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态度 Flashcards

1
Q

态度的定义(Freedman)

A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的反应倾向,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________是态度其余成分的基础。

A

认知成分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________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

A

情感成分

(它既影响认知成分,也影响行为倾向成分)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态度三成分中的行为倾向成分如何理解?

A

人们对态度对象所预备采取的反应,它具有准备性质。行为倾向成分会影响到人们将来对态度对象的反应。但它不等于外显行为。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态度的心理功能

A

① 效用功能/适应功能/工具性功能(态度是按功利原则取舍后的结果)
② 认知功能/知识功能(通过态度赋予客体意义)
③ 自我保护功能(应付情绪冲突、保护自尊)
④ 价值表达功能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个体寻求酬赏与他人赞许,形成与他人要求一致并与奖励联系在一起的态度,而避免那些与惩罚相联系的态度。这体现了态度的________(心理功能)。

A

效用功能

(也叫适应功能)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从态度预测行为的准确性?

A
1⃣️态度的特殊性水平(指向群体或个体越特殊,准确性越高)
2⃣️态度的强度(态度越强,准确性越高)
3⃣️态度的可接近性(态度越容易被意识,对行为的影响越大)
4⃣️行为的主动性水平(对那些需要付出努力且明显直接的行为预测准确性高)
5⃣️自我意识(内在自我意识高的人,他们的态度预测其行为效度较高)
6⃣️心境的影响(快乐心境下,内隐态度可以很好地预测行为;悲伤心境下,内隐态度对行为的影响很小)
7⃣️情境因素(环境为行为提供的外部指引小,则态度预测行为的准确度高)
8⃣️时间因素(间隔越长,准确性越低)

Tips:一时心情,动静特强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相关理论)

A

1⃣️学习对态度形成的影响
① 霍夫兰德的态度学习理论
② 凯尔曼的态度形成理论

2⃣️认知因素对态度形成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

3⃣️文化因素对态度形成的影响
(e.g, 关注社会地位/关注个体自身)

4⃣️其他因素(e.g, 曝光效应)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霍夫兰德的态度学习理论

A

态度是后天习得的,有三种机制:
① 联结:把特定的态度与某些事物联系在一起
② 强化:奖励有助于我们形成对某些事物的态度
③ 模仿:通过模仿榜样人物的态度形成自己的态度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凯尔曼的态度形成理论

A

态度的形成包括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① 依从:权宜之计,印象管理策略,趋利避害的工具
② 认同:本阶段情感因素起明显作用,认同依赖于对象对个体的吸引力
③ 内化:以理智(认知成分)为基础,是原有态度与所认同的态度协调的结果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计划行为理论

A

在执行行为的个人能力、机会以及资源等实际控制条件充分的情况下,行为意向直接决定行为,而行为意向取决于人们的态度、自身的主观规范以及人们所知觉到的控制感。
该理论早期认为,如果人们将被建议的行为评价为积极的(态度),并且他们认为重要他人希望自己执行该行为(期望),则会导致更高的行为意图(动机)。后来又增加了第三个因素,即知觉到的对行为的控制感。

❶ 指向行为的态度
由两方面因素决定:
a. 人们对行为结果的信念
b. 对这些信念的评价

❷ 主观规范
(个人对于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
       由两方面因素决定:
       a. 感受到重要他人的期望(外部)
       b. 遵从这些期望的动机(内部)

❸ 知觉到的控制感
(人们对于完成行为是困难还是容易的知觉,是自我效能感和可控性两方面的结合)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态度改变的理论

A

1⃣️说服模型(霍夫兰德、希尔斯)
2⃣️海德的平衡理论
3⃣️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4⃣️社会交换论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海德(Heider)的平衡理论

A

P-O-X模型
P:Person
O:Other person
X:第三者或态度对象

箭头代表态度的指向
正负号代表态度的肯定与否定

符号相乘为正时,平衡
符号相乘为负时,不平衡

P-O-X之间的平衡状态是稳定的,排斥外界的影响。
P-O-X之间的不平衡状态是不稳定的,会使个体产生心理上的紧张,只有三者态度关系发生改变,恢复平衡状态时紧张才能解除。人们在转变态度时遵循“最小费力原则”,即尽可能少地转变情感因素而维持平衡。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A

