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 Flashcards
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中
只有备案这一环节是由:国务院办公厅负责。
其他都是国务院法制机构(司法部)
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务院法制机构
办公厅:日常办公机构,具有对外职能,但是🈚️规章制定权
国务院法制机构:负责行政立法
立项,是行政立法的第一个环节
1⃣️必经程序
2⃣️解决了国务院是否应当就特定行政管理事务制定行政法规的问题❓
行政法规草案的送审稿,签署问题
谁参与谁负责。
1⃣️一个部门参与的:该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签署即可
2⃣️多个部门共同参与起草的:各部分负责人共同起草,联合报送。
‼️起草部门,向【国务院】报送【行政法规草案送审稿】。(送审稿是经过法制机构审查后的成果)
在法制机构👋中,形成了送审稿(或修改稿)之后:法制机构可以决定将其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这里是“可以”而不是“应该”,因为在草案刚新鲜出炉的时候,就已经强制公开过一回了,只有在此前做的不到位,送审稿阶段才需要二次公布✌️)
🖼所以:草案及其说明(应当公布);送审稿或修改稿(可以公布)
行政立法中的“向社会公布”
1⃣️草案及其说明:起草单位+应当公布+至少30天
‼️有例外/
1. 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不公开的除外
2. 规章:依法需要保密的除外
2⃣️送审稿或修改稿及说明:法制机构+可以公布+至少30天+无例外
行政法规的备案
行政法规公布之后的30日内,由国务院办公厅报全人常备案。
🆚规章的备案:公布后30日内由【制定机关的法制机关】报送备案。
行政立法的备案制度
1⃣️行政法规:国务院办公厅+30天+全人常
2⃣️规章:法制机构+30天+报给谁备案
- 部门规章:国务院
- 省规章:省人常+国务院
- 市规章:市人常+省政府+省人常+国务院
行政法规的解释
1⃣️由:国务院解释
2⃣️制定主体:国务院法制机构,拟订行政法规解释草案+报国务院同意后= 由国务院公布or国务院授权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
3⃣️效力:行政法规解释与行政法规,有同等效力
行政法规的解释分为
1⃣️抽象解释:对条文本身的解释
国务院
2⃣️具体解释:个案解释
国务院法制机构
行政法规解释的制定程序与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不相同
1⃣️行政法规: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公布等系统程序
2⃣️行政法规解释:国务院部门/省政府提出解释要求+法制机构拟定草案+报国务院同意后公布。
行政法规解释的公布
1⃣️可以由国务院公布
2⃣️或者由国务院授权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
行政法规的解释(总结)
1⃣️抽象解释:国务院部门/省政府🈸️请解释+国务院解释+法制机构拟定草案+国务院/其授权的部门公布+效力同行政法规
2⃣️应用解释:部门法制机构/省政府的法制机构🈸️+国务院法制机构解释+国务院法制机构拟定+只适用个案
国务院法制机构审查后,决定缓办or退回起草部门
1⃣️基本条件不成熟或者发生重大变化的
2⃣️主要制度存在较大争议,起草部门未征得其他部门同意的/没有与之协商的
3⃣️未公开征得意见的(⚠️这个得退回,而不是审查机关自己公开)
国务院审查通过✅行政法规草案🈶️2种方式
1⃣️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
2⃣️不开会的审批:对于调整范围单一,各方意见一致,或者法律配套的行政法规草案还可以用【传批】的方式
行政法规提交审议的说明
行政法规的起草部门/国务院法制机构
这两者都可以😌
国务院法制机构应当根据国务院对行政法规的草案的审议意见,
对行政法规草案进行修改,形成草案修改稿,报请总理签署国务院令,予以公布施行。
行政法规不可以设定【行政拘留】处罚
因为法律保留,
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了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顺便补充绝对保留
1⃣️犯罪与刑罚
2⃣️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与处罚
3⃣️司法制度等
行政许可的设定权与规定权🧷
1⃣️规定权:下位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所有规章),可以从粗到细具体化。
2⃣️设定权
1. 经常性许可: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 非经常性许可:必要时国务院决定+省政府规章可以设定1年内临时性许可
- 地方立法禁止设定“三不得”:国家统一的资格+企业登记和前置许可+地方保护限制外地商品和服务
行政法规的决定程序
作为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权力,其行使应当按照【国务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实施
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
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而不是国务院法制机构)
立法冲突时的解决规则
1⃣️不同位阶:上位法优于🦑下位法;人大立法高于政府立法
2⃣️同一位阶的一般规则: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的一般法和旧的特别法,由国务院裁决‼️
3⃣️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找家长):国务院最终裁决
4⃣️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找家长):
- 国务院裁决: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直接适用;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
- 报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辨别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
1⃣️行政法规应当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施行
2⃣️行政规章应当由部门首长签署命令公布
先行有效的行政法规有3种类型
1⃣️国务院制定并公布的行政法规
2⃣️立法法实施以前(之后的不算),按照当时有效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部门公布的行政法规(考过2次,2014年和2020年有考)
3⃣️清理行政法规时由国务院确认的其他行政法规
只有国务院有关部门
有权向国务院报请立项(没有赋予省政府在内的地方政府报请立项权)
在国务院编制年度立法计划前,向国务院报请立项。
国务院年度立法计划
拟定权:国务院法制机构
最终确定权:国务院
立项
1⃣️谁报请:部门
2⃣️谁征集:法制机构应当向社会公开征集项目建议
3⃣️谁拟定:法制机构
4⃣️依据什么:立项申请+项目建议
5⃣️谁批准:党中央+国务院
6⃣️相衔接:与全人常的立法规划被计划相衔接
专业立法
1⃣️起草:可以邀请专家,也可以委托专家
2⃣️教学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在起草时,只能委托‼️不能邀请
论证和听证
难事(突出矛盾)论证,大事(较大影响)听证。
听证会
1⃣️公开举行+30日之前公布听证会时间、地点和内容
2⃣️公众有权发表意见+提问
3⃣️听证会应当制作听证笔录
4⃣️起草单位认真聆听👂,报送审查时应当说明对听证会意见的处理情况及其理由
听取意见的形式
书面征求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某市政府拟制定规章,则应由该市政府所属工作部门or下级政府,向市政府报请立项
经市政府批准之后,列入年度规章制定工作计划。
一般情况下:未列入年度规章制定工作计划的,不得制定。🥚4⃣️:年度规章制定工作计划在执行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对拟增加的工作项目,经过充分论证之后可以制定。
涉及国务院两个以上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
1⃣️若条件成熟,可以制定行政法规
2⃣️条件不成熟,应【联合】制定规章
应当制定行政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
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规章实施🈵️2年需要继续实施所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大or人常制定地方性法规。
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依据,
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
1⃣️部门规章:签署公布后,应当及时在
- 国务院公布or部门公报
- 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
- 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载
2⃣️地方政府规章
- 本级政府公报
- 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
- 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