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 Flashcards

1
Q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已」的意思是什麼?

A

已:停止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勸學的中信論點是什麼?

A

學習不可以停止(學習的必要)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青1,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青」的意思是什麼?

A

青:靛青色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取」的意思是什麼?

A

取:提煉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藍」的意思是什麼?

A

藍:蓼藍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而」的意思是什麼?

A

而:卻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青,取之於藍,而青2於藍。」「青2」的意思是什麼?

A

青2: 粹美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為」的意思是什麼?

A

為:凝結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寒」的意思是什麼?

A

寒:寒冷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木直中繩, 輮以為輪,其曲中規。」「直」的意思是什麼?

A

直:筆直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木直中繩, 輮以為輪,其曲中規。」「中」的意思是什麼?

A

中:符合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木直中繩, 輮以為輪,其曲中規。」「輮」的意思是什麼?

A

輮:火烘烤/以火屈木使曲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木直中繩, 輮以為輪,其曲中規。」「曲」的意思是什麼?

A

曲:彎度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木直中繩, 輮以為輪,其曲中規。」「規」的意思是什麼?

A

規:圓規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雖」的意思是什麼?

A

雖:即使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6
Q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有」的意思是什麼?

A

有:再次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7
Q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槁」的意思是什麼?

A

槁:枯乾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8
Q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暴」的意思是什麼?

A

暴:曝曬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9
Q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挺」的意思是什麼?

A

挺:挺直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0
Q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故」的意思是什麼?

A

故:所以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1
Q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受」的意思是什麼?

A

受:經受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2
Q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直」的意思是什麼?

A

直:取直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3
Q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金就礪」的意思是什麼?

A

「金就礪」:刀劍在磨刀石上磨過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4
Q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利」的意思是什麼?

