起出血。
4. 双手执镊,右手镊接触伤口左手镊保持无菌,左手摄子从换药碗中夹取无菌物品传递给右手镊子,两镊不可相碰。
5. 如为无感染伤口,用0.75%吡咯烷铜碘(碘伏)或2.5%碘酊消毒,由伤口中心向外侧消毒伤口及周围皮肤,涂擦时沿切口方向单向涂擦,范围半径距切口3~5cm,连续擦拭2~3遍。如用2.5%碘酊消毒,待碘酊干后再用70%酒精涂擦2~3遍脱碘。
6. 如为感染伤口,擦拭消毒时应从外周向感染伤口部位处。
7. 伤口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先用干棉球及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并清除干净,然后按感染伤口方法消毒。
8. 消毒完毕,一般创面用消毒凡士林纱布覆盖,污染伤口或易出血伤口根据需要放置引流纱条。
9. 无菌敷料覆盖伤口,覆盖范围应超过伤口边缘3cm以上,一般用8~10层纱布,医用胶带固定,贴胶带方向应与肢体或躯干长轴垂直。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穿脱手术衣

A

穿脱手术衣

包背式(穿)

  1. 先核对手术衣的消毒日期,然后拿住手术衣衣领的中部。
  2. 用双手分别提起衣领两端,将手术衣略向上抛起,顺势双手同时插入袖筒,手伸向前。
  3. 巡回护士在后面协助穿衣,使双手伸出袖口。
  4. 戴无菌手套,用手内捏住手套套口的反折部,将手套取出,先用左手插入手套内,再用左手手指插入右手手套的反折面,协助右手插入手套。
  5. 戴好无菌手套后,解开腰带并将腰带递给巡回护士。
  6. 巡回护士用无菌持物钳夹住腰带,术者环绕一周,使手术衣包绕其背部,最后再系紧腰部即可。

交叉式(穿)

  1. 在穿手术衣之前常规消毒洗手。
  2. 拿住手术衣衣领的中部,用双手分别提起手术衣的衣领两端。
  3. 将手术衣略向上抛起,顺势双手同时插入袖筒,手伸向前。
  4. 巡回护士在后面协助穿衣,使双手伸出袖口,系紧衣带。
  5. 穿上手术衣后,术者稍弯腰,使腰带悬空,两手交叉提起腰带中段,巡回护士在背后接住腰带端头,并在背后系紧衣带。
  6. 穿好手术衣以后,戴无菌手套,用手捏住手套套口的反折部,将手套取出,先用右手插入手套内,再用右手手指插入左手手套的反折面,协助左手插入手套,最后将手套套口覆盖手术衣袖口,双手置于胸前。

脱手术衣

手术结束,先自行解开腰带,然后由巡回护士(或助手)协助解开领部及背部系带,用左手抓住手术衣的右肩部自上而下拉下手术衣,使衣袖由里向外翻,以同样方法拉下左侧衣袖,脱下手术衣,确保手术衣里面外翻。脱手术衣时要保护手臂及洗手衣裤不被手术衣正面污染,将手术衣内面向外掷于指定的污物袋内。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手术区皮肤消毒

A

一、操作前准备

  1. 做好手术前皮肤准备,不同的手术对患者手术区域皮肤准备的要求不同。一般外科手术,如患者病情允许,要求患者在手术前一天下午洗浴。如皮肤上有较多油脂或胶布粘贴的残迹,先用松节油或75%酒精擦净,并进行手术区域除毛。
  2. 基础着装符合手术室及相关操作工作间的管理要求。
  3. 戴好帽子、口罩。
  4. 按照操作要求已完成外科手消毒。
  5. 核对手术患者信息、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切口要求,确定消毒区域及范围。
  6. 准备消毒器具及消毒剂。弯盘、卵圆钳、无菌纱布或无菌大棉球,消毒剂(0.75%吡咯烷铜碘或2.5%碘酊,70%酒精)。

