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政策 Flashcards

1
Q

改革開放的背景

A

文革結束後,鄧小平回復主政,糾正了文革的錯誤,並將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放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治國方針,不再透過發起政治運動來改變社會,而是實行改革開放,力求把中國建設成富強國家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改革開放政策的目標

A

改革開放的目標是要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技“四個現代化”。中國幅員廣闊,地域差異大,具體方法是通過“對內改革,對外開放”,以發展經濟為中心,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繼而帶動全國整體發展,逐步達到共同富裕,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改革開放,對內改革的重要措施

A

中央政府為提高生產效率,改變過去計劃經濟的模式,逐步放寬對經濟活動的限制,並引入市場經濟元素,釋放生產力,讓農業、工業和商業走向多元發展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農村改革

A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中央政府在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承包制),將人民公社集體所有的土地,交由農戶以承包的形式自主經營。農戶上交一定數量的收成後,剩餘的可保留自有或出售。措施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農產量因而大幅增加。承包製實施後,中央政府逐步廢除人民公社。
鄉鎮企業:除推行承包制外,中央政府還鼓勵農民在鄉鎮辦企業。這些企業由集體或個體經營,從事農業以外的經濟活動,例如食品加工、製衣、電子、交通運輸等,不受政府直接管理,從而吸納農村的剩餘勞動力,推動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工商業改革

A

改革國有企業:在計劃經濟下,國有企業只按政府指令生產,效率低、成本高。中央政府透過“放權讓利”,下放部分經營權予企業管理層,容許企業自行制定生產和盈利目標,並把部分利潤留做投資和發展,以刺激企業的生產動力。隨後國企持續改革,採用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並引入股份制,在各地股票市場上市,提高市場競爭力。
鼓勵民營企業:中央政府不再限制民間的商業活動,更承認私人企業的地位。不少人創辦民營企業,以個人資金投資和經營,累積財富。這些民企主要從事輕工業和服務業,為社會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所佔經濟比例愈來愈高。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對外開放的重要措施

A

為配合內部改革,中央政府一改過往封閉的經濟政策以漸進方式對外開放,引進外來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快經濟發展。
成立經濟特區:中央政府以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為對外開放的試點,於1980年成立經濟特區,透過向外商提供稅務、土地使用等優惠,配合國內龐大的勞動力,吸引外商在經濟特區設廠投資,開辦“三資企業”,所引進的資金、技術及管理經驗,有助中國擴大貿易,增加國內就業,令經濟活動更為活躍。1988年,海南島亦成為經濟特區。
擴大開放層面:中央政府隨後把試點的經驗推廣到更多地方。1984年起,先後開放上海、天津、廣州等十四個沿海城市,又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劃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加快沿海地區發展。至1990年代更進一步開放內陸地區,形成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改革開放的波折

A

1980年代,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下迅速發展,但同時孿生通貨膨脹、“官倒”、貪污腐敗等問題,激化社會矛盾,終發生“六四事件”。1989年夏天,北京學生及市民自發舉行悼念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逝世的活動,觸發了反腐敗、反“官倒”的民眾運動;6月4日,中央政府出動解放軍,在天安門廣場進行清場,把運動平息。事後,中央政府的處理手法引來國際社會猛烈回響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堅持改革開放

A

“六四事件”引發對改革開放的討論。1992年初,鄧小平南下深圳、珠海及上海等地視察,並發表講話,強調改革開放的基本方針不變。他此行肯定了過去改革的成果,結束了國內對改革路向的爭論,隨後,中央政府確定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並深化農工商業改革、對外開放措施,加快改革步伐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改革開放在民生、收入方面的成效

A

基本民生改善: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後,經濟高速發展。農村改革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糧食產量提升,農民收入不斷增加。2000年代,溫飽問題基本上已解決。近年愈來愈多人擺脫貧困,生活素質提高,步向小康生活
經濟收入增加:改革釋放了農業和工商業的生產力,加上對外開放經濟,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經濟活動越趨頻繁,國民收入大增。1978-2010年間,中國的國民收入由1483億美元大幅升至60,397億美元。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收入國家的水平。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改革開放在世界經濟、國力方面的影響

A

中國與世界經濟接軌:對外開放經濟特區的沿海城市,成功吸引外來資金和技術,令中國工業迅速發展,產品種類多元化,例如成衣、電子產品、日用品等。中國製造的產品外銷全球,更獲得“世界工廠”的稱號,成為世界經濟體系中的重要一員。
綜合國力提升: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取得的經濟成果,帶動了中國在社會民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整體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隨著與世界各國的交往增加,中國更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對世界的影響力有所提高。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改革開放面對的貧富、農業方面的問題

