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鴻門會 Flashcards
體裁
紀傳體
-以人物為中心
鴻門宴情節表現出什麼
項羽因為缺少遠慮,剛復自用;因婦人之仁而喪失一個除去對手的機會。
劉邦施展才智,隨機應變,轉危為安,化險為夷,為日後統一天下奠定基礎
項羽人物形象
率直:輕信劉邦無心相爭,輕易透露曹無傷是內奸,導致損失一個耳目
不拘小節:樊噲無禮闖帳,對項羽怒目而視,項羽毫不介意;樊噲嚴斥他的過錯,他也未有發怒
豪爽:欣賞樊噲勇猛威武,忠心護主,立馬對他加賞,毫不吝惜
優柔寡斷:對處置劉邦一事猶豫不決,宴會本為殺劉邦,但項羽對范增的目示、舉玦「默然不應」,終致放虎歸山
短視:沒有深思楚漢形勢,被劉邦蒙蔽
范增人物形象
機敏:懂得利用劉邦赴會的機會,向項羽示意殺劉邦,可見他能洞悉形勢;多次示意項羽殺劉邦,見項羽沒有反應,便立刻命項莊以舞劍助興,藉機殺劉邦
劉邦人物形象
虛偽:故意在項羽面前自謙為臣,又言「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然後把所有責任推到告密者身上,令項羽放下戒心
機敏:借如廁為由,乘機逃走
自私:逃走時僅從四人離開,獨留張良善後,不顧部下生死
心狠手辣:得知曹無傷告密後,回到軍營「立馬誅殺曹無傷」
樊噲
果敢:不畏項羽,持劍帶盾闖帳,撞到衛士,怒視項王
豪邁爽直:闖帳後義正詞嚴,有條不俗地力數項羽的不是;項羽賜酒肉給他,他一飲而盡,更「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肉而食,不拘小節
忠心耿耿:劉邦對應否不辭而別而猶豫不決,他曉以道理,使劉邦下定決心逃走;知道帳內情勢危急,毫不考慮安危,決定「與之同命」,勇猛闖帳
張良
機敏:項莊與項伯舞劍,劉邦險遭殺害,他及時召喚樊噲護主,臨危不亂;劉邦借「如廁」離席後,他仍留在營中作緩兵之計,他計算到劉邦安全回營後才向項羽獻禮謝罪
果敢:劉邦回營後,他留下獻禮,獻禮時恭敬又不失禮節,毫無懼色
鴻門會中的人物描寫手法
正面描寫:
外貌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
側面描寫:
襯托、對比、他人評論
外貌描寫 例子+效果
樊噲「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眦盡裂」
生動傳神地描繪樊噲盛怒的神態,讀者能從中了解他勇武剛強的形象
語言描寫 例子+效果
項羽: 「此沛公左司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脫口而出的回答使項羽失去了劉邦軍中的間諜,反映項羽直率、口不擇言、心無城府的形象。
「壯士,賜之巵酒」、「賜之彘肩」、「壯士!能復飲乎?」流露出英雄相惜之情
樊噲:「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臣死且不避,巵酒安足辭」反映樊噲勇猛威武、不拘小節的印象。
劉邦:「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被項羽質疑後,劉邦立馬把責任推給告密者,反映他虛偽
張良:「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張良以「臣」自稱,又稱項羽為「大王」、范增為「大將軍」,保持尊卑身分,稱謂得體。其中「獻」、「奉」亦表現出張良的恭敬、說話有禮得體
行動描寫 例子+效果
從樊噲「帶劍擁盾」,並「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披帷」立於項羽面前。一連串動作生動地描繪出樊噲勇武的形象。樊噲怒視項羽,沒有被項羽的威實震攝,可見他勇武無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