二、步骤与方法

  1. 将无菌纱布或消毒大棉球用消毒剂彻底浸透,用卵圆钳夹住消毒纱布或大棉球,由手术切口中心向四周稍用力涂擦,涂擦某一部位时方向保持一致,严禁做往返涂擦动作。注意:消毒范围应包括手术切口周围半径15cm的区域,并应根据手术可能发生的变化适当扩大范围。
  2. 重复涂擦3遍,第二、三遍涂擦的范围都不能超出上一遍的范围。
  3. 如为感染伤口或会阴、肛门等处手术,则应从外周向感染伤口或会阴肛门处涂擦。
  4. 使用过的消毒纱布或大棉球应按手术室要求处置。
  5. 物品整理(放置卵圆钳):每一把卵圆钳使用后,钳尖向下夹持同定于手术器械台的巾单一角(钳尖低于台面、持卵圆钳的手不能低于台面)

[tA1](1)头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头及前额

(2)口、唇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面唇、颈及上胸部。

(3)颈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下唇,下至乳头,两侧至斜方肌前缘。(甲状腺手术)

(4)锁骨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颈部上缘,下至上臂上1/3处和乳头上缘,两侧过腋中线。

(5)胸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侧卧位)前后过中线,上至锁骨及上臂1/3处,下过肋缘 。

(6)乳腺根治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前至对侧锁骨中线,后至腋后线,上过锁骨及上臂,下过肚脐平行线。如大腿取皮,则大腿过膝,周圈消毒。

(7)上腹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乳头、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中线(胃大切手术)。

(8)下腹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剑突、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阑尾炎手术)。

(9)腹股沟及阴囊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肚脐线,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

(10)颈椎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颅顶,下至两腋窝连线。

(11)胸椎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肩,下至髂嵴连线,两侧至腋中线。

(12)腰椎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两腋窝连线,下过臀部,两侧至腋中线。

(13)肾脏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前后过中线,上至腋窝,下至腹股沟。

(14)会阴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耻骨联合、肛门周围及臀,大腿上1/3内侧。

(15)四肢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周圈消毒,上下各超过一个关节 。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穿脱隔离衣

A

一、非一次性隔离衣(1-11;12-15)

  1. 戴好帽子及口罩,取下手表,卷袖过肘,严格清洗、消毒双手。
  2. 手持衣领取下隔离衣,内侧面朝向自己,防止外面碰触任何物品造成污染。
  3. 将衣领两端向外平齐对折并对齐肩缝,露出两侧袖子内口。
  4. 右手抓住衣领,将左手伸入衣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使左手伸出袖口。
  5. 换左手抓住衣领,将右手伸入衣袖内;左手将衣领向上拉,使右手伸出袖口。
  6. 两手持衣领,由领子前正中顺着边缘向后将领子整理好并扣好领扣。
  7. 根据需要戴一次性无菌手套,然后分别扎好袖口。
  8. 松开腰带的活结,将隔离衣边约在腰下5cm处渐向前拉,直到见边缘后捏住。
  9. 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的相同部位,注意手勿碰触隔离衣的内面及操作者自己的衣服。
  10. 然后双手在背后将边缘对齐,向一侧折叠,将后背完全包裹。
  11. 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压住折叠处,将腰带在背后交叉,绕回到前面系好。
  12. 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收起腰带。
  13. 脱下一次性手套,掷于指定容器内。
  14. 分别解开衣领处、后背部系带,抓起衣袖分别将衣袖拉下,然后脱下隔离衣。
  15. 左手抓住隔离衣衣领,右手将隔离衣两边对齐内面向外翻折,确保隔离衣清洁面(正面)完全被内面包裹住,防止发生清洁面污染,用夹子夹住衣领,挂在指定的安全位置。

二、一次性隔离衣(1-7;8-11)

  1. 戴好帽子及口罩,取下手表,卷袖过肘,严格清洗、消毒双手。
  2. 助手协助打开一次性隔离衣外包装,取出隔离衣(手不可碰触到外包装袋)。
  3. 选择不会碰触到周围物品发生污染的较大的空间,将隔离衣完全抖开。
  4. 抓住衣领部位分别将手插进两侧衣袖内,露出双手。
  5. 根据需要戴一次性无菌手套,整理隔离衣后先系好领部系带。
  6. 然后将隔离衣两侧边襟互相叠压,自上而下分别系好后背的系带。注意:操作过程中严禁手碰触隔离衣内面及操作者自己的衣服。
  7. 双手拎住两侧腰部系带在后背交叉,绕回到前面系好。
  8. 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收起腰带。
  9. 脱下一次性手套,掷于指定容器内。
  10. 分别解开衣领处、后背部系带,抓起衣袖分别将衣袖拉下,然后脱下隔离衣。
  11. 将脱下的隔离衣折叠打卷后,掷于指定的容器内。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创伤现场止血法(指压、填塞、加压包扎)

