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部 Flashcards

1
Q

简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A

含义: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特征:概括性,间接性,对经验的改组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简述表象的含义和特征

A

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简述概念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

A
  1. 层次网络理论:具有类属关系的概念组成一个概念网络,在网络中,层次越高的概念,其概括水平越高
  2. 特征表理论:概念的结构是由概念的特征和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构成的,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规则相互结合就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概念
  3. 原型理论:概念主要是以原型来表征的,原型是指最能代表该概念范畴的成员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简述概念掌握的学习模式

A

1.类属学习:把新概念纳入到自己认知结构的相关部分,使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并建立联系的过程。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两种形式。
-派生类属学习:个体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是一个上位概念,学习的新概念或接受到的新信息,只是这个上位概念的一种特征、属性或例证。e.g.学习完“笔”概念,学习“钢笔”
-相关类属学习:个体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是一个上位概念,学习的新概念或接受到的新概念,只是对这个上位概念的深化、扩充、修饰或限定。
2.总括学习:在若干已有的从属概念的基础上再学习一个上位概念。
3.并列结合学习: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概括层次相同,两者既非上位又非下位。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简述推理过程中发生错误的可能原因

A
  1. 气氛效应:在三段论推理中,前提所使用的逻辑量词产生了一种“气氛”,使人民易于接受包含有同一逻辑量词的结论
  2. 换位理论:三段论推理中发生的错误是由于人们错误地解释了前提
  3. 心理模型理论:错误是由于人们对前提信息加工不充分,或说受工作记忆容量限制,人们只根据前提创建了一个心理模型,而没有考虑建立更多心理模型造成的
  4. 证实偏差:在条件推理中,人们倾向于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而很少去证伪它们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简述想象的含义和种类

A

定义: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其基本特点是形象性和新颖性。
-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产生的想象。
-有意想象/随意想象: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目的,在人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等
-幻想:指向未来,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是想象的特殊形式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举例说明想象的功能

A
  1. 预见作用
  2. 补充知识经验
  3. 代替作用
  4. 有助于创造性活动
  5. 调节:对机体生理活动过程有调节作用,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试述问题解决的策略,并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A
  1. 算法策略:解决问题时的一套规则,能够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算子或途径,直到选择到有效方法解决问题。
  2. 启发式: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问题空间中采取较少认知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e.g.手段-目的分析策略、逆向搜索策略、爬山法
  3. 影响因素:1⃣️知识表征的方式2⃣️定势e.g.陆钦斯量水实验3⃣️功能固着e.g.邓克尔盒子问题4⃣️动机5⃣️情绪6⃣️人际关系/社会因素:从众7⃣️原型启发8⃣️个性特征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简述并比较算法式和启发式问题解决策略

A
  1. 算法策略: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2. 启发式:根据一定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e.g.手段-目的分析法(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子目标最终达到目的);逆向搜索,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到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缩小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3. 优点:算法保障问题解决,但需要大量尝试,费时费力,当问题复杂问题空间大时不适用;启发式不能保证问题解决,但较省时省力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简述认知心理学中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含义

A

问题:在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存在的某些障碍的任务情境。三个成分共同界定了问题空间:初始状态:表现为一组给定的信息;目标状态: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认知操作:从初始到目标必须采取的步骤。
问题解决:采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不断缩小问题空间,以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有哪些成分和特点?影响因素有哪些

A

含义:运用新颖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首创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认知活动过程。
创造性的心理成分包括辐合思维、发散思维和远距离联想能力以及人的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等人格因素
特征:新颖性,发散思维(具有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创造想象的积极参与;多有灵感状态
因素:迁移、启发、定势、表征、酝酿、社会因素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简述言语的含义、特点、结构

A

含义:语言一种社会现象,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言语是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一种行为
特点: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社会性与个体性
结构:句子(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言语结构单位);词(言语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语素(言语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最小语法单位);音位(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简述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需补充)

A
  1. 乔姆斯基认为,任何一个语句都包含两个层次的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是我们实际上能听到或看到的语句形式;深层结构是说话者试图表达的意思。表层决定形式,深层决定意义
  2. 同一个深层结构可以由不同的表层结构来表现,一个表层结构也可以包含两个或多个深层结构
  3. 从深层转换到表层结构时,要通过一定的规则来实现,包括短语结构规则和转换规则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简述大脑皮层的几个主要语言区及其功能

