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 Flashcards
中醫婦科學的研究範圍:
中醫婦科學,月經病、帶下病、妊娠病、產後病和婦科雜病的辦病、辨證與防治。
婦科外治法的記載最早見於
《金匱要略》
最早描述婦女特有生殖臟器 女子胞…:
《黃帝內經》
胞宮:包括
子宮、子管、子核、胞脈、胞絡。
胞宮又稱
女子胞、胞、臟、血臟、血室、子臟、子處,是女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
胞宮的功能:
排出月經,孕育胎兒
天癸
天癸源於先天,為先天之精,藏於腎,受後天水谷精微的滋養,是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一種物質,男女皆有。
LQ1月經周期節律中陰陽氣血的變化及胞宮藏瀉的節律
月經期:重陽必陰,由陽轉陰的轉化期,在陽氣的鼓動下,血海由滿而溢,胞宮瀉而不藏,血室正開,經血下泄,除舊生新,故氣血活動呈下行狀態。
經後期:經血下泄後,子宮胞脈相對空虛,陰血亦相對不足,血室已閉,胞宮藏而不瀉,通過腎之封藏蓄養陰精,使陰血漸長,是陰長陽消的階段。
經間期:重陰必陽,由陰轉陽的轉化期,通過經後期的蓄養,使陰精漸充,沖任氣血旺盛,達到重陰狀態,重陰必陽,在心、腎陽氣的鼓動下出現氤氳狀變化,此為孕育之「的候」時。
經前期:重陰轉陽後,則陽長較快,出現陽長陰消狀態。但由於胞宮、胞脈、沖任等氣血盈滿,似呈陽氣陰血皆充盈,為育胎做好準備,如胎元已結,則藏而不瀉,育胎生長。如未結胞胎,孕育未成,則胞宮行瀉的作用,血室重開,經血下泄進入下一個周期。
預產期的計算
是以末次月經第一天的日期為基數,月數加9(或減3),日數加7,得出的年月日即為預產期。
婦科疾病的病因
(1) 淫邪因素:寒、熱、濕
(2) 情志因素:怒、思、恐
(3) 生活因素:房勞多產、飲食不節、勞逸失常、跌仆損傷
(4) 環境因素
(5) 病理產物:瘀血、痰飲
臟腑功能失調(腎的病機
(1) 腎精虧虛*
(2) 腎氣虛*
(3) 腎陰虛*
(4) 腎陽虛*
(5) 腎陰陽俱虛*
LQ2月經產生機制與什麼軸關係最密切?為什麼
腎—天癸—沖任—胞宮軸
月經的產生是腎、天癸、沖任、胞宮相互調節,並在全身臟腑、經絡、氣血的協調作用下,胞宮定期藏瀉的結果。
《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月經的產生和調節有以下幾個環節。
腎主封藏,為藏精之臟。精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生殖的基礎。先天之精與後天水谷之精皆藏於腎,故腎為元氣之根,元陰、元陽之宅。女子到七歲左右,臟腑漸充,腎氣乃盛,生長發育較快。後天之精不斷充養先天之精,使藏於腎的天癸漸趨充盛,到了二七之年,則天癸至,並促使沖任二脈通盛,月經初潮。「經水出諸腎」腎為月經產生的主導。
天癸源於先天,屬陰精,藏於腎,在腎氣的推動下趨於成熟,具有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作用。天癸至,任通沖盛,促使血海充盈,子宮由滿而溢,因而月經來潮;天癸竭,則月經亦隨之停止來潮。可見天癸「至」與「竭」是導致月經來潮與停閉的重要因素。天癸是促進生長、發育、月經產生和生殖的動力。