A

一、操作前准备

  1. 判断出血的性质

a) 动脉性出血:血液颜色鲜红,呈间歇性喷射状,短时间内出血量大。

b) 静脉性出血:血液呈暗红色,流出速度较慢呈持续涌出状,出血速度较缓慢。

c) 毛细血管性出血:血液颜色鲜红,创面渗血,可自凝,不易找到出血点。

  1. 根据出血的性质及部位选用止血物品,常用弹性止血带、卡扣式弹性止血带、无菌敷料、绷带、三角巾、毛巾等,也可徒手实施指压动脉止血。
  2. 应用弹性止血带或卡扣式弹性止血带之前应检查止血带的弹性及抗拉伸性,确保其使用性。

二、步骤与方法

  1. 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面、颈部和四肢的动脉性出血,将出血部位近心端的供血血管压向对应的骨骼,以阻断血流。

a) 头顶部、额部出血:指压颞浅动脉,一手固定伤者头部,另一手拇指在伤侧耳前将颞浅动脉压向下颌关节。

b) 面部出血:指压面动脉,左、右手拇指分别放在两侧下颌角前1cm处的凹陷处,将左、右侧面动脉压向下颌骨,其余四指置于伤者后枕部与拇指形成对应力。

c) 前臂出血:指压肱动脉,一手固定伤者患肢,另一手四指并拢置于肱动脉搏动明显处,拇指放于对应部位,将肱动脉压向肱骨。

d) 手部出血:指压桡、尺动脉,双手拇指与示指分别放在伤侧的桡动脉与尺动脉处,分别将桡动脉、尺动脉压向手腕部骨骼。

e) 下肢出血:指压股动脉,将一手尺侧小鱼际置于伤肢股动脉搏动明显处,用力将股动脉压向股骨。

f) 脚部出血:指压胫前、胫后动脉,双手拇指与示指分别放在伤侧脚踝处的胫前动脉与胫后动脉处,分别将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压向脚踝部骨骼。

  1. 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中、小静脉,小动脉或毛细血管出血。用敷料或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必要时可将手掌放在敷料上均匀加压。
  2. 填塞止血法:适用于伤口较深的出血。用无菌敷料或洁净的毛巾填塞在伤口内,再用加压包扎法包扎。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创伤现场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

以前臂伤口为例。

A

一、操作前准备

  1. 判断出血的性质

a) 动脉性出血:血液颜色鲜红,呈间歇性喷射状,短时间内出血量大。

b) 静脉性出血:血液呈暗红色,流出速度较慢呈持续涌出状,出血速度较缓慢。

c) 毛细血管性出血:血液颜色鲜红,创面渗血,可自凝,不易找到出血点。

  1. 根据出血的性质及部位选用止血物品,常用弹性止血带、卡扣式弹性止血带、无菌敷料、绷带、三角巾、毛巾等,也可徒手实施指压动脉止血。
  2. 应用弹性止血带或卡扣式弹性止血带之前应检查止血带的弹性及抗拉伸性,确保其使用性。

二、步骤与方法

  1. 弹性止血带止血法

a) 扎止血带之前先抬高患肢以增加静脉回心血量(维持2-3分钟);

b) 将三角巾、毛巾或软布等织物包裹在扎止血带部位的皮肤上;

c) 扎止血带时左手掌心向上,手背贴紧肢体,止血带一端用虎口夹住,留出长约10cm的一段;

d) 右手拉较长的一端,适当拉紧拉长,绕肢体2~3圈;

e) 然后用左手的示指和中指夹住止血带末端用力拉下,使之压在缠绕在肢体上的止血带的下面;

f)止血带的松紧以控制远端出血,触摸不到远端浅表动脉为宜;

g) 精确记录扎止血带的时间并标记在垫布上,每隔1小时放松止血带2-3分钟,总持续时间不超过4小时。

h) 用纱布覆盖前臂伤口,用胶布固定,并用三角巾将上臂固定于功能位。

i) 第二块三角巾将上臂固定于侧胸壁,三角巾绕至对侧腋下打结。

  1. 卡扣式弹性止血带止血法

a) 扎止血带之前先抬高患肢以增加静脉回心血量;

b) 将三角巾、毛巾或软布等织物包裹在扎止血带部位的皮肤上;

c) 将卡扣式弹性止血带卡扣打开,捆扎在止血部位后将卡扣卡上;

d) 然后拉紧止血带,以出血明显减少或刚好终止出血的松紧度为宜;

e) 精确记录扎止血带的时间并标记在垫布上。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创伤现场止血法(屈曲加垫止血法)