A
  1. 语言区主要定位大脑左半球
  2. 言语运动区/布洛卡区:左半球额叶后下方、靠近外侧裂区,病变引起运动性失语/表达性失语,病人发音器官完整无损,但发音困难,说话费力,理解能力也受一定破坏,阅读写作能力不受影响
  3. 言语听觉区/威尔尼克区:左半球颞叶上回,主要作用是分辨语音、形成语义,该区病变会引起接收性失语症,病人说出的语音语法好像正常,但说出的话没有意义
  4. 言语视觉区:位于顶枕交界的角回处,该区域受损将产生视觉失语症/失读症,病人不理解词义,能听说,不理解书面语言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简述语言的种类及特点|需补充

A
  1. 对话语言:两人或几个人直接交际时的语言活动。它是一种最基本的语言形式,其他语言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情境性,简略性,反应性,直接性,合作性
  2. 独白语言: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联系,较长而连贯的语言。特点:独自进行展开,有准备有计划
  3. 书面语言:个人借助文字来表达思想或阅读别人的语言。它比口语出现的晚得多,文字是产生基础。随意性、严谨性、展开性(最高)和计划性
  4. 内部语言:自问自答、不出声的语言活动,在外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不需要语言器官的参与。隐蔽而简约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6
Q

简述词汇理解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A

含义:也叫词汇识别或词汇通达,人通过感觉接受输入的信息并在大脑中揭示词义的过程

因素:1.单词的部位信息和字形结构 2.正字法规则 3.字母长度、笔划数量 4.字词使用频率(频率效应-使用频率越高,对词的觉察阈限越低)5.语音 6.语境 7.语义特征(具体词比抽象词易识别)

17
Q

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含义与成分

A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包括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

18
Q

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关系及其功能

A
  1. 情绪和情感是与人的特定主观愿望或需要相联系的,曾统称为感情。
  2. 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消失,是人类和动物都具有的;情感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更多的作为一种体验和感受,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3. 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着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

功能:适应;动机;组织(积极情绪具有协调作用,消极情绪有破坏、瓦解作用);信号

19
Q

简述情感的含义和特点

A
  1. 情感是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之一,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2. 情感的特点有: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

20
Q

情绪维度理论

A
  1. 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冯特)
  2. 强度、相似性、两极性(普拉切克)
  3. 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信度(伊扎徳,因素分析法)
  4. 愉快度和强度(罗素,情绪词评价和归类方法)
  5. 施洛伯格,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激活
21
Q

简述心境、激情、应激的含义和特点

A
  1. 心境:比较平静、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
  2. 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具有爆发性、冲动性——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持续时间短暂、确定的指向、明显的外部表现等特点。
  3. 应激:对某种意外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具有超压性、超负荷性;汉斯赛里认为应激分为警觉、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22
Q

试述詹姆斯-兰格理论和坎农-巴徳学说,并分别举例说明。

A

1.詹姆斯-兰格理论:
该理论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觉知,人们由于哭泣而悲伤,由于打斗而愤怒。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特别是与血管变化有关,情绪决定于血管受神经支配的状态、血管容积的改变以及对它的意识。两人的基本观点相同,都认为情绪是对身体生理变化的知觉,个体的情绪直接由生理变化引起。

2.坎农-巴徳学说:
坎农认为,情绪的中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经过丘脑,分别向上向下发出。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二者都受丘脑抑制。坎农的学说得到了巴徳的支持和发展,因此称为坎农-巴徳学说。

23
Q

试阐述情绪的认知理论

A

1.阿诺德“评定-兴奋”学说:
该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若评估的结果对个体有害,则会产生否定的体验,饭制则产生肯定的体验。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的皮下组织协调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条件。

2.沙赫特的情绪理论:
该理论认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第二,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a 环境因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输入外界信息;
b 生理因素通过内部器官和骨骼肌向大脑输入生理状态的变化;
c 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当前情景的评估。
3.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该理论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调节自己对刺激的反应。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因此,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滴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具体来讲,有三个层次的评价:
a 初评价,即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
b 次评价,即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c 再评价,即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有效性和适应性的评价。
24
Q

简述情绪在认知中的作用

A

1.情绪对认知有着重要影响,是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2.情绪在认知过程中具有以下功能:
a动力功能,这是通过人的理智感而集中体现出来的。
b 选择功能,是指情绪在认识过程中制约着主体对客体的选择。
c 调控功能,是指人类通过调节和控制自身情绪以克服认识过程中的各种干扰,保证认识活动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