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障碍 Flashcards
焦虑的概述(高频考点)
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
焦虑的功能(高频考点)
(1)信号功能:它向个体发出危险信号,当这种信号出现在意识中时,人们就能采取有效措施对付
危险,或者逃避,或者设法消除它。
(2)动员机体处于战斗准备状态:焦虑发生时,个体受植物性神经支配的器官产生兴奋状态,警觉
增强,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升高,为采取行动对付危险作出适当准备的
(3)参加学习和经验积累的过程:焦虑帮助人们提高预见危险的能力,帮助人们不断调整自己的行
为,学习应对不良情绪的方法和策略。
焦虑的特点(高频考点)
作为一种精神病理现象的焦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患者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甚至极端惊恐或恐怖。
(2)这种情绪是不快的和痛苦的,可以有一种死在眉睫或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觉。(3)这种情绪指向未来,它意味着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或马上就要发生。
(4)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或者,用合理的标准来衡量,诱发焦虑的事件与焦虑的严重程
度不相称。
(5)在焦虑体验同时,有躯体不适感、精神运动性不安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焦虑障碍(高频考点)
在DSM-IV中,焦虑障碍是指过分地、没有理由地担忧为主要症状的一类心理障碍,它包括恐怖
症、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主要类型。
恐怖症
恐怖症又译恐惧症,是指对于特定事物或处境具有强烈的恐惧情绪,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
焦虑症状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
临床表现与诊断广场恐怖症
广场恐怖症又译场所恐怖症,所恐惧的对象是特定场所或处境,如害怕开放的空间、害怕离家、
害怕置身于人群拥挤场合以及难以逃回安全处所的地方。
广场恐怖症临床特点
①焦虑症状:患者担心在公共场所中昏倒而无亲友救助,或失去自控又无法迅速离开;
②焦虑均在特定情境中发生,多数场合是拥挤人群、封闭场所、难以立即逃到安全地方等情境;
③回避行为,即立即从恐怖情境中逃走或回避恐怖情境。
对广场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①-I对广场恐怖的诊断标准(作为附属于惊恐障碍的一种状态进行诊断)
1)对置身于某处感到焦虑,觉得难以逃脱(或感到难堪),或感到在发生意想不到的惊恐发作时找
不到帮助。典型的广场恐怖易发生的情景有:独自离家在外在一群人中或正在站队;在一座桥上;
在公共汽车、火车里。(注:如只是某一个或一二个特殊情景,考虑特殊恐怖症;如果仅限于社交
情景,那就应诊断为社交恐怖症。)
2)患者设法避免这种情景,或者带着痛苦忍受着,或者带着焦虑心情担心惊恐发作的发生,或者就
此提出要有人陪伴。
3)排除社交恐怖症、特殊恐怖症、PTSD或离别性焦虑障碍等引起的各种焦虑或恐怖性回避
②DSM-5对广场恐怖症的诊断标准(作为独立的疾病进行诊断)
1)对下列5种情况中的2种及以上感到显著的恐惧或焦虑:
20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机、火车等);想是香微质特1
b.处于开放的空间(如停车场、集市等);一会日创客意主人可
c.处于封闭的空间(如商店、剧院等):
d.排队或处于人群中;
e.独自离家。
2)个体恐惧或回避这些情况是因为想到一旦出现惊恐样症状时或其他失去功能或窘迫的症状时害怕
难以逃离或得不到帮助。
3)广场恐惧情况几乎总是促发害怕或焦虑。受
4)个体总是主动回避广场恐惧情况,需要人陪伴或带着强烈的害怕或焦虑去忍受。业
5)这种害怕或焦虑与广场恐惧情况和社会文化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危险不相称。
6)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通常持续至少6个月。