A

一、操作前准备

  1. 判断出血的性质

a) 动脉性出血:血液颜色鲜红,呈间歌性喷射状,短时间内出血量大。

b) 静脉性出血:血液呈暗红色,流出速度较慢呈持续涌出状,出血速度较缓慢。

c) 毛细血管性出血:血液颜色鲜红,创面渗血,可自凝,不易找到出血点。

  1. 根据出血的性质及部位选用止血物品,常用弹性止血带、卡扣式弹性止血带、无菌敷料、绷带、三角巾、毛巾等,也可徒手实施指压动脉止血。
  2. 应用弹性止血带或卡扣式弹性止血带之前应检查止血带的弹性及抗拉伸性,确保其使用性。

二、步骤与方法

  1. 屈曲加垫止血法适用于肘、膝关节远端肢体的创伤性大出血。
  2. 先抬高患肢以增加静脉回心血量(维持2-3分钟)。
  3. 在肘或腘窝处垫以卷紧的棉垫卷或毛巾卷。
  4. 然后将肘关节或膝关节尽力屈曲,借衬垫物压住动脉以减少或终止出血。
  5. 用绷带或三角巾将肢体固定于能有效止血的屈曲位。
  6. 精确记录止血的时间并标记在垫布上。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脊柱损伤的现场搬运(颈椎)

A
  1. 急救处理

a) 有脊柱受伤部位的疼痛、压痛,或有隆起、畸形等,伤者意识清醒时,询问并诊查疼痛部位,对意识不清的伤者,进行轻柔的脊柱检查,判断可能的损伤部位,以便加强保护。

b) 观察是四肢瘫还是截瘫,以确定是颈椎损伤还是胸腰椎损伤,以决定搬运方法。

c) 确定有脊柱损伤以后,应进一步判断有无颅脑损伤、内脏损伤及肢体骨折等,如果发现伤处,应进行恰当的现场处理,再行搬运。

d) 实施现场处理及搬运的过程中,如伤者发生心脏呼吸骤停,应停止搬运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操作时应严密注意对伤处的保护,防止加重损伤引起不良后果。

  1. 颈椎损伤的搬运方式

a) 可先用颈托固定颈部。

b) 搬运一般需要由三人或四人共同完成,可求助于现场的成年目击者。

c) 进行搬运时一人蹲在伤者的头顶侧,负责托下颔和枕部,并沿脊柱纵轴略加牵引力,使颈部保持中立位,与躯干长轴呈一条直线。

d) 其他三人分别蹲在伤者的右侧胸部、右侧腰臀部及右下肢旁。

e) 由头侧的搬运者发出口令,四人动作协调一致将伤者平直地抬到担架(或木板)上。

f) 放置头部固定器将伤者的头颈部与担架固定在一起,或在伤者头及颈部两侧放置沙袋或卷紧的衣服等。

g) 然后用三角巾或长条围巾等将伤者头颈部与担架(或木板)捆扎固定在一起,防止在搬运中发生头颈部移动,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心肺复苏

A
  1. 接到呼救信息到达床边(现场),首先判断环境的安全性,住院患者将隔布拉起以保护患者,减少对其他患者的病情影响。
  2. 判断患者意识,用双手轻拍患者的肩部,同时对着耳部大声呼叫:“醒醒!”“喂!你怎么了?”患者无任何反应,确定意识丧失。
  3. 快速检查患者的大动脉搏动及呼吸

a) 施救者位于患者右侧,一手示指与中指并拢置于患者甲状软骨旁开2~3cm处的颈总动脉走行部位;

b) 稍用力深压判断大动脉搏动,同时将左侧面部贴近患者的口鼻部,感知有无自主呼吸的气息,眼晴看向患者胸廓,判断是否有呼吸运动;

