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魚我所欲也 Flashcards
1
Q
魚,我所欲也
所
A
的東西
2
Q
魚,我所欲也
欲
A
想要
3
Q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得兼
A
同時得到
4
Q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舍
A
捨棄
5
Q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取
A
選取
6
Q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生
A
生命
7
Q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義
A
道義
8
Q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
甚於
A
超過
比。。。重要
9
Q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
為
A
做
10
Q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
苟
A
隨便
11
Q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
得
A
得到
12
Q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
故不為苟得也
A
所以不能夠做苟且偷生的事
13
Q
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惡
A
厭惡
14
Q
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甚於
A
超過
比。。。厭惡
15
Q
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A
災禍
16
Q
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A
躲避
17
Q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
如使
A
假使
18
Q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
莫
A
沒有
19
Q
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則
A
那麽
20
Q
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凡
A
凡是
21
Q
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者
A
的手段
22
Q
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何
A
爲什麽
23
Q
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
使
A
假使
24
Q
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
惡
A
厭惡
25
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 不為
不做
26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 由
用
27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 是
這
28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 而
但是
29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 用
采用
30
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 則
就
31
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 是故
因此
32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 非
并非
33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 獨
只是
34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 是
這種
35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 勿
不
36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 喪
喪失
37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 耳
罷了
38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 一簞食
一碗飯
39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 一豆羹
一碗湯
40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 生
生存
41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 弗
不
42
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 嘑
呼喝
43
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 道
道路
44
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 弗
不
45
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 受
接受
46
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 蹴
踐踏
47
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 與
給予
48
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 不屑
不值得接受
49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 萬鍾
豐厚的俸祿
50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 則
就
51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 辯
分辨
52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 受
接受
53
萬鍾於我何加焉?
| 於
對
54
萬鍾於我何加焉?
| 加
得益
55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 美
華麗
56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 奉
侍奉
57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 得
感激
58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 與
嗎
59
鄉為身死而不受
| 鄉
從前
60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 是
這樣
61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 已
停止
62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 乎
嗎
63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 謂
叫做
64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其本心。
| 失
喪失
65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 本心
羞惡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