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8)即使有其他躯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存在,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也是明显过度的。
9)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的症状来更好地解释。不二之选
注:无论是否存在惊恐障碍都可以诊断为广场恐怖症。如果个体的表现符合惊恐障碍和广场恐
怖症的诊断标准,则可同时给予2个诊断。
社交恐怖症(高频考点)
社交恐怖症也称社交焦虑障碍,是指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存在持久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
社交恐怖症(高频考点)临床特点
①害怕与别人对视,恐惧自己会做出丢脸的言谈举止或表情尴尬;
②害怕自己当众出丑,害怕见人脸红被他人看到。深信周围人在注意自己,因此感到惴惴不安;
③出现心慌、震颤、出汗、恶心、尿急等植物神经功能症状;
④特别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行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害怕别人评论自己;
⑤拒绝参加各类聚会,也可能避免所有公众场合。害怕出门,不敢与人交往,甚至长期脱离社会生活,无法工作。
社交恐怖症(高频考点)对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①s-I对社交恐怖的诊断标准 1)患者对某种或多种社交场合有显著或持久的恐惧。在这些场合下,患者被暴露于不熟悉的人们面 前或可能有人在注意或观察,害怕自己可能会作出一些使人难堪的行为或表现出焦虑症状。如果是 儿童,则是在与年龄相称的熟悉的人们交往时发生问题或在同伴中出现焦虑,而不是与成人的交 往问题。 2)一旦暴露于所害怕的社交场合便引起焦虑,并可能出现与处境密切相联系的惊恐发作。如果是儿 童,焦虑可表现为大哭大闹、发呆或从社交处境中退缩。 3)患者知道自己的害怕是过分的或没有道理的。如果是儿童,这一点可以没有。 4)患者设法回避所害怕的社交场合,否则便要忍受极度的焦虑或痛苦。 5)对恐怖处境的回避、焦虑性期待或者痛苦,显著妨碍了患者的生活、工作或社交活动,或者对于 患有恐怖症感到极度的精神痛苦。 6)如患者年龄小于18岁,病程应持续至少6个月。 快 7)这种害怕或回避不是由于某种物质或一般性躯体状况所致的直接生理性反应,并排除其他精神障 碍而引起的焦虑或恐怖性回避。 8)如存在某种一般躯体情况或其他精神障碍,那么标准的害怕与之无关。之选 ②DSM-5对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1)个体由于面对可能被他人审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况时而产生显著的害怕或焦虑。 注:儿童的焦虑必须出现在与同伴交往时,而不仅仅是与成人互动时。 2)个体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现的焦虑症状会导致负性的评价。 3)社交情况几乎总是能够促发害怕或焦虑。 注:儿童的害怕或焦虑也可能表现为哭闹、发脾气、惊呆、依恋他人、畏缩或不敢在社交情况 中讲话。 4)同DSM-IV中4)的内容。 5)这种害怕或焦虑与社会情况和社会文化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威胁不相称。 6)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通常持续至少6个月。7)同DSM-IV中5)的内容。 8)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 9)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的症状来更好地解释。 10)如果其他躯体疾病存在,则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是明确与其不相关或是过度的(3
特殊恐怖症
特殊恐怖症又称单纯恐怖症,是指对存在或预期的某种特殊物体或情境的不合理焦虑
特殊恐怖症临床特点
①在接触特殊的恐怖对象和场合时感到焦虑,甚至出现惊恐发作,可伴有某些植物性神经症状,如
心跳加快和血压升高(血液、外伤恐怖症除外)、出汗、头晕等
素因会协
②通常有回避恐怖情境的习惯,导致功能残缺的程度取决于患者回避恐怖情境的难易程度