A

利:鋒利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5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博」的意思是什麼?
「博」:廣泛
26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慘省」的意思是什麼?
慘省:檢查反省
27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明」的意思是什麼?
知明:智慧通達
28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行」的意思是什麼?
行:行為
29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過」的意思是什麼?
過:過失
30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的內容是什麼?
內容上:直接點出作者觀點/對學習的看法(1),認為學習是不能停止的/強調學習的重要。
31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的結構上用了什麼手法?
一開門見山的方法帶出的中心論點(1),開宗明義地點出學習不能停止(1)。引起下文,再利用不同的論證觀點。(1)
32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試加以說明。
比喻論證/比喻。以「青出於藍」與「冰生於水」做比喻(1),靛青色可以比蓼藍更粹美(1),冰可以比水更冷(1),事物的本質經過變化(1),可以有所發展和提高(1),說明通過學習能提高自己原有的水平。(1)
33
「木直中繩, 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試加以說明?
修辭手法:比喻 以「輮以為輪」作比喻,指樹木本來長得筆直(1),經過加工(2),可把它屈曲成車輪(3),其弧度合乎圓規畫出來的圖形(4),即使又再曬乾了(5),木材也不能回復筆直的樣子(6),這是後天的改造作用(7),從而說明學習能改變人的本質(8),改惡遷善。(9)
34
「木直中繩, 輮以為輪,其曲中規。」作者如何以木材為喻,指出人的習性可通過後天學習而改變?
以木材比喻人(1),指出筆直的木材烤彎來造車輪後(2),便不會再次挺直(3),就像人經過後天學習(4),變惡為善後(5),便不會為惡。(6)
35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比喻、對偶
36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比喻的作用是什麼?
比喻:木材經過墨線校正就能取直(1),刀劍在磨刀石上摩過就變得鋒利(2),可見通過正確的方法(3),就能提升事物的素質(4),說明人經過後天的學習與反省,就能改過遷善。(4)
37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對偶的作用是什麼?
對偶的表達效果:讓句子的語言變得整齊勻稱,別具形式美,而且朗讀起來節奏相同,音樂感強。
38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的意思/結論是什麼?
通過廣博地學習,每天自我反省,君子就會智慧明達,行為無過。可見學習的重要,論證學習不可以停止。
39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嘗」的意思是什麼?
嘗:曾經
40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終日」的意思是什麼?
終日:整天
41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思」的意思是什麼?
思:思索
42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須臾」的意思是什麼?
須臾:片刻
43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跂」的意思是什麼?
跂:踮起腳/提起腳後跟
44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望」的意思是什麼?
望:遠望
45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博」的意思是什麼?
博:廣闊
46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招」的意思是什麼?
招:招手
47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臂」的意思是什麼?
臂:手臂
48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遠」的意思是什麼?
遠:遠處
49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呼」的意思是什麼?
呼:呼喊
50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加」的意思是什麼?
加:更
51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疾」的意思是什麼?
疾:嘹亮
52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彰」的意思是什麼?
彰:清楚
53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的意思是什麼?
假:借助
54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的意思是什麼?
利:善於
55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足」的意思是什麼?
足:行走
56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的意思是什麼?
致:達到
57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舟楫」的意思是什麼?
舟楫:船隻
58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能」的意思是什麼?
能:善於
59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水」的意思是什麼?
水:游泳
60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絕」的意思是什麼?
絕:橫渡
61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生」的意思是什麼?
生:本性
62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異」的意思是什麼?
異:差別
63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這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比喻、對比
64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試說明比喻的好處。
作者以踮起腳遠望比喻終日空想(1),以登高遠望比喻片刻學習(1),而「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2),就像「跂而望」比不上「登高之博見」(3),說明借助(外物)學習(4),可彌補自身的不足(5),增加本領。(6)
65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試說明對比的好處。
作者以踮起腳遠望,對比登高遠望,說明登高遠望視野更廣闊。 作者以終日空想,對比片刻學習,說明片刻學習得益更多。
66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這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是說明它的作用。
比喻。作者以登上高山招手(1),別人在遠處也能看到(2),比喻依靠學習知識以豐富自己的學養(1),便能彌補不足(2),從而說明君子並非天賦異禀(3),而是因為他們善於借助外物來彌補不足(4),改善自己。(5)
67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這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比喻 作者以順應風向呼喊,聲音令人聽清楚,比喻————
68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這兩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對偶
69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請加以說明。
作者以借助馬車,能到達千里之外,借助舟船,能度過大江長河,比喻————
70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的意思是什麼?
君子之所以為君子,並非天賦異禀,而是因為他們善於借助外物學習來彌補不足,改善自己,進一步論證學習不可以停止。
71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結構方面的作用是什麼?
概括前文
72
作者以多個比喻說明『善假於物』的方法,試列出各個比喻中的『物』。
山、風、車馬、船隻
73
這些『物:山、風、車馬、船隻』用來比喻什麼?
可以幫助自己提高智慧品德的事物,那就是學習。
74
用一個四字成語概括『善假於物』的效益。
事半功倍
75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的意思是什麼?
積:堆積
76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興」的意思是什麼?
興:興起
77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的意思是什麼?
積:匯聚
78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淵」的意思是什麼?
淵:深水之處
79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生」的意思是什麼?
生:生長
80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積」的意思是什麼?
積:積聚
81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善」的意思是什麼?
善:善行
82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德」的意思是什麼?
德:美德
82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神明自得」的意思是什麼?
神明自得:神智從容,自然能達到心智澄明的聖心境界/自然得到智慧
83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聖心」的意思是什麼?
聖心:聖人的心志
84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備」的意思是什麼?
備:具備
85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故」的意思是什麼?
故:所以
86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積」的意思是什麼?
積:累積
87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跬步」的意思是什麼?
跬步:一步步
88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至」的意思是什麼?
至:到達
89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積」的意思是什麼?
積:匯聚
90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騏驥」的意思是什麼?
騏驥:駿馬
91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躍」的意思是什麼?
躍:跳
92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駑馬」的意思是什麼?
駑馬:劣馬
93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十」的意思是什麼?
十:十天的
94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駕」的意思是什麼?
駕:路程
95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功」的意思是什麼?
功:成功
96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舍」的意思是什麼?
舍:放棄
97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的意思是什麼?
鍥:雕刻
98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朽」的意思是什麼?
朽:腐爛
99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折」的意思是什麼?
折:折斷
100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今」的意思是什麼?
今:金屬
101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鏤」的意思是什麼?
鏤:雕鏤
102
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螾」的意思是什麼?
螾:蚯蚓
103
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利」的意思是什麼?
利:鋒利
104
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強」的意思是什麼?
強:強健
105
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上」的意思是什麼?
上:向上
106
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埃土」的意思是什麼?
埃土:土壤
107
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黃泉」的意思是什麼?
黃泉:地下的泉水
108
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一」的意思是什麼?
一:專一
109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跪」的意思是什麼?
跪:蟹腳
110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螯」的意思是什麼?
螯:蟹鉗
111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蟺」的意思是什麼?
蟺: 鱔
112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穴」的意思是什麼?
穴:洞穴
113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寄託」的意思是什麼?
寄託:寄住
114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用心」的意思是什麼?
用心:使用心力
115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躁」的意思是什麼?
躁:浮躁
116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排比、比喻
117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說明了什麼道理?
作者以「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為喻(1),堆積土石成為山丘(2),風雨在這裡興起(3),積累水流成為深淵(2),蛟龍在這裡誕生(3),從正面說明「積善成德」的道理(4),指出學習必須不斷積累(5),堅守善言善行(6),終能具備聖人修養。(7)
118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試說加以說明。
作者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為喻,不一步半步地積累(1),不可能到達千里之外(2),不積累細小的河流(3),無法匯聚成江河(1),從反面指出如不點滴積儲(1),就難學有所成。(1)
119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的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對比、比喻
120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說明了什麼道理?
作者以良馬對比劣馬(1),良馬跳躍一下(1),不足跨越十步的距離(2),而劣馬走十天的路途(1),能夠到達目的地(2),是因為不放棄(3),沒有停下來(4),說明學習是否有所成就(1),取決於能夠堅持不懈(2),而不是取決於先天條件的優劣。(3)
121
作者怎樣運用對比手法指出『不舍』是重要的學習態度?從文中摘錄一個例子,並略加說明。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122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對比、比喻 作者以朽木對比金石(1),雕刻時中途放棄(2),腐爛的木頭也不能折斷(3),雕刻時不放棄(2),堅硬的金石也可雕鏤(3),說明學習是否有所成就(4),取決於能夠堅持不懈(5),而不是取決於先天條件的優劣。(6)
123
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請加以說明。
修辭手法:對比、比喻 比喻:作者以蚯蚓和螃蟹的比喻(1),螃蟹雖有六隻腳和一對鉗(2),但用心浮躁(3),只可寄居於蛇鱔的洞穴(4);而蚯蚓沒有鋒利爪牙(2),強壯筋骨(3),可是專心一意(4),所以吃到泥土和喝到地下的泉水(5)。說明學習必須專心致志(6),即使沒有先天優勢(6),如能專心,將勤補拙(7),所得到的成果或會比具先天優勢者更佳。(8)
124
作者為什麼認為『學不可以已』?試綜合全文加以說明。
1. 『學不可以已』指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因為學習十分重要,廣泛學習不但可以增進學識使自己智慧高明,也能提高品格修養,日趨於善,達致成功。 2. 再者學習要持之以恆,用心專一,鍥而不捨地努力學習,才能累積知識,才能使智慧不斷增加,提高品德,這些都是日積月累才能見成效的,所以學習不能停止,否則半途而廢則不能達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