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时 Flashcards

1
Q

反应时

A

反应时是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有机体开始做出明显反应之间所需要的时间。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因变量之一,常称为“反应的潜伏期”。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______提出“人差方程式”。

A

贝塞尔

(贝塞尔查阅记录时认为,造成记录时间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马斯基林和助手之间存在某种系统差异。于是,他和阿格兰德共同观察,发现B(贝塞尔的反应时)-A(阿格兰德的反应时)=1.233s。人差方程式反应了观察者之间的个体差异。)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__________成功测定了蛙的神经传导速度约为50m/s;此后,他又测定了人的神经传导速度约为50~100m/s。

A

赫尔姆霍兹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______将反应时正式引入心理学。

A

唐德斯

(提出反应时的减数法,区分了A、B、C三种反应时)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________最早将反应时直接作为心理研究课题。

A

冯特及其学生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_______提出______后,反应时研究便进入第二阶段。

A

斯腾伯格提出加因素法

(在减数法基础上)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速度-准确性权衡

A

在实验过程中,被试会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或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一个权衡反应速度与反应准确性的标准来指导其行为反应。速度-准确性权衡对以反应时为因变量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反应时新法

A

反应时新法主要是指用反应时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包括:
① 减数法
② 加因素法
③ 开窗实验

ps. 新进展:
④ 序列反应时
⑤ 内隐联想测验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简单反应时/A反应时

A

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并要求他们只做单一的反应,这时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简单反应时/A反应时。简单反应/A反应是一种最简单的反应,是复杂反应的基本要素,故而A反应时也称为基线时间。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_______(反应时)具有通道差异性。

A

简单反应时

(速度从快到慢:听觉、视觉、冷觉、温觉、嗅觉、味觉、痛觉)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在_________实验中,为避免被试的过早反应,可采取哪两种措施?

A

简单反应时

预防“假反应”/过早反应的措施:
① 随机变化预备信号与刺激呈现的时距;
② 插入侦查试验,即发出预备信号之后并不呈现刺激。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辨别反应时/C反应时

A

呈现两个以上的刺激,要求被试对其中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对其他刺激不做反应,这时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辨别反应时/C反应时。在C反应中除了基线操作外,还包括了刺激辨认的心理操作,即C反应时等于基线时间加上刺激辨别的时间。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选择反应时/B反应时

A

选择反应时是指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多种反应方式中选择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在B反应中除了基线操作外,还包括刺激辨认和反应选择的心理操作,即B反应时等于基线时间加上刺激辨别时间和反应选择时间。在刺激为同一通道的情况下,选择反应时和选择数目的对数成正比关系。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减数法的基本逻辑

A

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相同,那么这两种作业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减数法的应用

A

在研究快速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常用到减数法反应时实验。此类实验既可以用来研究信息加工的某个特定阶段或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反过来,也可以通过两个反应时之差来判断某一心理过程是否存在。应用减数法的经典实验有:

❶ 心理旋转实验(Copper)
❷ 句子-图画匹配实验(Clark)
❸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实验(Posner)
ps.
❹ 尼森和毕勒姆的序列反应时范式
❺ 内隐联想测验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6
Q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结论

A

实验过程
波斯纳等人给被试并排呈现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或者同时呈现,或者相距短暂时间间隔继时呈现,要求被试判断这一对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做出反应,记下反应时。所使用的字母对有两种,一种形同音同的AA,另一种是形异音同的Aa,这两种字母对的正确反应均为“相同”。

实验结果
同时呈现:AA的反应时 < Aa的反应时
继时呈现:随呈现时间间隔增加,AA的反应时急剧增加并接近Aa;Aa的反应时变化不大

实验结论
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先是视觉编码,而后逐渐过渡为听觉编码。

17
Q

加因素法的基本原理

A

加因素法是指完成一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

加因素法的前提假设是:人的信息加工阶段是系列加工而不是平行加工。

加因素法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加因素法侧重的是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并辨认它们各自的先后顺序(而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