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当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矛盾,并且无法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外部理由时,常常会引发心理紧张。为了克服这种紧张,人们会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

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有:
❶ 改变态度(改变与行为不协调的认知)
❷ 增加认知(增加与行为协调的认知)
❸ 改变认知的重要性(增加协调认知的重要性,降低不协调认知的重要性)
❹ 减少选择感(将行为归于外因)
❺ 改变行为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一个吸烟者告诉自己,抽烟对放松和保持体形的好处比担心30年后患癌症更重要。这属于哪一种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

A

改变认知的重要性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6
Q

一个吸烟者告诉自己,吸烟让我放松和保持体形,有利于我的健康。这属于哪一种改变认知失调的方法?

A

增加认知

17
Q

一个吸烟者告诉自己,我喜欢吸烟,我不想真正戒掉。这属于哪一种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

A

改变态度

18
Q

决策后失调可以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来减少。

A

对最终选择的评估

当做出重要决策后,我们经常会高度评价自己的选择而贬低放弃的选择,以此来减少失调。我们的偏好会影响我们的决定,而我们的决定又会强化我们的偏好。
(可衔接禀赋效应)

19
Q

如何用社会交换论来解释态度的改变?

A

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社会关系也是一种交换关系,人们按照小成本大收益的原则(费力最小原则)行动。决定个体采取何种态度以及态度转变的关键是诱因的强度(得失权衡)。

20
Q

态度的测量方法

A

直接测量:
1⃣️自陈法
2⃣️行为观察法
3⃣️量表法

间接测量:
4⃣️投射测验
5⃣️行为反应测量(身体距离、生理指标等)
6⃣️反应时测量

21
Q

偏见的含义

A

偏见是基于错误和顽固的概括而形成的憎恶感。

——奥尔波特《偏见的本质》

22
Q

刻板印象、偏见、歧视的关系

A

态度三成分:认知、情感、行为倾向

刻板印象:认知成分
偏见:情感成分
歧视:行为倾向成分

23
Q

歧视的含义

A

不公平地看待和对待某个特定对象,其核心是将特定对象看得比自己低劣,并使自己的压迫、强制、剥夺对方的行动合理化,造成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不平等。

24
Q

偏见产生的原因

A
1⃣️ 团体冲突理论
2⃣️ 社会学习理论
3⃣️ 认知理论
4⃣️ 心理动力理论
5⃣️ 社会化(历史与文化的遗留)
6⃣️ 个体的人格和心理因素(权威主义人格、投射、挫折感)
25
Q

团体冲突理论

A

为了争夺稀有资源,团体之间会产生偏见。从这一点来看,偏见实际上是团体冲突具体的表现。(童子军露营实验)

团体冲突理论认为,当人们认为自己有权获得某些利益却没有得到,这时若把自己与获得这种利益的团体相比较,就会产生相对剥夺感。相对剥夺感最可能引发对立和偏见。

26
Q

认知理论如何解释偏见的产生?

A

信息处理过程(分类、图式、认知建构等)助长了偏见。

27
Q

心理动力理论如何解释偏见的产生?

A
偏见由个体内部发生、发展的动机性紧张状态引起。
存在两种不同形式:
① 一种替代性攻击
② 一种人格反常、人格病变
(✔️阿多诺对权威主义人格的研究)
28
Q

____________(人格)易产生并固守偏见。

A

权威主义人格

(固执于传统;夸大权威;将对某些人的敌意扩大到一般人身上;具有神秘及迷信的心理倾向)

29
Q

偏见的影响

A

1⃣️ 影响对他人的知觉
2⃣️ 影响个体自身行为和他人行为(自证预言)
3⃣️ 影响社会生活(导致疏离,疏离又进一步强化偏见,偏见的进一步发展会导致歧视和攻击)

30
Q

消除偏见的方法

A
1⃣️ 改变或重建刻板印象(最直接)
2⃣️ 控制社会化过程
3⃣️ 受教育
4⃣️ 直接接触
5⃣️ 自我监控(对认知过程的监控)
31
Q

有哪些观点解释了行为影响态度的原因?

A

1⃣️ 自我表露:印象管理(我们希望自己看上去一致)
2⃣️ 自我辩解: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3⃣️ 自我知觉:贝姆的自我觉知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