c) 判断用时不超过5秒钟。并准确记录事件发生时间。

  1. 确定患者自主心跳、自主呼吸消失,立即呼救,高声呼叫:“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取除颤仪!”。
  2. 将患者放置复苏体位,仰卧于硬板床或在普通病床上加复苏垫板,松解患者衣扣及裤带,充分暴露患者前胸部。因床面过高不便于实施操作时,应立即在床旁加用脚踏凳或接跪在病床上实施急救。
  3. 实施胸外心脏按压

a)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少年儿童及成年男性可直接取两侧乳头连线的中点)。

b) 按压方法:

i. 一手掌根部放置在按压点上,紧贴患者的胸部皮肤,手指翘起脱离患者胸部皮肤。

ii. 将另一手掌跟重叠在接触按压部位的手掌根背部,手指紧扣向其掌心部;

iii. 上半身稍向前倾,双侧肘关节伸直,双肩连线位于患者的正上方,保持前臂与患者胸骨垂直;

iv. 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压,然后放松使胸廓充分弹起;

v. 放松时掌根不脱离患者胸部皮肤,按压与放松的时间比为1:1。

c) 按压要求

i. 成人按压时使胸骨下陷5~6cm,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

ii. 连续按压30次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

iii. 有多位施救者分工实施心肺复苏术时,每2分钟或5个周期后,可互换角色,保证按压质量。

  1. 检查口腔、清除口腔异物及义齿

a) 用右手拇指及示指捏住患者下颏处向下拉,打开口腔,取出义齿并检查有无口腔异物。

b) 如有异物需要清除,轻轻将患者头部转向右侧,用右手拇指压住患者的舌,将左手示指弯曲约90°从左侧口角处插入患者口腔内,将异物抠出,清理完毕轻轻将患者头部转回。

  1. 开放气道是有效实施人工呼吸的前提,应用仰头举颏法或仰头抬颈法打开气道,要求患者耳垂和下颌角连线与地面成90°。
  2. 实施人工呼吸

a) 口对口人工呼吸:

i. 在患者口部覆盖无菌纱布或一次性屏障消毒面膜(施救者戴着一次性口罩时不需要覆盖无菌纱布,可直接吹气)

ii. 施救者用左手拇指和示指堵住患者鼻孔,右手固定患者下颏,打开患者口腔;

iii. 施救者张大口将患者口唇严密包裹住,稍缓慢吹气,吹气时用眼睛的余光观察患者胸廓是否隆起;

iv. 每次吹气时间不少于1秒,吹气量500~600L,以胸廓明显起伏为有效;

v. 吹气完毕,松开患者鼻孔,使患者的胸廓自然回缩将气体排出,随后立即给予第2次吹气。

vi. 吹气2次后立即实施下一周期的心脏按压,交替进行。心脏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30:2.

b) 口对鼻人工呼吸:施救者稍用力抬起患者下颏,使口闭合,先深吸一口气,将口罩住患者鼻孔,将气体通过患者鼻腔吹入气道。其余操作同口对口人工呼吸。

  1. 有效评估

a) 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为30:2的比例实施五个周期的操作,总用时不超过2分钟。五个周期操作完成后,立即判断颈动脉搏动及呼吸。评估复苏是否有效。

b) 评价心肺复苏成功的指标

i. 触摸到大动脉搏动;

ii. 有自主呼吸;

iii. 瞳孔逐渐缩小;

iv. 面色、口唇、甲床发绀逐渐褪去;

v. 出现四肢不自主活动或意识恢复。

  1. 患者大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恢复,整理患者衣领,如患者意识恢复对患者进行语言安慰,开始进行高级复苏环节。

电除颤:
模式选择:室颤应选择非同步除颤,其他心率失常应选择同步除颤。

能量选择:双相波选择150-200焦耳能量,单相波选择360焦耳能量。

操作部位:胸骨右缘第2-3肋间、心尖区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A

一、操作前准备:检查气囊-面罩简易呼吸器各装置是否无破损,单向活瓣工作正常,管道通畅。

二、操作过程

  1. 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L/min
  2. 患者取去枕仰卧位,清除口腔分泌物,摘除假牙,头后仰打开气道。
  3. 施救者站在患者头顶处或头部一侧,一手托起患者下颌,使患者头后仰以打开气道,将气囊面罩尖端向上罩在患者的口鼻部。
  4. 一手以“CE”手法固定

a) C法:拇指和示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鼻部,固定面罩,保持面罩密闭无漏气;

b) E法: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下颌角处,向前上托起下颌,保持气道通畅)面罩,另一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的对应力挤压简易呼吸器气囊;

c) 每次挤压时间大于1秒,单次通气量成人为500~600mL,频率为12~16次/分,按压和放松气囊时间比为1:(1.5~2)。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胸膜腔穿刺术

