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師説 Flashcards
1
Q
古之學者必有師。
學
A
求學
2
Q
古之學者必有師。
師
A
老師
3
Q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所以
A
用來
4
Q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傳
A
傳授
5
Q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道
A
道理
6
Q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受
A
教授
7
Q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業
A
學業
8
Q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解
A
解答
9
Q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惑
A
疑惑
10
Q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非
A
并非
11
Q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知
A
明白
12
Q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之
A
知識和道理
13
Q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孰
A
誰
14
Q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為
A
成爲
15
Q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終
A
始終
16
Q
生乎吾前
乎
A
在
17
Q
其聞道也
其
A
他們
18
Q
其聞道也
聞
A
領會
19
Q
其聞道也
道
A
道理
20
Q
固先乎吾
固
A
本來
21
Q
固先乎吾
乎
A
比
22
Q
吾從而師之
從
A
跟從
23
Q
吾從而師之
師
A
學習
跟隨老師學習
拜師
24
Q
吾從而師之
之
A
他
25
吾師道也
| 師
學習
26
吾師道也
| 道
道理
27
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 庸
難道
28
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 於
比
29
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 整句
難道知道他的出生年份比我早還是比我晚呢?
30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 是故
所以
31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 無
無論
32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 貴
高貴
33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 賤
卑賤
34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 長
年長
35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 少
年輕
36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 所
的地方
37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 師
從師學習的
38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 道
風尚
39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 傳
流傳
40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 欲
想要
41
其出人也遠矣
| 出
超出
42
其出人也遠矣
| 遠
多
43
猶且從師而問焉
| 猶且
尚且
44
猶且從師而問焉
| 問
學習
45
今之眾人
| 眾人
一般人
46
其下聖人也亦遠矣
| 下
不及
| 比。。。低下
47
而恥學於師
| 恥
感到羞恥
48
是故聖益聖,愚益愚
| 益
更加
49
是故聖益聖,愚益愚
| 聖
聖明
50
是故聖益聖,愚益愚
| 愚
愚昧
51
聖人之所以為聖
| 之所以
的原因
52
其皆出於此乎
| 其
大概
53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 愛
愛護
54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 擇
選擇
55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 其身
自身
56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 師
跟從老師學習
57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 惑
糊塗
58
彼童子之師
| 彼
那
59
彼童子之師
| 童子
孩子
60
彼童子之師
| 師
老師
61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 授
教授
62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 習
使。。。學習
63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 句讀
文辭停頓処
64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 者
的老師
65
或師焉,或不焉
| 或
有人
66
或師焉,或不焉
| 師
跟從老師學習
67
或師焉,或不焉
| 不
不跟從老師學習
68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 遺
遺漏
69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 見
看到
70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 明
明智
71
百工之人
| 工
工匠
72
不恥相師
| 恥
感到羞恥
73
不恥相師
| 相
互相
74
不恥相師
| 師
學習
75
士大夫之族
| 族
這類人
76
曰師、曰弟子云者
| 整句
聽到別人叫老師、弟子等的稱呼
77
則羣聚而笑之
| 笑
嘲笑
78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彼
他
79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道
學問
80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相似
接近
81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 位
地位
82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 卑
卑賤
83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 足
足以
84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 羞
羞恥
| 感到羞恥
85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 官
官位
86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 盛
高
87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 諛
奉承
88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 整句
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則足以使人羞恥,以官位高的人爲師就近於奉承
89
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 復
恢復
90
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不齒
不屑一提
91
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乃
竟然
92
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反
反而
93
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及
比得上
94
其可怪也歟
| 整句
真是奇怪啊
95
聖人無常師
| 常
固定的
96
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 師
以。。。爲師
97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 徒
這類人
98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 其
他們的
99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 賢
賢能
100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 不及
比不上
101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 行
走在一起
102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 必
必定
10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 不必
不一定
104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 不如
比不上
105
師不必賢於弟子
| 於
比
106
聞道有先後
| 整句
領會道理有先有後
107
術業有專攻
| 術
學術
108
術業有專攻
| 業
技藝
109
術業有專攻
| 專攻
專長
| 各有所長
110
如是而已
| 是
這樣
111
如是而已
| 而已
罷了
112
好古文
| 好
喜歡
113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 通
全部
114
不拘於時,學於余
| 拘
拘束
115
不拘於時,學於余
| 於(先)
被
116
不拘於時,學於余
| 於(后)
向
117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 嘉
嘉許
118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 行
實踐
119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 以
用來
120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 貽
贈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