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仁 Flashcards

1
Q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 知者利仁。」,仁的意思是什麼?

A

仁:仁德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 知者利仁。」,者的意思是什麼?

A

者:的人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 知者利仁。」,久的意思是什麼?

A

久:長期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 知者利仁。」處的意思是什麼?

A

處:居於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 知者利仁。」約的意思是什麼?

A

約:貧窮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 知者利仁。」樂的意思是什麼?

A

樂:安樂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 知者利仁。」安的意思是什麼?

A

安:安心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 知者利仁。」利的意思是什麼?

A

利:利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 知者利仁。」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A

對偶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 知者利仁。」不仁者為什麼不可以久處約?

A

因為不仁者不甘心(1)長期(1)處於貧窮。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 知者利仁。」不仁者為什麼不可以長處樂?

A

不仁者無法(1)克制(1)一己慾望。(1)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 知者利仁。」『不仁者』不可以長期處於怎麼樣的壞境中?如果『不仁者』長期處於上述環境中的話,你認為可能會衍生什麼問題?

A

「不仁者」不能夠長期居於貧窮之中,也不能夠長期居於安樂之中。若「不仁者」長期居於貧窮之中,就會為非作歹(1),不潔身自愛(1);長期處於安樂之中,可能會驕奢淫逸。(1)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貴的意思什麼?

A

貴:顯貴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道的意思什麼?

A

道:正當的方法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處的意思什麼?

A

處:接受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6
Q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賤的意思是什麼?

A

賤:低賤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7
Q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惡的意思什麼?

A

惡:厭惡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8
Q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得的意思什麼?

A

得:拋掉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9
Q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去的意思什麼?

A

去:捨棄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0
Q

君子去仁, 惡乎成名?去的意思什麼?

A

去:拋棄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1
Q

君子去仁, 惡乎成名?惡的意思什麼?

A

惡:如何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2
Q

君子去仁, 惡乎成名?成的意思什麼?

A

成:成就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3
Q

君子去仁, 惡乎成名?名的意思什麼?

A

名:名聲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4
Q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終食之間的意思什麼?

A

終食之間:吃完一頓飯的時間

25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造次的意思是什麼?
造次:倉卒匆忙
26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顛沛的意思什麼?
顛沛流離
27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人們和仁者對富貴的處理態度是什麼?
人們嚮往富貴(1),仁者認為要以正常的方法得到。(1)
28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人們和仁者對貧賤的處理態度的意思什麼?
人們厭惡貧賤(1),仁者認為要以正當的方法擺脫貧賤。(1)
29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對偶
30
「君子去仁, 惡乎成名?」這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它的作用是什麼?
修辭手法:反問 作用:帶出君子放棄仁德就不會成名,加強語氣,啟發讀者思考。
31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孔子認為「君子」不會「去仁」。試以自己的文句說明君子如何堅持仁德。
君子時刻都不會違背仁德,即使是短暫如一頓飯的時間(1),在倉卒、匆忙的時候(1),或在窮困、受挫折的時候(1),也必定堅持仁德 。(!)
32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它的作用是什麼?
修辭手法:比喻/借喻 作用/效果:『無終食之間』指一頓飯的時間(1),借喻為極短的時間(1)。生動地說明仁者在極短的時間內會堅守仁德(1),任何時間都不會稍見懈怠。(1)
33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 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仁者的第二個特徵/表現是什麼?
仁者對富貴貧賤取捨有道(1),無論在吃飯的短暫時間裏(1),還是在倉卒間及顛沛流離時(1),都時刻堅持仁德/不會拋棄仁德。(1)
34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克的意思什麼?
克:抑制
35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復的意思什麼?
復:回復
36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為』的意思什麼?
為:就是
37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一」:的意思什麼?
一:一旦
38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為」的意思是什麼?
為:實行
39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由」的意思是什麼
由:憑
40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人」的意思什麼?
人:別人
41
顏淵曰:「請問其目。」「其」的意思是什麼?
其:它的
42
顏淵曰:「請問其目。」「目」的意思是什麼?
目:要點
43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禮」的意思是什麼?
禮:合體
44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視」的意思是什麼?
視:看
45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事」的意思是什麼?
事:實踐
46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斯」的意思是什麼?
斯:這
47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語」的意思是什麼?
語:說話
48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仁的涵義/中心思想是什麼?
就是克己復禮(1),即約束自己的私慾(1),使言行合乎禮的標準。(1)
49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仁與禮的關係是怎樣的?
克己復禮為仁。(1)抑制自己(1),使言語(1)、行動(1)都合於禮,就是仁。(1)
50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這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作用是什麼?
修辭手法:反問 作用:帶出修養仁德全靠自己(1),加強語氣,啟發讀者思考。(!)
51
顏淵曰:「請問其目。」這句用了什麼修辭守法?
疑問句:請問行仁的要點是什麼?
52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它的作用是什麼?
修辭手法:排比 帶出行仁的方法/要點/條目是不合禮的事物不去看它(1),不合禮的言語不去聽它(1),不合禮的意見不去說它(1),不合禮的行為不去做它(1),作者運用了四組結構相似(1),意思相關的句子接連使用(1),能加強句子的結構感(1),亦使句意清晰,易於記誦。(1)
53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志」的意思是什麼?
志:志氣
54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求」的意思是什麼?
求:保全
55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害」的意思是什麼?
害:損害
56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殺」的意思是什麼?
殺:犧牲
57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成」的意思是什麼?
成:成全
58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仁者的第三個特徵/表現是什麼?
志士仁人,決不因求生而有害仁德,而寧可犧牲性命來成全仁德。
59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對偶、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