沖脈、任脈與督脈皆起於胞中,一源三岐,屬奇經。沖脈既受到先天之本腎中的真陰真陽資養,又得到後天之本脾胃氣血的補充,為十二經氣血匯聚之所,具有調節十二經氣的作用。任脈主一物之陰,為「陰脈之海」。任脈之氣通,子宮得到陰精之充養,則月經、孕育正常。在天癸的作用下,沖脈廣聚臟腑之氣血,任脈所司之精血趨於旺盛,並下注於胞宮,使月經來潮。在此過程中,還有督脈的調節和帶脈的約束作用。
胞宮主月經與孕育,具有定期藏瀉的功能。在腎氣的基礎上,天癸依期而至,沖任廣聚精血,血海滿盈,下注胞宮,則月經來潮。又在肝腎的調節下,形成定期藏瀉的規律,使月經一月一潮,依期而至。
*月經病的辨證:
期、量、色、質
*調經之法重在
補腎調肝健脾和胃、調理沖任氣血。
青春期—
育齡期—
絕期後—
*青春期—顧護腎氣;育齡期—疏肝理氣;絕期後—脾
月經先期
月經周期提前7天以上,或20天左右一行,連續發生2個周期或以上。
月經周期提前7天以上,或20天左右一行,連續發生2個周期或以上。經血量多,色紅紫,質稠;身熱面赤,口渴喜冷飲,心胸煩悶,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滑數
月經先期
血熱證—陽盛血熱
清熱涼血,養陰調經
清經散-茯苓、熟地,+生地、梔子、黃芩
經期延長
月經持續時間達7天以上,但一般在2周內能自然停止,可伴見月經多或過少。
月經後期
月經周期推後7天以上,甚至3~5個月一行,或伴有經量或經期的異常
月經周期推後7天以上,甚至3~5個月一行,或伴有經量或經期的異常;量少,色淡,質稀 頭暈氣短,腰膝酸軟,性欲淡漠,小腹隱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
月經後期 #腎虛證
月經後期分型
#腎虛證 #血虛證 #血寒證 #氣滯證
月經周期或提前或錯後7天以上,二者常常交替出現,連續發生3個周期或以上;經量或多或少,色黯紅或黯淡 乳房脹痛,腰膝酸痛,精神疲憊;舌淡,苔白,脈弦細
肝鬱兼腎虛證
月經先後無定期分型
肝鬱證
腎虛證
肝鬱兼腎虛證
經間期出血分型(病機)
腎陰虛證
濕熱證
血瘀證
腎陽虛證
經間期出血 血瘀證 治法+方
血瘀證
化瘀止血
逐瘀止血湯
崩漏治療原則:
「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 「塞流、澄源、復舊」 (1) 塞流,即是止血。 (2) 澄源,即正本清源,根據不同證型辨證論治, (3) 復舊,即固本善後,調理恢復。
塞流穴位
針刺 人中、合谷、斷紅穴;艾灸 百會、神厥、隱白
崩漏分型(病機
血熱證
腎虛證
脾虛證
血瘀證
經血非時暴下不止或淋漓不盡,前者稱崩中,後者稱漏下,由於崩與漏二者常相互轉化,故概稱崩漏。崩中暴下繼而淋漓,血色淡而質薄;氣短神疲,面色恍白,或面浮肢腫,手足不溫;舌淡,苔薄白,脈弱或沉細
崩漏
脾虛證
經血非時暴下不止或淋漓不盡,前者稱崩中,後者稱漏下,由於崩與漏二者常相互轉化,故概稱崩漏。時下時止,或淋漓不淨,色紫黑有塊;或有小腹疼痛;舌紫黯,苔薄白,脈澀或細弦
崩漏
血瘀證
閉經
女子年滿16周歲,月經尚未來潮(原發性閉經),或已建立起月經周期規律後又因病停止6個月以上,或根據自身月經周期計算停止3個周期以上者(繼發性閉經),稱為閉經。
原發性痛經(功能性痛經)
繼發性痛經
原發性痛經(功能性痛經):無盆腔器質性病變,常見於年輕未產女性。