18
Q

________是加因素法的经典实验。

A

斯腾伯格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

19
Q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结论

A

👁‍🗨实验过程
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多/少),再呈现一个数字(测验项目:识记过/未识记过;清晰/模糊),要求被试判断是否识记过该数字,并进行相应的按键反应(肯定/否定),记录RT。

实验结果:
❶ 测验项目的质量较低时(残缺/模糊),反应时较长;
❷ 记忆集越大,反应时越长(无论能否找到目标项目);
➡️ 说明顺序编码阶段主要是系列扫描的
❸ “是”反应快于“否”反应,说明“否”反应难度较大;
❹ 反应类型的相对概率会影响反应时间,一般某种反应概率增加时,其对应的反应时间会缩短。
▫️上述四项自变量分别独立作用于反应时。
👁‍🗨实验结论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四个独立的信息加工阶段:
① 测验项目编码阶段
(独立影响因素:测验项目的质量)
② 顺序比较阶段
(独立影响因素:识记项目的数量)
🔺该阶段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是逐个的完全系列扫描
③ 二择一的反应阶段
(独立影响因素:反应种类/肯定-否定)
④ 反应组织阶段
(独立影响因素:某反应的出现频率)
20
Q

“开窗”实验

A

开窗技术是加因素法的变式,它能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就好像打开窗户一样一览无遗。经典的开窗实验之所以能把每一种认知加工成分所经历的时间都比较直接地估计出来,是因为它分析的是被试的口语报告。

21
Q

“开窗”实验的经典实验是?

A

汉密尔顿和霍克基的字母转换作业

(三个加工阶段:编码、转换、存储)

22
Q

字母转换作业的关键在于

A

出声转换

23
Q

在字母转换作业中,如果看到KENC+4,需要报告______。

A

OIRG

24
Q

序列反应时范式

A

序列反应时范式(SRT),是尼森和毕勒姆提出的内隐学习序列学习范式中的经典任务之一,它以反应时作为反应指标,以规则序列下的操作成绩和随机序列下的操作成绩之差来表示内隐学习的学习量。

25
Q

内隐联想测验

A

内隐联想测验(IAT)是格林沃尔德提出的对内隐社会认知进行量化研究的方法,它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一种计算机化的分类任务来测量概念词与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进而对个体的内隐社会认知(如内隐态度)进行测量。若概念词与属性词相容,则辨别任务更多依赖于自动化加工,反应时短;若概念词与属性词不相容,认知冲突将导致任务更多依赖于复杂的意识加工,则反应时长。

26
Q

经典内隐联想测验的缺陷

A

1⃣️只能考察相对态度,不能考察绝对态度。
2⃣️只以反应时作为指标,忽略了速度-准确性权衡。
🔺以上两个问题由Go/No-Go联想测验解决。

3⃣️两个联合任务都是对褒义属性词按左键,对贬义属性词按右键,被试可能会将任务简化成对所有褒义属性词刺激按左键,对所有贬义属性词刺激按右键,污染IAT效应。
🔺第3个问题由外在情感性西蒙任务解决
ps. 现在多用的IAT,联合任务中属性词和概念词不是一同呈现的,其实也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

27
Q

如何用内隐联想测验来验证某人是否歧视同性恋?

A

答案如下:

按键:E键                          I键
1         坏                            好
2         同性恋                   异性恋
3         坏or同性恋            好or异性恋
4         异性恋                    同性恋
5         坏or异性恋            好or同性恋
28
Q

注意的(反应时)研究方法有哪些?

A
1⃣️双任务范式(两个任务相互影响的程度,互补原则)
① 心理不应期范式
② 注意瞬脱范式
2⃣️过滤范式(评估未被注意的信息)
① 整体-局部范式
② 双侧任务范式
③ Stroop范式
④ 负启动范式
⑤ 有追随耳的双耳分听实验
3⃣️搜索范式
(特征整合实验)
4⃣️提示范式
(返回抑制实验)
ps. 注意的电生理学研究方法
(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29
Q

Go/No-Go联想测验(GNAT)

A

任务1:Go(花+褒义词)& No-Go(花+贬义词)
任务2:Go(花+贬义词)& No-Go(花+褒义词)

d’=Z击中-Z虚报
若d’(任务1)> d’(任务2),则说明对花持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