对特殊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①DM-IV对特殊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的豪青一式
1)由于存在或预期某种特殊物体或情境而出现显著或不合理的持续害怕
2)暴露于所恐惧的刺激时,几乎不可避免地立即产生焦虑,并可能出现仅限于此情境的惊恐发作。
注:若是儿童,焦虑可表现为哭闹、发脾气或紧紧地拖住他人。
3)患者认识到这种害怕是不合理的或过度的。注:若是儿童,则无此项
4)患者一般都设法避免这种情景,否则便以极度的焦虑或痛苦忍着二之选
5)这种对恐怖情境的避免、焦虑的期待或害怕反应,显著地干扰个人的生活、工作或社交,或者对
于患有恐怖症感到极度的精神痛苦。
6)如患者年龄小于18岁,应至少有6个月病程。
7)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如强迫症、PTSD、分离性焦虑障碍、社交恐怖症、惊恐障碍而引起的焦虑、惊
恐发作或恐怖性回避。
注明类型:动物型、自然环境型(例如高度、雷雨、水)、血液一注射一外伤型、情景型(例
如飞机、电梯、闭室)、其他型(例如惊恐性地躲避会导致息,如是儿童,躲避响声或某种服装)
②DSM-5对特殊恐怖症(特定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1)同DSM-IV中1)的内容。
2)恐惧的事物或情况几乎总是能够促发立即的害怕或焦虑。3)同DSM-IV中4)的内容。
众学简快网校 www.jkclass.cn.cn
4)这种害怕或焦虑与特定事物或情况所引起的实际危险以及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不相称。
5)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通常持续至少6个月。
6)同DSM-IV中5)的内容。
7)同DSM-IV中5)的内容。
)恐怖症的病因
1.生物学因素
恐怖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2.心理社会因素
(1)心理分析理论:恐惧是对抗焦虑的防御反应。个体害怕被无意识的本能冲动所支配,通过置换
的防御机制,焦虑被外在对象或情境替代。个体通过回避这些对象或情境来避免严重的焦虑。
(2)行为理论:恐怖症通过条件反射和间接学习建立。
(3)认知理论:恐怖症的患者高估所害怕情境的危险性,过分担心某一消极事物将会发生。
(4)人格和父母教养方式:行为退缩的婴儿长大后易发生恐怖症:不当的教养方式(阻止正常社交、
采用羞辱作为惩罚)可能导致恐怖症,特别是社交恐怖症。
恐怖症的治疗
1.药物治疗 理学考研不二之选 药物治疗(抗焦虑药)从整体上说是辅助治疗,用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或伴随的抑郁情绪, 使心理治疗容易进行 2.心理治疗 (1)行为疗法 常用的行为疗法包括:系统脱敏法、满灌疗法和模仿法。 (2)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挑战负性的、不合理的想法而起到治疗作用。通常与行为治疗技术联 合使用。 (3)森田疗法 其治疗原则“顺应自然,为所当为”。让患者不再关心体察心理症状,而是带着症状像正常人一样交往,使症状在不知不觉中消失。
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简称惊恐症,是指以反复出现的惊恐发作为原发的和主要临床特征,并伴有持续地担
心再次发作或发生严重后果的一种焦虑障碍。
惊恐障碍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特点
(1)有的惊恐发作与特定的情境或事件有关有的可自行产生,没有明显诱因。
(2)惊恐发作常突然产生,10分钟内症状就达到高峰。最主要的精神症状是极度的恐惧、濒死感、
末日感,且患者不知道自己恐惧的来由,同时伴有许多急性发作的躯体症状
园
(3)患者出现多种令其苦恼的想法。
对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