繼發性痛經:指盆腔器質性病變導致的痛經,如盆腔炎性疾病後遺症、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腹肌病、子宮內膜息肉、黏膜下子宮肌瘤、宮腔粘連、宮頸狹窄、子宮畸形、宮內異物等引起的月經疼痛,多發生於育齡期婦女。
痛经辨证要點
痛经辨证首先当识别痛证的属性。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部位以及痛的程度,结合月经期、量、色、质及兼证、舌脉,并根据素体情况,参考发病相关因素等辨其寒热虚实。
一般痛在经前、经期之初、中多属实;痛在月经将净或经后多属虚。疼痛剧烈、拒按、掣痛、绞痛、灼痛、刺痛多属实;隐隐作痛、坠痛、喜揉喜按多属虚。
痛甚于胀,血块排出疼痛则减轻或刺痛、持续作痛者多为血瘀;胀甚于痛,时痛时止者多为气滞。
绞痛、冷痛得热痛减多属寒;灼痛得热痛增多为热。
痛在两侧少腹病多在肝,痛在腰际病多在肾。
痛经分型
氣滯血瘀證 寒濕凝滯證 濕熱瘀阻證 #陽虛內寒證 氣血虛弱證 肝腎虧損證
經血量少,行而不暢,血色紫黯有塊,塊下痛暫減;乳房脹痛,胸悶不舒;舌紫黯或有瘀點,脈弦
痛经
氣滯血瘀證
理氣行滯,化瘀止痛
膈下逐瘀湯
小腹冷痛,得熱則舒,經量少,色紫黯有塊;形寒肢冷,小便清長;苔白,脈細或沉緊
痛经
寒濕凝滯證
溫經散寒除濕,化瘀止痛 少腹逐瘀湯+蒼朮、茯苓
絕經前後諸證
婦女在絕經期前後,伴月經紊亂或絕經出現如烘熱汗出、煩躁易怒、潮紅面紅、眩暈耳鳴,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腫、皮膚蟻行樣感、情志不寧等症狀,稱為絕經前後諸症,亦稱「經斷前後諸證」
帶下過多分型/病機
脾虛證 腎陽虛證 陰虛夾濕證 濕熱下注證 熱毒蘊結證
帶下色白或淡黃,質稀薄,無臭氣,綿綿不絕;神疲倦怠,面色恍白或萎黃,四肢不溫或浮腫,納少便溏;舌淡苔白或膩,脈緩弱
帶下過多
脾虛證
健脾益氣,升陽除濕
完帶湯
脾虛證帶下表現
帶下色白或淡黃,質稀薄,無臭氣,綿綿不絕;
神疲倦怠,面色恍白或萎黃
帶下色黃或赤白相兼,質黏稠,有氣味,陰部灼熱或瘙癢;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烘熱汗出,五心煩熱,咽乾口燥,失眠多夢;舌紅,苔少或黃膩,脈細略數
帶下過多
陰虛夾濕證
滋腎益陰,清熱利濕
知柏地黃丸+茨實、金櫻子
妊娠病發病機制 掌
(1) 陰血素虛,孕後陰血下聚養胎,加重其虛陰血偏虛,陽氣偏亢
(2) 胎兒逐漸長大,胎體上升,影響氣機的升降氣滯、氣逆、痰郁
(3) 素體脾胃虛弱,生化之源不足,胎失所養;或先天腎氣不足,胞失所系胎元不固
妊娠病治療原則
治療原則:#治病與安胎並舉
首先要分清母病、胎病
– 因病而致胎動不安者,重在治病,病去則胎自安;因胎不安而致母病者,重在安胎,胎安則病自愈。
安胎的具體方法
以補腎健脾,清熱養血為主
下胎益母的時候
若胎元異常,或胎墮難留,或胎死腹中,或嚴重影響母體健康,均宜下胎益母
妊娠病選方用藥
時刻顧護胎元,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氣、散氣、以及一切有毒藥品都宜慎用或禁用
– 慎用藥:在病情需要的情況下,可慎重選用,如妊娠惡阻也可適當選用降氣藥物,所謂「有故無殞,亦無殞也」
壽胎丸組成
菟絲子、桑寄生、續斷、阿膠