A

一、操作前准备

  1. 核查患者诊断及病情信息,复习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如胸部X线检查、超声检查等,查看患者最新的血液一般检查、肝功能、出凝血时间等实验室检查报告,明确有无出血倾向及可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2. 就穿刺术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督促其做好面对操作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的心理准备。
  3. 询问患者有无麻醉药过敏史,并签署手术同意书。
  4. 物品准备:一次性胸膜腔穿刺包(内有16号或18号带胶皮管的胸膜腔穿刺针、血管钳、无菌纱布、弯盘、洞巾、带7号针头的5ml注射器、50ml注射器、标本试管等),无菌手套,皮肤消毒液,局部麻醉剂注射液,可待因片,医用胶带,盛装胸水的容器(1000ml以上容量),弯盘等。
  5. 将穿刺用物品置于医用推车上带至操作地点。
  6. 事先安排好操作协助者,并进行操作过程及需要其配合完成的动作的沟通,一起到达操作地点。
  7. 清洁双手,戴好帽子、口罩。

二、操作步骤与方法

  1. 再次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及诊断。
  2. 根据患者病情及穿刺目的,给患者取恰当的体位并确定、标记穿刺点。

a) 胸膜腔穿刺抽气者,患者取仰卧半坐位,穿刺点选择在患侧叩诊为鼓音或听诊呼吸音降低最明显的部位,一般位于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

b) 胸膜腔穿刺抽液者,一般情况良好者,反向骑跨坐于带靠背的椅子上,上肢屈肘交叉置于椅背,前额伏于前臂上,坐好后询问患者是否舒适,能否坚持此坐姿。病情不允许久坐的患者,取仰卧半卧位,患侧后背稍向前垫高,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充分暴露胸部后外侧。

c) 胸膜腔穿刺抽液的穿制点应选择在叩诊为实音或听诊呼吸音降低最明显的部位,一般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助间,腋中线第6~7助间,腋前线第5肋间。

d) 包裹性积液和局限性积气患者,须结合X线或B超定位穿刺点。

e) 确定穿刺点后用蘸龙胆紫的棉签在皮肤上做精确的标记,或用拇指指甲在患者皮肤上稍用力指压出一个“十”字掐痕。

  1. 用无菌医用棉签蘸取消毒液进行穿刺点周围皮肤的常规消毒,由穿刺点向外展开,范围超过穿刺点半径15cm,消毒2~3次,后一次消毒范围应小于前一次范围。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
  2. 让助手打开局部麻醉剂安瓿,用5L注射器抽取麻醉列,在穿刺点的下一助间上缘倾斜进针穿入皮下,以免损伤助间血管和神经,少量推注麻醉剂后,将注射针直立,自皮肤至胸膜壁层逐层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3. 麻醉过程中边进针边回抽,直至有突破感并能回抽出积液或积气,用无菌纱布压住进针部位拔出注射器,进针深度作为胸腔穿刺针进针深度的参考。
  4. 胸穿针连接好胶皮管,用血管钳将胶皮管夹闭。一手示指、中指绷紧并固定住穿刺处皮肤,另一手持胸穿针刺入穿刺点皮下,然后沿肋骨上缘按局部浸润麻醉的路径缓慢进针,当有落空感时提示穿透壁层胸膜进入胸膜腔。
  5. 助手将胶皮管末瑞接排空的50L注射器,松开夹闭胶皮管的血管钳,开始抽液或抽气。注射器吸满后,先用血管钳夹闭胶皮管,拔出注射器将液体注入留标本试管及备好的容器内(气体则排入大气中),排空注射器后再接上胶皮管松开血管钳继续抽液或抽气。反复操作达到穿刺目的,注意记录抽液量或抽气量。
  6. 夹闭乳胶管,用无菌纱布按压住穿刺点拔出穿刺针,压迫穿刺点片刻(1~2分钟)后,用无菌棉签蘸取消毒液进行局部消毒,观察针刺点有无溢液,覆盖无菌纱布,用医用胶带固定。
  7. 详细记录抽出液体的量、色泽、浑浊度等,并尽快送检标本。
  8. 协助患者回到病床,整理好衣服,仰卧位休息,与患者简单交流操作情况,检查血压,脉搏有无明显变化,术后严密观察患者有无气胸、血胸、肺水肿及胸腔感染等并发症。
  9. 按要求妥善处理穿刺用物品。

