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出師表 Flashcards

1
Q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A

開創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A

一半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中道

A

中途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

A

逝世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A

人力疲勞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A

物力困乏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A

確實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A

重要關頭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然侍衞之臣,不懈於內

A

但是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然侍衞之臣,不懈於內

A

懈怠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然侍衞之臣,不懈於內

A

内政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

A

忠誠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

A

有志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

A

將士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

忘身於外者

A

在戰場上捨生忘死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6
Q

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A

因爲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7
Q

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A

追念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8
Q

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A

特殊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9
Q

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A

恩遇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0
Q

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A

報答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1
Q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A

應該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2
Q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開張

A

展開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3
Q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聖聽

A

皇帝的聽聞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4
Q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A

發揚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5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 遺
留下的
26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 德
恩德
27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 恢弘
發揚 | 重新振作
28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 氣
精神氣節
29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 妄自菲薄
隨便看輕自己
30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 引喻失義
説一些不合理的話
31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 塞
堵塞
32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 忠
忠臣
33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 諫
進諫
34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 路
途徑
35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 俱
都是
36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 陟
晉升
37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 罰
懲罰
38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 臧
39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 否
40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 陟罰臧否
晉升表現好(的官員),懲罰表現不好的(官員)
41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 宜
應該
42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 作
43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 奸
壞事
44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 犯
違反
45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 科
法律
46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 為
47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 善
善事
48
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付
交付
49
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有司
負責的官員
50
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論
判定
51
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刑
刑罰
52
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賞
獎賞
53
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昭
彰顯
54
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平明
公正嚴明
55
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理
治理原則
56
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 偏
偏袒
57
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 私
有私心
58
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 良
善良
59
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 實
忠實
60
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 志
志向
61
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 慮
想法
62
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 忠
忠貞
63
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 純
純正
64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 是以
因此
65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 簡
挑選
66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 拔
提拔
67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 遺
留給
68
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 | 無
無論
69
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 | 悉
全部
70
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 | 咨
咨詢
71
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 | 施
實施
72
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 | 行
執行
73
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 必
一定
74
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 裨
彌補
75
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 補
補救
76
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 闕
缺失
77
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 漏
疏漏
78
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 廣
更大的
79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 | 性
性格
80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 | 行
品行
81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 | 淑
善良
82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 | 均
公正
83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 | 曉暢
精通
84
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 | 試
嘗試
85
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 | 用
任用
86
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 | 稱
稱贊
87
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 | 能
能幹
88
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 議
商議
89
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 舉
推舉
90
愚以為營中之事 | 以為
認爲
91
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也。 | 行陣
軍隊
92
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也。 | 優劣得所
能力强和能力弱的人都得到合適的安排
93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 親
親近
94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 遠
疏遠
95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 所以
的原因
96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 興隆
興盛
97
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 傾頹
傾覆頹敗
98
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 | 在
在世
99
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 | 每
每次
100
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 | 論
談論
101
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 | 未
沒有
102
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 | 嘗
曾經
103
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 | 痛
感到痛心
104
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 | 恨
感到遺憾
105
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 | 於
106
此悉貞良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 | 貞
忠貞
107
此悉貞良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 | 良
賢良
108
此悉貞良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 | 死
效死
109
此悉貞良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 | 節
守節
110
此悉貞良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 | 願
希望
111
此悉貞良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 | 親
親近
112
此悉貞良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 | 信
信任
113
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 則
那麽
114
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 隆
興隆
115
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 計日而待
指日可待
116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 本
本來
117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 布衣
平民
118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 躬
親自
119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 耕
耕種
120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 苟
姑且
121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 全
保全
122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 求
渴求
123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 聞
聞名
124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 達
顯達
125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 以
因爲
126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 卑
身份低微
127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 鄙
見識鄙陋
128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 猥
貶低身份
129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 枉屈
委屈
130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 | 顧
探望
131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 | 以
132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 由是
因此
133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 感激
感動奮發
134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 遂
於是
135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 許
答應
136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 以
137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 驅馳
奔走效勞
138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 遂許先帝以驅馳
於是答應爲先帝奔走效勞
139
後值傾覆 | 值
遇上
140
後值傾覆 | 傾覆
軍事上的嚴重失敗
141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 受
接受
142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 任
任命
143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 際
時候
144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 奉
接受
145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 命
任命
146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 間
時候
147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 整句
在軍隊戰敗的時候接受任命,在危機的時候接受任命
148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 爾來
從那時到現在
149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 臨
將近
150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 崩
死亡
151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 寄
寄托
152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 以
153
夙夜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 夙
154
夙夜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 夜
155
夙夜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 憂
憂慮
156
夙夜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 歎
嘆息
157
夙夜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 不效
沒有成效
158
夙夜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 傷
損害
159
夙夜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 明
知人之明 | 聖明
160
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 渡
渡過
161
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 不毛
寸草不生的地方
162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 今
現在
163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 定
平定
164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 足
充足
165
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 當
應當
166
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 獎
獎勵
167
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 率
率領
168
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 北
向北
169
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 庶
希望
170
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 竭
竭盡
171
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 駑鈍
低劣的才能
172
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 攘除
剷除
173
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 奸
奸詐
174
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 凶
凶狠
175
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 興
振興
176
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 復
光復
177
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 還
返回
178
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 於
179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 所以
用來
180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 報
報答
181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 忠
效忠
182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 職分
職責
183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 斟酌
權衡
184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 損益
得失
185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 進
進獻
186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 盡
窮盡
187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 任
責任
188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 願
希望
189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 託
委派
190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 討
討伐
191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 效
任務
192
不效,則治臣之罪 | 不效
沒有成效
193
不效,則治臣之罪 | 治
懲治
194
不效,則治臣之罪 | 罪
罪過
195
以告先帝之靈 | 告
告慰
196
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 | 若
如果
197
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 | 興
發揚
198
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 | 德
德政
199
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 | 言
建議
200
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 | 責
責備
201
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 | 慢
怠慢
202
以彰其咎 | 彰
彰顯
203
以彰其咎 | 咎
過失
204
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 謀
思慮謀劃
205
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 諮諏
咨詢
206
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 善
良好
207
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 道
方法
208
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 察
認識
209
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 納
接納
210
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 雅言
正確合理的意見
211
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 深
深切地
212
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 追
追念
213
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 遺詔
遺訓
214
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 勝
承受得了
215
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 受
接受
216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云。 | 今
現在
217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云。 | 當
將要
218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云。 | 臨
面對
219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云。 | 表
奏表
220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云。 | 涕
眼淚
221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云。 | 零
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