異位妊娠最常見位置
輸卵管妊娠
異位妊娠未破損期
胎元阻絡
活血化瘀殺胚
宮外孕I號方
(赤芍,丹參,桃仁)+蜈蚣、紫草、天花粉、三七
異位妊娠未破損期晚期
胎瘀阻滯
化瘀消癥
宮外孕II號方
(赤芍,丹參,桃仁,三棱,莪朮)+三七、水蛭
異位妊娠未破損期胎元阻絡 證候分析
孕後胎元停於子絡,不能運達子宮體腔,而成為輸卵管妊娠未破損期的早期。
此時胎元尚存,阻於子絡,胞絡瘀阻,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故少腹隱痛,一側附件區壓痛,或有壓痛之包塊,β-HCG陽性;
瘀阻沖任,血不循經,則有不規則陰道流血;脈弦滑為瘀阻之征
胎漏、胎動不安
胎漏:妊娠期間陰道少量流血,時作時止,或淋漓不斷,而無腰酸腹痛、小腹墜脹者
胎動不安:妊娠期間僅有腰酸、腹痛、或下腹墜脹,或伴有少量陰道出血者
西醫:先兆流產
胎漏、胎動不安分型/病機
腎虛證
氣血虛弱
血熱證
血瘀證
妊娠期間僅有腰酸、腹痛、或下腹墜脹,或伴有少量陰道出血;色淡黯,腰酸腹墜痛,或曾屢孕屢墮;頭暈耳嗚,小便頻數,夜尿多甚至失禁;舌淡苔白,脈沉滑尺弱
胎動不安
腎虛證
補腎健脾,益氣安胎
壽胎丸+黨參、白朮
胎動不安腎虛證證候分析
腎虛證
腎為沖任之本,胞系於腎,腎虛而沖任失固,系胞無力,故孕後出現陰道少量流血,色淡黯,小腹墜痛不適;腰為腎之府,腎虛外府失榮,故腰酸;腎氣素虛,沖任不固,難於系胎,故屢孕屢墮;腎虛髓汴不充,腦失所養,故頭暈耳鳴;腎虛膀胱失約,故小便頻數,夜尿多甚或失禁;舌淡苔白,脈沉滑尺弱,均為腎虛之候。
生化湯組成
當歸 川芎 桃仁 炮姜 炙甘草
滑胎(數墮胎/屢孕屢墮)
凡墮胎、小產連續發生3次或以上者
葡萄胎診斷要點
有停經史,不規則陰道流血,一般在8~12周出現,量多或少,可有水泡狀物自行掛出。甚至大出血,導致暈厥
HCG 100kU/L以上
葡萄胎治療
一經確診,應及時下胎益母,首選清宮術
胎萎不長(胎不長/妊娠胎萎燥)
妊娠四五個月後,孕婦腹形明顯小於相應妊娠月份,胎兒存活而生長遲緩者
子痫(妊娠痫證/子冒):
妊娠晚期、臨盆時,或新產後,突然發生眩暈倒仆,昏不知人,兩目上視,牙關緊閉,四肢抽搐,全身強直,須臾醒,醒後復發,甚或昏迷不醒者
子腫
子腫(妊娠腫脹):妊娠中晚期,肢體面目發生腫脹者
– 子氣:自膝至足腫,小水長者
– 皺腳:兩腳腫而膚厚者
– 脆腳:兩腳腫而皮薄者
子暈(妊娠眩暈):
妊娠中晚期,出現頭目暈眩,狀若眩冒,甚至眩暈欲厥者
子腫分型
脾虛證
腎虛證
氣滯證
子暈分型
陰虛肝旺證
脾虛肝旺證
產後病首先於
金匮要略
產後病「三病」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一者病痙,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難」
*「三沖」:
《张氏医通》:「沖心、沖肺、沖胃」
產後*生理特征:
亡血傷津,疼血內阻,多虛多瘀
產後基本病機:
① 亡血傷津,元氣虧損,虛陽外浮,虛火易動
② 瘀血內阻,氣機不利,血行不暢,或氣機逆亂,敗血妄行
③ 臟腑虛弱,腠理疏鬆,復為飲食勞倦、外邪所傷
*產後病診斷:「三審」
(1) 先審小腹痛與不痛,以辨有無惡露停滯
(2) 次審大便通與不通,以驗津液之盛衰
(3) 再審乳汁行與不行及飲食多少,以察胃氣之強弱
產後病治療原則:
「勿拘於產後,亦勿忘於產後」
產後惡露不絕病因病機
胞宮藏瀉失度,沖任不固,氣血運行失常[氣虛、血熱、血瘀]*
產後身痛病因病機
血虛
風寒濕
血瘀
腎虛
產後乳汁不經嬰兒吮吸而不斷自然流出;量少質稀,乳房柔軟而無脹感;神疲乏力,面色不華,飲食減少;舌淡苔薄白,脈細無力
乳汁自出
氣血虛弱證
補氣養血,佐以固攝
八珍湯-川芎,+黃芪、五味子、茨實
癥VS瘕
*癥者,堅硬成塊,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處,病屬血分;
瘕者,痞滿無形,時聚時散,推揉轉動,痛無定處,病屬氣分。
癥瘕分型
氣滯血瘀證
痰濕瘀結證
濕熱瘀阻證
腎虛血瘀證
下腹胞中結塊,觸之劇痛,熱痛起伏,痛連腰骶,經行量多,質黏稠,經期延長,帶下量多,色黃如膿,或赤白兼雜;身熱口渴,心煩不寧,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黯紅有瘀斑,苔黃膩,脈弦滑數
癥瘕
濕熱瘀阻證
清熱利濕,化瘀消癥
大黃牡丹皮湯
高熱寒戰,下腹疼痛拒按,帶下量多,色黃或赤白如膿血,質黏稠,臭穢,月經量多或淋漓不淨 ;咽干口苦,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厚,脈滑數
急性盆腔炎
熱毒熾盛證
清熱解毒,利濕排膿
五味消毒飲合大黃牡丹皮湯
子宮內膜異位症與子宮腺肌病病理基礎:
血瘀
子宮內膜異位症狀:
(1) 疼痛
(2) 月經異常
(3) 不孕
(4) 腸道內異腹痛、腹瀉、便秘
尿道內異–>周期性尿血
呼吸道內異–>經期咳血及氣胸
腹壁瘢痕內異–>切口瘢痕有結節
多囊卵巢綜合征診斷要點
(1) 月經失調
(2) 不孕
(3) 多毛
(4) 痤瘡
(5) 肥胖
(6) 黑棘皮症
多囊卵巢綜合征脾虛痰濕證
蒼附導痰丸
不孕症
女子與配偶同居1年,性生活正常,未避孕而未孕者;或曾有過妊娠,未避孕而又1年未再受孕者,稱不孕症。前者為原發性不孕,後者為繼發性不孕。
不孕症主要病機
腎氣不足,沖任氣血失調。
不孕症病機描述
(1) 腎虛:先天禀赋不足,或房事不节,久病及肾,损伤肾气,伤于冲任,不能摄精成孕。若肾阳虚弱,或感受寒湿之邪,命门火衰,冲任不足,胞宫失于温煦,则为宫寒不孕。
(2) 肝郁:素多抑郁,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血不和,冲任不能相资;或盼子心切,焦虑不安,肝郁气滞,冲任失调,以致不孕。
(3) 痰濕內阻:素体肥胖或脾肾不足,或甘肥厚腻影响脾气运化,湿聚成痰,痰阻气机,冲任胞脉阻滞,不能摄精成孕。
(4) 瘀滯胞宮:经期产后余血未净之际,感受寒邪,寒凝血瘀;或不禁房事,精血瘀阻冲任胞宫;或气滞血瘀,冲任不通,不能摄精成孕。
不孕症特殊檢查:
① 卵巢功能檢查 ② 輸卵管通暢試驗 ③ 超聲影像學檢查 ④ 免疫因素檢查 ⑤ 宮腔鏡檢查 ⑥ 腹腔鏡檢查
婚久不孕,月經先後不定期,量多或少,色黯,有血塊,經前胸脇脹痛,或經行腹痛;精神抑郁,或煩躁易怒;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不孕
肝郁證
疏肝解郁,養血理脾
開郁種玉湯
陰挺
病因病機:氣虛、腎虛
影響分娩四因素:
① 產力
② 產道
③ 胎兒
④ 精神心理因素
避孕方法:
① 宮內節育器
② 陰莖套
③ 藥物避孕
④ 安全期避孕