减压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腹膜腔穿刺术

A

一、操作前准备

  1. 核查患者诊断及病情信息,复习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如腹部B超等,查看患者最新的血液一般检查、肝功能、出凝血时间等实验室检查报告,明确有无出血倾向及可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2. 就穿刺术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督促其做好面对操作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的心理准备。
  3. 询问患者有无麻醉药过敏史,并签署手术同意书。
  4. 物品准备:一次性腹腔穿刺包(内有无菌手套、洞巾、消毒棉球、无菌纱布、镊子2把、带胶皮管腹腔穿刺针、弯盘、带7号针头的5ml注射器、50ml注射器、引流袋、无菌标本试管等),无菌医用棉签,无菌手套,皮肤消毒液,局部麻醉剂注射液,医用胶带,盛装腹水的容器(1000ml以上容量),弯盘,血压计,皮尺等。
  5. 将穿刺用物品置于医用推车上带至操作地点。
  6. 事先安排好操作协助者,并进行操作过程及需要其配合完成的动作的沟通,一起到达操作地点。
  7. 清洁双手,戴好帽子、口罩。

二、操作步骤与方法

  1. 再次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及诊断,视诊、叩诊腹部,用皮尺测量腹围,核实腹水情况。
  2. 根据患者病情及穿刺目的,给患者取恰当的体位并确定、标记穿刺点。

a) 疑为腹腔内出血或腹水量少,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时,患者取侧卧位,穿刺点选择在贴近床面侧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点处。

b) 抽取腹水缓解腹腔内压力时,患者取仰卧半卧位或平卧位,穿刺点有两个:

i. 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此处穿刺可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及肠管(放腹水时首选用左侧);

ii. 下腹部正中线上脐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的上1cm,偏左或偏右1~1.5cm处,此处穿刺较安全。

  1. 用无菌医用棉签蘸取皮肤消毒液(碘伏等),在穿刺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画圈式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待消毒液晾干后,再重复消毒1次,第2次消毒范围应略小于第一次。查看局部麻醉药名称及剂量。
  2. 打开一次性腹腔穿刺包,戴无菌手套,检查一次性腹腔穿刺包内物品是否齐全。
  3. 铺无菌洞巾,助手打开局部麻醉剂安瓿,操作者用5L注射器抽取,一手拇指与示指绷紧穿刺点皮肤,另一手持针斜行刺进穿刺点皮下,注射麻醉剂形成小皮丘后,自皮肤至腹膜壁层逐层注射麻醉。每次注药前应回抽观察有无血液、腹水抽出。
  4. 检查穿刺针,夹闭穿刺针连接的胶皮管,操作者用左手拇指与示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腹腔穿刺针在麻醉处先稍倾斜刺进皮下然后垂直刺入腹壁,待有明显抵抗感时,提示针尖已穿过腹膜壁层。助手戴手套后,用消毒血管钳在皮肤接近进针处协助固定穿刺针,操作者用50ml注射器连接胶皮管抽取腹水,并留样送检。
  5. 诊断性穿刺时,可直接用20mL或50mL注射器及适当长度针头直接进行穿刺。大量放液时,每次应夹闭胶皮管后再拔出注射器排放腹水,注意抽取腹水的速度不宜过快,将腹水注入备好的容器中计量并根据需要送实验室检查。
  6. 抽液完毕,用无菌纱布压住穿刺部位拔出穿刺针,穿刺点用消毒棉球擦拭后,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穿刺部位数分钟,用医用胶带固定。
  7. 操作结束后协助患者平卧位休息,测量腹围、脉搏、血压,检查腹部体征。简单与患者沟通操作情况,嘱患者卧床休息,如有不适及时呼叫医护人员。
  8. 详细记录穿刺操作过程及腹水性状、抽取腹水量等。

注意事项:首次放液不能超过1000ml,以后不能超过3000ml。大量腹水患者,为防止腹腔穿刺后腹水渗漏,采用迷路进针,自穿刺点垂直进针,然后倾斜45-60度进针1-2cm,再垂直进针至腹膜层。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