(1)DSM-IV对不伴广场恐怖(伴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 ①下列两点必须同时存在: 1)复发性难以预料的惊恐发作 学简快 2)至少在一次恐慌发作后,表现出至少下列1项持续1个月以上时间: a.持续性担心会有再次发作: b.担心发作会产生并发症或其他后果; 心理学考研不二之选 c.与发作相关的行为显著变化。 内式检学主式 ②没有广场恐怖(存在广场恐怖)。 ③这种惊恐发作并非由于某种物质或一般躯体变化所致的生理性效应。 ④排除社交恐怖症、特殊恐怖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离别性焦虑障碍、抑郁症等继发的惊 恐发作。 (2)DSM-5对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 ①反复出现不可预期的惊恐发作,发作期间出现惊恐发作的4项及以上症状。 ②至少1次发作之后,出现下列症状中的1~2种,且持续1个月(或更长)时间 1)持续地担忧或担心再次的惊恐发作或其结果; 2)在与惊恐发作相关的行为方面出现显著的不良变化。③这种障碍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 ④这种障碍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来更好地解释。
【惊恐发作】
【惊恐发作】(惊恐发作是症状,不是精神障碍这里呈现是为了帮助确认惊恐发作)
惊恐发作是指在一个独立的具有强烈恐惧或不适感的阶段,下列症状中的4项或更多突然出现,
并在10分钟内达到顶峰。
a心悸或心跳加速;b.出汗;c.震颤或发抖:d.感觉气短或窒息感;e.感觉喉部有堵塞感f.胸部
疼痛或不适感;g.恶心或腹部难受h.感到头晕,站立不稳或晕倒;i.现实解体或人格解体;j害
怕失去控制或将要发疯:k.濒死恐怖;1.感觉异常:m.寒战或潮热感。
惊恐障碍的病因P
1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惊恐障碍的生物学易感性部分与遗传有关。 (2)神经递质学说:NE活性的异常可能与惊恐发作有关。 (3)乳酸盐假说:给焦虑症患者静脉滴注乳酸钠,可使大多数患者惊恐发作。 (4)神经解剖学:惊恐发作与脑干蓝斑的功能异常有关,期待性焦虑与边缘系统的功能损害有关, 恐怖性回避与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异常反应有关。 2.心理社会因素 17 (1)心理分析理论:对抗焦虑的防御失败;童年不愉快的经历可能和成年后惊恐障碍有关 (2)行为主义学派:对恐惧的恐惧;认为惊恐障碍与内感受害怕有关。 (3)认知学派:惊恐障碍患者对自己的躯体感受过于敏感,并易于对这些感受作出灾难化的解释和 评价。
惊恐障碍的治疗
1.药物治疗
(1)抗抑郁类药物:5-HT再摄取抑制剂。
(2)苯二氮草类药物: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等用于抗抑郁药不能耐受者;预期焦虑或恐怖性回避
突出,需要快速控制症状者。
2.心理治疗
()解释惊恐障碍①指出惊恐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不是器质性病变,也不是性格上的弱点
②向患者保证他的疾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
③告诉患者惊恐障碍症状表现形式的特点;
④指出药物是用以纠正生物学方面异常的一个手段,仅需暂时服用上
⑤应让配偶、家属及其对患者有重大影响的人一同参与治疗。
(2)心理治疗技术自然得以
①行为治疗
最常用的是逐级暴露法或系统脱敏法,具体做法为:让患者暴露于现实的或想象的恐怖情境,
并反复进行,直至对所害怕的情境不再感到恐惧或焦虑。
②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的三部曲为:1)找出消极或适应不良的思维模式;2)挑战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3)
用积极的或者更为有益的想法代替消极想法。
③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做某种练习,稳定地引起类似惊恐的感觉当患者感受到类似惊恐发作的症
状时,要求患者体会这些症状是安全的,应用已经学到的认知和放松技术缓解症状。
广泛性焦虑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简称为GAD,是指对一系列生活事件或活动感到过分的、难以控制的担忧的焦
虑障碍。其基本特征是慢性、不可控的担忧。
广泛性焦虑障碍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特点
(1)漂浮不定的焦虑。焦虑与现实生活似有联系,但其担忧的内容及严重程度跟日常生活中的琐碎
事物是不相称。
(2)焦虑的同时伴有易激惹、注意集中困难、难以作决定以及害怕犯错误的情况。
(3)患者往往表情紧张,双眉紧锁,姿势僵硬不自然,常伴有震颤,同时有程度不等的运动性不安。
(4)睡眠障碍。典型者为入睡困难,也有的患者睡眠浅而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