A

貧富懸殊:改革開放讓部分人和地區先富起來,衍生貧富懸殊問題。優先開放沿海地區,經濟高速發展;中西部內陸地區卻受到政策和地理等因素限制,發展相對緩慢,與沿海地區的差距擴大。另外,中央政府優先發展城市,政策和資源向城市傾斜,導致城鄉差距擴大,城市居民較農民更易致富,貧富不均。
三農問題:雖然改革開放基本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但部分農村由於缺乏政府支援,於1990年代末形成“三農問題”,即農村生活水平與建設落後;農業規模小、利潤微薄;農民難靠農務為生,湧入城市打工,但待遇差,難以改善生活。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改革開放遇到的環境、貪腐問題

A

環境污染:改革開放後,工商業急速發展,造成污染、過度開採資源和破壞生態等環境問題。地方政府和企業為追求經濟增長,默許“先污染,後治理”。空氣、水質和土壤等污染問題到1990年代中期惡化,危害人民的居住環境和健康。
貪腐問題:改革開放推動經濟,但同時滋長唯利是圖的不良風氣,衍生大量貪污腐敗問題。部分管員以權謀私,不但損害人民利益,更大及政府管制威信,官民關係轉差。多年來所揭發的案件甚多,反映問題的嚴重。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中央政府如何改善改革開放遇到的困難?

A

面對各種問題,中央政府一方面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提高施政透明度,不但懲處失職的官員,而且把反貪腐列為首要工作,絕不姑息;另一方面,改變“先污染,後治理”的發展模式,頒布了多項關於改善污染的環境保育的法律,加強污染防治。此外,中央政府又投入大量資源,致力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改善民生,均取得不少成效。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國際地位提升

A

堅持和平發展:改革開放後,中央政府繼續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互相尊重和平等的基礎上與各國交往。隨著國力增強,中國不但實行“全方位外交”,更強調“和平發展”,一方面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國力,另一方面以自身的發展貢獻國際社會,促進世界和平。
國際地位提升:中國由貧窮國家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社會民生顯著改善,國際地位相應提升。中國作為國際社會一員,隨著經濟實力增強,外交活動愈來愈活躍,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更大的影響力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中國參加國際事務推動世界和平

A

參與聯合國決策:中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之一,擁有否決權,足以影響聯合國的決議。另外,不少中國代表在聯合國下轄的專門機構擔任要職,領導聯合國處理經濟和社會事務。
執行維和行動:中國是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主要出資國和出兵國。1982年,中國開始承擔聯合國的維和費用,1992年更首次派軍參加維和行動。2008年,因應非洲東岸的索馬里海盜為患,中國根據聯合國決議,派遣軍艦展開反海盜巡邏任務。中國是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派出維和部隊最多的國家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6
Q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促進全球經濟

A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參與不同的經濟組織,加強與各國的往來。1991年,中國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與各成員共商亞太地區的經濟事務。2001年,中國經過十五年談判後,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快開放市場,進一步融入國際貿易體系。此外,中國於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構想,藉倡議經濟合作,推進世界經貿交流。

17
Q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支援社會文化發展

A

提供人道援助:中國不時向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人道援助,又派出醫護人員到非洲義診。自2004年以來,中國累計提供的國際人道支援助以超過三百次。
主辦國際活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與世界各地交流,更成功爭取了一些大型國際活動的主辦權。如2008年在北京舉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和2010年在上海舉行的世界博覽會,均反映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

18
Q

改革開放中香港引進管理經驗

A

香港工商業發達,企業的管理經驗豐富,有助內地落實各項開放措施。改革開放早期的開發項目,有不少都有香港企業參與始創,如1979年初,香港招商局在深圳西建立的“蛇口工業區”,是首個對外開放的工業區,比深圳經濟特區的成立還要早;1980年成立的首家中外合資酒店廣州“白天鵝賓館”,都是由香港商人投資建立的。

19
Q

改革開放中香港提供資金和技術

A

香港企業擁有大量資金和技術,為內地製造業注入動力。改革開放初期,香港製造業正面對生產成本上漲問題,而內地的土地和勞工成本較低,港商於是紛紛將生產線遷往內地,特別是臨近廣東省的珠三角地區,以維持產品競爭力。珠三角從此成為世界主要的製造業基地。至1980年代中期,當地約有九成的外來投資來自香港。

20
Q

香港作為改革開放中出入中國內地的南大門

A

貿易方面:改革開放後,香港再度成為中國內地與世界之間的橋樑。例如轉口貿易,香港是內地對外貿易最重要的轉口港,不少內地出口的商品都經香港轉口至海外。另外,不少外商為進軍內地而在香港設立分行,讓內地把外資“引進來”。同時,中資企業紛紛來港開設“窗口公司”透過香港“走出去”,拓展海外業務。
金融服務業方面:1980年代以後,內地經濟不斷發展,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急增。香港具有良好的法律和金融基礎,能為內地提供專業的金融服務。如1986年成立的香港聯合交易所,協助不少內地企業在香港透過股票上市等途徑集資,不但加快內地的商貿發展,更強化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